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4917849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SO14001和OHSAS18001,贯标基本知识,一、标准的名称,关键词规范 ISO14001(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OHSAS1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规范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二、名词解释(定义),1、ISO14001的定义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部延伸到全球系统。,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环境影响是一种“变化”,环境的组成要素或要素间的关系发生改

2、变,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是变化的根源,活动:生产、采购、后勤、经营等方面,产品、服务:活动的产出,环境因素,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环境影响,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相联系,严重程度,重要性,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因素是重要环境因素,评 价,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组 织,有其自身职能,行政管理能力,从事某

3、种活动生产某类产品提供某种服务,管理 控制 改变,完成规定的职能,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相关方,受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关注组织环境绩效的,与组织相邻的,与组织的经营生产活动相关的,邻厂、周围的居民、下风向的企业、河流的下游,股东、供应方、客户、员工等,银行、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组织等,整个社会,环境绩效,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环境绩效,体现,1.具体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2.控制管理的结果,描述,1.对环境方针、目标的实现程度,2.某一或某类环境因素的控制,可测量的可比较的,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

4、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环境绩效。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污染预防,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污染预防的原则,最优选择:不产生污染,其次:减少污染产出,最后:采取必要的末端治理, 控制污染,实现污染预防的手段,管理手段,有效的 技术措施,再循环,处 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有效利用,材料替代,环境管理体系,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

5、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管理体系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管理要素和相关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两个方面,组织结构与职责策划与规划活动,为环境管理提供的资源、惯例、过程和程序,两个要点,实施与运作应围绕环境方针展开,是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组织的生产、供销、行政、质量管理相一致,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等,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结果呈报给管理者。,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客观性,符合性,系统化,文件化,所有审核证据都应是客观地获取

6、的,是否符合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覆盖组织的活动和现场,覆盖全部要素,有计划按步骤,审核过程文件化、审核完成后形成报告,环境方针,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为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总的目的与方向 组织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与工作原则的表述 组织环境管理成效与意图的体现,环境方针,环境目标 环境指标,环境目标: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指标:直接来自于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环

7、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具体规定环境绩效要求,可适用于整个组织,也可仅用于某一局部,组织期望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为目标、指标的建立提供了框架,是组织制定环境管理目标与指标的依据和出发点,2、OHSAS18001的术语,危害(危险因素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广义的、无处不在的概念,理 解:,危害(危险源)也包括事故隐患。是指存在的能量、有害物质以及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而带来人员的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的破坏。 可分为6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危险(风险),特定危

8、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害: 有 无 危险: 大 小,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危险评价 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危险产生的原因(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有害物质 意外释放的能量 锅炉、爆炸危险品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压力 高处作业的势能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行驶车辆或运动部件的动能 噪声的声能 辐射能,危险产生的原因(一), 有害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有害粉尘 窒息性气体,危险产生的原因(二),* 失控 故障 发生故障、误操作时 信号装置、保险、信号缺乏的缺陷 设备在强度、刚性、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危险产生

9、的原因(二),人员失误 操作失误 人为造成的安全装置失灵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替代工具操作 物体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登不安全装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危险产生的原因(二),管理缺陷 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作业环境缺陷 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等引起或造成人员失误,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原理: 事故是事故因素发生连锁反应的结果,事故产生原因,事故控制三阶段,事故控制的方法:移掉其中某一骨牌,使系列中断。,事故发生前: 领导与管理 定期检查 培训 作业检讨及改善等,事故发生时: 紧急应变部署 火灾及爆炸控制 减少能量泻放 防护罩与挡墙 个人防护器具等,事故

10、发生后: 救援与急救 有效清理 设备修复 废弃物控制 赔偿控制等,评价一个组织风险评价控制的充分性,风险控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方针的要求 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状态,其他重要概念,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可以是:团体、个人,受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影响的相关方有: 与组织相邻的(如相邻单位、周边居民、路过的行人、下风向单位、河流的下游等) 与组织的经营生产活动相关的(如股东、供方、客户、员工等) 关注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相关方有: 银行、政府部门(如规划、劳动、环境部门)、劳动及环保组织等,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事故,是造成主

