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634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选考1 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选考部分,模 块 四,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栏,目,导,航,一、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商业日益活跃。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各诸侯国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出现了变法改革的潮流。 (3)文化:“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百家争鸣”。,2条件和机遇 (1)有利条件 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国君的认同。 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2)历史机遇 长期遏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力量大大削弱。 中

2、原地区众多士人纷纷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3措施 (1)经济: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推进县制等。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制订秦律。 (5)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4评价 (1)积极作用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封建农业的发展。 军

3、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变法中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同时,变法也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的特点 1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

4、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有利条件: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3)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2主要内容和意义,3性质和作用 (1)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并且影响深远的一次封建化改革。 (2)作用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深化拓展 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对应解决措施 1国家与豪强地主间的矛盾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在地方设立三长制等,限制了豪强地主的政治、经济特权,缓和

5、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中央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2国家、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3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三、王安石变法 1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冗官、冗兵、冗费日益增加,财政日益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辽和西夏威胁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2)1045年,庆历新政失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3认识评价 (1)性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

6、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失败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新法在推行中存在缺陷,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人民不满。 (3)历史作用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4)局限性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深化拓展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废除了新法。这是变

7、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变法的开始阶段,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使改革顺利进行;后来宋神宗态度动摇,王安石被迫辞职,变法法令陆续废止。 3变法指导思想的缺陷和新法推行的不当。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一些措施甚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1(2017全国卷4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

8、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

9、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特点之一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2(2016全国乙卷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

10、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

11、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解析:第(1)问,由“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概括出改革的内容。第(2)问,由“唐太宗的改革降低了原来世家大族的等级、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将皇族列为第一等级”来总结得出改革的作用。 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

12、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3(2016全国丙卷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

13、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 解析:本题以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逐点概括即可。第(2)问,改革的意义则要从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出发,从这一改革对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作用、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

14、,“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4(2015 全国卷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

15、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解析:第(1)问本题回答的关键就是从材料中找关键词。根据材料,能总结出雍正帝的措施主要是针对腐败现象,雍正帝提出

16、“养廉”。因此问题就转化为腐败带来的危害,围绕腐败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回答本题。从材料中很容易就找到薪俸低、社会不稳定的关键词,进行简单概括即可。第(2)问针对雍正帝提出“养廉”政策的原因回答即可。“养廉”政策产生的作用就是缓解了官员的经济压力,因此也就缓解了腐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5(2018济宁模拟)(15分)阅读

17、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

18、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这支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7分) (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得出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根据材料“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

19、义务和责任”得出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根据材料“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得出训练系统,注重实战。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作用,主要从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抗击倭寇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训练系统,注重实战。 (2)背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作用:提高了军队思想觉悟、凝聚力和战斗素质;有

20、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6(2018梅州质检)(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通典载:“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是:“为君则怀,为臣则忠。”并将“君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上,就曾留下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概括

21、秦朝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朝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有什么积极作用。(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君则怀,为臣则忠”“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之前的世袭转变为秦朝的官僚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和品行为主;第二小问作用,从该变化对于打破特权贵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及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答案:(1)条件:耕战优异;品行端正,未被处分或判刑;效忠皇帝;才能可胜任;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2)变化: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或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作用: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