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重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47394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9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重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重点.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 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 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传感器早已渗透 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 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传感 器技术在发展经济、 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 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传感 器产业是极其具有前瞻性和市场性的,此调查报告只能对传感器 产业有个浅略的介绍和分析。 一、传感器分类 GB766

2、5-87国家标准中规定,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 的定义为: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 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 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和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 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 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被测量是一般理解为非电量或理解为物理 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可用输出信号一般也理解为电信号,即 模拟量的电压、电流信号(连续量)和离散量的电平变换的开关 信号、脉冲信号。现代按照信息理论理解被测量的输出信号应包 括多种信息,除上述信号外,还包括声音、图象、味觉、触觉、 2 空间

3、位置等,按照控制理论理解传感器应包括检测以外的识别、 检索、侦察、寻找、跟踪、选择拾取、判断等功能。IEC 定义传 感器是测量系统中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信号的一种前置部 件。并有人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概念分开,即认为传感器是传 感器系统的敏感元件。更有人把传感器界定为器件(称为传感器 件) 传统的以弹性元件、光学元件等为基础的传感器也在向微小 型方向发展。传感器产业还与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制造设备等 联系在一起,所以传感器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它的产品应用市场 除军用外,可分为工业与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 子产品、专用设备四大类。所以,人们把目前兴起的图像传感器 (成像技术)、RF

4、ID 射频识别、纳米材料应用、微型机器人等 均纳入传感器市场范围,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而且互相交叉,一般以被测量 参数来分类和以测量原理两种分类为主: 被测量参数分类可分为温度、压力、流量、位移、速度、加 速度、粘度、湿度等传感器, 又除去模拟量以外,还有离散量 (开 关等)传感器等。 按测量原理分类可分为根据电阻定律的电位计式、应变式传 感器,根据变磁阻原理的电感式、差动变压器式、电涡流式传感 器,根据半导体理论的半导体力敏、热敏、光敏、气敏等固态传 感器。 3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名称是以上两种的综合,以用途为主, 如力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

5、传 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近来形成的有光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仿生传 感器等。目前国内传感器共分10 大类, 24 小类, 6,000 多个品 种,美国约17,000 种传感器。 表 1:对传感器按被测量分类 物理 量传 感器 力学 量 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 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尺度 传感器、密度传感器、粘度传感器、硬度传感器、浊度传 感器 热学 量 温度传感器、热流传感器、热导率传感器 光学 量 可见光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照度传感 器、色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亮度传感器

6、磁学 量 磁场强度传感器、磁通传感器 电学 量 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场强度传感器 声学 量 声压传感器、噪声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声表面波传感 器 4 射线 x 射线传感器、 射线传感器、 射线传感器、辐射剂量 传感器 化学 量传 感器 离子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生物 量传 感器 生化 量 酶式传感器、免疫血型传感器、微生物型传感器、血气传 感器、血液电解质传感器 生理 量 体压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心音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 流传感器、呼吸传感器、血容量传感器、体电图传感器 二、国内外传感器行业信息 目前全世界约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开 发,研发机构 6000

7、 余家。其中以美、日、俄等国实力较强,他们 建立了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三大门类的传感器产业,研 发生产单位 4000 余家、产品 20000 多种,对应用范围广的产品已 实现规模化生产,大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几千万支到几亿支。 比较著名的传感器厂商有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 公司、福克斯 波罗 (Foxboro) 公司、 ENDEVCO公司、英国Bell“陕西基地”, 1990 年 11 2 月成立了“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建立电压敏、 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 主要建立气、 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前瞻产业研究院传感器制造行业研究小组

8、表示,传感器已进 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并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国 防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渐强大以及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 传感器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 亿元。国内传感 器市场正在以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势向前发展。 3. 传感器导入和国产化趋势迎来良机 物联网产业进入市场导入期,传感器行业成为该阶段的投资 重点。 物联网应用已从政府政策扶持进入市场导入期:物联网应 用已在全球各地试点或小规模部署,行业内或局部的闭环应用已 经开始;随着技术和标准的成熟,以及硬件成本的降低,以点带 面的应用局面将出现。传感器是物联网信

