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新论.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49224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新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庄子》新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新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新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庄子新论 特征码 RkmuZmAaTwRRIiqgxkBP 一评价悬殊 庄子是一本奇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在高层知识分子中间,更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司马迁在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其言 洋自恣以适己,故自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说他利用各种言论论证自己的观点,当时 的统治者不能用他为自己服务。他的书在汉代已经流行,但影 响还不大,因此, 史记将他附在老子传后,只写了二百三十 三字。汉代经学随汉代的统治衰微以后, 庄子在魏晋时代就 开始盛行起来,被玄学家尊为经典“三玄“之一。许多人都研究、 注释它,扩大了它在学术思想界的影响。唐代道教盛行,与 老子并称“老庄“的庄

2、子也是身价百倍,被尊为南华 真经 。受到许多著名的思想家、艺术家,特别是画家的欣赏和 崇拜。历史上如唐代的李白、宋代苏东坡、清代曹雪芹都深受 庄子的影响。近现代的一些思想家都对庄子有很高的评价。 例如,鲁迅说:庄子一书,“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第 2 页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晚周指春秋战国时代,晚周诸子, 就是现在常说的“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 的。顾颉刚说:“在战国时代里, 庄子是最高的哲学表现, 楚辞是最高的文学表现。“ 闻一多阅读庄子以后,特 别崇拜庄子。他说: 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那 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又发觉一件事,

3、你问那精 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样凑巧的,曲达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 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那是思想那是文字了,也许 甚么也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其惊 异。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加倍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 界,无论如何,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 确实也不多。 闻一多还认为,魏晋时代,庄子成了“整个文明的核心 “, 庄子“竟是清谈家的灵感的泉源“,从此以后,“中国人的 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他屡次荣膺帝 第 3 页 王的尊封。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 贤,我们也崇拜,但那像对庄子那样倾倒、醉心、发狂? quot

4、;(同上)后来,徐复观的研究证实了闻一多的看法,中国 传统文化上留着庄子的烙印。徐复观研究认为:“庄子之所谓道, 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 。徐复观认为庄子思 想对艺术界影响极大,特别是绘画指中国画是庄学的私生子。 为此他写了一本 500 页的专著,详细论述了庄学对中国历代文 学艺术界的深刻影响。1979 年在太原召开第一次全国中国哲学 史研讨会时,冯契先生说:“我很喜欢庄子,让我写辞海的 辞条,很想给他写几句好话,结果写不上去?quot;有一天,张 岱年先生说:“庄子水平最高,提出的问题多而且深刻,是汉代 以后所不及的。“任继愈先生对庄子情有独锺,为了把庄子说成 是唯物主义者,绞

5、尽脑汁,费九牛二虎之力,做了十分牵强的 论证。冯友兰先生在九十岁的时候,向祝寿的朋友和学生说自 己悟到处世道理,用庄子的两句话表达。这两句话就是:“举世 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 绝顶聪明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到了九十岁才认识到庄子这两句 话的深刻含意。从此可见, 庄子的思想是相当深刻的,也说 明过去冯先生对庄子的批评还多少有点肤浅或者幼稚。也许, 他过去对庄子的批评只是按照某种模式,讲给别人听的,并非 自己的本意。总之,高水平的思想家都是比较推崇庄子的。 第 4 页 但是,现代对庄子的评价却很不相同,从出版的教科书的 目录中就可以看出来。 一本教科书的目录是: 第五

6、章 庄周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第一节 追求无条件精神自由的虚无主义人生观 第二节 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 第三节 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另一本教科书的目录是: 第 5 页 第二节 庄周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二、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认识论 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quot;的宿命论 再一本的目录是: 第六节 庄子的相对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一、“齐是非“、“齐万物“的相对主义 二、“齐物我“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 6 页 举一反三,举三为众。三种教科书可以代表当时多数人 的看法。所谓“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在当今的中国哲学界, 都是批评的对象,都是错误的代名词。在教材上都是这

