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垃圾库管理及操作规范手册一、高库位运行(5500吨以上)1、垃圾库划分为ABCD四个区堆料,2#卸料门为生活垃圾卸料门,1#卸料门堆放高热值垃圾。2、各区堆料时先堆好底坝,一定高度后,再向内堆,内侧与外侧平齐后再由外向内堆放,依次往上,增大堆放高度至20-25米。3、每个中班将2#卸料门抓至底部钢格栅,保证垃圾库渗滤液顺利沥出,降低入炉垃圾含水率。4、入炉垃圾抓至底部时,应提前在外侧先抓出一条排水沟,及时清空卸料门至钢格栅处垃圾,保证底部垃圾排水通畅。5、入炉垃圾焚烧至5米以下见水时,需将底部垃圾转至堆料区外侧顶部进行滤水,并及时与换区垃圾进行掺烧或直接换区,同时提高高热值垃圾掺烧比例,保证入
2、炉垃圾品质,减少负荷波动。6、入炉垃圾焚烧至底部时,要时刻注意接壤区垃圾是否有垮塌迹象,避免垃圾吊抓斗被掩埋,并提前做好削顶工作。7、日焚烧量控制在330td,每周进行库存盘点,结合垃圾进厂量和生产任务进行焚烧量调整,保持垃圾库存平稳二、中库位运行(3500-5500吨)1、垃圾库划分ABC三个区堆料,原则上4#门不堆料作为中转区,2#卸料门为生活垃圾卸料门,1#门堆放高热值垃圾。2、各区堆料时先堆好底坝,一定高度后,再向内堆,内侧与外侧平齐后再由外向内堆放,依次往上,增大堆放高度至18-23米,尽可能将垃圾堆高堆大,减少换区频次,延长垃圾发酵时间。3、每个中班将2-4#门抓至底部钢格栅,保证
3、垃圾库渗滤液顺利沥出,降低入炉垃圾含水率。4、入炉垃圾焚烧至底部垃圾见水时,将底部垃圾抓至4#卸料门滤水,提高高热值垃圾掺烧比例,并和削好顶的垃圾进行掺烧或直接换区,保证入炉垃圾品质,减少负荷波动。5、日焚烧量控制在300吨d,集合生产任务,合理调整高热值掺烧比例,缓慢降低日焚烧量,保持垃圾库位平衡。三、低库位运行(3500吨以下)1、垃圾库划分ABC三个区堆料,2-4#门不堆料,根据BC区堆料情况切换不同卸料门卸料,防止新鲜垃圾混入焚烧区,1#卸料门堆放高热值垃圾。2、各区堆料时步骤同上,增大堆放高度大于15米,尽可能将垃圾堆高堆大,减少频繁换区,延长垃圾发酵时间至3天。3、每个中班将2-4
4、门抓至底部格栅,并将焚烧区内外侧垃圾尽量抓至1米滤水,保证垃圾库渗滤液顺利沥出,降低入炉垃圾含水率。4、日焚烧量控制在280td,垃圾焚烧至3米变重时及时转堆,并和削好顶的垃圾进行掺烧,提高一次风温,加强现场看火,及时调整燃烧,减少负荷波动。5、每天进行库存量核对,防止亏库,保证垃圾库进出平衡6、垃圾库抓底时要时刻关注垃圾吊电缆和钢丝绳运行状况,防止出现垃圾吊电缆和钢丝绳断裂,减少故障率。四、垃圾削顶、换区管理规定1、每次垃圾换区时扩区范围不允许超过两个抓斗宽度,以充分利用库内容量。2、换区前削顶不低于5米,削顶垃圾堆放在堆料区。3、投料区抓至1米,投料区域必须保持外侧尽量抓到底,以保证渗透
5、功能畅通。4、烧至底部区域3m以下方允许垃圾换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以考虑垃圾提前换区:(1)入炉垃圾区域出现明显有水的情况(2)焚烧炉出现工况恶化,炉温难以维持(3)垃圾库库位太高,投料区域被新料覆盖,当投料区与新料接壤,换区位置应该以投料区域不低于新旧料接合面为原则。5、特殊情况提前换区需经过部门领导决定。6、换区后翻底工作安排:(1)中控值长必须在垃圾换区当天排好翻底工作,并做好记录,每次翻底必须做到抓至最低位置。(2)翻底工作先从门口开始,由门口至里侧;如果翻底后卸料门下水位仍较高,应及时查看收集池液位情况,必要时联系值长或者部门领导安排紧急排水,控制收集池液位。五、垃圾投料管理规定1
6、在抓取垃圾投料时必须抓取平整,保证交接班进取料处平整没有斜度。2、抓取投料时,靠墙侧垃圾先抓到,然后由里往外一层一层取料。3、靠墙取料时,须把抓斗闭合靠向墙壁,(此工作须需用一档)将抓斗运行到合适的距离,再打抓斗,做到抓斗不撞击墙壁。4、在投料时,抓斗不允许摆出投料斗两边,并保持投料斗两边无垃圾。5、在投料时,不允许抓斗抓着料,长时间停在空中,或长时间停在料斗上方等待投料。6、在投料时,不允许因投料过厚或投入大物件而引起下料口堵塞或架桥。7、在投料前,所抓垃圾必须搅拌、翻松3次以上。8、在抓料时,遇到大件物体必须抓取出来且放到检修平台上。六、垃圾库清底注意事项1、了解并确认垃圾吊钢丝绳及电缆是否够长。2、目测底部垃圾的渗滤液水位高度。3、渗滤液水位高时,切勿将整个抓斗的上部置于水中,保持抓齿能抓到垃圾。4、当抓瓣不动时,听到有异音及感觉抓斗抖动时,表明已清到底部,应停止清底,要防止损坏抓瓣防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