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49360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特征码 ykfTXbJkXsVPPoeauXZJ 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 、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总人数 255,最高分 100分,90 分以上 99个 80分以上 159个。具体各班成绩见下 20XX级第二册期中考分析(20XX04)科学成绩统计情况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90 分以上 80 分以上 70 分以上 60 第 2 页 分以上 60 分以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 31 78.9 97 10 第 3 页 32.26% 16 51.61% 22 70.97% 28 9

2、0.32% 3 9.68% 2 32 85.6 98 15 46.88% 26 81.25% 30 93.75% 30 93.75% 2 第 4 页 6.25% 3 32 75.3 98 7 21.88% 15 46.88% 26 81.25% 28 87.50% 4 12.50% 4 31 78.5 100 10 32.26% 15 第 5 页 48.39% 23 74.19% 27 87.10% 4 12.90% 5 33 81.4 99 17 51.52% 23 69.70% 27 81.82% 29 87.88% 4 12.12% 6 第 6 页 32 78.7 99 9 28.13%

3、 20 62.50% 25 78.13% 29 90.63% 3 9.38% 7 32 84.8 99 15 46.88% 22 68.75% 28 第 7 页 87.50% 31 96.88% 1 3.13% 8 32 84.0 98 16 50.00% 22 68.75% 26 81.25% 30 93.75% 2 6.25% 年级 255 80.9 第 8 页 100 99 38.82% 159 62.35% 207 81.18% 232 90.98% 29 11.37% (二) 、试题分析 试题的内容比平时练习卷要简单的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 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能结合实际

4、生活、生产和科技 应用出题,但个别试题学生之前做过,知识点覆盖面较细。 (三) 、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1、选择题:总体上答的不错,但第 11题学生错答的比较多, 原因还是学生对于折射定律的应用问题,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 训练。错误率最高的是第 20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探究能 力中的控制变量的具体应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比较陌生,不会用相应的科学方法 第 9 页 去解决。 2、填空题: 出错较多的是第 21题,学生没有看到后面的第一性征所以把生 殖器官直接写成第一性征, 属于粗心 24题凸面镜属于书上阅读材料,个别老师可能上课没 讲结果导致错误说明学生的自学能

5、力太差。28 考察学生的读图 能力,许多学生根本不会根据图分析出答案不少学生无从下手, 不理解题意,还有一些学生没看到题目中的东西方向写成前后 左右的。 3、 探究题: 30题第一小题只写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没有写出观察的对象是 “每个培养皿中菜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第二小题很多描述不科 学,出现“保持种子湿润”等不严谨话语,或者只写上“提供 水分” ,没有写“为菜豆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 ,也是缺乏 主体;第三小题没有真正理解 4,没有体现低温这两个关键 字,而只是写上“适宜的温度” 。 31题第一小题没有体现“光斑位置”的关键词,有些甚至出现 “测量折射角度大小”等说法。第二小题学生判断问

6、题不大, 但是没有体现“两个变量”的关键之处。例如都只写上“B 与 C两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同,所以不能” ,而没有写上介质不同 第 10 页 的关键词。 4、分析解答题: 32题做图第 1题没画法线,角度没标或者不够准确,第 2题许 多学生错把凹透镜习惯性看成凸透镜导致失分,第 3题平面镜 垂直等距做的不够到位。 33题鼓膜写成耳膜内耳,说明科学术语记不住,计算题计算过 程没有统一单位,最后的速度单位写成千米每分,个别学生计 算能力太差导致结果错误。 (四)今后做法: 1、注重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要注重解题方法与生活化的科学题目指导, “从生活走 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来指导教学,要从身边、生活中的 自然现象中去寻找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常见的现象, 要把科学知识和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 3、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 施教。 4、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 5、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