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69139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 (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4关于声现

2、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 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 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

3、到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 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物体停止了振动,

4、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 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 (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

5、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 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 A听小骨损坏B 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 C 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 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 旁 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 干太干了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

6、钢琴上,倾听钢琴 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 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 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 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 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 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 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 过() 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以上都不是 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 A收录

7、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 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20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20HZ1100HZ B85HZ 20000HZ C85HZ1100HZ D20HZ20000HZ 二填空题(共4 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传入我们耳朵 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 的是_ 22一个声源2min 内振动了 720 次,它的频率为是_Hz,人耳_

8、(能 /不能) 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次 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 4Hz 到 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 20Hz 到_Hz 之间的声音, 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 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 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 织传给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三解答题(共6 小题) 25 (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

9、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 自己的双耳, 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能够传声; 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 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 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 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 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1)夜晚, 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

10、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 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的缘故 (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 嘀嗒 ” 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 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的缘故 28 (2012?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 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29看图说理: (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 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

11、足下列条件: 一定要有正在_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_发 声体振动的_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 (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考点 :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 音的条件。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

12、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 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听到声音不仅声源要发声,还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故 A 不符合题意;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其次是液 体和气体,故B 正确、 D 不正确;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无法直接口语交谈,故C 不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和速度进行分析解答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

13、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考点 : 声音的产生;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A、根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进行分析; B、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C、根据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进行分析; D、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解答: 解:A、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 选项正确; B、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B 选项错误; C、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因此C 选项错误; D、因为人耳听到

14、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因此 D 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关于声音的一些特点,都属于记忆性知识,牢记相关知识是选出正确选项的前提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 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考点 : 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2)正常人要听到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振动物体发出的声波频 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

15、围之内;振动物体和人耳之间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人听到声音一定是由物体在振动故A 的说法正确, 不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故B 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 当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如低 于 20 赫兹或高于20000 赫兹,人耳就听不到声音,此时的声波被称为次声波或超声波 当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时,由于人耳与物体之间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即使物体振动也 不会听到声音 故 C 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对C 的分析,可知D 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16、: (1)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不要将两者混淆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考点 : 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但还要有介质传播,我们才能听到 解答: 解:A、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错误 B、

1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故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 D、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响 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速度、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考点 :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

18、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一切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一定都被人听到,可能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可 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 解答: 解:A、声音在一切固、液、气体介质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 错误; 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不是舌头,声源位置理解错误,故B 错误; C、振动发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有听不到的可 能性,故C 错误;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理解好振动和声音的关系:振动一定发声,但不一定听到;发声一定振动,但不一定看到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

19、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 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 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考点 : 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解答: 解:A、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温度为15时,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D、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是有

20、前提条件的 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 108m/s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考点 : 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没有不振动发出的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声还在继续; 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被人听到(超声、次声等) 解答: 解: A、声音的产生条件就是振

21、动,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 正确; B、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振 动发出的声不一定被人听到,故B 错误; C、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没有不振动产生的声音,故C 错误; D、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故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关于声音产生的理解,我们要从多方面认识,理清其逻辑关系,不能只局限于发声体在振动这 一层面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 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声音是在

22、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考点 :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然后根据对应的物理知识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也听 不到声音故A 错误 B、振动的物体产生声音后向远处传播,此时的物体虽然不再振动,但远处的人仍然可以听到 声音故 B 错误 C、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各种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故C 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即使没有生物的感觉,物体的振动照样产生声音 若振动 的频率范围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耳也听不到声

23、音故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涉及的一些物理情景模糊性较强,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 对错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考点 :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同一介质,声速与温度有关;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 20000Hz 之间 解答: 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24、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故A 错误; B、同一介质,声速与温度有关;故B 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故 C 正确; D、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 之间,超声波、次声波都听不到;故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声音知识的诸多方面,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速的大小可解答此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考点 : 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

25、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处,引起耳膜的振动,形成听觉 (2)人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对于失去听力的人(如贝多芬的晚 年) ,可以通过骨传导(骨传声)的方法来听到声音 (3)人听到声音有2 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解答: 解:A、发声体振动发声时,没有介质传播,听不到声音,此项描述错误; B、振动停止,发生就停止,此项描述错误; C、对于失去听力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的方法来听到声音,此项描述正确; D、人听到声音有2 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

26、过骨骼进行传播,此项描述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属于基本知识应牢记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 : 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 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当声强级小 于 0 分贝时人不会听到声音 解答: 解:人耳却

27、听不到声音,有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或离发声体太远;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在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传播声音达的介质时,人不会听到声音; 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 或低于 20Hz 时,此频率范围不在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 所以人不会听到声音; 当声强级小于0 分贝时人也不会听到声音;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知道人听到声音的条件,难度不大,属 于基础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28、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考点 : 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 20000Hz,低于 20Hz 和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是听不到的; (3)知道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解答: 解: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和气体快,故该选项说法正 确;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例如在空气中,温 度越高,声速越大,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29、低于 20Hz 和高于 20000Hz 的声音都是人听不到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是340m/s,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现象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 情况的对错 13 (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 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 A听小骨损坏B 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考点 :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

30、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巨大的声音能量很大,会对人的耳膜造成伤害,如果耳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 耳膜会受到严重伤害; 解答: 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耳 膜内外压强相等 (因为内部连通) ,避免对耳膜造成损伤;如果闭嘴的同时用双手堵耳,这样噪 声就会在接受处减弱噪声,防治对耳朵造成伤害 故选 C 点评: 解决此题要结合压强知识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是中考的 热点 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物体振幅太小B 物 体振动太快 C物体离人太远D空 气不能传播声音 考点 :

