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494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7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南分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解析:“1949年11月”处于建国初期,材料中电报的主要内容是联合各界代表以团结各界人民共同完成当前主要工作,这是统战的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态度,排除B项;人大制度初

2、步形成于1954年,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也不是民族区域自治,排除D项。答案:A2(2018雅安市统考)下表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上表反映了()A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开始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主形成C中共对建国前民主构想的实践D中共对苏联政治体制的照搬解析:中共与各党派合作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主形成于1954年,故B项错误;根据“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可得出是建国前对建国后民主政治的设想的实践,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苏联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C3(2018宜春市模拟)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

3、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解析:据材料“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答案:A4(2018皖南八校联考)“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

4、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文革”时期受到冲击,但并未“中断”,故A、B两项错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文革”时期中断,新时期得以发展完善,故D项正确。答案:D5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解

5、析:材料无法体现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政治决定婚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故C项错误;据材料“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知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故D项正确。答案:D6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A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D确立依法治国理念解析:“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故

6、A项正确。答案:A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但需经公社任命或批准。80年代初,改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村干部。这种转变()A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B提高了农村人大代表的地位C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势D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解析:生产大队并不是农村党支部,故A项错误;最低一级的人大代表是乡镇一级的,村级并没有人大代表,故B项错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人民公社体制都已经解散,故C项错误;这种由村民直接选举基层干部的做法,是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它必然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和基层

7、民主意识的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8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B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C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D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解析:据材料“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并没有具体的法律出台,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据材料“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得不出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这一信

8、息,故C项错误;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B9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出台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颁布法律法规,不能体现出人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法律法规增多,只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体现不出修订宪法,出台刑法民法行政法的特点,故B项错误;从国家修订宪法,完善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可知反映了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备,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制建设的步伐加快,故D项错误。答案

9、:C10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解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答案:B11(2018枣庄

10、市模拟)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解析: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是1997年香港回归,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对台湾不同时期的政策,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8天津市南开区模拟)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A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11、B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与材料中“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

12、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为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执政者无限制的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二次

13、革命”,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均为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与同盟会合组国民

14、党的其他小党派”,可知党派之间分化组合多变;根据材料一“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可知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根据材料一“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可知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根据材料一“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可知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第二小问“原因”,从内部政治上、经济上和阶级关系方面作答,外部受到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创新”,指新中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小问“意义”,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推动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

15、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颁布,确立责任内阁制;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15分)(2)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平台;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10分)14(2018丹东市质量监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主要法律法规(节选)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

16、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

17、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12分)解析:材料中分别列出了不同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情况,所以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然后根据所定的题目(趋势),找到相关的原因及史实整理即

18、可。答案:答案示例:例1: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2分)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对观点有简单说明2分)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革”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8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总分不超过8分)例2: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2分)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2分)(或答出以下趋势,并有简单说明,也可给3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革”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