11、观上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的意外事件,其造成的损失有五大类。 伤亡事故,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事故。 疾病,主要指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称为未遂过失。 事件包括事故,事件的发生有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 对于没有造成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一般称为“未遂过失”,不符合,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的违背作业标准、惯例、程序、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可能是: 体系文

12、件未遵照标准的要求,即文件规定不符合标准; 体系现状未按体系文件执行,即现状不符合文件规定; 体系运行结果未达到预定的目标,即效果不符合目标,不符合主要是指对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律法规、体系要求的不符合。 不符合按其情节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后果可分为“严重不符合”和轻微不符合“,职业安全健康,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不是对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工作场所内; 保护对象是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来访者或其他人员; 职业安全健康是指防止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发生职业性伤害和健康危害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绩效,组织根据职业安全健

13、康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方面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绩效是对危险危害因素控制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所取得的成绩与效果的综合体现; 绩效应是可测量的; 绩效可用对组织方针、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可承受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企业应承担遵守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义务; 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免遭职业伤害的基本要求。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包括了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也包括了不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承诺,以这些法律法规为最低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程度至可容许风险值,从而将其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三、标准的要素,三、标准的要素(续),三、标准的要素(

14、续),四、标准实施的要求,4.1 总要求 应建立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应保持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体系,保持体系, 体系策划 文件编写 运行 内审及管理评审, 实施与维护 动态适应 评审与改进,4.2 方针(环境方针、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意义 体现一个组织在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总方向和基本承诺; 是组织在预防污染和事故、持续改进以及符合法律法规方面的具体明确的框架; 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关键。 是一个组织在相关领域一切活动的驱动力,,内容要求,三个承诺 持续改进 污染预防、事故预防 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一个框架 提供建立和评审目

15、标和指标的框架,规划和制定方针时应:,分解成目标、指标并分清职责、权限; 利用各种渠道,达到外部和内部沟通和理解; 定期评审其适宜性、达标性; 作为文件并使其受控(审批、修订、发布等); 建立有效渠道,为外部公众(社区、政府、客户、其他相关方等)所获取和理解。,方针为什么如此重要?,承诺的公开声明 最高管理层支持和可见的证据 深远的经营意义 通常是长期保存的文件,方针应包括6个方面内容:,1)阐明管理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常被归结为两种形式: 对零事故的追求; 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根据组织的特点选择。,2)改善管理绩效的承诺:,用概括的语言说明在方针适用期内

16、改善的幅度。,3)承诺“持续改进”并说明改进的行为,如何保证上述幅度的实现 如:设立并实现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资源保证(投入)、培训、全员参与、协商与交流等。,5)适合组织的性质和规模:阐明自身的特点(环境影响、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危险。 6)最高管理者签名,4)承诺遵守法律和其他要求。,4.3 规划(策划),4.3.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意义:将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对环境产生有益或有害影响的因素分析出来,确定、识别和评估其产生的影响,提出控制办法并付诸实施,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组织应建立相关控制的程序和操作规则,识别环境因

17、素,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需管理和控制的环境因素,评估管理和控制的绩效,定期识别、评价、确定、评估,“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组织所使用的、由顾客或供方产生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 常见的: 1)建筑施工服务、运输服务、有害废物处理方面的服务; 2)为组织提供配套件制造或协作加工的服务,如:电镀、喷漆等,识别和评价的三个方面,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 过去 现在 未来,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 正常 异常 紧急,六种类型的环境影响: 大气污染;水污 染;固体废弃物;土壤污染;能源、资源使用;其它(如噪音、健康、嗅觉、射线等),环境因素举例,SO2的排放 过期药品的处理 空油漆桶的处置 汽车

18、尾气的排放 CFC的逸散 电能的消耗 电池的废弃 发电机噪声的排放,石棉废弃物的处置 化学品的泄漏 地下油库的爆炸 1211灭火器的使用 含PCB的废变压器的处置 含银废水的排放 废乳化剂的排放,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性,一个组织只有识别了全部的环境因素并科学准确地确定了重大环境因素,其建立地环境管理体系才是有效的和可信的。,环境因素的识别,组织在提供产品、服务和全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 当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有更改是可能带来的 新的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能够控制的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确定环境影响,确