31、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 解:A、物体的振幅太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有可能听不到正确 B、物体振动太快,高于了20000Hz,人耳就听不到了,正确 C、物体离人太远,声音的响度就变小,有可能听不到,正确 D、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错误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人耳听到的声音条件,要知道如果声音的响度太小,人耳可能听不到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

32、大的声音,这主要是 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 旁 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 干太干了 考点 :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要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要解 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骨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 解答: 解: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自 己的耳朵听起来就觉得声响较大你旁边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是因为食物发出的 破裂声经过空气传到你的同学耳朵的过程中,在空气中就会损失一

33、部分,且气体比固体传声效 果差,所以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骨传声和骨传导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 题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 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 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 B 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 C 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 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 考点 :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解答: 解:音乐

34、家贝多芬耳聋后听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 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声,以及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 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C 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考点 :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在堵住耳朵的时候,人就无法通过耳朵去感知声音,这时候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 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

35、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 解答: 解: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朵不合题意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打桌子的声音,声音通过桌面和空气传入耳朵,不合题意 C、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牙齿上,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 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属于骨传导符合题意 D、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听声音的另一种方式骨传导,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 过() A空气B 水C木棒和骨D以上都不是 考点 :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

36、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分析声音是通过谁传 给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的 解答: 解:琴弦的振动引起木棒的振动,然后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是通过 固体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 差别 D录放磁带

37、时,转速不一致 考点 :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有两个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传播; 通过骨传导相同声音在不同的 介质中传播时音色会发生变化 解答: 解:用录音机把自己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后,再播放出来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平 常听自己的声音,依靠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肌体、骨骼,听录音机声音依靠空气传播;虽然自己 的音色没变,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音色发生了变化 故选 C 点评: 该题考查了人耳听到声音的不同传播过程,要分清空气传导和骨传导,要知道固体传声比气体 传声效果好 20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20HZ1100HZ B85HZ 20

38、000HZ C85HZ1100HZ D20HZ20000HZ 考点 :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 到 20000Hz; 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也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85Hz 到 1100Hz 解答: 解: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85HZ 1100HZ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共4 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 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

39、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骨传 导 考点 :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 的介质 解答: 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 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听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 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骨传导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2一个声源2min 内振动了720 次,它的频率为是6Hz,人耳

40、不能(能 /不能)听到该声音; 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200次 考点 :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 (1)物理学中, 1s 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 20000Hz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解答: 解:物体在1s 内振动 1 次,称为1Hz如果 2 分钟振动720 次,说明120s 振 720 次,那么在 1s 内振动了6 次,称为 6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听不到的 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即 1s 内振动 200 次 故答案为

41、: 6;不能; 200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情况和对频率计算的能力 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 4Hz 到 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 20Hz 到20000Hz 之间 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 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人可以很清楚地 听到地震前的地动声 考点 :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 围是 20Hz20

42、000Hz 解答: 解: (1)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高于 20000Hz 的叫做超声波, 低于 20Hz 的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2)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产生次声波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 以下的声音,人耳就会 听到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声音,也能听到大象的交谈声 故答案为: 20000;人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地震前的地动声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人耳的听频范围,以及大自然发生灾害时发出次声波,是一道基础题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 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

43、到了声音 考点 :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解答: 解: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故答案为:鼓膜、听觉神经、听觉神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的了解 三解答题(共6 小题) 25 (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 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固体(骨骼或身体)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 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

44、个合理的猜想: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 考点 :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 简答题;归纳猜想题;比较思想。 分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要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要解 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骨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 解答: 解: 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 如果再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小,自己的耳朵听起来就觉得声响较大 你旁边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是因为食物发出的破裂声经过空气传到你的同学耳朵 的过程中,在空气中就会损失一部分,且气体比固体传声效果差

45、,所以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 不到明显的声音据此我们猜想: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 故答案为:固体(骨骼或身体),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骨传声和骨传导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 题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 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 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 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 : 双耳效应。 专题 : 简答题。 分析: 双耳效应是指声音传到两只耳

46、朵的时刻、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不同,人就能辨别出声源的位置 解答: 答:实验中人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位置要总是在测试者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这样声音到达 被测者两只耳朵的距离相等,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基本相同,正常人就 分辨不出声源的具体位置了,人就会作出一些不准确的判断,所以回答会令人吃惊 点评: 人体有很多功能,除双耳效应外,人的眼睛看东西也有类似的功能:物体到人的两只眼睛的距 离不同,人就会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方向和距离,但若用一只眼睛看,物体的距离就难以判断准 确了 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1)夜晚, 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

47、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 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固体能够传声的缘故 (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 嘀嗒 ” 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 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传声效果要比气体效果好的缘故 考点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 再次是气体;且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解答: 解: (1)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 鸣声,其原因是固体(大地)能够传声的缘故; (2)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 嘀嗒 ” 声,是声音通过固体 (枕头) 传播的; 若把枕头拿掉, 声音就通过空气传播;听不到这种声音,其原因是固体的传声效果要比气体效果好; 故答案为:(1)固体能够传声; (2)固体的传声效果要比气体效果好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 础题 28 (2012?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 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考点 :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 简答题。 分析: 比较人与其它动物的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