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621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化发展历程,模 块 三,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四十二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栏,目,导,航,一、四大发明 1纸的发明 (1)概况 考古发现表明,在西汉时就发明了书写用纸。 105年_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2)意义 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的应用,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蔡伦,易错提醒 造纸术与蔡伦 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因为我国在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为纸的普及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概况 战国时

2、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指南仪器“_”。 北宋又发明指南针、_等仪器。 指南针主要用于军事和航海事业。 (2)意义 为中国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 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后,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司南,指南鱼,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概况 商周时期冶金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有了关于硫磺和硝的知识。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提到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武器是火药箭和火炮。 宋朝:武经总要一书介绍了火药武器和火药配方。 明代:创造了自动爆炸的_、水雷和定时炸弹。 (2)意义:主要应用于军事,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雷,4印刷术 (1)概况 唐代雕版印刷的_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

3、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_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使用泥活字。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铜活字广泛应用。,(2)意义: 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由波斯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易错提醒 毕昇与印刷术 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到阿拉伯,而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文艺复兴,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_草书楷书行书。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隶书,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轼,思维导图,3绘画 (1)类型:

4、按题材分:_、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_。 (2)代表,人物画,写意,意境,抒情写意,士大夫画,比较辨析 中国和西方绘画的不同 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 三、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 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精粹;奠定了中国文学_传统的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现实主义,2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_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的政治抒情长诗。文学史上常以

5、“风”、“骚”并称诗经与离骚。 3汉赋 (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汉武帝时走向全盛。 (2)代表:西汉时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班固、张衡。,离骚,4唐诗 (1)“诗仙”_是浪漫主义诗人,诗风体现了盛唐的气象。其作品透射出的浪漫情怀,反映了时代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风气。 (2)“诗圣”杜甫处于唐帝国由盛转衰时代。其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称其人为“诗圣”。 5宋词 (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新诗体。唐代民间已流行,宋代走向辉煌。作词是按特定的乐调曲语填制歌词。 (2)代表:唐末五代:白居易、韦庄、李煜;宋

6、代: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李白,6元曲 (1)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_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是诗体的一次解放。 (2)元杂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代表作_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3)兴盛原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7明清小说 (1)明朝 原因:明朝手工业,商业繁荣,_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令,关汉卿,市民,成就,(2)清朝 原因: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晚清时期,改良主义运动兴起。 成就: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

7、松龄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四、音乐与戏曲 1金声玉振 (1)骨笛、陶埙、_等乐器的考古发现表明,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艺术已较为发达了。 (2)秦汉时期的乐府机构在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的基础上,融合成了新的音乐形式;隋唐时期民间音乐进入宫廷,总称_。 (3)明清时期不仅戏曲音乐繁荣,器乐艺术也发达。,青铜编钟,燕乐,2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多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大多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情感。 3戏曲 (1)宋代:出现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

8、说唱形式。 (2)元杂剧,明代传奇剧。 (3)京剧艺术 形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戏班进京,徽戏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基础上,又吸收_、秦腔等剧种的唱腔,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昆曲,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_、丑四大行。 发展:京剧艺术不断成熟,成为中国文化的“_”之一。 思维导图 京剧的发展过程,净,国粹,答题术语,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9、A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 B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 C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 D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考向预测一:古代中国科技的成就及影响,D,解析:尚未使用雕版印刷与材料中“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是发明活字印刷,未涉及广泛使用,故B项错误;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是发明,但未涉及日臻完善,故C项错误;冯瀛王是五代时期人, 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与材料中“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相符,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

10、至世界文明进化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主要是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近几年全国卷高考的选择题没有命题,非选择题有所涉及,预计在2019年的高考中古代科技及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是考查的方向。,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

11、学等领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下图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史称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考向预测二: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魏碑书法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

12、和楷书的端庄大方,故选C项。材料信息仅涉及造像题记等信息,无法体现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和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的内容,故排除A、B两项;D项属于中国画的特点,与图片信息不符。,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风格新异、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这些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这一部分全国卷选择题考查频繁,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6题,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4题,先秦古文、小篆等字体演变;

13、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7题,明清小说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实行全国卷和卷的地区要加强复习。,1艺术结构: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2语言风格: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表现方法: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也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准则。 4形象塑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 所占比重表(部分)(%)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主题:古代中国的科技,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

14、的故事: 1266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

15、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提示: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提示: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 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1)史料一中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格,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

16、的趋势。 (2)史料二中“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的特点。 (3)史料三中“与西方相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少了西方的求证、推理和理性。,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2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 3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6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

17、大都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因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1(2017全国卷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

18、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A,解析:A对: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B错: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载体以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虽然书写材料不同,但这不是造成文字笔画发生由繁到简变化的主要因素。C错:字形的变化是为了书写方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故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字形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D错:“书同文”是在秦统一全国后推行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2(2016全国甲卷2

19、4)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B,解析: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后来产生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都是由此演变而来,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三体石经之所以写出三种文字是因为它为了体现汉字的发展过程,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一定顺序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A选项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当时的文字基本统一,最流行的是楷体,其他的形式也存在。C选

20、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的流行情况并不能看出,当时最流行的是楷书,但是并没有从材料体现。,3(2016全国丙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C,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1、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4(2013全国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

22、念,C,解析: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C项。,5(2013全国卷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B,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

23、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选择B项。,1(2017江苏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C,解析:C对:材料认为中国画注重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体现了中国画情景合一的特点。A错:天人合一不符合材料中的信息。B错:材料中并未体现诗与画的统一。D错:知行合一在材料中无从体现。,2(2016海南

24、卷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B,解析:秦朝规定官方的文字为小篆,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民间却开始流行书写简单的隶书,与“国家推行”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书同文”,规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故B项正确;一般来说,楷书是魏晋时期民间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受世人推崇,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C项错误;行书是在魏晋时期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D项错误。,3(2015浙江卷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25、 A B C D,B,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4(2015江苏卷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C,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

26、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2015福建卷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强化练(三十四),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