9、息采集基础,处于产业 链上游,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受益较深;同时传感器又处在物联网 金字塔的塔座,将是整个物联网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 节。 传感器已成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国产化要求迫切:我国传 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国内传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 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 进口占比达90% 。 12 目前传感器以闭环应用为主,可在高成长的应用市场中挖掘 标的。传感器行业将实现由点及面的高增长,国内市场年增长 30%:物联网产业已进入市场导入期,传感器行业将迎来黄金发 展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国内传感器 市场年复合增长31% 。 汽

10、车、物流、煤矿安监、安防、RFID标签卡领域的传感器 市场增长较快:汽车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57 亿只,是目前的 14 倍以上; 物流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100 多亿,是目前的十几 倍;煤矿安检传感器市场潜在规模达数百亿元;安防传感器市场 的规模增速将和安防行业的产值增速同步,“十二五”规划我国安 防行业产值年均增长20% ;RFID 标签卡进入市场开拓期,未来 5 年年均增长21% 左右。 传感器技术领导者易转型为整体方案商,成长空间更大,竞 争力更强,是投资的首选目标。 (1)整体方案市场空间更大,是传感器企业的长远目标,传 感器核心技术的领导者更易转型; (2)在物联网战略下,传感器国产

11、化需求迫切,传感器行业 的国内领导者更受政府扶持; (3)作为物联网发展瓶颈,传感器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优势环 节,也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传感器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大家都知道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石,是物联网应用金字塔中 13 的底座部分 ,是这环节中应用最多的产品。自从2009 年温家宝总 理提出感知中国开始,物联网在中国倍受关注。紧接着个省市相继 推出各种支持政策。常州市率先组建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江苏 省政府与中科院同无锡政府一起建设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福建 省建立物联网协调发展小组,成都、西安还有其他城市也推出各 种不同的促进发展措施,可以说中国已经开始慢慢进入物联网发 展的导入

12、期。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增长为物联网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初步估算,该行业投资在未来十年可达4 万 亿。现在,我国首批5 亿元物联网专项基金申报工作已启动,物 联网专项基金总计50 亿元 ,预计 5 年内发放完毕,专项资金将重点 支持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相关企业 开始收益。 7 月 13 日,传感网首批6 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无锡发 布,这标志着我国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传感网标准,更体现了我国传 感网产业的科研开发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传感器基础比较薄弱,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 距,尤其是高端传感器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现在,传感器行业在 国内年增长速度大

13、约在百分之三十。随着物联网各项标准的出台, 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支持,物联网也进入了导入期,传感器行业的 也在快速发展。目前,物流、汽车、煤矿安监、安防、RFID标 签领域是传感器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潜在规模都是现在的十几 倍,甚至几十倍。传感器行业领导公司容易发展成整体方案商, 进步空间非常大,国际化竞争力将增强。传感器行业未来发展将 14 突出这些特点:一是国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政府扶植一些传感 器行业领导者;二是作为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传感器技术 也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传感器核心技术的领导者 容易转型,有可能发展成整体方案商,参与国际竞争。 5.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众

14、所周知 ,传感器都是基于各种效应原理开发出来的,现在广 泛采用的有光电效应、磁电效应、磁阻效应、热电效应、压电效 应和压阻效应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但是,自然界有很多效 应我还未知,如果探索出来应用在传感器行业,或许有很多新类 型的传感器开发出来。相信未来新型传感器将朝着新原理、新材 料、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传感器本身就基于敏感材料对外界的感应,然后转化成相 应的输出而来,这就需要研究人员探索新的感应规律,继而研发 相应的感应材料,采用新型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技术,开发出高性 能、多功能和小型化的传感器产品。比如,当初对量子力学诸效 应的一步步了解,现在可以研制出一些低灵敏阈传感器,用来检

15、 测微弱的信号,它现在也成为传感器发展的一大方向。 传感器材料的发展经过了早期的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 光导纤维和超导材料,到现在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材料,已经 实现了大幅度的跨越。半导体材料中的硅,可以制造出很多微型 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传感器。一些用光来探测的传 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非接触和精度高等特点。在敏感材料中,近 15 年来陶瓷材料和有机材料得到快速发展,陶瓷的烧结技术也得到 很大提高,这在气体传感器制作中有很好的体现。正是由于对这 些材料的认识,传感器技术才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传感器的 发展,也促进了新材料的开发,比如新型的纳米材料。美国公司 已经可以用纳米材料制作Zr

