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9886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元素及其化合物十三课件.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规范解答集训 专题八 大题题空逐空突破(十三) 1.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 (1)使图中装置产生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 _。 (2)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三颈烧瓶中未充满水(假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原因是 _。 12345678 在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关闭止水夹a, 打开止水夹b,用热毛巾敷在三颈烧瓶底部 氨气中混有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资料:.草酸(H2C2O4)为二元弱酸。 .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为翠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 存在 .FeC2O42H2O为黄色固体,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12345678 操作现象 在避光处,向10 mL 0.5 molL

2、1FeCl3溶液中缓慢 加入0.5 molL1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 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 得到翠绿色溶液和翠绿色晶体 (1)取实验中少量晶体洗浄,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 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 _ _。 (2)经检验,翠绿色晶体为K3Fe(C2O4)33H2O。设计实验,确认实验中没有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 _。 溶液中存在 向移动,c(Fe3)增大,遇KSCN溶液变红 取少量实验中的翠绿色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不出 现蓝色沉淀 操作现象 在避光处,向10 mL 0.5 molL1F

3、eCl3溶液中缓慢 加入0.5 molL1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 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 得到翠绿色溶液和翠绿色晶体 12345678 12345678 3.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 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 【实验探究】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 _。 先变红,后褪色 解析 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产物中还有Cl2,所以C中石蕊试纸 先变红色,后褪色。 12345678 1234567

4、8 (2)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根 据资料信息分析: 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知,若杂质是CuCl2,说明CuCl2没有反应完全,原因为加热时 间不足或温度偏低; 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 12345678 若杂质是CuO,则产生的原因是_。 解析 若杂质是氧化铜,说明CuCl2水解生成Cu2(OH)2Cl2,进一步分解生成CuO,原 因是通入HCl的量不足。 通入HCl的量不足 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装置C用于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因此装置C中、依

5、次放入:_(填字母)。d 12345678 abcd 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硅胶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解析 装置C用于验证氯气是否有漂白性,Cl2从B装置到C中,并没有经过干燥,Cl2 中还有水蒸气存在,所以首先Cl2接触的应该是湿润的有色布条。再经过干燥剂干燥 ,干燥剂可以选择无水氯化钙、硅胶、五氧化二磷等,不能选择碱石灰,Cl2会与碱 石灰反应,不能选择浓硫酸,否则Cl2无法通过U形管,之后再与干燥的布条作用, 形成对比,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所以应该选d。 12345678 (2)设计装置D

6、、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 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的。打开活 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 _。但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 _。 E中液体分为两层, 上层(苯层)为紫红色过量的Cl2 也可将I氧化为I2 12345678 解析 D的溶液中含有溴单质,还有溶解在溶液中的过量的氯气,均可以与KI反应 ,生成I2,苯萃取碘单质,上层呈现紫红色。由于通入了过量的氯气,D的溶液中还 有溶解的过量的氯气,氯气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会先与KI反应,所以置换出 碘单质的不一定是Br

7、2,所以不能比较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进而不能比较出其元素 的非金属性强弱。 12345678 5.土法酿造葡萄酒(只加糖的纯天然酿酒法)容易出问题,有报道说,喝了自制葡萄酒 差点失明。主要原因是发酵过程产生的菌种难以控制,多达百种,且产生对神经有 毒的甲醇等物质。科学酿酒加SO2等辅料,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 中SO2的残留量0.25 gL1。 (1)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12345678 充入气体前的操作为_,关 闭旋塞1和2;按上图充入气体,连接装置。 打开旋塞1,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若A瓶和B 瓶的体积相等,恢复到常温,打开旋塞2,可观察

