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053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六)及解析一、选择题1、(2017德州模拟)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A阁臣权位渐重 B阁臣制约皇权膨胀C外戚权力过大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的倚重使内阁大臣的权力增加,故A项错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阁臣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目问的是内阁所处地位变化本质上反映的问题,与外戚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2、(2017海口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

2、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选B。题干材料“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和“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体现的是道家的齐物的主张,故选B。3、(2017亳州高二检测)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是否废除帝制之争,结合“尚不知革命为何物”可知当时革命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当时社会主流依然是改良,故选B。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

3、中会,已经开启了救亡运动的历程,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A、C、D错误。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解析】选D。从材料“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A、B、C表述错误。故答案选D。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

4、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解析】选D。“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只有D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表现,故选D。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主张将神人性化【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

5、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可知是人把神描绘成了自己的模样,符合材料中的“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的观点。材料的内容应该是主观思想的表现,所以不宣扬唯物主义思想。材料中并未涉及天主教会的内容,所以排除B、C。A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7、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最有可能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经典力学D.相对论【解析】选D。材料中“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说明一种新的科学理论出现了,他突破了传统的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结合史实可知这符合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特征,答案选D。8、下列哪部浪漫主义

6、音乐作品能充分表现人内心的感情,从而将音乐的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A.第九交响曲B.春之信念C.维也纳森林的故事D.幻想曲【解析】选D。幻想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的代表作,将音乐的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二、非选择题9.(2017邢台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材料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7、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材料三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明清小说(1)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分)(2)指出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8、8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5分)【解析】第(1)题回答时注意联系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分析其原因;第(2)题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可知其表现形式应是“词”;其繁荣的原因应联系课本分析解答;第(3)题,要紧扣材料进行归纳,注意几个关键词,同时注意结合材料“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答案:(1)原因:唐朝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封建经济繁荣;对外政策的开明;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2)词。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

9、扩大;科技的高度发展;词比较适宜抒发感情。(3)特点: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说明问题: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通俗化;古代文学形式之间不断继承并发展。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

10、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为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以达到政治的一体化。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守边,改善边疆的交通与邮政,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以此来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摘编自马玉

11、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古代治边政策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治边政策相比,国民政府的治边政策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原因。(13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得出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观”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家疆域与统一、经济的发展、国防

12、的巩固、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以达到政治的一体化”“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以此来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得出实行与内地统一的政治体制,注重经济开发与发展社会事业,体现了民族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近代列强的侵略使边疆危机突出,迫使国民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材料二“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守边,改善边疆的交通与邮政,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

13、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内地近代实业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根据材料二“国民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强化了民族认同感;西方民主与平等观念的传播淡化了民族歧视意识。【答案】(1)特点: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观”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影响: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了国防;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发展:实行与内地统一的政治体制,注重经济开发与发展社会事业,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因: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强化了民族认同感;近代列强的侵略,边疆危机突出,迫使国民政府高度重视;西方民主与平等观念的传播淡化了民族歧视意识;内地近代实业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