7、样给庄 子哲学定性,表明中国大陆整个学术界对于庄子的看法基本是 否定的。颇有影响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 (人民出 版社 1964 年 9 月第二版)第十二章题目是“庄子先秦最大 的唯心主义者“。因此,此书肯定庄子的“主要作用是消极的、 反动?quot;。 我在上大学和上研究生时,在我的心目中,庄子是中国历 史上突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反面人物,是应该全盘否定的。 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方法论是相对主义的,人生观是悲观厌 世的,认识论是不可知论,还有宿命论,没有一点合理性。当 时,我曾经想过,庄子的思想既然没有一点合理性,我们为什 么还要研究他的思想呢?当时虽然也说反面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但

8、我还是想不通。看得书多了,才发现许多高水平的学者对庄 子的评价与教材上的评价竟有如此悬殊,这就更引起我的关注。 我就开始对这个奇怪现象进行思考,成了悬在头脑中经常想到 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是我在研究实践中发现的,不是哪一个 第 7 页 指南提出来的。科学研究的课题可以从实际需要中提出来,也 可以从个人研究实践中发现,这是不言而喻的。哪一种成果更 有用呢?很难说。 二内外有别 庄子一书有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 传统说法,内篇是庄子自著,而外、杂篇是其后学所著。任继 愈先生认为内篇是后学所著,而外杂篇才是庄子自著。刘孝敢 先生对此作了详细深入的研究,进行复杂的统计,有力地论证 了内篇是

9、庄子自著,外杂篇才是后学所著。一时间,这一观点 受到学术界普遍赞同。似乎成了无懈可击的定论。 刘孝敢先生证明了:1庄子全书都是成书于先秦时代, 没有汉代以后撰写的。2内篇比外、杂篇早。3内篇是庄子 自著,外、杂篇是弟子或后学所著。这些论证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利用概念的差异,内篇中使用道、德、性、命、精、神, 没有使用过道德、性命、精神这样的复合词。而在外杂篇中开 始使用复合词。文字发展史肯定先出现单字词,后出现复合词。 二是根据思想,先生提出观点,学生解释观点。刘先生所论, 证明内篇早于外、杂篇,显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是否就 是学生所写,其根据就不太充分了。 第 8 页 先秦著作中很多是

10、集体创作的,如论语 、 管子 、 墨子 、 吕氏春秋等。但它们都没有分内外篇。而孙子 兵法 、 商君书 、 孟子 、 韩非子 、 歇冠子等都可以看 成是个人专著。以前虽然也有人提出怀疑,理由不充分,因此, 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分成内外篇的古籍并不多,据我所知, 在汉书艺文志的医经类有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 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 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经二十五卷。在杂家类中, 有淮南内二十一篇, 淮南外三十三篇。在诗家中, 有韩内传四卷, 韩外传六卷。在春秋家中,有公 羊传和公羊外传 , 谷梁传和谷梁外传 。现有黄帝 内经十八卷, 外经失传。今存淮南内二十

11、一篇即淮 南鸿烈又称淮南子 , 淮南外失传。 韩外传六卷即 韩诗外传 。 韩内传四卷失传。 公羊传 、 谷梁传今存, 外传均失传。先秦两汉的著作中,内外均存的,除庄子外, 其他一本也没有。现存葛洪所著抱朴子内外篇均存,内篇 讲道教的内容,外篇讲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按内容分内外 篇,而全书还是葛洪自己一人所著。学术界没有人提出有根据 的怀疑。另外,孟子也有学生,也有后学,为什么没有外篇呢? 至于书中一些概念的变化,只能说明前后之别,并不能说明是 两代人的作品。一个人生活时间可达几十年,前后时代会有许 第 9 页 多变化,思想与语言也会有许多变化。现实的例子有,冯友兰 先生早年写的中国哲学史 (

12、1930 年) ,与后来于 1964 年写 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和晚年于八十年代写的中国哲学史新 编 (修订本)都有极大差别,可以说判若三人。如果先出的为 内篇,后出的为外杂篇,那么,我们能说后出的就一定是他的 学生写的吗?冯先生活了九十五岁,庄子可能活不到这个年龄。 庄子内外篇的差别没有冯先生的前后三本书的差别大。战 国时代与中国现代同样都是变化特别急剧的时代。因此,我们 没有充分的理由说庄子个人在著述中不会在语言与思想方面有 那么大的变化。 因此,我同意刘孝敢的考证,认为庄子内篇早于外 篇,但我以为外篇未必是庄子的学生或后学所写。不能排除他 自己在晚年写成的这种可能性。 三精神自由 如何评价?