8、到的现象是_ _,此时A瓶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检査装置气密性 B瓶内壁有黄色固体和小水珠生成 NaOH溶液倒吸到A瓶、 B瓶中 SO2NaOH=NaHSO3或SO2 2NaOH=Na2SO3H2O 12345678 解析 该反应装置内有气体参与反应,因此充入气体前的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由于A中SO2气体压强大于B中H2S气体的压强, 打开旋塞1,A中SO2向B中扩散,在B中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所 以在B中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B瓶内壁有黄色固体和小水珠生成;若A瓶和B瓶 的体积相等,由于SO2的气体压强是H2S的1.5倍,说明SO2的物质的量是H2S的

9、1.5倍 ,根据SO22H2S=3S2H2O可知,SO2过量,最后A、B中都充满了SO2气体, 恢复到常温, 打开旋塞2,SO2易溶于NaOH,并与之发生反应:SO2 NaOH=NaHSO3或SO22NaOH=Na2SO3H2O, 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NaOH 溶液倒吸到A瓶、B瓶中。 (2)从环保角度,利用上图装置设计探究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最佳方 案。 实验方案预期现象 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 成_溶液,操作如(1) 说明SO2具有还原性的现象为_ _,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 _ KMnO4 12345678 A、B瓶中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1234

10、5678 解析 要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可以选用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只要反应现象明显,而 且环保、无污染即可。可以将NaOH溶液改为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若为酸性 KMnO4溶液时,酸性KMnO4将SO2氧化为硫酸,KMnO4被还原为MnSO4无色溶液, 6.为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 12345678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 解析 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

11、,氯气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则验证氯气的 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12345678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解析 生成的氯气通入B装置中把溴化钠氧化为单质溴,则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是2BrCl2=Br22Cl。 2BrCl2=Br22Cl 12345678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的操作和现象是_ _。 解析 由于要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的实验干扰,则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 静止后四氯化碳层变为紫红色。 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

12、 12345678 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四氯化碳层变为紫红色 7.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隔绝空气加热至500 时 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某化学小组 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探究此反应产物。 12345678 甲同学根据可能生成的气体产物,设计下列实验: 12345678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按_的顺序 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 _ _ 气体产物中既有H2O , 也有NH3 A、F、E、B 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B中溶液变红 12345678 按A、C、D、E的顺序组 装仪器并

13、进行实验,其中 装置C的作用是_ _ C中无明显现象,D中生 成白色沉淀 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_ _ 吸收NH3 ,验证是否含有SO3 SO2H2O2Ba2 =BaSO42H 解析 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在隔绝空气加热至500 时能完全分解,分解产 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在A中先通入氮气排净装置中的 空气,然后加热分解硫酸亚铁铵。根据装置图中的药品可知,装置B可以检验氨气 ;装置C可以检验生成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三氧化硫,装置D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 三氧化硫,装置E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硫的氧化物,装置F中无水硫酸铜可以检 验生成的水。 123456

14、78 要验证气体产物中既有H2O,也有NH3,可以按照装置顺序A、F、E、B连接,F中 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证明生成水,B中溶液变红说明生成氨气;按A、C、D、E的顺序 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通过装置C中的足量盐酸和氯化钡溶液,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 无三氧化硫,D中生成白色沉淀,D中过氧化氢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 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Ba2=BaSO4 2H。 12345678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滴管试管 2 mL 1 %酚酞溶液1 molL1 NaNO2溶液 实验:溶液变为浅红色,微 热后红色加深 1 molL1 NaNO2溶液 0.1 mol

15、L1 KMnO4 溶液 实验:开始无明显变化,向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KSCN溶液 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无明显变化 1 molL1 NaNO2溶液 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溶液先变黄,后迅速 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红 12345678 12345678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_ _。 (2)实验证明 具有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 _。 还原 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 (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 12345678 (3)探究实验中的棕色溶液 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非与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 补齐实验方案。 实验溶液a编号及现象 1 molL1FeSO4溶液(pH3) .溶液由_色迅 速变为_色 _.无明显变化 浅绿 0.5 molL1Fe2(SO4)3溶液(pH3) 棕 12345678 加热实验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 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 _ _。 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 成NO和Fe2,NO被空气氧化为NO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 解,产生Fe(OH)3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