19、定环境因素的依据,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 积极和或负面的 相关方有要求的 其他,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物料衡算 产品生命周期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 查阅文件和记录 专家咨询 工艺流程分析,重大环境因素评价依据环境影响,环境影响的规模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发生的概率 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集思广益法 专家评估法 类比法 计算法,4.3.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的程序 程序应包括的范围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符合的条件 评价结果形成文件并作为建立体系的决策的基础

20、和持续改进的衡量基准 定期评审和更新相关信息,危害辩识,危险评价,对风险实施必要控制措施,建 立 并 保 持 程 序,出现事故、设备出现故障的抢修、紧急状态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本组织的员工,访问者:参观者、政府人员、外来检查人员,合同方:供方、承包商、三废处理人员、监测人员,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组织自有的建筑、装置、设备、物资、车辆等,租赁的、外界提供服务的建筑、设备、车辆等,常规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正常生产、开机、停机、例行检修等,危害辨识、危险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要求,依据组织的范围、风险的性质和时限进行 对风险进行分级,至少应分出可承受的风险和不可承受的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的

21、优先项 风险评价方法应与组织以往运行的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能力相适应 为策划各类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相应的输入 为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危害辩识应考虑的三个方面,三种状态,三个时态,七种风险因素类型,正常(如生产),异常(如停机检修),紧急(如火灾),过去出现延续到现在(如由于技术资源不足而仍未解决)的,现在存在的危害情况,将来可能出现的危害情况,机械能(如机械设备伤人) 电能(如漏电伤人)、 热能(如蒸汽灼伤)、 化学能(如化学品对人的毒害) 放射能(射线对人的辐射) 生物因素(如病毒) 人机工程因素(如人员的误操作、不遵守规程),危害辩识应注意的问题,容易遗漏的几个方面 与相关方有

22、关的风险因素 异常和紧急状态的风险因素 危害辩识的更改情况 应有主动性、前瞻性 选择合理的风险评价准则与方法 注意机构调整和新项目、新产品开发中的辨识,练习: 电焊作业危害辩识,案例:某公司焊接作业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输出风险控制计划,对于不可承受的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承受的程度; 风险控制计划的重点是保护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信息应定期/及时评审与更新,使组织活动所涉及的所有危害因素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下。,对以下发生客观变化时的及时评审包括:, 新用工制度、引入新工艺、新操

23、作程序、新组织机构与新采购合同等组织内部发生的变化 国家法律、法规的修订,机构兼并和重组、职责的调整,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技术的新发展等外部因素引起的组织的变化。,风险控制计划的内容,风险控制计划,目标 (4.3.3),运行控制 (4.4.6),应急计划 (4.4.7),监测和测量 (4.5.1),管理方案 (4.4.4),运行控制 (4.4.6),案例:某宾馆火灾控制措施,说明:,上述风险控制计划中 A制定目标 B制定管理方案 C建立运行控制措施 D执行操作规程 E监测和测量 F应急响应,归纳:,标准要求 建立程序 评价结果形成文件: 危害清单 重大风险清单 控制计划 定期或及时评审、更新,4

24、.3.2 法律与其它要求,组织的活动和行为始终置于法律要求的约束之下; 建立程序和操作规则,以: 识别和确定所要遵循的法律, 识别和确定所要遵守的其它要求, 建立渠道,以持续获取上述法律和要求。,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宪法有关条款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资源法律法规 有关程序、实体法律法规 中国参加的国际条例、公约 环境标准,所要遵守的要求,产品标准 民众的合理要求 政府命令 组织自己确定的要求,获取的渠道,网站 咨询机构 环保局 政府公文 报刊,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法律,宪法,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部分,劳动法,基本法,专项法,相关法,地方法,劳动保护专项法,与劳动法配套使用,针对特定的安全生产

25、领域和特定保护对象而制定的法律。,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消防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款,工业企业法,乡镇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煤炭法,建筑法,卫生防疫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我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标 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GB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12331 有毒作业分级,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职业安全及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标准,工业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储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的安全技术标准,工矿企业工作条件及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职业安全