13、如何定性?首先就有一个标准的问题。过去, 我们采取西方的哲学模式来给庄子定性的,定他为主观唯心主 义者。如果采取别的标准来衡量,那么,这个性就会有变化。 第 10 页 首先,哲学应该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求真哲学、求善哲 学与求美哲学。全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这些哲学 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从宏观上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 类。人类追求真、善、美,因此,哲学也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 通过观察、试验、实践,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探讨事 物的本质,最终目的是要认识宇宙的本质或宇宙的终极本原。 这是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基础的,需要有科学精神的。研究的最 后结论,认为宇宙的终极本原是物质性的东西,那

14、么,这个哲 学体系就是唯物主义的;如果认为宇宙的终极本原是精神性的 东西,那么,这个哲学体系就是唯心主义的。我们把这一类型 的哲学称?quot;求真哲学“。对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人际的 复杂关系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为了解决各种矛盾,照顾各 方面的利益,提出处理各种关系的法则。为了使这些方针与措 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必须建立一套理论。这一套理论, 就是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求善的哲学。宗教哲学也有一些内 容是求善的哲学。还有一些哲学家重视艺术,重视情感,陶冶 情操。他们既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也不关注政治活动。 这些哲学家可以说是求美的哲学家。 第 11 页 西方哲学家有这三种哲学家,

15、而求真的哲学家是多数的, 是主流。中国的哲学家也有这三种哲学家,却是以求善的哲学 家为主。我以为这三种哲学家应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论。对 于求真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而且只有在这种 哲学中才有这种区别。对于求善哲学,就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区别,只有善与恶,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都是求善的哲学家, 他们都是想提出一个可以把天下治理好的理想方案,都是善的 理论。给他们戴上唯心主义,是张冠李戴。他们不探讨宇宙的 本原,只是讲了精神,讲了心性修养,就成了唯心主义者,是 否有点冤枉? 庄子受到的冤枉也很大。过去许多人都说他是唯心主义 哲学家

16、。庄子不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也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 只是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他所讲的道,实际上是讲艺术精神。 徐复观说:“庄子的所谓道,本质上是最高的艺术精神“ 。追求 美,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因为他没有研究宇宙 的本原,因此,他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他的哲 第 12 页 学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他也不研究政治问题,也 没有参加宗教活动,所以也没有关于善恶的问题。他的艺术精 神只有美丑、雅俗的问题。庄子讲的道,是最高的艺术精神, 是非常高雅的。因此,庄子哲学应该是高水平的。中国历史上 高水平的学者都十分欣赏庄子哲学,就是欣赏他的高雅情趣, 而不是欣赏他的唯心主义。

17、庄子讲精神自由,是主张超越一切 局限。他称那种思维方式?quot;拘墟“,比喻为井底之蛙,用现 代话说,就是局限性。他要以道观天下,要摆脱任何束缚。这 些束缚包括人间所有的思想顾虑。他认为,儒家提倡仁义道德, 就是给人一种精神束缚。按人的本性本来应该这样做,因为有 了仁义,人们就要考虑如何做才符合仁义,这样一来,人就不 能按自己本来的想法做,处处要以仁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法则。 因此,庄子认为,仁义破坏或者摧残了人的本性。毁誉也是人 们比较普遍的思想负担。人们总是不太了解自己,经常要通过 周围人们的反映来认识自己,如果大家说好,就认为自己做得 对;如果大家反对,就是自己做错了,就要纠正。于是,做什

18、 么事都要看大家的反映,自己的精神就不能自由。庄子提出? quot;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 子逍遥游 )世间的毁誉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当然更不会成 为精神负担。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都认为自己 的主张是绝对正确的,而别人的主张则是十分错误的。所谓“自 是而相非“。在辩论的时候,都站在自己的学派性上,是讨论不 第 13 页 出是非的,也是无法确定是非的。这是学派性的思想局限。他 提出,人在床上睡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烂泥中睡觉,就 会得风湿病,但是,难道泥鳅也是这样吗?人要是在树上睡觉, 会发抖,难道猿猴也这样吗?如果让泥鳅在床上睡觉,第二天 一早,它就干了。

