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70261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9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Word版含解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基础点: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它包括三方面 内容: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一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一是对作者观点态度 的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所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 感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来说,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 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真实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诉等。 重难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歌,其观点与态度不容易把握, 只能从诗作本身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考法综述 从高考命题来看, 真正意义上

2、的“评价”题很少出现,其设题点大多集 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题目大多要求考生回答“写了什么内容”“表 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 求”等。 命题法 1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典例 1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 尔北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3、答: _ 答案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本题有两问, 第一问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问考查尾联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来说,第一问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第二问,指 向不是很明确,可能会引起考生误读。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情感和结构上的作 用,本诗尾联又是以议论作结,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外乎升华情感之类,解答本题时需要联 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 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

4、年。尾 联“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 合在一起,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但想到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 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以议论作结,升 华了全诗的情感。 典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 _ 答案 (示例一 )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阕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

5、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阕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 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示例二 )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阕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 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阕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 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结合全词 ”的要求。 优秀诗词的妙处就在于“言有尽 而意无穷 ”,读者的着眼点不一样,所得结果也不会一样。首先,从题材上看,这首是一 首访友词,但大量描写的是春光和个人的心情。其次,从意象上看,主要的意象是“ 卷 帘”“ 黄鹂 ”“ 絮影 ”“ 梨花雨 ”,

6、应当说是春色烂漫。再次,从作者的心情看,却是相 反的,如 “春愁 ”“ 无侣 ”“ 无人 ”“ 未成 ” 等,带着一丝愁苦。整体上,这首词有淡淡 的喜悦,也有淡淡的哀愁,无论从哪个角度回答,必须结合具体意象和诗句描写的内容进 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法 1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 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 渡荆门送别 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 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2)看作者。常言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同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人就

7、有什么 样的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 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 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 想抱负等。 如读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 )、 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豁达和豪迈。 (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 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 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

8、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 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4)看意象。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 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 咏之 “ 物” ,就是客观之“ 象 ”;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 “意 ”。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5)看关键。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 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一般来

9、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抓 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如:晏几道的思远人 中“ 念”“ 行客 ”“ 归鸿 ”等词语,暗示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6)看典故。古人写诗作词,常用典故。精彩的典故,以其精练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 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巧,寥寥数字便能深刻地揭 示人生哲理。阅读诗词,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意,就不能很好地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 鉴赏。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 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

10、化用前 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求言外之意。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 胸中之块垒 ”是用典的共同特点。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进行多角度的对 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7)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 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 个: 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句子,一 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介 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

11、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思维过程 第一步:整体感知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 田园诗等。 第二步:分析诗句 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答题模式 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揭示思想内容。采用的作 答形式是“描写了 , 抒发了(表现了 ), ”。(也可以选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命题法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典例 3阅读下面这首

12、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 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 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 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 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 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 品格的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鉴赏与评

13、价,指向明确, 题型属于 传统形式,难度适中。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 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应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骆宾 王的诗歌,了解骆宾王的终生志向与人生际遇,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从 作者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侍御史,但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结合诗句来看,前三联 描写了一幅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全诗选取的 “兰”“ 槐”“ 松”“ 桂”等意象,皆可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性,表现出作者追 求坚贞高洁品格的志向;尾联“ 一遣樊笼累 ” 联系陶渊明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

14、知 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典例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其二 )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 姓黎,故称 “四黎 ”。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_ 答案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 ),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 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

15、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 ),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黎 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 首先查看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本诗中此类句子是诗歌后两句“莫作天涯 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莫作 ”二字写出诗人虽远在天涯(海南 )却没有伤怀之感。其 次,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分析。一看作者,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受佛道 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二看时代环境,从诗歌前两 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诗人的热情,苏轼被贬至海南,但他奋发有为,给当地带来了南方的 先进生产经验,受到了当

16、地人的欢迎。三识典故,“舞雩风 ”应是 “风乎舞雩 ”的缩写, 出自论语 先进 ,是曾点言志的典故,对此典故,或认为表现了儒家的礼乐之治,或认为 是表现了曾点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 解题法 2客观、公正地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于熟知的作者,考生可从其生平、思想、 风格和所处时代挖掘出解读全诗所需要的信息。如陆游,身处民族矛盾尖锐、国势衰微的 南宋,始终把洗雪民族耻辱、收复失地作为毕生的事业,因此解读其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 是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对于不十分了解的作者,考生则要抓住注释中介绍其所处时 代或当时处境的关键词,挖掘出隐性信息来解读全诗。

17、 (2)理解诗歌中富有理趣或有深意的诗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富有理趣或有深 意的诗句主要是指诗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句子,这些句子往 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3)从辨析典故入手,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典,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化繁为简,使语言精练的同时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 性和含蓄性,让人联想、玩味。这是诗歌创作中用典的“规矩 ”,也可运用于鉴赏,考生 如懂得典故则能将诗歌理解得更深刻。 (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 失去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

18、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 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 (2)关于这首诗,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3)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思维过程 第一步:注意读懂并理解诗词句子的表层意思和弦外之音,明确作者可能要表达什么 观点态度; 第二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结合诗(词)句进行分析,在原诗(词)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或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分析,拟写答案。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

19、想感情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 。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0、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 。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易错题一:

21、鉴赏诗歌形象要归纳、分析 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 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 _ _ 错解 1 错解 2 错因分析 错解 1 对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嗜酒不是性格特点,嗜酒表现的是陈居 士的洒脱;错解2 答案过简,没有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只是笼统地进行 概括。 正解 本类试题应该首先概括出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诗歌对每个特点进行逐个具体 分析。 答案 行为洒脱情趣高雅 “ 楚酒困人三

22、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 特点。 “ 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 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心得体会 易错题二:鉴赏诗歌语言谨防“遗漏要点”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 _ _ 错解 1 错解 2 错因分析 错解 1 未能指明表达技巧,而错解 2 写出了表

23、达技巧,但又遗漏了对表达 效果的分析。 正解 本题的答案应该包括对“藏 ”“ 透 ”两字的字面意思的解读,表达技巧的解 说,表达效果的解说三部分。 答案 “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 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 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 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 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心得体会 易错题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需有条理、完整 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

24、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 _ _ 错解 1 错解 2 错因分析 错解 1,该答案表达的层次不清晰,缺乏逻辑性;错解2 对作者的思想感 情分析无中生有,曲解了诗意。 正解 解答本题应该首先点明表达技巧,即哪是实写,哪是虚写;然后对表达的思想 感情进行解读。拟写答案时要注意答案的层次和条理,答案的构成不能缺少。 答案 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表达了作者 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挂的闲适的心情。 心得体会 易错题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要概括

25、全面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 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庄子 杂篇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 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 ”,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 没有隔膜了。列子 皇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 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 系。 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_ _ 错解 1 错解 2 错因分析 错解 1,该答案只写出一部分思想感情,没有点出运用了表达技巧,也没 有结合诗句分析;错解2 该答案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全面,对诗句进行了一定的 分析,但不全面,没有点出运用的表达技巧。 正解 本题应该首先点出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 思想感情。 答案 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 连海鸥也不会猜疑。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