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4557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周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周测12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咸阳模拟)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解析:材料意思是朝廷研究天文,研究人员甚至担任高官,说明有利于天文学研究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天文学研究的作用,故B项错误;如果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政府就不会组织官员去研究天象,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可知,古代中国严厉禁

2、止民间私藏、研习天文学,被政府垄断,可知是统治者对自己政权的一种维护,故D项正确。答案:D2(2018汕头模拟)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解析:诗经的内容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社会生活,黄河流域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楚辞反映的是楚地的社会生活,当时楚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

3、展受阻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A3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解析:A项是篆书的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魏碑书法的特点: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形成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朴拙雄浑的特点,故B项正确;C项是草书的特征,故C项错误;据材料体现的是“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特点,D项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4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

4、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解析:材料中体现建国初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故A项错误;建国初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的愿望,反映出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学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

5、:C5(2018成都诊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解析:据材料“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可知,人们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各种题材的电影,说明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答案:C6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

6、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 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 D脱离生产实际解析: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答案:C7(2018邯郸检测)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材料反映出牛顿()A取得的成就覆盖了多个领域B科学精神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D否定了中世纪自然科学成果解析

7、:据材料“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可知,科学精神影响了18世纪的哲学,即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故B项正确。答案:B8欧洲文化史指出:19世纪“在精神领域的研究带来可喜的成就”,这让“虔信圣经是真理之源的人十分不安”。这里的“成就”是()A进化论 B启蒙运动C牛顿经典力学 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成就”是进化论,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与“19世纪”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与“19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社会主义与“虔信圣经是真理之源的人十分不安”不符,

8、故D项错误。答案:A9当代物理学家沃纳汉森伯格指出:“在历史的进程中,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只面对自己;他们发现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和敌人。”他这样认识是因为()A冷战结束世界趋于和平B全球化推动世界联成一体C人类战胜自然取得胜利D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解析:材料“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和敌人”的认识是源于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缺乏伦理的指南,故D项正确。答案:D10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于191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用许多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他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该作品创作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现

9、代主义文学以表达自我情感和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呈现了跳跃性、荒诞性和表现手法的怪异性特点,与材料内容“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他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1“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下列绘画体现这一风格的是()解析:印象派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与材料中“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

10、印象”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8唐山模拟)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这反映了()A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C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解析:根据材料“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得出科技发展(电视)影响了政治生活(竞选结果),故C项正

11、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

12、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点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解析:(1)农政全书的背景,结合中国农业经济模式及思想角度思考作答;自然哲学的

13、数学原理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从思想、经济以及科技的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不同点”,农政全书从经验总结以及继承性特点说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以物理学为核心以及实验观察等特点去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共同价值”,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背景:“农本”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专制的加强;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前人的成果。“重商主义”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10分)(2)不同点:前者是传统农业、手工业经验、技术的总结,后者是以物理学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前者体现了传承性、系统性、全面性

14、的特点,后者则体现了创新性、实验性、理论性的特点。(10分)价值: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贵遗产。(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江西师范大学校史摘要1940年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正式创立,直属教育部领导。蒋介石发来“训词”,原则上规定实施“文武合一”“政教合一”的三民主义大学教育。1945年1月底,因日寇进攻,学校撤离泰和,搬迁至宁都长胜。抗战胜利后,学校暂迁至南昌西郊望城岗,1946年元月7日,正式复课。1949年5月22日,解放军开进校园,学校获得解放。1949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出于“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

15、的需要,9月6日学校成立了“南昌大学改革委员会”。1950年2月14日,学校迁至南昌市城东青山湖畔的老飞机修配厂。1951年5月28日,中央教育部批准南昌大学设立师范部。1953年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此次调整中,南昌大学数学系43人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51人调入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系48人调入武汉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39人调入武汉大学,俄文系及俄文科144人调入武汉大学。调整结束后,学校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学校性质亦由综合性大学改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文革”开始后,学院大量老师被下放。1969年1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下令撤销江西师范学院,以之为主体,并入同时撤销的江西大学之政教、

16、中文、生物三系和江西教育学院,成立“井冈山大学”。1972年11月6日,撤销井冈山大学,恢复江西师范学院。1976年恢复高考和招生。1978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江西师范学院升格更名“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12月24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瑶湖校区奠基典礼。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江西师范大学发展变化可以发现,政治因素始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如学校解放后,从“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又如“文革”期间,学院大量老师被下放等,因此可提炼观

