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812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通史印象知识脉络感知第5讲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铺面知识纵横构建(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 阶段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时空坐标整体感知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代议制的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分别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推动了社会进步,并为工业文明准备了条件。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类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

2、命”和“价格革命”,由此欧洲封建制度迅速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下,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理线知识时序重组(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 一、政治上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1)确立过程: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2)基本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

3、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国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美国联邦制共和制(1)确立背景: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2)基本内容:实行联邦集权及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特点;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宪法负责;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3)基本原则:分权制衡;主权在民;联邦制;共和制。二、经济上新航路

4、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概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活动以掠夺财富为主要表现形式。2新航路开辟(1)原因主观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求;传播天主教的热情。客观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传统商路受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地圆学说的流行。(2)过程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麦哲伦船队: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3)影响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价

5、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但大量白银流入亚洲,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人类由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3早期殖民扩张(1)荷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2)英国:通过海盗式掠夺、殖民战争、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等方式,逐步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三、文化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学时代的到来1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间1417世纪1617世纪1718世纪背景必要性: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束缚人

6、的思想可能性: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必要性:罗马天主教会的压榨可能性: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必要性: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可能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斗争目标封建神学天主教会王权、神权、特权和等级制度核心内容肯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批判专制及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历史影响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打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派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欧洲

7、: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是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思想基础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近代自然科学(1)天文学: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创立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2)物理学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创制了望远镜等实验科学仪器。牛顿经典力学: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兴起和传播。(3)生物学:林耐着重研究群体,主要运用观察和分类法,为进化论产生打下基础;哈维着重研究个体,为细胞学说的创立开辟道路。抓点知识主题串讲(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 主题一

8、政治上: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第1步攻高频考点 早期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体验真题诊断1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美国的总统共和制:(2017全国卷)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CC项正确:美国内阁对总统负责,其成员由总统任免。A项错误:行政权力的加强是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而言的,而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权范围内政府首脑的阁臣任免权。B项错误:美国

9、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内阁对总统负责。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总统与内阁成员政见不同,而非党派之争。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016全国卷)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B题干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项正确;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确

10、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排除A、D两项;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故排除C项。品悟知识深化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就制度内容而言,英国君主立宪制具体表现为:第一,“虚”“实”结合。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特有的代议制政体开始形成,君主权力日益虚化,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权力上升。第二,“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三者互有重叠。第三,两党制衡为核心的议会内阁制。反对党的作用更具有英国特色。(

11、2)就制度演进过程而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延续性。如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制内阁的完善。二是渐进性。君主立宪制自1689年初步确立后不断完善。三是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四是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2北美大陆的新体制独立自由美国经过独立战争,颁布了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战争可以被看作北美地区的民主因素摆脱外来约束,发展壮大成型的过程民主原则确立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这些不可让渡的权利”,第一次把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原则写入政府文件中,为民主制提供了有

12、力的理论原则基础民主制度建立美国重视民主程序的建设,其集中体现就是联邦宪法的制定。美国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实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权力部门间的制衡;实行联邦制,在联邦内部实现了州与联邦政府间的制衡;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形成了制衡。实行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对训练11415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扩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做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这表明英国()【导学号:07604029】A国王居于权力中心地位B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C专制政体转向立宪政体

13、D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D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国王在权力运行中的中心地位,故A项错误;无论是两院议会还是英王,它们都属于英国的统治阶级,而非不同的政治势力,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是在17世纪末,而非14至15世纪,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做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可知,英国的民主政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故D项正确。2在美国宪法的背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文化。在美国形成初期,美国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新型国家”的公民。这不是一个法国大革命时宣扬的准宗教性的乌托邦社会,

14、而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国。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这说明()A美国首创共和政体B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有本质差别C美国新型共和国的首要原则是三权分立D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D共和政体古已有之,A项说法错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没有本质差别,他们都追求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的原则,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国。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可以得出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有着很深的文化背

15、景,故D项正确。第2步补教材盲点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中的政治妥协体验真题诊断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光荣革命:(2013全国卷)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意图。1688年“光荣革命”发生后,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拥立他的妻子、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为女王,这体现了英国王位继承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也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所以D项体现了主题,由此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英

16、国防止独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法律和议会来制约国王的权力,排除C项。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2014全国卷)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导学号:07604030】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平等、自治的内涵。天赋人权也译为自然权利,指人生来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的众议院名额由各州的自由人总数加上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17、,这就违背了独立宣言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故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品悟知识补缺1政治妥协是西方民主政治演进发展的重要方式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在西方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得决策往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之间妥协的结果,在这种高度分权的体制下,妥协成为一种基本的政治现象。在代议制下,议会是各种利益在政治上的竞争中心,同时也是社会团结的中心。议会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也是代议制民主下社会的政治妥协中心,代议制必然包容政治妥协。同时,妥协也是西方政治发展与民主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

18、的妥协艺术(1)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在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利益冲突上:参议员每州两名,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3)在南北方关系上:这部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白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协调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运用针对训练1学者阿尔蒙德指出:“政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政治参与问题,即各种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参加政治体系的政策制定问题。”为此,近代英国()A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B逐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C开启1832年议会改革进程D进一

19、步扩大内阁行政职能C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始于英国早先历史,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削弱王权和代议制完善的表现,而非某个社会团体的利益,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获得参政权力,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故C项正确;扩大内阁行政职能是完善代议制的举措,故D项错误。2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列说法体现这种“妥协”的是()A参、众两院名额的安排B总统由选举产生的方式C立法、行政与司法之间的权力分配D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A参、众两院名额的安排体现了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协调,与材料中“相互谈判和妥协的

