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4340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 .ppt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沉浮晚清时期,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近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预测,真题诊断 题点一 列强侵略与晚清政治近代化 1.(2019课标全国,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来源于1898年的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其报道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但可以反映出报道者的一种主观态度,即把慈

2、禧太后看作是改革的破坏者,这实际上是一种同情、赞同改革的心态,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题干材料只是主观报道了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关系,并不涉及清政府对外国人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西方媒体的报道,不能反映西方国家政府的信息,故C项错误。,2.(2018课标全国,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

3、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外交。材料对比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论宣传,在日本刻意“包装”,误导欧美舆论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说明清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取决于战争双方,欧美舆论无法左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舆论进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支持日本侵华,并非鼓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3.(2018课标全国,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

4、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变化。材料反映了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并没有反映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项错误;从题干来看,琉球等地依然向中国进贡,这表明传统的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地方督抚维护琉球向中国进贡的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干预朝廷的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地方督抚提出要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5、来评说日本行为的曲直,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外交受到了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题点二 晚清经济近代化及其影响 4.(2019课标全国,28)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题干表格中黄彬的身份是为近代民用工业制定章程的国学生,朱纯祖以监生身份创设了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以生员身份创设了机器轧棉厂,国学生、监生、生员均是旧式教育体制下的称呼,这说明

6、三人所受均为旧式儒家教育,但三人成年后却投身于近代商业活动,这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进一步说明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举考试及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对儒家的重义轻利等观念的看法,故C项错误;新式工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5.(2019课标全国,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却可以享受特权,因此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这些中国人发展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当时新的社会阶层,故B项正确;当时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对华输出主要表现在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等方面,而本题题干中实际办厂者是中国人,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故D项错误。,6.(2017课标全国,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

8、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题干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煤炭的流通销售环节,与煤矿管理无关,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故排除C项。李鸿章利用政府特权操纵煤炭出口税的做法造成不正当竞争,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

9、。,7.(2017课标全国,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信息看,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免费供各省使用到由使用方付费“协造”,这种变化表明原来的方式使造船方经费压力大,而“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故选B项。洋务运动时期的军用工业没有转为商办,也不可能面向市场,故排除A、C两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故排

10、除D项。,8.(2017课标全国,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近代中国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的程度不同,这造成了材料所述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故A项正确。留日学生与革命运动没有直

11、接的联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清政府的留学政策,故排除C项。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主要是福建地区,而题干中的其他地区中有英、法等国的势力范围,因此无法判断列强势力范围对留日学生分布的影响,故D项错误。,题点三 晚清时期的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 9.(2018课标全国,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

12、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题干中强调严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来宣传不变法就要亡国的道理,故D项正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重在将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并没有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项错误;严复通过天演论宣扬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反清革命思想,也不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C两项错误。,三维重组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政治,(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 过程:爆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3)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二

14、、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拓展升华 一、全方位认识晚清时期列强的侵华战争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国别上以欧洲列强为主。 3.从结果看,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影响看,从世界范围看,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2019河南新乡高三一模)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大臣及属员文书来

15、往俱用平行照会”,此后,又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并指出两国“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些规定( ) A.使清政府舍弃天朝观念 B.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初衷 C.适应了近代外交的需求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侵华的客观作用,旨在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材料“两国大臣及属员文书来往俱用平行照会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反映了近代外交的制度特点,说明列强侵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舍弃天朝观念,故A项排除;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不是外交制度,故B项排除;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6、会,国际地位并不高,故D项排除。,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表现 (1)政治:中国的领土等主权沦丧,但形式上还有一个代表全国的政府;中国政局发生变动:一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二是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 (2)经济: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小农经济逐步走向解体,但仍占主导;近代企业出现并发展如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3)思想:传统的“夷夏”观念逐步改变,“天朝上国”思想逐渐被抛弃,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文化:中外文明交融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把西方文明传入中国,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