17、点为:政治形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提出其他观点也可以,但要注意结合材料。其次进行论述说明。根据材料划分不同时期,结合不同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说明,如1953年院系调整,就是受到国家加强工业化建设,在学习苏联方针的直接影响。论述时要注意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最后对论述进行总结,升华观点。答案:观点:政治形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江西师范大学的发展变迁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示例:观点:政治形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论述: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式教育和西方科技文化随之传入中国。江西地处内陆,近代化进程较

18、为缓慢。20世纪30、40年代在蒋介石的直接关照下,江西创立了第一所西式综合性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受抗战时局的影响,全国各地学校难以发展,迁址频繁,中正大学等即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管中正大学并对其进行改造。50年代,为适应加强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学习苏联的方针指引下,全国范围进行院系大调整,改造更名后的“南昌大学”受到很大冲击。“文革”时期,中国教育停滞不前,各地学校教师遭批判、下放,经院系调整更名后的“江西师院”停办。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在全国高校扩招和兴建新校区的形势下,江西师大建设瑶湖校区,迎来发展的新时期。(8分)综上所述,江西师大发展历程的各阶段都深受政

19、治形势的影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政治形势对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甚至起到决定作用。(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在理论上能不断与时俱进B形成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C融入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D对自然环境提出较高要求解析:题目材料中列举了古代农书的现象,没有说明其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更多强调农业与自然的和谐,没有体现精耕细作,故B项错误;农业与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出强调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

20、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C2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他所说的文学体裁()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解析:根据材料“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其特点是通俗易懂、豪放飘逸,故A项正确。答案:A3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

21、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解析:材料体现了北魏与唐朝壁画的不同风格,与艺术家创造性活动无关,故A项错误;B项仅能体现北魏时代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具有片面性,故B项错误;北魏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唐代因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C项正确;D项仅能体现唐朝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具有片面性,故D项错误。答案:C4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

22、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解析: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到1959年的1万次,强调的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的成就,并非科技人才的涌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左”倾,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非中西对比,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西宁检测)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

23、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A“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C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解析:“八亿人民八个戏”的文艺现实不是虚假繁荣而是现实的凋零,故A项错误;使文艺创作出现万马齐喑现象的是“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而非样板戏,故B项错误;通过剧名就不难知道,这八个戏都是带有鲜明

24、“文革”色彩的,是那个年代阶级斗争恶性发展的产物,故C项正确;样板戏并没有歪曲历史和红色经典,而相反恰恰正是历史的代表和产物,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德阳诊断)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教育部取消美国的教育制度,采用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反映了新中

25、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说明新的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故B项正确;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出现在50年代中期,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71864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它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哥白尼的“日心说”C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故A项正确;哥白尼的“日心说”阐述的仅仅是“太阳为宇宙中心”这

26、个观点,与数学预测并没有直接关系且观点本身也是错的,故B项错误;自由落体定律与天体运行显然没有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8“上帝创世的奇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宗教内部也由此分化为保守的基要派和开明的现代派。”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B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C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解析: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没有否定“上帝创世”,故B项错误;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否定上帝造人说,“上帝创世的奇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故C项正确;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对否定“上帝创世”影响

27、有限,如伏尔泰等就承认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9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解析:材料中“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表明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8梅州质检)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

28、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A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B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批判社会罪恶C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D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解析:据材料可知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抒发个人情感,反对封建制度,积极追寻理想世界,故A项正确;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故B项错误;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故C项错误;D项是亚非拉文学的特征,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8包头模拟)别具一格的是,

29、他们把对色彩、光线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他们的作品运用了许多色彩并且大多数都是户外的风景,而且非常明快和鲜明。这种画风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是非常注重对现实细节的描述,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是非常注重对瞬间光影关系的描述,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则非常注重对自我个性的张扬并带有不同程度的反传统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C12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并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他表达了()A乡间乐趣在人心里的感受而非绘画B对封建地主破坏田

30、园生活的痛恨C工业文明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无奈D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解析:“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表明强调的是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风光,故A项正确;封建地主破坏田园生活不是田园交响曲要表达的内容,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无奈不是田园交响曲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不是田园交响曲表达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唐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

31、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材料二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

32、、社会的公平。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年考试内容改革评述(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15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2)第一小问“异同点”,异:根据材料一“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得出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根据材料二中“高考的全称是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

33、校的人才选拔”得出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6分)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4分)(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4分)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8分)看法:利用考试选

34、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3分,一点两分,两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时间国家科技成果时间国家科技成果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4中国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77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99美国首

35、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根据材料,提取一个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12分)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得出一个有效信息,且信息一定是源自材料所得,然后结合所学多角度分析信息,分析过程做到,一、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展开论证,论证充分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二、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展开论证,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2分)美国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促进;冷战中与苏联军备竞赛的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新经济”政策的提出。(10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