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9894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选择题突破八课件.ppt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九 选择题突破(八) (一)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1234567 解析 A项,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 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长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 B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 试管,故不正确; C项,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 D项,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 1234567 2.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A.图: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B.图:收集CO2或

2、NH3 C.图: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D.图: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 1234567 解析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干 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A错误;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导管长进短出收 集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氨气,B正确; 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分层,应选分液法分离,C错误; CH3CH2OH与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应选用蒸馏法分离,D错误。 1234567 3.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装置Cu和稀硝酸制取NO B

3、.图装置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C.图装置实验室制取溴苯 D.图装置实验室分离CO和CO2 1234567 解析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此装置制 取一氧化氮,故A正确; 用此法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硫化氢等,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也能使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故B错误; 1234567 图装置有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量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有四氯化 碳的试管可用于除液溴,烧杯中的液体用于吸收溴化氢,倒置漏斗可防倒吸,此装 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溴苯,故C正确; 二氧化碳可以先被碱液吸收,在球胆中收集一氧化碳气体,再通过分液漏斗向试剂 瓶中加入酸液,二氧化碳即可放出,可

4、以用于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正 确。 1234567 4.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卤化银沉淀的转化B.配制FeCl3溶液 C.淀粉在不同条件下水解D.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 1234567 解析 A项,足量NaCl(aq)与硝酸银电离的银离子完全反应,AgCl在溶液中存在沉淀 溶解平衡,加入少量KI溶液后生成黄色沉淀,该沉淀为AgI,Ag浓度减小促进 AgCl溶解,实现了沉淀的转化,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项,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稀盐酸可抑制 铁离子水解,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项,淀粉水解反应中,稀硫酸和唾液

5、起催化作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 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项,二氧化碳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塞上瓶塞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大,促进 CO2与H2O的反应,不再有气泡产生,打开瓶塞后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气体的方向 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1234567 5.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清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有残液的试管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右图为定容时的操作 C.用右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右图装置为制备并用排气法收集NO气体的装置 1234567 解析 定容时,当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凹液面最低处与 刻度线相切,B项错误; 利用铝热反应

6、制取金属锰时采用的是高温条件,需要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促进镁 条燃烧,利用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热制取金属锰,该实验装置中没有氯酸钾作引发剂 ,C项错误; 铜和稀硝酸反应可以制备NO,NO的密度比CO2的密度小,采用短口进气、长口出气 的集气方式,D项正确。 1234567 6.依据反应2KIO35SO24H2O=I23H2SO42KHSO4(KIO3过量),利用下列装置 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制取碘的CCl4溶液并回收KH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34567 A.制取SO2C.从水溶液中提取 KHSO4 D.制I2的CCl4溶液 1234567 解析 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该

7、装置能制取二氧化硫,故 A正确;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碘酸钾具有氧化性,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且 倒置的漏斗能防止倒吸,所以能用该装置还原碘酸根离子,故B正确; 从水溶液中获取硫酸氢钾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应该用蒸发皿蒸发溶液,坩埚 用于灼烧固体物质,故C错误; 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然后再用分液法分离,故 D正确。 7.利用废蚀刻液(含FeCl2、CuCl2及FeCl3)制备碱性蚀刻液Cu(NH3)4Cl4溶液和 FeCl36H2O的主要步骤: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制备氨气,制备碱性蚀刻液CuCl2 4NH3=Cu(NH3)4Cl2,固液分离,用盐酸

8、溶解沉淀并制备FeCl36H2O,下列实验 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234567 A.制备NH3 B.制备Cu(NH3)4Cl2 并得到Fe(OH)3 C.分离Cu(NH3)4Cl2 溶液和Fe(OH)3 D.将FeCl3溶液蒸 干制备eCl36H2O 解析 实验室用Ca(OH)2和NH4Cl共热制备氨气,该装置能够制备氨气,能达到实验 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该制备碱性刻蚀液Cu(NH3)4Cl2,然后Fe3与NH3H2O反应生成Fe(OH)3沉淀,能达到 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用过滤方法分离固液混合物,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由FeCl3溶液制备FeCl36H2O