19、如果让猿猴在床上睡觉,它们也会很不习惯 的。从物种的角壤纯矗 髦治镏忠灿凶约旱氖欠恰馐峭蛭锲 降鹊墓勰睿 胛鞣剿“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是很不一样 的。后来北宋张载提出“民胞物与“,可以认为是这种思想的继 承。过去,提倡优胜劣汰,似乎人类是优胜者,而万物是劣汰 的对象。但是,人类后来发现,把万物淘汰以后,人类也就失 去自己的家园。保护万物成了人类的责任。保护万物,也就是 保护人类自己。人类有了这种觉悟以后,对庄子的这种万物平 等的观点,应当有新的评价。总之,庄子的精神自由,实际上 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摆脱各种束缚:时代的束缚、 地区的束缚、阶级的束缚、传统的束缚、观念的束缚、自己

20、的 肉体与心灵的束缚等。庄子的这些思想与观点都是有合理性的。 但是,用西方的求真哲学的标准来衡量庄子的求美哲学和精神 自由,得出了全盘否定的结论。这也是学术上的冤案,应该平 反。学者的欣赏与教材的贬抑的矛盾,在这里可以得到一种解 释。 第 14 页 四相对论与辩证法 相对论即相对主义,似乎是庄子哲学的一大特点。甚至 可以认为是庄子哲学的代名词。理由大体一致。主要有“彼亦一 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篇 )这也是可以作详细分析的。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此,都是指示代词, 代表那与这。可以代表某个人,某个集团,某个时间,某个地 区,某个条件,以及某种情况等。例如,这个人认为鱼好吃, 那

21、个人却认为蛋好吃,这里就有不同的是非。又如,儒家认为 需要用仁义治理天下,天下才会安定;法家认为仁义不管用, 只有用法制才能治理好天下。儒家提倡礼乐制度,道家认为礼 是搅乱社会的首要因素,墨家认为乐不解决吃穿问题,是劳民 伤财的东西,所以他们主张“非乐“。现代,无产阶级认为资本 家是靠剥削起家发财的,资产阶级认为资本家是靠自己本事起 家发财的。在时间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是非。例如,晚上该 睡觉时,睡觉是正确的,如果唱歌,就不对。如果在上音乐课, 老师要求唱歌时,不唱歌,却要睡觉,那就是错误的。唱歌与 第 15 页 睡觉都有适当的时间,在不适当的时候进行这些活动都是错误 的。过去,武松打虎成了英

22、雄,现在再打虎,可能就要坐牢, 因为老虎已经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韩国人爱吃狗肉,美国人不吃狗肉,爱吃牛肉;印度人 不吃牛肉,却吃猪肉;回族不吃猪肉,多吃牛马肉。各国各民 族都有自己的习惯,不能说吃法与我不一样的都不对,都是陋 习。例如,不吃猪肉的民族不能反对其他民旅吃猪肉,爱吃狗 肉的国家不能说不吃狗肉是陋习。同样道理,美国人不应该说 韩国人吃狗肉是野蛮的,也不应该说印度不吃牛肉是不开化的 表现。应该互相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人有狭隘心理, 只要与自己习惯不一样的,他们就一定要说东道西,这也指责, 那也批评。似乎真理都在他那里,总喜欢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 量别人、评论别人、指责别人,甚至

23、还要用经济制裁别人,用 武力干涉别人。缺乏的就是平等观念。 同样是天下雨,评价可有很大差别。由于大旱,下雨当 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已经大水成灾,再下雨,就要加重灾 第 16 页 情。农民播种后盼着天下雨,城里人为了行动方便,希望晴天。 收获季节,农民怕下雨导致新收的粮食发霉;也许气温太高, 城里人还希望下一些雨,降降温,凉爽一些。养鱼人没有水不 能养鱼,水多了又怕冲走鱼苗。总之,下雨好不好?谁也答不 出来,因为在这里确实无法确定是非。这并不是没有是非,而 是没有固定的普遍的是非。这不是相对论,而是从实际出发的 真正辩证法的是非观。 关于辩论的问题,庄子提出来说,我与你辩论,你赢了, 难道你就

