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1566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Word版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清单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苏关系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1.美、苏缓和(1)原因:国际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经济状况:美国和苏联在军备竞赛中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美国经济陷入困境,霸主地位动摇。外交政策:美国: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苏联: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2)表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出访苏联,这是历史上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苏联首都,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2

2、欧安会的召开(1)背景: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两个德国互相承认对方是主权国家。(2)内容: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家领土政治现实加以确认。(3)意义: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政策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为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新战略,但没有放弃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清单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苏关系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1.背景美、苏在缓和的同时积极地在全球扩张。2表现(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这是苏联霸权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一个表现,美、苏关系重新紧张。(2)1980年,美国提出了

3、用武力遏制苏联南下的“卡特主义”,美、苏关系再次陷入低谷。(3)1981年,里根总统提出了“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同时主张与苏对话。苏联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开始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里根的新遏制政策反映了美国一贯追求世界霸权为其全球战略目标的特点;作为一种进攻型的战略抉择,它是对“尼克松主义”的修正,更多地承袭了“杜鲁门主义”的衣钵。清单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第二次缓和”1.原因(1)苏联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困难。(2)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的外交政策,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3)美国也放松与苏联的对抗。2表现(1)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苏领导人

4、频繁会晤。(2)1987年,双方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的“第二次缓和”。美、苏关系变化带来的启示:美苏关系变化,对世界局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苏争霸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冷战”结束,但“冷战”思维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清单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世界“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大多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2德国统一1990年,两个德国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最终实现了统一。3苏联解体(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下滑。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到了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国内局势

5、失控。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下令苏共中央自动解散。(2)标志:1991年12月,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3)影响: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冷战”格局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最终瓦解。探究点一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异同史料探究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

6、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核心是反对苏联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表现:由战时同盟转变为敌对营垒;由反法西斯转变为干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和别国内政;由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转变为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称霸世界。材料二尼克松说:美国不在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

7、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2)对比材料一、二,概况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原因: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霸主地位动摇。结论形成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异同(1)相同点:两者都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都致力于保护国家和盟邦安全;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是建立在美国与苏联在政治、军事、外交全面对立的基础之上,政治思维被过度强化;尼克松主义是在美国国内经济陷入困境,又陷入越南战争中的背景下提出的。杜鲁门主义确定了战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进攻战略;尼克松主义反映

8、了美国对外战略的收缩,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探究点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史料探究材料一“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答案利用媒体及电台加强意识形态宣传;诋毁苏联,挑唆、扰乱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关系。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

9、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邓小平文选第3卷(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答案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作为经济合作的前提,向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使其政局混乱;对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施压,企图在“民主化”和“人权”旗帜下,以西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这些国家内部发生演变。结论形成对西方“和平演变”策略的认识1“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其根本目的是促成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2东欧各国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

10、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1)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2)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使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3)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3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才能抵御和粉碎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A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B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C表明美国的扩张重点在亚洲D表明美国由战略收缩转向战略

11、进攻解析:选B1969年尼克松设法在不危及西方安全和美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由此可见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2图1、图2中两个事件的发生反映了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趋势是()A美国转守为攻B苏联转守为攻C美苏互有攻守 D苏联采取全面收缩战略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图1古巴导弹危机反映战略优势在美国,苏军入侵阿富汗则反映苏联处于战略攻势。3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苏联战略上看,最主要的目的是()A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B带动美国科技的发展C在经济上拖垮苏联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里根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掌握情况。结

12、合所学知识可知,里根上台后,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希望通过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故选C项。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积极推行外交“新思维”,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促使其对外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军事上的优势B与中国关系的恶化C本国的军事实力 D本国的经济实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经济决定政治,正是经济上的力不从心,迫使苏联改变了其对外战略。5下图是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的照片,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局势逐步趋于缓和B美苏仍处于尖锐对立争霸时期C苏联改变了对美国的政策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析:选B解题时

13、抓住关键词“戈尔巴乔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新思维”外交,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A、C两项正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只有B项符合题意。6“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主要理由不包括()A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B全球化走进社会主义阵营,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C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的时代基本结束D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面崩溃解析:选C1989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A项正确。世界由原来的

14、“半球化”进入真正的全球化时代,B项正确。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面崩溃,D项正确。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抗的时代并未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并且目前世界上还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中程导弹,苏联中程导弹打不到美国,而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莫斯科对利用条约禁止这种导弹极为感兴趣,而华盛顿虽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经过反复谈判,1987年12月8日,苏美正式签订中导条约。条约规定,美

15、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至1 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1 000至5 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这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条约规定要销毁的核弹头的数目只占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的3%4%。中导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谈判中苏联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希望借此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军备竞赛,缓和紧张局势,为国内改革腾出资金和争取和平环境。对于美国来说,里根总统就任美国总统七年,美联邦赤字累计达数千亿美元。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借债导致了美国国债的猛烈增长,达到万亿美元,条约的签署符合美国的利益和需要。联邦德国世界报说:美苏中

16、导条约的签署“在心理上是一个突破,在政治上是一个成就,在军事上只有有限的重要性,而在战略上却是可疑的”。摘编自当代国际关系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最终签署中导条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报评论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从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背景和材料第二段话中“美苏两国的利益需求”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2)问,结合第(1)问,从条约签订的原因、内容和影响等方面概括对其评论的认识。答案:(1)原因: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苏联要改变在欧洲的地缘战略不对称的态势;苏联经济困难,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削减军费来推动经

17、济改革;美国迫于北约国家的压力;美国欲减少军费开支,改善财政状况。(2)认识:条约的签署实质上是美苏两国追求各自战略利益的结果。削弱的核武器数量有限,实际上军事意义不大。但它开启了核裁军的先河,有利于减少核恐怖,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之音”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称:“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卫星国内部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1982年5、6月合刊材料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对美苏关系“实质”深刻的、概念上的重新评估

18、在这种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苏联能够单方面地迅速结束“冷战”这个似乎已经固化的冲突。亚历山大温特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美国的意图和主要手段。(4分)(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2分)(3)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中三个“必须”传达出的信息。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重新评估”“结束”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第(3)问要着重从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分析。答案:(1)意图:美国想尽办法诋毁苏联;扰乱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秩序。手段:和平演变。(2)是对美苏关系的重新认识,是苏联结束“冷战”的理论依据。(3)联系:材料一的和平演变是导致材料二新思维的思想来源,材料二是对材料一意图的体现。共同点:都着重在意识形态上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