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3379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pdf(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 第10讲明清时期的经济 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落实主干知识 研析考情考向 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落实主干知识 一一、农耕经济的发展繁荣农耕经济的发展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 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风力水车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地位。 (2)成就 制瓷业 a.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b.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2、等。 c.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 织业中心。 民营手工业 苏州 图示构史图示构史古代手工业 3.商业 (1)城镇商业繁荣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增强。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商业市镇发展: 出现汉口镇、 佛山镇、 景德镇、 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 长途贩运 商帮 轻巧识记轻巧识记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 行业:丝织业。 标志:手工工场

3、和劳动关系的出现。 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点 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 发展缓慢。 雇佣 (4)缓慢原因 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 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二二、农耕经济的迟滞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 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 封建统治。 小农经济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积极 a.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b.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c.巩固了新兴地

4、主阶级政权。 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专卖制度 2.“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表现影响 明朝 “海禁”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 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 危及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 与外国, 对外 贸易只能在官方主 持下进行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 开拓,抑制了资本的 , 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隔绝,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清朝 “闭 关锁国”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 ; 认为天 朝大国无需与外国 进行贸易 厉行海禁,禁止官 民私自出海;将沿 海居民内迁,不许 人民擅自下海 倭寇 互市 抗清斗争 原始积累 图示总结

5、图示总结“海禁”“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 突破核心考点 考点一古代的商业都市和商品经济 1.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 (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 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如苏州、景德镇等。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 模不断扩大。 (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 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 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历史解释 (4)对外贸易

6、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 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2.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 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 治的加强。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拥有雄厚资产 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 大梁、郢

7、等。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 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 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长。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它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 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 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指出君主 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1.论从史出论从史出 明清奢侈之风“

8、扬气” 史料史料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 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 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 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结论结论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这与商品经济的 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史料实证 2.获取材料信息获取材料信息 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材料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 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 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

9、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 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 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主要信息:主要信息:_ _ 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 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答案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解释 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不同点 时间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 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 步加强 目的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 统治基础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

10、建专 制统治 不同点作用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发展起阻碍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 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 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导致中国的落后 相同点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 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 逐步下降 2.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1.论从史出论从史出 明代的经济立法 史料史料(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 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 条文。 洪武三十年(1

1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结论结论明代的市场立法规范了商业行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但 “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 史料实证 2.史由证来史由证来 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史料史料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 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 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 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论证:论证:_ _ _ _ _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 (2

1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遮断了西方商 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 (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 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 命题材料源 1.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 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 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 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 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

13、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 商贾史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明清时期商人营商致富动机的成因及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 利因素。 2.“海禁海禁”政策下的政策下的“百货不通百货不通”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 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 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的贫困化。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如何评价“海禁”政策;“海禁”

14、政策的社会影响。 研析考情考向 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 时间题号时间题号 2017全国,272016 全国,27 全国,27 2015全国,272014全国,27 2013 全国,26 全国,40 1.命题点:社会史观命题点:社会史观明朝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明朝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17 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 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 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解析 已考视角

15、12345 2.命题点:明代江南农村的变化命题点:明代江南农村的变化 (2016 课标全国,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 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 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解析 12345 3.命题点:政治重心的转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命题点:政治重心的转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015 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 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

16、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2345 答案解析 4.命题点:清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命题点:清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2014 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 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 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答案解析 12345 5.命题点:明代的长途贸易发达命题点:明代的长途贸易发达 (2013 课标全国,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

17、过南 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 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解析 12345 待考视角 1.命题点: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命题点: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 (2017 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2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 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 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生

18、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答案解析 12345 2.命题点:从居民身份构成分析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命题点:从居民身份构成分析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化 (2017 合肥三模,26)右图为明代 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解析按照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 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 答案解析 12345 3.命题点:清代对外贸易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冲击命题点:清代对外贸易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冲击 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

19、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 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答案解析 12345 4.命题点: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命题点: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2018 河南高考诊断A卷,27)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 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 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20、 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解析 12345 5.命题点:明代手工业生产关系的变化命题点:明代手工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2017 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四,26)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 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 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解析解析材料中“废除匠籍”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匠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手工业生产格局出

21、现重大变化, 故C项正确。 答案解析 12345 课时作业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 1.(2017 唐山三模,25)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 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 者有340余人。这一现象说明 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 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 C.“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2.(2017 孝义三模,27)明朝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 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

