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415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1949年后消亡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覆灭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

2、折,19531956年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关系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专题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

3、的兴起。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性,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中华民国成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4、,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主权的险恶环境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发展困境。深化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2)民国初期出现兴办实业高潮,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扩大了阶级基础。(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表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4)国民政府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走上了同共

5、产党合作的道路。专题三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礼仪逐渐推广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6、,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迁的影响及其认识(1)影响政治上: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社会变革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改良和民主革命的进程。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推陈出新,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增添文明科学内涵。(2)认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进步。受帝国主义影响和封建势力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

7、留有遗憾。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色彩。考向1时空逻辑: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2018江西高三调研,28)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答案C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故A项错误;这些外国银行利用中国的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有利于旧式金融业向西方银行学习,客观上有利于新式

8、经济因素的产生,故B项错误;外国银行通过钱庄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外国银行只是利用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并不是为了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转型,故D项错误。考向2学术前沿: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及其特点(2017芜湖三模,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其主要原因是()A.顽固势力破坏专利制度B.西方专利制度不适合中国C.洋务企业实行垄断经营D.清政府法制建设比较落后答案C解析顽固势力并没有对专利制度

9、进行破坏,故A项错误;西方的专利制度是政府作为企业专利权的保证人,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专利制度,故B项错误;“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与清政府的法制建设并没有任何的关联,故D项错误。考向3论从史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2018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30)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约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D.世界经济危

10、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可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考向4计量史学:从进口数据看中国工业的发展(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二模,30)图一、图二是1912年、1936年中国进口产品分类统计。其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图一图二A.工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B.重化工业发展日渐萎缩C.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D.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进口产品中轻工业产品比重下降,重化工业产品比重上升,而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达到旧中国的最高峰,故A项正确;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达到旧中国

11、的最高峰,重工业也得到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自然经济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能看出工业性质,故D项错误。考向5社会史观:政治局势的变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图中,画家描绘的是男人们开始剪掉自己长长的辫子,改穿起了中山装或西装。妇女身上的封建束缚也逐步解除,缠足和束胸已经逐渐被摒弃,改穿起了以长裤和大衿衫为主的服装。造成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B.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1840年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剧,与材料中“开始剪掉自己长长的辫子,改穿起了中山装”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

12、与材料中“最根本原因”不符,故B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与材料中“开始剪掉自己长长的辫子,改穿起了中山装或西装”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现象不符,故D项错误。考向6历史趋势:从历法的变化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2017南平一模,29)1929年7月,国民政府规定“以后历书,自不应再附旧历,致碍国历之推行”,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这表明()A.顺应潮流需兼顾民众记忆B.国历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C.民国纪年要以公历为参照D.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此举符合时代的潮流,“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此举符合兼顾民众记忆,故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