24、正确吗?或者我胜了,难道我就对吗?或者都对,也 可能都不对?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并不理解,总以为是就是 是,非就是非。实际上是非并不象黑白那样分明。中国历史上 曾经讨论过天体是圆球形的(浑天说) ,还是伞形的(盖天说) , 后来好象是说圆球形的赢了,因为浑天说统治中国天文学界达 两千年之久。西方近代天文学传进来以后,说天是空的,既没 有圆球形的天体,也没有伞形的天体,只是无限的空间。庄子 接着说,如果来了一个第三者,他支持你的意见,你也不一定 对;如果赞成我的观点,我也不一定正确;如果他的主张是与 你我都不一样的观点,那么,是非就更难判断了。第三者是有 代表性的。再来第四者,第五者,也可以类推

25、。总之,辩论是 第 17 页 判断不了是非的。所?quot;道理越辩越明“,只能说明在辩论中 使双方的观点都更加明白了,并不能最后确定是非。 辩论不能最后确定是非。那么,如何确定是非呢?我们 可以说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确定是非。这个问题是否就因此 有了结论呢?还没有。例如,浑天说与盖天说的辩论,在两千 年前的汉代浑天家可以用实验的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实验的具体做法是:用一个圆球,标上天上的各种星象,做成 浑天象这么个仪器。将这仪器放在地下室里作缓慢匀速的旋转 运动,与地面观察到的天上星象的出没,一一相应。在制订历 法的时候,历代历法家都是根据浑天说的理论来制订的。这些 历法的精确度是

26、很高的,有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千年的实践 不断证明浑天说是正确的。但是,千年以后,西方传来近代天 文学,浑天说也就被取代了,被证明是错误的。千年实践所不 断证明的结论,为什么还会被推翻呢?实践证明究竟能不能判 断真理呢?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这些问号,只是说明一 种事实:所有具体真理都是相对的,不同层次的真理的总合, 才构成绝对真理。正如黑格尔所说:真理是一个过程。一定时 期的实践可以检验这一时期的真理,也就是说,可以判断这一 时期出现的事物的是与非。实践发展了,认识也发展了,是非 第 18 页 问题还要继续研究,还要再检验。世界历史上没有一劳永逸的 事。 所谓实践检验,不是有一两个人实践一

27、下,就能确定是非 的,也不是一两次实践就可以检验出真理来的,甚至不是几万 人几百年的实践就能盖棺论定的。所谓实践检验,必须讲“社会 实践“。有了“社会“,就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局部的,地区性 的,更不是短时期的。所谓“社会实践“,就是指世界历史上所 有人的实践,应该包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世界上所有人 的一切实践。一时一事的实践,只能检验人们对于一时一事的 认识是否正确或者有多大程度的合理性,不能因此就检验出绝 对真理来。研究历史,只知道结论,没有领会历史精髓的人, 研究自然科学,只有许多科学知识,没有科学精神的人,研究 哲学,只会背诵教条,没有接受辩证方法的人,都不能参透这 个似乎非常简单

28、的道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曾 经对这一句话中除了“是“与“的“两个字以外的每一个字每一个 词都进行过讨论,发表过几百篇,但是,有一些人还是在辩证 法门外困惑、徘徊、探索。个别人自以为什么都明白,实际上 他们更惨,因为至今还摸不到门。他们看到在辩证法门内走动 的人,就指责他们是相对论者。这种误解是有原因的。辩证法 与相对论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一位哲学家说:辩证法包含相对 论,但不归结为相对论。我的理解是:相对论认为一切都是相 对的,只有相对性才是绝对的。辩证法也认为一切都是流动的, 即相对的,但相对中包含绝对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都有某种 第 19 页 绝对性。例如讲到真理,相对论认为真