16、O2 气体传感器,这种气体传感器具 有很大的界面,不但导通电阻小,它还可以提供大量气体通道, 极易向着微型化的方面发展。 传感器的多动能化也是其发展方向之一,大家所熟知的温 湿度传感器就是将温度和湿度测量集成为一体的传感器。国外某 研究所还将离心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线速度集成在一起,制造出 的产品可以实现对这三个参数的测量。多功能化的传感器有利于 节约成本、缩小安装体积、提高产品精度和可靠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智能化水平 也得到提高。它不仅具有检测功能,还可以实现多种输出方式。 接收的信息在里面就能够处理、逻辑判断和自诊断等智能模式。 它将输入输出、A/D 转换、处理电路

17、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不仅 体积很小,而且传输距离长,信号抗干扰能力高。此外,还可以 加入总线技术和无线传输模块,输出的数据非常容易被控制系统 所接收和识别。 6. 市场规模预测 2015 传感器市场年将超1200 亿元 据统计,至 2015 年, 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或达到7500 16 亿元,作为物联网“金字塔”的最底层和最基础环节,传感器产业 将从中直接受益。 近几年国内传感器市场一直持续增长,速度超过10% ,2010 年我国传感器销售额达到905 亿元。据预测,未来5 年中国传感 器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动力之下, 2015 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

18、00 亿元以上。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但目前,传感器产 业化发展仍存在不小的挑战。据悉,我国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 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传感器年产量突破24 亿只,传感器 产品达到10 大类、 42 小类、 6000 多个品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态势,但在这企业中,外资企业优势明显,外资企业比重达到 67%,尤其是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国有企业和民族企业所 占比重仅为33% 。国内外企业综合实力悬殊,规模小, 人才短缺、 研发能力弱,难与国外企业抗衡。 更关键的是,在技术上,国内传感器技术薄弱。一是,核心 技术和基础能力欠缺,核心芯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内企业在 高精度、

19、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方面与国外 企业差距明显。二是在设计、可靠性、封装等方面,缺乏统一标 准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接口、深刻蚀、高温欧姆接触、高可靠 MEMS 封装、快速测试、高仿真模拟等技术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 进展和产业化验证;三是产品在品种、规格、系列等方面还不够全 面,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技术 17 指标方面仍有不小差别,因此中国传感器企业任重道远。 据最新消息,国家发改委今年将投入6 亿元支持物联网核 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未来 中央财政还将进一步健全支持物联网发展的财政体系,加强与产 业政策、科技政策的协调配合,

20、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物联网 的投入。有了政府的引导和资金支持,国内企业的产业环境更加 明朗,国内传感器市场也将以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势向前发展。 2016 年全球光纤传感器市场将达33.9 亿美元 据某机构预测, 到 2016 年,全球光纤传感器市场将达到33.9 亿美元。光纤传感器应用于监控和数据传输,从2011 年到 2016 年间,光纤传感器市场将以20.5% 年均增长率增长,从 13.4 亿美 元增长到33.9 亿美元。从 2011 年到 2016 年间, 光纤内部传感 器(fiberopticintrinsicsensors)市场年均增长将达20.7% ;光纤接 口外部传感器(fibe

21、ropticinterfaceextrinsicsensors)市场年均增长 约 18.15% 。 8. 中国传感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发展重点和战略目标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科技创新差,核心制造技术严重滞后于国外,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产品少,品种不全,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15 年左 右。 (2) 投资强度偏低,科研设备和生产工艺装备落后,成果水平 低,产品质量差。 18 (3) 科技与生产脱节,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综合实力较低,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012 年传感器技术发展重点 (1)MEMS工艺和新一代固态传感器微结构制造工艺:深反应 离子刻蚀 (DRIE) 工艺或 IGP 工艺

