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941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9-27 .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_状态。 (2)思想基础:关于_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停滞,真理标准问题,(3)指导思想: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 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为中心。,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3意义 (1)我国的_从此拉

2、开序幕。 (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2)内容 经济体制:实行以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 _。 (3)意义:农民有了_的自主权,克服了_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家庭承包经营,村民委员会,生产和分配,平均主义,2城市改革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活力。 (2)中心环节:_,把企业搞活。 (3)内容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

3、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_权。,增强企业活力,生产经营自主,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_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以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_,增强了活力,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多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为主,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_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992年初,邓小平的“_”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指明了方向。 (2)过程 正式提出:中共_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南方谈话,十四大,确立框架:中共_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体制的基本框架。 得到完善:中共_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_体系基本建立。,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商品市场,(3)意义 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对外开放过程 (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_、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_ 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

5、海经济开放区。,深圳,1984,(4)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_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_,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对外开放格局 (1)我国已形成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标志着我国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上海浦东,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特区,全方位,特别提醒 1“文革”结束“左”倾错误结束 “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2

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 二者都是探索中国国情的重要会议,本质是相同的,都在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对于八大,发展在于实行改革开放。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其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4图示法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重在理顺生产经营者(企业)与市场、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企业成为市场上生产和经营的主体。,6对计划与市场的认

7、识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特”的区别 经济特区的“特”是说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9图示法理解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语必背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8、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局面。 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体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特点,19781983年底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改革重心转入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6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

9、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7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要点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 史料探究 史料一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史料二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

10、,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史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1、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史料二说明了旧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史料三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反映了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提示】 (1)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真题典例 (2016全国卷T

12、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粮食产量增加,故A正确。1980年与1975年相比,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革命性改变,B不正确;1980年农村经济

13、体制改革尚未完成,C不符合史实;D跟材料中的现象毫无关系,排除。 【答案】 A,归纳拓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 (1)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 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

14、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要点二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史料二 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样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探究】 (1)如何认识史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史料二指出,粮票的废除和股票的发

15、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信息解读】 史料一说明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市场经济。史料二从粮票和股票来说明经济体制的变化。,【提示】 (1)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也不是社会性质的本质区别。 (2)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粮票的废除和股票的发行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发生改变,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真题典例 (2017全国卷T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

16、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 材料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此时中国正处于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期,也就是由国家干预经济到减少干预的转型,故A错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即是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不是到1990年才提出,故B错误;材料实际上肯定了市场的作用,说明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对计划体制进行修补,而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C正确;材料明确了西方将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实质,故D错误。 【答案】 C,归纳拓

17、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实质 (1)必要性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市场姓“资”姓“社”的问题,冲破了思想束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实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点三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

18、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探究】 (1)依据史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强调了以时间为线索,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史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史料二

19、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示】 (1)史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真题典例 (2016海南高考T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解析】 首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安徽和四川,故A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

20、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B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C错误;1984年开始开展国企改革,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归纳拓展 近代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1(2017江苏高考T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解析】 由题干调查研究出的三个问题可知,当时我国外贸企业积极性不高,国家管的过

21、多,因此扩大自主权是关键,故B项正确;国企股份制改革应在1992年后,故A项错误;1981年还没有世界贸易组织,故C项错误;这与设立经济特区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北京高考T18)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解析】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间是1953至1956年,材料没有体现出服务网点的变化来,可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至1957年,故B项北京服务业的发展也无从

22、体现;由材料中1987年至1994年增长最快,可判断是受到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故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上海高考T27)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解析】 “安徽”和“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的是安徽小岗村的分田单干,实际是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由此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故B正确。 【答案】 B,4(2

23、016天津高考T10)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解析】 材料反映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外开放的学习与交流,以立法的方式增加政策的可信度,故C项正确。A项应该是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应该在1992年后,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主要是外资和合资经济,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5(2015海南

24、高考T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解析】 材料中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内容,A错误;1956年到70年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B错误;1956年至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基础,C正确;家庭

25、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开创的,但真正在全国推行依靠的是政府的力量,D错误。 【答案】 C,6(2015天津高考T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美国企业家哈默曾与苏俄贸易,表明苏俄当时推行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政策。由哈默应邓小平之邀来华投资,表明中国推行开放政策,综合可知A项正确。民间私人贸易活动与双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无关,且苏俄与美国的对立

26、关系,B错误。苏俄、中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C错误。邓小平时期的中美关系已经走向正常化,D错误。 【答案】 A,7(2016全国卷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

27、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解析】 第一问从材料二中概括,分为三个时间段:鸦片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问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国际国内形势的角度作答。对贡献的分析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中国经济、中国民主革命、中国反侵略战争等方面充分肯定。,【答案】 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