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3600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77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2-,1,2,3,4,5,6,7,8,考情分析,1.(2017课标全国,25)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解析,-3-,1,2,3,4,5,6,7,8,考情分析,2.(2017课标全国,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解析,-4-,

2、1,2,3,4,5,6,7,8,考情分析,3.(2016课标全国,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解析,-5-,1,2,3,4,5,6,7,8,考情分析,名师点评个人喜好以及经筵讲读制度的推行,促使宋代帝王对史学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同时,宋代帝王往往通过体现帝王意志的相关制度与特殊举措来掌控官、私史学,强化史学的现实功用。他们在推动了宋代史学发展繁荣的同时

3、,也使得官修史书体现了他们的某些意志。,-6-,1,2,3,4,5,6,7,8,考情分析,4.(2016课标全国,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解析,-7-,1,2,3,4,5,6,7,8,考情分析,5.(2016课标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

4、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解析,-8-,1,2,3,4,5,6,7,8,考情分析,6.(2015课标全国,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解析,-9-,1,2,3,4,5,6,7,8,考情分析,7.(2015课标全国,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

5、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解析,-10-,1,2,3,4,5,6,7,8,考情分析,8.(2014课标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解析,-11-,考情分析,1,2,3,4,5,6,7,8,-12-,考情

6、分析,1,2,3,4,5,6,7,8,-13-,一、中枢权力体系 1.西汉“中外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侍从等组成中朝,原三公九卿变成执行机构,成为外朝。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职责: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特点: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相互牵制。 (3)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成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4.元朝中书一省制:元代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14-,读图指

7、南,-15-,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相比,前者注重程序,把一件事分成若干阶段,由各个层级的不同部门来依次处理;而后者注重具体的事务,由不同的机构来处理不同的事情。,-16-,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变化 (1)汉朝:推行察举制,令天下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3)隋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5)明清: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2.影响:打破了特权垄断,扩

8、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17-,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 (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2)发展历程: 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时在地方上设置刺史,以监督地方官员。 明清: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在中央,设有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在地方设有按察使司。,-18-,2.谏议制度 (1)目的: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发展历程: 唐朝: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明清:取消了谏议机构。 3.作用 (1)积极: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减少决策失误。 (

9、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19-,四、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体现。 2.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20-,主题一,主题二,应对地方分权的挑战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你读史】 材料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

10、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方法技巧】,-21-,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 汉至元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特点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元朝的行省制度。 (3)加强监察制度,如汉朝设刺史,北宋设通判。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的“推恩令”。,-22-,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 1.“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材料认为行省制( )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

11、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完全摈弃了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的缺点,答案,解析,-23-,主题一,主题二,官僚体系的建设机制政权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 【名家评史】 材料 (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12、通史,-24-,主题一,主题二,【材料解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一方面科举制促进了中国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是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之一;另一方面,科举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25-,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 正确认识科举制的影响,-26-,主题一,主题二,-27-,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该制度 ( )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提升

13、了官员文化素养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答案,解析,-28-,一、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是专职,而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29-,对应训练 1.(

14、2017福建宁德一模,25)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 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 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 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答案,解析,-30-,二、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嬗变规律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原因。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行政制度的补充,地方行政层级调整受中央集权变化规律的影响。 2.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3.下稳上动

15、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自秦推行郡县制以来,县成为历朝历代的重要基层行政单位。 4.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首先表现在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表现在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31-,对应训练 2.(2017江西南昌摸底,3)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B.西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C.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东汉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答案,解析,-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

16、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美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33-,思路导引: 根据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7、的一个黄金时代”“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可得出“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的观点;根据材料“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可得出“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的观点;根据材料“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美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可得出“科举制在一定时期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的观点。解答本题时,可从上述三个观点中任选其一,再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即可。,-34-,参考答案: 示例一 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

18、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拔逐渐走向制度化;科举制有利于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门阀士族;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35-,示例二 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示例三 观点:科举制在一定时期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阐述: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知识分子致力于科考,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36-,视野拓展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长期演进过程中凝聚起来的制度文化资源,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相互融汇难以分割,对中国社会诸制度亦产生深刻影响,其对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运行亦起着调节作用。分析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化规律、地位和影响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育“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