22、 ;封装工艺:如常温键合倒装焊 接、无应力微薄结构封装、多芯片组装工艺;新型传感器:如用微 硅电容传感器、微硅质量流量传感器、航空航天用动态传感器、 微传感器,汽车专用压力、加速度传感器,环保用微化学传感器 等。 (2) 集成工艺和多变量复合传感器微结构集成制造工艺;工业 控制用多变量复合传感器,如:压力、静压、温度三变量传感器, 气压、风力、温度、湿度四变量传感器,微硅复合应变压力传感 器,陈列传感器。 (3)智能化技术与智能传感器信号有线或无线探测、变换处 理、逻辑判断、功能计算、双向通讯、自诊断等智能化技术;智能 多变量传感器,智能电量传感器和各种智能传感器、变送器。 (4) 网络化技术

23、和网络化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化技术;网络化传 感器,使传感器具有工业化标准接口和协议功能。 战略目标 传感器领域应争取实现三大战略目标: -以工业控制、汽车、通讯、环保为重点服务领域,以传感 器、弹性元件、光学元件、专用电路为重点对象,发展具有自主 19 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和产品; -以 MEMS 工艺为基础,以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为 依托,加强制造工艺和新型传感器和仪表元器件的开发,使主导 产品达到和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以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加速产业 化,使国产传感器的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 , 高档产品达60% 以上。 四、重点传感器行业分析 1.

24、 压力传感器行业各大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个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表现如何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可以 看出 : 技术素质、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压力传感器各大企业之 间也不例外。目前,由于国内企业在以上三个方面,差别很大, 导致低水平竞争的情况下,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开始打起价格 战。市场上的产品一旦打起价格战,首先导致的是产品质量会下 降,因为各大企业之间要努力降低自己的生产和维护成本,控制 企业各项支出,同时还得提高产品技术开发能力。一般情况下, 企业实力强、产品更新时间快、技术力量强和产品质量好的企业 将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星测控 中星测控的压力传感器非常注重与国际厂家之间的合作,其 在市场

25、供求方面,一直表现非常突出,该企业产品型号齐全、涉 及很多行业,它在售后和销售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市场反应良 20 好。 青鸟元芯 青鸟元芯是国内唯一实现批量化大规模生产压力传感器的 公司,它把对手锁定在欧美和台湾企业。它紧跟国际化步伐,不 仅推出自己的产品,还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售前和售后有不错的 表现,产品性能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昆山双桥 昆山双桥的主打产品是高精度通用压阻压力传感器、液位传 感器和高难度特殊压力传感器,其产品质量和技术都有不错的表 现,生产规模也很强大,每年产量大约在20 万件左右,这在国 内来看是相当多的。它的产品采用进口的OE

26、M 元件,性能也不 错。虽然近几年昆山双桥在通用产品方面的优势正在慢慢减弱, 但其产品性能质量和价格这两方面仍保持着绝对优势。 2. 磁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思考 (AGV 小车 -磁导航传感器 -磁导航产品 -地标传感器 -站点传感 器-磁传感器 -磁导航 -导航磁条 ) 一个产品要被大量而长久的使用,必须有优良的性能价格 比。产品的性能稳定和成本下降,只有实现厂规模化的生产才能 达到。要大量被采用,需要大量生产去保证供应,大量生产又可 保证质量的稳定和成本下降,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二者是相辅相 成的。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要实现产业化的生产,首先必须有 21 产业化的应用市场,同时,磁传感器生产者应

27、具有可满足市场需 求的产品,而且,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必须能和相同的或具有同 样功能参数的产品竞争。在分析国外磁传感器的产业状况时发现, 国外生产磁传感器的一些著名的企业,大都是知名大企业中的一 个组成部份或和大的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 例如 IBM 、 东芝、索尼、松下、SiemensAkt、 Honeywell 、 Akkegro 等等 .在这些企业中,起码有两点明显的优势:一是研制生产 使用的紧密结合;另一个就是一旦要迅速扩大生产时、可调动巨 大的经济实力给予支持,使产品能占领市场。 从这些情况中可以看到,这些传感器生产厂是面向广阔的产 业性应用市场,背靠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

