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总结..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5309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总结..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 I=U/R 3、电路图:(右图) 4、步骤: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 应断开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整理器材。 5、讨论: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

2、据Rx=U/I电阻偏小 。 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4)若 UI 线是曲线:说明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原理: P=UI 2 电路图 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根据 额定电压 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根据 I额=P额/U额或 I额=U额/R 选择量程。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 串

3、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 “ -”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R1 R2 I U V A Rx R 三.电热 1、 实验:目的: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 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 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 Q=I 2Rt ( 适用于所有电路 ) 对于纯

4、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 2t/R=W=Pt 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 2Rt 。 Q 1:Q2:Q3: 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 2t/R Q 1:Q2= R2:R1 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 Q= Q1+Q2+Qn 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 2t/R=Pt 四. 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 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

5、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 和横截面积 ,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 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L/S,其中 叫电阻率 ,与导体的 材料 有关。 记住: 银铜铝,锰铜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 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 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五.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制

6、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 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 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电路图: 实验六、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方法和步骤 1、照图甲接好电路。 2、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A、B、C 三点,分别测出A、

7、B、C 三点的电流IA、IB、IC。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4、照图乙连好电路。 5、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 三点的电流IA、IB、I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甲乙 V A Rx R 实验七、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方法与步骤: 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 间电压、 BC 间电压、 AC 间电压。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及总

8、电压。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甲乙 实验八、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方法: 1、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 2、实验时,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多少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步骤: 1、将电磁铁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试着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 2、保持线圈匝数一定,线圈内有铁钉,改变电流大小,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3、保持线圈匝数,电流一定,比较线圈中有、无铁芯时磁性强弱。 4、保持电流一定,线圈内有铁芯,改变线圈匝数,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内有无铁芯 九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

9、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分析得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就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理得: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概括得: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 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

10、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 来直接证明牛顿第 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管原来做什么运 动, 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 ,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 产生或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十.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 ,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1、该研 究采用了 控制变量 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 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 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十一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 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出结论:

12、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十二 .测量固体密度 /液体密度 天平的使用 1、调节天平平衡。 (1)将天平水平放置。 (2)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3、读出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4、若要测液体的质量,则用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质量即可。 注意: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范围。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

13、盘中。 构建密度的概念 1、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将数据填入表格甲,然后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如图乙所示。 3、通过分析所作的图像,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 的。 4、用铁、木块做实验,并作出图像,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m/g V/cm 3 铝块 1 铝块 2 铝块 3 甲 实验 14、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 浮在水面: 工具( 量筒、水、细线) 方法: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 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物体体积V=V 2-V1 A、针压法( 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沉坠法:(工具: 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 工具: 刻度尺 体积 质量工具:天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