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69500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 迁移的主要原因。 1. 首先结合模拟人口迁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方法。 2. 结合教材图 1.8 ,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知道人口迁入区和 迁出区的变化。 3. 结合教材图 1.9 ,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 结合教材“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 结合问题研究和身边的实际情况,了解我国农民工现象,

2、分析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 所起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课程导学建议 1. 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方向。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 正确看待农民工现象。 本节课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尤其要注意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 动,最好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分析说明。 读教材图 1.8 时,要先明确人口的迁入、迁出地区,把握人口迁移方向,然后探讨、总 结国际人口迁移规律,再总结不同时期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变化。对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既要分析其不利影响,也要指出其有利影响。 对于我国人口迁移情况要结合历史知识以及我国政策和户籍制度的变化,分两个时间段 比较不

3、同阶段人口的流向和特点。 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归类分析,在分析每类原因时,应先举例,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在各类因素中,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对其作重点分析,最好从学生身边 的事例讲起,最终让学生理解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 动机和需求等也会影响人口迁移。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 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农民工的 现状、 形成的原因、 对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途径 等。通过对农民工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社会现象

4、的意识,从而提高 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人口的迁移 1. 概念 : 指人的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国际人口迁移 (1) 概念 :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 1年) 的迁移活动。 (2) 特点 19世纪以前 : 以、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以后 : 人口从国家流向国家;移民减少,短期流 动人口增多。 3. 国内人口迁移 (1) 概念 :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 特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 80年代中期 : 由于国家实行和严格的户籍管 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有地进行。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5、受国家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增大,流 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自然因素 : 、土壤、水和等是最主要的因素。 2. 经济因素 :、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 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战争 和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 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居住地集团性发展中发达定居计划经济体制计 划组织改革开放政策气候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宗教 经济因素 基础学习交流 1. 人口移动就是人口迁移吗?你怎样界定人口迁移? 【提示】

6、人口移动不一定就是人口迁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是人口迁移: 变更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一年以上;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2.20 世纪 70年代西亚和北非成为人口迁入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西亚和北非人口稀少,大规模的石油开采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需要大量的 石油工人,因此吸引了外籍石油工人迁入。 思维探究创新 人口的迁移 互动探究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王艳从甲县A 中学转到乙县 B中学读书;聚居在突尼斯难民营的利比亚难民。 (2)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

7、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 人;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答案】(1) 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定居地,不属于人口迁移; 均跨越行政界线,并改变了居住地,属于人口迁移。 (2) 均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均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图1.8 、图 1.9 ,回答下列问题。 (1) 据教材图 1.8 ,比较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流向原因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 【答案】见 归纳总结 。 (2) 在教材图 1

8、.8 中找出中国、印度、巴西、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 南非等国和欧洲, 指出哪些国家和地区为二战后人口迁入地区,哪些国家和地区为人口迁出地区。 【答案】中国、 印度、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为人口迁出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南非等国和欧洲为二战后人口迁入地区。 (3) 读教材图 1.9 ,比较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 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特点迁移方向原因 新中国成立至 2 0 世纪 80年代中 期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以来 【答案】见 归纳总结 。 【点拨】1. 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居住地发生改变。 2. 人口迁移从空间上

9、看有国际与国内之别,在方向上主要还是由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 区,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具有时代特征。 归纳总结 人口迁移的类型及特征 类 型 含义时段特点流向原因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指人口 跨越国 界并改 变住所 达到一 定时间 ( 通 常 为1年 ) 的迁移 活动 19世纪 以前 以 集 团 性、大批 的 移 民 为主 欧洲、非 洲 迁 往 美洲、大 洋洲 欧洲殖民扩张,非洲黑人被贩卖 二战 以后 从 发 展 中 国 家 流 向 发 达国家, 定 居 移 民减少, 短 期 流 动 人 口 增多 亚、非、 拉 迁 往 西欧、北 美 、 西 亚、 北非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续表 类 型

10、含义时段特点流向原因 国 内 人 口 迁 移 ( 以 中 国 指在一 国范围 内,人 口从一 个地区 向另一 个地区 移居的 现象 古代 被 迫 大 批迁移 北 方 迁 往南方 战争、垦荒、戍边、自然灾害 新中国 成立到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 有计划、 有 组 织 地进行 东 部 地 区 迁 往 内地、边 疆地区, 东 部 迁 往中、西 部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为 例)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至 今 人 口 流 量增大, 流 向 发 生 明 显 变化,频 率加快 农村、内 地 、 边 疆、 欠发 达 地 区 流 向 城 市 、 沿 海 、 平 原、 发达 地 区 ,

11、 中、 西部 迁 往 东 部 改革开放、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农民进城的管理放松,各地经济 发展不平衡 探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互动探究 1. 读教材“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 ,分析美国自1850年以来人口迁移 的规律及原因,并填写下表。 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方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 20世纪 20年 代到 6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末到 70年代初 20世纪 70年 代以后 【答案】 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方向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发展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 20年农业危机、自然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代到

12、60年代灾害 20世纪 60年代 末到 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基 地环境恶化,西 部、南部有新资 源、新工业的阳 光地带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20世纪 70年 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 老工业区经济的 重建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2. 改革开放以来,为何“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又出现了迁回祖籍的“雁南飞”现 象? 【答案】从经济因素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 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吸引“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 的回迁。从亲情传统看,移民自身受到返迁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 【点拨】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归

13、纳总结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 会文化因素,如下图所示。 基础智能检测 读我国某城市迁入人口( 以初中学历外来人口为主) 和迁出人口柱状图,回答 12题。 1. 该城市 ( ) 。 A.青少年儿童迁入主要是受经济影响 B.迁入的人口以青年女性人口为主 C.需要进一步增加中小学教师的数量 D.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 【解析】青少年儿童一般随父母迁移,受家庭影响较大;从图中并不能看出迁入的人 口是以女性为主还是以男性为主,也不能看出该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高低;由于青少年儿童 迁入量较大,故需要进一步增加中小学教师的数量。 【答案】C 2. 人口迁移使该城市

14、( ) 。 A.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B.环境人口容量扩大 C.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城市人口迁入量大于迁出量,而且迁入人口以中青年(1544 岁人口 ) 为主,人口增多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净迁入人口中 青壮年人口数量较大,有利于减缓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高新 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 【答案】A 3. 读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甲) 和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 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乙 ) ,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 甲、

15、乙两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 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 (2) 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3) 图甲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 的是和。 (4) 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争、的 发展、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的改善等。 (5)20 世纪 70年代后,美国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 。 【答案】(1) 国内人口迁移 (2) 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流动人口务工经商 (4) 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新资源环境质量 (5) 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答案】居住地国内人口迁移经济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