26、健康管理和工人技能考核标准,国际劳工公约,是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法律规范的一种形式 是我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组成部分 我国已批准实施的: 170号公约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167号公约建筑业安全和卫生公约,OHSAS18001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规,劳动法,事故处理法规,事故预防法规,特别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三0二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七十五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三十四号令),人,产品设备,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范,爆炸安全场所安全规定,三同时预评价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起重

27、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规定、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等,工时休假制度、女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规定、特种工种安全培训管理规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43、48、49条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妇女、母亲和儿童的权益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设有“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女职工和未成年人保护”四章28条,加上其他章节的相关条款,约有40的条款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

28、应的法律责任和监督办法。,环境法的任务,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环境法的分类,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对行政、司法等遵守环保法的监督,实施环境保护法,国家司法机关,通过行使环境司法权,审判环境案件,实施环境保护法,国家检查机关,通过环境检查权追究环境犯罪人的法律责任,监督有关行政机关遵守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使环境行政管理权,实施环境保护法,企事业单位,通过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规定来实施,社会团体,通过参与,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公民个人,通过对违反环保法行为的监督、检举和控告,对有关机关和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29、,实施环保法,环 境 法 体 系,宪法,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有关法律规范,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利用规划法、污染防治法、环境资源法,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三十多件,各地人大和政府制定颁布六百多项地方性法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方法标准,节约能源法、消防法、文物保护法、卫生防疫法等,效力高于国内法律,4.3.3 目标和指标,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环境目标、指标; 组织建立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分解 到

30、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 组织建立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的因素。,对所建立目标和指标的要求,遵循环境方针,予以展开、细化,分解成目标、指标,环境目标、指标应分解到组织相关层次和部门,环境指标应定量及便于考核、评审,均应有环境方案对环境目标、指标予以支持,建立环境 目标指标时应 考虑的因素,体现环境方 针每一条款,法律与其它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各相关方观点,文件化,案例:环境方针、目标、指标,4.3.4 环境管理方案,对每一个环境目标(或指标),制定并保持环境方案,从而确保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 每一环境方案应包括的内容 每

31、一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 实现目标、指标的时间安排 有关方案修订的时机: 涉及新的开发时, 有新的活动或活动有变化时,环境方案的内容,实现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所需开展的过程及步骤,开展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提供计划,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对方案绩效进行评审的频度及方式,根据评审结果,对环境绩效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环境目标、指标,实现持续改进,案例,4.4 实施与运行,4.4.1 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和员工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予以文件化并在组织各层次得到沟通 管理者应提供必要资源,特别是人、技术、资金 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对EMS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

32、传达,1.明确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图规定 2.应明确与环境有关的管理、执行工作的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3.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和提供必备资源 4.应明确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5.明确的汇报途径和步骤,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应确定培训需求 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要经过相应培训 建立并保持程序 对全员进行环境意识的培训教育 增强四个方面的意识 相关人员应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培训、意识与能力,1.组织应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人员素质确定培训的需求范围,制定和保持培训程序 2.确定员工培训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 3.评审培训方案与法规或组织要求的符合性 4.针对

33、岗位的不同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 5.对培训活动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记录 6.明确合同方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培训,培训内容是什么,意识培训,1.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了解 2.有关企业运作的环境条件的基本了解 3.对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整个企业的环境行为有一个良好认识,所有员工应接受提供的下列培训,培训计划,培训的要求 员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 企业现有的内部条件和外部要求 培训的时间和方式 预期的效果,环境管理培训,环境管理培训主要针对组织的管理层员工 深入了解技术环境问题: 1.污染的控制和预防 2.废弃物的管理 3.应急计划 4.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审核 5.问题的认定和解决,培训方法,专家讨论会、专

34、题讨论会和讲课 机构内部的业务通讯和杂志 招贴展示 由同事、管理者进行的在职培训,4.4.3 信息交流,建立并保持信息沟通的程序 建立内部、与外部相关方的沟通渠道 内部:横向(部门与部门之间) 纵向(上下级之间) 外部相关方:政府 民众 社区 客户,信息交流的目的,1.有助于阐明组织对环境的承诺 2.提高对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认识 3.有助于员工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表现 4.促进公众对组织的环境表现及所做努力的理解和认同 5.及时将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审核和评审的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有关人员,相关方,政府法规,员工,消费者,公司,供方,公众意见,投资者,信息交流的内容,