28、可用它们的传感器产 品去实现,丰富甚至形成终端产品的特色,而又从终端产品那里 获得广阔的市场. 我国的传感器生产大都在中、小企业中进行,比较分散、且 技术经济实力较弱。 差不多是有了传感器产品之后再来寻找市场, 一旦有大量的需求时,又无力迅速扩产,失去占领市场的良机. 在目前条件下,有远见、有实力的终端产品集团,可以从自 身的利益出发,考虑去联合、重组、兼并、购买一些小企业,利 用它们现有的力量并加以充实、和自己的产品一道去占领这些有 吸引力的市场。 五国内外重点传感器企业简介 1.欧姆龙 (上海 )有限公司 22 欧姆龙自动化 (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引领工业自动化产品和应 用先进技术的跨国公

29、司, 作为欧姆龙全球事业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 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在中国,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建有 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物流基地,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拥有销售公 司,其下属 40 多个事务所、办事处遍布全国,为客户提供最直接的 服务。 欧姆龙以其特有的“传感与控制”技术,利用多年的经验,以及对 生产现场的深刻理解,不断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追求。 不仅如此,欧姆龙更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方面通过“传感和控制”技 术,同时实现制造现场的生产性和安全性,提高“效率”和“安全”。 主要传感器产品有: 光电传感器、微型光电传感器、 接近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和测长传感器

30、、振动和倾斜传感 器、 机器视觉、检测装置、旋转编码器和图像组合。 2. 上海贺利氏电测骑士有限公司 贺利氏集团是德国贺利氏博士与1851 年创办的,是德国百强企 业之一,至今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拥有105 个子公司的大型跨国集团。 贺利氏电测骑士 -Heraeus Electro-Nite( 以下简称(HEN)是贺利氏集 团的五大分支之一, 主要生产和推广冶金、 铸造过程中对液态金属进 行在线测量分析的仪表,传感器,取样器等高科技产品。HEN 以其 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推出该领域的更新换代产 品。近三十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HEN 一直处于该领域领导地位。 上海贺利氏电测骑士有限公

31、司是HEN 下属的子公司,总投资为600 23 万美元。 3. 升德升(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 升德升 (连云港 )电子有限公司是由德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和日 本“日清纺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外资企业。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4 月 1 日,注册资本 678 万美元。公司现有员工1300 余人,占地面积1 万 2 千余平方米, 公司三期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目前主要产品为汽 车“ ABS 传感器”。2004 年销售额已超过5 亿元 RMB。目前,产品全 部出口欧美市场。 4. 埃意 ( 廊坊 ) 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埃意成立于1989 年,总部位于卢森堡,经营范围遍布全球, 是一家以生产汽车传感系

32、统为主的外商独资企业。2006 年 8 月, 埃意在中国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埃意(廊坊)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为生产基地投产,2007 年夏天在北京望京洛娃大厦设立技术与销售 中心,2008 年夏,埃意在廊坊的第二家生产基地投产。埃意经营 范围遍布全球,合作厂商包括:宝马、福特、丰田等世界知名汽车制 造商。 5. 精量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精量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是美国 MEAS 传感器(Measurement Specialties Inc)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为美国上市公司(交易代码 MEAS ) ,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汉普顿,是全球知名的传感器制 造厂商,掌握着世界顶尖的传感器技术,全球

33、员工超过2200 人,其 中工程师超过 400 人。 24 精量电子美国 MEAS 传感器掌握着世界领先的MEMS 制造技 术,专业生产:压力及动态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倾角及角位移 传感器、霍尔编码器、磁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湿 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电传感器、 压电薄膜传感器、 智能交通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机械设备、 工业自动控制、汽车电子、医疗、家用电器、暖通空调、石油化工、 空压机、气象检测、仪器仪表等领域。 6. 图尔克 ( 天津)传感有限公司 TURCK(图尔克)是全球著名的自动化品牌, 旗下囊括近15000 种丰富多样的传感器产

34、品、 工业现场总线产品、 过程自动化产品和各 类接口及接插件产品, 为工厂自动化及过程自动化提供了高效率和系 统化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目前,总部位于德国的图尔克集团已在世界 27 个国家建立分公司、拥有超过2800 名雇员,并通过代理与另外 60 个国家建立商业往来,年营业额近4 亿欧元。 图尔克中国1994 年图尔克集团正式在中国投资设立 分公司,以便最大化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并为本地客户提供零距 离的定制化服务。同年9 月 8 日,图尔克(天津)传感器有限公司 作为德国图尔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 立。历经 15 年的稳健发展,集生产、销售、系统集成、工程服务为 一

