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1646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 D1978年解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D2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A经济特区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

2、革运动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指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底),故B项正确。答案:B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4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指出:“贫

3、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扩大公有化规模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C5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决策A BC D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阐明了计划与市

4、场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秋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材料二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编者按”明确指出:“已经出现分田到组包田到户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材料三改革从农村开始,

5、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载入宪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2)材料一、二表明在改革初期面临怎样的分歧?根本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初期农村改革的认识。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回答;第(2)问,“分歧”主要从对农村改革的认识方面回答,“根本原因”从“左”倾错误方面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符合农村生产实际,农民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成效明显(农

6、业大丰收);计划经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歧:对农村改革的认识。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阻碍。(3)材料一:改革必须与实际相符;材料二:改革是破旧立新;材料三:正确的改革必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1“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有()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7、期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ABC D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错,排除含有的选项。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审查,解决了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拨乱反正,错,排除含有的选项。故答案为A项。答案:A2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

8、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本题应选D项。答案:D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其中,19801997年人均粮食产量增长最快,主要是因为实行了()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注意材料时间:“19801997年

9、”。A、B、C三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故D项正确。答案:D4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解析:材料中“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 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出现,故B项正确。答案:B51992年

10、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解析: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6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解析: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

11、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能力提升7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解析: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

12、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答案:B8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解析:材料中“搞合作化”是指对农业进行的由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9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出口走势的比较,其中的

13、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A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B民营经济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C国有企业改革有待艰难破冰D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解析:材料涉及的是三类企业出口数据的短期变化,与开放有一定关系,但是并不能体现对外开放的“格局”,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连续上升,在2007年已经超越了国企,故B项正确;国企改革从1984年以来就已经全面展开,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的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到所有制上,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策略并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10下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1978、1997年我国

14、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由表中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呈现这样的趋势:由多到少或由无到有,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A、B两项是“变化”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表述不确切。故正确选项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

15、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二、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2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三、“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四、新时期的经济建设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史实)答案:示例一:在“一”之“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上面增加“1.国民经济的恢复”。理由: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以后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示例二:将“二”中的“2.”改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经济困难”。理由:人民公社化不能代替或涵盖“大跃进”;“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是造成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示例三:在“四”中的“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下面增加“2.伟大转折及改革开放的开始”。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是新时期的开始;伟大转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政治前提。(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