29、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 对性,所有真理的总和也只是一堆相对真理。辩证法认为具体 真理都是相对的,但是,所有真理都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 是绝对的。否则就不能称为真理。而无数具体真理的总和,可 以形成绝对真理。具体真理象一滴水,而绝对真理就是无尽长 江。 五无道则隐 庄子不愿意做官,是很有典型性的。楚国派使去聘请庄 子做令尹(相当于丞相) ,并且送去很多礼金。庄子说:“你见 过牲牛呢?用好料养几个月,然后洗得干干净净,宰杀后还精 致的容器盛着,送进太庙,供在神案上,还用红布盖着。愿意 做这种牺牛,还是愿意做那在野地寻找杂草吃的野牛呢?quot; 使者说愿意做活着的野牛,不愿意做牺牛。庄子说那好了,

30、你 走吧,我就在这里当野牛。又有国君要聘他,他用乌龟做比喻, 把龟杀了,把它的壳供在神庙里,让人以虔诚的心情用它进行 占卜。庄子宁可做野龟在水沟里爬着,也不愿意当神庙里的供 品。总之,他不愿意当官。他认为做官是用隋侯之珠去弹麻雀, 损失是巨大的,得到的却十分微小。在他看来,个人精力、身 第 20 页 体健康和生命,都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即使贵为天子, 庄子 的朋友惠施是很喜欢当官的,听说魏国相死了,他就匆匆忙忙 地赶去接任,怕迟到,相位被别人先占了。惠施任梁惠王相时, 庄子到梁国去,惠施派人搜查,又怕庄子来争夺他已经到手的 相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如庄子。庄子讥笑他抱着已经 腐烂的死老鼠,

31、还怕被别人抢走。他把相位比作死老鼠,其他 级别的官员就更不用说了。 庄子自己不愿意做官,对于当官的人也不会那么敬畏。 有一个叫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回来时后面跟着一百辆 车,装满秦王送给他的财物。路上遇见穷困潦倒的庄子,很神 气地说自己没有能力忍耐贫穷,只有一点发财的小本事。以此 挖苦庄子的贫穷。庄子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庄子说:“秦王有病 请医生,治疗一个疖疮,给一辆车;舔一下痔疮,给五辆车。 干越卑下低级的活,得到的车也越多。你难道也给秦王舔过痔 疮,要不怎么会得到这么多车呢?你真行呀!“(庄子列御 寇 ) 第 21 页 庄子不但对个别当官的人反感,而且对整个政治界都有 反感。他说:“彼窃

32、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 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庄子肤箧 )小偷被杀头, 窃国大盗当诸侯。诸侯家里有仁义,一定也是从哪里偷来的。 诸侯是富人之家。按孟子的说法,“为仁者不富,为富者不仁? quot;诸侯应该属于“为富者“,就不应该有仁义。因此,庄子认 为,他们家有仁义,一定是从哪儿偷来的。 总之,在政治与生命两者间,庄子重生命,轻政治。 庄子不愿意从事政治工作,能不能说他就是悲观厌世的 人生观。我们可以作一番分析。首先,庄子生活的是战国那个 战乱时代,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战国时代更甚。古称“乱世 “。其次,参与不义之战,是犯罪行为。“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

33、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故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 )孟子认为在不义战争 中立大功的人应该 “服上刑“, 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庄子不参 加这种为不义战争而奔走的政治活动,与儒家所谓的“隐“是相 一致的。孔子曾经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 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 第 22 页 与孟子的说法也是一致的。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孟子尽心上 )在这乱世的时代,天下无道,庄 子退隐民间,甘受贫贱,独善其身。这完全符合孔子和孟子的 说法,有什么不可以呢?庄子也曾经说自己这样避世,“方今之 时,仅免刑焉“(庄子人间世 ) 。 那些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情 况如何呢?吴起为楚国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做出突出贡献,最 后被乱箭射死。白起坑赵卒四十万,为秦国立了大功,最后赐 死。蒙恬为秦国名将,也被赐死。李斯为秦国所作的贡献可以 说是最大的,最后与他的儿子一起被车裂。秦国是战胜国,战 胜国的将军尚且如此,那些战败国的将军自然更惨了。所谓“将 军百战死“,“十个将军九没头“。从这些参战将军的下场来看, 庄子的避世还是有根据的,也可以说是明智的选择。庄子不愿 意当这些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和殉葬品,是否也有合理 性呢?它只不过是儒家所说的“无道则隐“而已。 第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