17、 (5)社会:“买办”、无产阶级等新兴阶级出现。,2.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诸多领域发生巨变,被有些人认为是“数千年未有之巨变”。但变化局限于一定范围,广大内地和人民的生活所受影响并不太大,列强的侵略势力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国还在农业文明的道路上徘徊。,(2019四川宜宾高三二模)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多地出现诸如洋教信徒“因为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被严重殴伤,部分信徒还被剥夺了祖产”,由此引发严重的教民冲突的案例。这主要反映出( ) A.国人普遍反感外来宗教 B.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 C.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冲突 D.传统文化妨碍近

18、代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对文化观念的影响,旨在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根据材料可知,教民冲突的案例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故C项正确;A项中“普遍反感”,说法绝对,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故B项排除;材料中只是说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提到妨碍近代化,故D项排除。,三、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从思想主张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发展到经济

19、领域,并为进一步发展到政治领域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培养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2019山东济南高三联考)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

20、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 )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 C.说明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依据材料可知,郭嵩焘认为应该打破官府在矿业开采上的垄断,允许民众办理,这一主张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矿业由官办还是商办与其是否健康发展没有必然关系,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郭嵩焘的认识,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C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其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民

21、族工业并未突破这一思想,D项错误。,四、客观认识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努力 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进行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京师同文馆,顺应了军事、外交、教育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为扩大税源,晚清政府开始实行“振兴实业,奖恤工商”的新经济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18

22、98年维新变法期间,清政府制定了经济改革措施:如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等。清廷以上谕形式发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在“以农为本”“重农抑商”“耻言技艺”的中国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4.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提倡、规范和奖励工商,设立与商部配套的机构律学馆(负责起草有关经济法令和政策)、商标馆(负责商标事宜)、商报馆(及时报道各信息)、商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工艺局等。这表明传统封建政府的职能有所转变。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是迫于内外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但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法制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201

23、9山东济南高三期末)1862年京师同文馆初创时,只设有英文馆,学生十人。后又增设法文、俄文、天文、算学等专业。馆内课程既有三千多条的礼仪,也有外国教习讲的万国公法课,宣传强国压迫弱国的逻辑,同时“基督文明”亦在校内被广泛宣扬。由此可知京师同文馆 ( ) A.打破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 B.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 C.旨在培养具有大国意识的人才 D.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产物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政府近代化的努力,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依据材料可知,京师同文馆的课程除了礼仪之外,还有外文、万国公法等内容,这说明京师同文馆打破了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故A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创

24、办的培养近代洋务人才的学校,并未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B项错误;开设外国公法课及校内宣扬“基督文明”与大国意识无关,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京师同文馆打破了教育传统,与外交近代化无关,D项错误。,五、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分水岭”,(2019湖南怀化高三期末)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

2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根据“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项正确;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排除C项。,六、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康梁维新思想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26、,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2.评价 (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为戊戌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

27、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2019北京海淀高三模拟)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康梁维新中西融合的特点,旨在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外纪闻是维新派创办的报纸,“西国格致有用诸书”说明其创办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中国社

28、会思想进步,故D项正确;中外纪闻并不能平息社会矛盾,故A项排除;中外纪闻不是中国近代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故C项排除。,【典例】(2019课标全国,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

29、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方法流程 第一步 解前读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 解中找获取史料信息,第三步 解中答逻辑规范作答 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第四步 解后思素养方法总结 1.史料实证:海关是国家的大门,关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或鼓励某些商品出口,以便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制度,而税则和税率则是其手段。通过对清代不同阶段海关税率的探究,更能明确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理解海关主权的逐步丧失。 2.家国情怀:晚清时期的中国,外国侵略者为了其本国的经济利益,通过战争的手段,侵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晚清的大门彻底敞开且毫无防范,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国内市场,使晚清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税率变化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特征,对于强调对国家主权的认知、维护国家主权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