9、,应在HCl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所用仪器为蒸 发皿,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1234567 (二)表格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12345678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测定常温时同浓度的HCOONa溶液、 NaClO溶液的pH pH(HCOONa) HClO B 向1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 5 mL 2 molL1的CuSO4溶液,振荡后 再加入0.5 mL 有机物X,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X不是葡萄糖 C 把烧的红热的Cu丝伸入盛满Cl2的集气 瓶中 产生大量蓝绿色的烟Cu在Cl2中能燃烧 D 在试管中

10、加入1 mL 0.1 molL1的FeCl3 溶液,再加入1 mL 0.5 molL1的盐酸 溶液颜色变浅 H能抑制Fe3的 水解 解析 弱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盐的水解程度越小,盐溶液的pH越小。室温时,同 浓度的HCOONa溶液的pH小于NaClO溶液的pH,说明NaClO的水解程度大于 HCOONa,则酸性HCOOH大于HClO,故A正确; 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加热进行,1 mL 1 molL1的 NaOH溶液与5 mL 2 molL1的CuSO4溶液反应,硫酸铜过量,NaOH的量不足,加入 0.5 mL有机物X,加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不能说明X不是葡萄糖,故

11、B错误; 把烧的红热的Cu丝伸入盛满Cl2的集气瓶中,Cu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故 C错误; 向1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1 mL 0.5 molL1的盐酸,可能是因为盐酸体 积较大,稀释造成颜色变浅,故D错误。 12345678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A 加热石蜡后生成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加热石蜡产生的气体一定 是乙烯 B 向饱和硼酸溶液中加少量NaHCO3粉末,无气泡 冒出 酸性:碳酸硼酸 C 向MgCl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 淀生成,再滴加CuCl2溶液,又有蓝色沉淀生成 Ks

12、pCu(OH)2硼酸,故向饱和硼酸溶液中加少量NaHCO3粉末,无气泡冒出,选 项B正确; 向MgCl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CuCl2溶液,又有蓝 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过量,不发生沉淀的转化,无法证明二者溶度积的大小,选 项C错误; 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共热,冷却后没有用氢氧化钠中和至碱性,加入新制Cu(OH)2 悬浊液,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无砖红色沉淀生成,干扰醛基的检验,不能说 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选项D错误。 12345678 3.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A 向3 mL 0.1 molL 1AgNO3溶液中先加入45滴

13、0.1 mol L 1NaCl溶液,再滴加45滴0.1 molL 1NaI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 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 B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同 时加入5 mL 0.1 molL 1硫酸溶液,记录出现浑浊的 时间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 pH 比较Ka(HCOOH)和Ka2(H2S)的 大小 D 向可能含有Cu2O、Fe2O3红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 酸溶解,有红色固体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溶 液不变红(已知:Cu2O2H=CuCu2H2O) 不能说明红色固体中不含

14、 Fe2O3 12345678 解析 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后,硝酸银过量,再加入碘化钠,硝酸银与碘化钠反应 生成沉淀,不能比较二者Ksp大小,故A错误; 只有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故B正确; 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对应的酸电离程度越小,通过两种盐溶液的pH大小可以 判断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大小,从而确定其对应酸的酸性强弱,从而确定电离平 衡常数大小,故C正确; 氧化亚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氧化亚铜和稀硫酸生成的Cu能和铁离子反应生成 亚铁离子,所以不能说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氧化铁,故D正确。 12345678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

15、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 论 A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ZnS和CuS,ZnS 溶解而CuS不溶解 Ksp(CuS)Ksp(ZnS) B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 液变为红色 样品已变质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常温下,测得0.1 molL1 NaA溶液的pH小于0.1 mol L1 Na2B溶液的pH 酸性:HAH2B 12345678 解析 相同条件下,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组成和结构相似的难溶物,溶解度越 大,其溶度积越大。因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ZnS可以溶解而C