35、体的图尔克中国公司, 已逐步发展成为图尔克集团在亚太地区的生 产及销售中心。 目前,图尔克中国公司包括从事销售及市场营销的图 尔克(天津)传感器有限公司、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的图尔克(天津) 25 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从事自控系统集成的图尔克(天津)自动化系统 有限公司三家下属公司。目前,图尔克中国公司年销售额逾4 亿人 民币、员工 400 余人,并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 无锡、成都、西安等23 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已成功为10000 多家 中国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各行业 7. 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是瑞士 LEM 集团在中国的独资公司, L

36、EM 集团是全球电量传感器的知名制造者,也是电量传感器领域的 领导者。早在 1972 年,LEM 公司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专注于研发和 生产基于霍尔原理的电流传感器, 并将电流传感器率先用于瑞士有轨 电车上。随着公司的发展, LEM 集团于 1986 年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 市,并于 2 次荣获日内瓦 Industrial Merit 奖。 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加全面的产品和及时的服务,LEM 寻求在业 务模式上的不断扩展和在全球不同地区规模发展:在成熟的闭环霍尔 电流型传感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开环电流传感器,霍尔电压传感器 以及一些非霍尔原理的传感器;在瑞士、德国、法国等成熟的市场之 外,又开辟了美

37、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市场,成立了LEM 美国、 中国、日本分公司。 LEM 的电流电压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铁 路、能源及自动化和汽车等领域。 2005 年 LEM 集团进行业务重新规划与整合, 将集团业务重新定 位在专注于电量传感器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上。LEM 集团全球拥有 多家公司,销售办事处遍布全球。 其中日内瓦(瑞士)、哥本哈根(丹 26 麦)、町田(日本)、北京(中国)作为LEM 的全球四大生产中心。 LEM SA 是 LEM 总部在瑞士的研发中心,主要研发闭环原理传感器 及新产品规划及预研; LEM JAPAN 是 LEM 日本的研发中心,主要 研发开环原理传感器; LEM

38、拥有先进的电力电子研发能力,拥有经 验丰富的工艺、装备设计能力。LEM 关注客户需求,关注产品质量, 提倡 6Sigma ,关注股东收益及员工发展。LEM 目前全球拥有 1200 名员工,在 09/10 财年的销售额为 1.855 亿瑞士法郎。 8. 南京中 旭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 南京中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研制、生产和销售霍尔元器件 以及霍尔传感器的主要骨干企业。 公司是在原南京半导体器件总厂的 基础上并壮大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目前已成为总装备部、 信息产 业部、 航天工业总公司、船舶工业总公司唯一定点的军用霍尔元器件、 霍尔传感器的科研生产单位。 公司为国家重点军工项目配套的军用霍尔传

39、感器已多达四 十余种,其中有为神州号飞船、风云号卫星、东方红号卫星等配套生 产的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霍尔位置传感器。近几年来生产的霍尔 系列产品广泛用于仪器、仪表、家电、纺织、印刷、机车、电动车、 汽车、邮电通信、电力、国防军事等行业和领域。产品品质在同行业 领域中遥遥领先,先后多次获得信息产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 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机电集团、上海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办公室等国家机关的嘉奖。以诚信、创新和合作作为公司宗旨,与 2001 年通过 ISO9001-2000质量体系,建立了国内唯一一条霍尔传 27 感器贯军标生产线,并与2002 年通过了该军标生产线的认证。公司 拥有一支技术过硬、 管理科学的科研、 管理队伍,形成了一整套民用、 军用霍尔传感器的科研生产经验和管理模式。 结束语 现今,我国传感器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规模小,很多都是 中小型企业,难以于国外公司相抗衡;研发能力普遍投入不足,研发 投入与国外相比大约差百分之七;企业生产效率不高; 产品稳定性可 靠性低;缺少对行业的研究, 没有针对某些行业提供特殊专门的解决 方案; 产品更新周期长,很多企业都是靠多年前开发的产品维持运营, 新技术的储备能力不够。 所以,我国传感器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 走,不仅要克服技术、 资金方面的不足, 还要努力提高产品的创新性。 希望在这条路上我们会越走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