20、政治机制”相符,故A项正确;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投票选举与材料中“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符,故B项错误;立法、行政与司法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突出“分权与制衡”,与材料中“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符,故C项错误;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投票选举与材料中“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符,故D项错误。主题二经济上:早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步攻高频考点早期殖民扩张体验真题诊断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东西方早期茶叶贸易:(2015全国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

21、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导学号:07604031】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品悟知识深化全面认识早期的殖民

22、扩张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也具有全球化的两面性。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另一方面,西欧开始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建立殖民帝国,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相继成为殖民大国。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原因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影响对世界市场:殖民

23、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运用针对训练“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

24、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C根据题干提供的“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A项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错误,符合题意;D项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2步补教材盲点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品悟知识补缺1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上:明朝中

25、后期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美洲带来的玉米、红苕、马铃薯、烟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红苕、马铃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的大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外交上:明朝时葡萄牙骗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件。清朝入主中原后,因为害怕汉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结起来威胁满洲人的统治,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3)文化上:罗马传教士直接到中国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为了顺利

26、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西方文化开始直接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学者开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著作的成果,徐光启和宋应星就是突出的代表。所谓“西学东渐”,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运用针对训练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B“泰西”“远

27、东”等词的出现无法体现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包括欧亚之间的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了解日益加深,“泰西”“远东”是对欧亚大陆两端地理位置的客观描述,是相互了解后的“成果”,故B项正确。如果说“远东”一词有“欧洲中心论”的意味,那么“泰西”一词则有“中国中心论”的色彩,“泰西”一词的发明从逻辑上不可能是受“远东”一词的影响,且材料也未体现,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活动同时也是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此前欧亚之间有间接、间歇、局部的交往,甚至有直接的交往,亚洲的丝绸、香料等商品辗转运销西欧市场,因而并非早期殖民扩张才开始欧亚间联系,故D项错误。主题三文化上: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

28、复兴发展与近代科学的诞生第1步攻高频考点启蒙运动体验真题诊断1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2017全国卷)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CC项正确:法国的国民公会是普选产生的,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是民主得到发展的体现。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思想。A项错误:“三权分立”政治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君主立宪”理念在材料中未能体现。D项错误

29、:“法律至上”理念在材料中未体现。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7604032】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

30、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答题时要注意采取世界史的知识加以回答,要紧紧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进行阐述,可以结合启蒙运动的史实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析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

31、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的思想主张。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思想主张。品悟知识深化全面认识理性科学时代的到来1人类面对的“四大问题”: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技革命。2人

32、类的“四个解放”: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科技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世界现代意识的兴起: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欲望以及对现实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激发了人追求理性的勇气和决心;科技革命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四场运动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运用针对训练1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导学号:07604

33、033】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B启蒙运动的深化C两入主张的政体不同 D人文主义的兴起B材料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理性和感性的两面,并非卢梭质疑理性与科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启蒙运动不仅关注理性还关注人的情感,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两者政体的不同见解,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故D项错误。2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A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

34、二人的共同主张,故B项错误;“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的共同主张;故C项错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故D项错误。第2步补教材盲点启蒙运动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品悟知识补缺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1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2这场震撼人心的运动(启蒙运动),受儒家

35、思想影响很大,学界对此屡有论述,但一般人似乎知道得很少。德国学者利奇温在论及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时,说:“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也成为欧洲的兴趣中心。”而英国学者李约瑟则认为:“18世纪,学者发现人性本善的观点在中国一向是奉为正统的,而不是看作异端。正是这些发现为法国革命开辟了道路。”美国学者顾立雅更是得出了“中国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原动力之一”这样的结论。而启蒙运动中的一些大思想家,像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很多思想都与儒家有渊源,早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事实。运用针对训练1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

36、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因为()【导学号:07604034】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B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感兴趣是材料的现象,材料强调的是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儒家文化提供了作为启蒙思想的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思想,并以这种理想化的儒家文化来抨击欧洲的专制思想和宗教蒙昧主义

37、,故B项正确;故意曲解的说法有误,法国启蒙哲人们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整个中国文化进行一种理想化的阐释,歪打正着地产生类似郢书燕说的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英国与中国的思想进行比较,法国启蒙哲人们似乎对中国比对英国更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儒家文化迎合了当时启蒙运动的需要,故D项错误。近代科学革命体验真题诊断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近代科学的诞生:(2013全国卷)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

38、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含义。在中世纪,基督教宣扬的“地心说”在欧洲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处在神学的束缚中。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文艺复兴进步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这一成就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项。品悟知识补缺近代科学革命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即科学史家库恩所讲的范式转

39、换。照此定义,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它也被称为牛顿革命。1兴起原因(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需要科技知识,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前提。(2)政治原因: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三次科技革命贯穿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每次科技革命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变革起了推动作用。反过来讲,政治革命又为科技革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见,资产阶级科技革命与政治革命在互动中前进。(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思想方面:人文主义和

40、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宣扬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2特点和影响(1)特点: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传统,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成为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2)影响: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运用针对训练2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作“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A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C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C英国农业技术的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技术积累,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业革命效果,无法判断是否实现粮食自给,故B项错误;圈地运动在15世纪晚期就开始了,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