16、uS不溶,则相同 温度下:Ksp(CuS)Ksp(ZnS),故A正确; Fe(NO3)2溶于稀硫酸后,Fe2在酸性条件下被 氧化为Fe3,此时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无法证明Fe(NO3)2是否变质,故B错误; 在加热条件下NH4HCO3固体分解生成NH3,NH3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 于固体本身没有与试纸接触,故本实验不能证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 强碱弱酸盐的pH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弱,Na2B溶液对应的酸为HB,则由现象可 知酸性:HAHB,但是本实验不能证明HA的酸性比H2B强,故D错误。 12345678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选

17、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 A将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反应后溶液变黄Cl2将Fe2氧化为Fe3 B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该气体一定表现还原性 C 向盛有2 mL 0.1 molL1AgNO3的试管中滴加5滴 0.1 molL1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往试管 中滴加5滴0.1 molL1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D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出现白色沉淀非金属性:CSi 12345678 解析 实验结论错误,I和Fe2都可以被Cl2氧化,分别生成I2和Fe3,I2和Fe3都可 以使溶液显黄色,该实验不能证明被氧化的离子是哪一种,故A

18、错误; 实验结论错误,能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O2与溴水的反应 ,二氧化硫表现了还原性;也有可能发生其他反应,例如向溴水中通入氨气,氨气 溶于水使溶液显碱性,溴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发生歧化反应,溴水褪色,但是氨气没 有表现还原性,故B错误; 实验操作错误,硝酸银溶液不可过量,应该向盛有2 mL 0.1 molL1AgNO3的试管中 滴加0.1 molL1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1KI溶 液,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慢慢转化为黄色沉淀,才可以得出结论 Ksp(AgCl)Ksp(AgI),故C错误;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19、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因此非金属性:CSi,故选D。 12345678 6.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结论 A 将适量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后,溴水层接近 无色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然后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加热,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或水解的产 物不是还原性糖 D 相同条件下,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 和Na2SO4溶液的pH,前者呈碱性,后者呈

20、中性 非金属性:SC 12345678 解析 苯与溴水发生萃取,苯分子结构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故A错误;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物为硫和二氧 化硫,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2和 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没有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碱调节至碱性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实验不能成功,故C错误;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2SO4溶液的pH,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Na2SO4不水解,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性:硫酸碳酸,硫酸、碳酸分别是硫元素、 碳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因此非金属性:SC,故D正确。 12345

21、678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 A 向FeI2溶液中滴入足量溴水, 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3I2 B 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 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OH)2 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 常温下,将浓盐酸、二氧化 锰放入烧瓶中,用淀粉碘化 钾试液检验 试液不变蓝 常温下,浓盐酸、二 氧化锰没有发生化学 反应 D 向盛有NH4Al(SO4)2溶液的试 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OH=NH3 H2O 12345678 解析

22、 由于Br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所以向FeI2溶液中滴入足量溴水,Fe2、I都能被 氧化,Fe2被氧化为Fe3,I被氧化为I2,由于I2易溶于CCl4,而CCl4与水互不相溶 ,且密度比水大,因此加入CCl4,振荡、静置,会看到液体分层,下层为I2的CCl4溶 液层,但不能证明氧化性:Fe3I2,A错误; 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要先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滴入少 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具有还 原性,B错误; 浓盐酸、二氧化锰在室温下不能反应产生氯气,因此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试纸不 变蓝色,C正确; 向盛有NH4Al(SO4)

23、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 3OH=Al(OH)3,D错误。 12345678 8.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FeCl3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 步骤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 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 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 馏水 实验 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 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 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 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 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 褪去,变成蓝色,加入 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1234567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均涉及Fe3被还原 B.对比实验、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

24、粉的量有关 C.实验、中加入蒸馏水后c(Cu2)相同 D.向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 12345678 解析 实验、中的现象为溶液黄色变浅或溶液黄色褪去,说明Fe3均被Cu 还原,故A正确; 对比实验、,实验加入少量铜粉,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 无明显现象;实验加入过量铜粉,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 成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故B正确; 对比实验、,参加反应的Fe3的量相同,则生成Cu2的量应相同,但由于实验 生成CuCl,所以加入蒸馏水后c(Cu2)不相同,故C错误; 实验溶液为蓝色,含有Cu2和过量的铜,向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 溶液,可能出现CuCl白色沉淀,故D正确。 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