35、组 织 组织简介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过程 环境表现评价 需要改进和地方 独立验证的情况,外 部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客户的要求 市场环境需求的变化 相关方的意见 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信息 异常、紧急情况,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的形式 文件内容的要求 文件的管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手册,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管理体系三层文件,环境记录表格,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指 导,支 持,手册,宪法,程序文件,实体法,作业指导书,条例、规章,环境记录表格,法律执行单,4.4.5 文件控制,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文件便于查找 适宜性 文件的发放

36、防止误用失效文件 文件的标识和保管 规定修改的职责,要求予以控制的文件, 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三层次文件, 环境记录表格,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公约,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文 件 受 控 要 求,各类型文件处理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并文件化,所有文件的标识与保管,定期评审适宜性,必要时修订并确认适宜性,有效发布和分发,失效文件收回或明确标识,4.4.6 运行控制,确定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针对上述活动制定计划 建立相应的程序 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时,应有文件化程序, 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 对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管理程序 将有关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运行

37、控制可能的活动,研究开发中的设计 采购 订立承包合同 原材料的搬运和储存 生产和维护 实验室工作 产品运输 能源供应,用户服务 资产获取和设施建造 后勤服务 营销、广告,应急准备和响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并预防 必要时评审和修订程序 定期对假设事故和紧急状态进行实地演习,潜在事故 或紧急情况,火灾,电击,水灾,环保设备故障、停电、检修,地震,危险化学品大面积泄露,停电,其他,应急程序内容,应急响应的组织和职责分工,参与应急响应的人员,处置事项,内外联络内容、方式、职责,应采取的措施,培训计划和有效性实验,应急准备要考虑的因素,向空气中的意外泄漏 向水域和土壤中意外泄漏

38、泄漏事故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定影响 特殊气候带来的影响 其它意外事件(如火灾等),4.5 检查和纠正措施,4.5.1 检测和测量 建立并保持一套文件化程序 进行检测和测量的内容 监测设备应得到适当的控制 定期评价遵循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情,监测和测量对象,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环境绩效,包括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测量设备应得到适当控制,定期校准,使用前调整,搬运、维护、储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实效,保存校准记录,发生偏差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重新加以监测和测量,4.5.2 不符合,纠正与纠正措施,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

39、相适应 实施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均应遵照实施并记录,4.5.3 记录,建立并保持程序 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 保存和管理要求,记录的种类,有关法律于其他要求的信息 投诉记录 培训记录 过程信息 产品信息 检查、维护于校准记录,有关的供方于承包方的信息 事故报告 应急准备于响应信息 重要环境因素信息 审核结果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的内容,标识 收集 编目 归档 贮存 维护 查阅 保管 处置,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制定方案和程序 定期开展 审核的目的 判断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领导决策的依据 审核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1.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文件有否遵照执行(做没做) 体系是否符合ISO

40、14001:1996标准(有没有) 体系文件执行后有无环境绩效,2.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内部审核的两个目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时提出三个问题,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 这些安排是否能有效贯彻 贯彻的结果是否适合于达到的目标,4.6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负责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管理评审的目的 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 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环境管理评审的目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适用性),以满足各方面预期或非预期的变化。,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是否充分地展开(持续充分性),以实现持续改进的方针、目标及指标。,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否实现设定的方针、目标、指标(持续有效性)

41、。,管理评审输入可包括,内、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分析;,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方案实现程度;,相关方所关注的问题;,面对变化的条件,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分析;,资源、能源使用分析;,环境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绩效分析;,上次环境管理评审绩效分析;,各部门环境绩效优化提案报告;,其它专题分析,管理评审,适用性:环境管理体系对客观情况(法律、 法规、市场、相关方的要求)的适应性 充分性:是否能充分的识别环境因素并加以控制,使组织能够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有效性:对方针的贯彻、目标指标的实施、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表现的改善、员工环境意识的提高、自我完善的机制、EMS的持续改进等的效果,管理评审的主题,1.内部审核结果 2.方针的适宜性,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 3.变化的客观环境 4.相关方的新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