22、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 朝时东南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 答案解析 3.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 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 A.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 B.白银普遍流通,货币制度趋于规范 C.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4.(2017 深圳二模,27)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 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

23、价”。 此举意在 A.垄断城市商业贸易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维护市场公平交易D.征税补充军费开支 解析解析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 据材料可得政府对商业的管理,不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据材料可得明初政府设官校勘度量衡和核定物价,加强对商业秩序的管 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故C项正确; 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5.(2017 濮阳三模,2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 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 “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

24、化 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 1234567891011121314 6.(2018 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6)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 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解析 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11亿亩6 600余万 清前期12亿亩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府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2017 郴州二模,7)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 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

25、指某个官 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 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 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D.政府抑商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解析 8.(2018 珠海一模,26)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 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 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的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1234567891011121314 解析解析清朝废除贸易禁令的规定能体

26、现出海禁松弛仍有限制,但明代徽 商谋求功名的行为与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受重视和保护,是重农抑商观 念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9.(2017 日照三模,27)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 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A.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10.(2017 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27)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 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

27、元素都被原样复 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 了当时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11.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 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 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解析 12.(2018 乐山

28、一模,27)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 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 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解析解析民族工业是中国近代的产物,故A项错误; 清朝国民自大心理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 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 代化转型,故C项正确; 列强侵华的导火索是中西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解析 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13.(20

29、18 荆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以下是史籍关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记载。 “便服裘帽, 惟取华 丽, 或娼优而僭拟帝后, 或隶仆而上同职官, 贵贱混淆, 上下无别。 ” “至于民间风 俗, 大都江南侈于江北, 而江南之侈莫过于三吴。 自昔吴俗习奢华、 乐奇异, 人情皆 赴观焉。 南都(指南京)服饰, 在庆、 历前犹为朴谨。 近年以来, 殊形诡制, 日新月 异。 ” 嘉善陈氏告诫族人: “宗族传习不齐, 耕读之外, 工商经纪, 悉从便业。 ” “本 地止以商贾为业, 人无担石之储, 然亦不以储蓄为意。 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 夜则归 市酒, 夫妇团醉而后已, 明日又别为计

30、。 ” “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 儿子娶妇, 辄求分异。 兄弟当分, 异居异财。 ” “婚娶颇多论财, 嫁女竞侈, 穷极靡丽, 宝 贵妆资从厚。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234567891011121314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答案特点:在服饰上突破了传统的礼制和等级制度;衣食住行、嫁娶 等方面出现奢靡风气和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商贾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传统 贱商观念有所改变);出现家庭小型化现象(出现兄弟、父子分产别居现 象或人们的私有财产观念得到强化)。 答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31、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历史 影响。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答案影响:政治上: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与传统家庭结构。 经济上: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城镇就业,推动工商业发展。思想上: 冲破了理学禁欲主义的控制,有利于市民阶层的觉醒。社会生活上:奢 侈之风造成浪费、贫困加剧等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 14.(2018 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康熙初年南京地方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机),张纳税 当五十金”,并由“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此后,出现了 “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

32、“遂有开五六百张织机者”。乾嘉年间,全城织 机数已达“三万余计”,至道光时,仅缎机使“以三万计,纱、绸、线、 绫织机不在此敌”,这些织机大部分受手工工场主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234567891011121314 材料二材料二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 两极分化剧烈。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務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 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译者则成 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 累资金而雇工经营。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材料三明清时期,以农业而言,生产工具基本上沿用宋元

33、以来的一整 套农具,耕作技术基本上还是宋代水平,和欧洲相比,18世纪中叶,处 于乾隆鼎盛时期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已从总体上落于经过“工业革命” 的西欧列强之后。长沙京刀业行规规定:“一议外来京刀,内行外行, 毋得发售,如违将货充公”。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234567891011121314 1234567891011121314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清初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案答案表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规模与数量有了较 大增长;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商品经济的发达(商人

34、集团和商业资本的迅 速发展);废除匠籍制度,使手工业者脱离了世代承袭的劳役;国家赋役 制度的改革,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慢的原因? 答案答案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欧洲;行会制度对手工业、 商业发展的束缚。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妨碍了国内市 场的扩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滞碍商品 经济的发展;明清专制主义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八股取士;传统文化 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重义轻利、重儒轻贾的价值观念和自我 封闭、自我陶醉的文化自大主义的影响。 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