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71443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北京四中---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高考综合复习专题二十一椭圆与双曲线 一、知识网络 二、高考考点 1.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2.有关圆锥曲线的轨迹(或轨迹方程)的探求;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对称问题;最值问题;范围问题等; 4.圆锥曲线的探索性问题或应用问题; 5.以圆锥曲线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问题; 6.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学科能力、一般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 三、知识要点 (一)椭圆 定义与推论 1、定义 1 的的认知 设 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分别为椭圆两焦点,分别为椭圆长轴端点,则有 ( 1)明朗的等量关系:(解决双焦点半径问题的首选公式) ( 2)隐蔽的不等关

2、系:, (寻求某些基本量取值范围时建立不等式的基本依据) 2、定义 2 的推论 根据椭圆第二定义,设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分别为椭圆左、右焦点, 则有: (d1为点 M 到左准线 l1的距离) (d2为点 M 到右准线l2的距离) 由此导出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 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1、椭圆的标准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 1)标准方程、中的a、b、 c 具有相同的意义与相同的联系: ( 2)标准方程、统一形式: 2、椭圆的几何性质 ( 1)范围:(有界曲线) ( 2)对称性:关于x 轴、 y 轴及原点对称(两轴一中心,椭圆的共性)

3、(3)顶点与轴长:顶点,长轴 2a,短轴 2b(由此赋予a、b 名称与几何意义) ( 4)离心率: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 ( 5) 准线:左焦点对应的左准线 右焦点对应的右准线 椭圆共性:两准线垂直于长轴;两准线之间的距离为; 中心到准线的距离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 挖掘与引申 1、具特殊联系的椭圆的方程 ( 1)共焦距的椭圆的方程 且 ( 2)同离心率的椭圆的方程 且 2、弦长公式: 设斜率为k 的直线 l 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 则; 或。 (二)双曲线 、定义与推论 1定义 1 的认知 设 M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分别为双曲线两焦点,分别为双曲线实轴端点,则有: ( 1)明朗的等量关系:

4、(解决双焦点半径问题的首选公式) ( 2)隐蔽的不等关系:, (寻求某些基本量的取值范围时建立不等式的依据) 2定义 2 的推论 设为双曲线上任意上点,分别为双曲线左、右焦点,则有 ,其中,为焦点到相应准线li的距离 推论:焦点半径公式 当点 M 在双曲线右支上时,; 当点 M 在双曲线左支上时,。 、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 1)标准方程、中的a、b、 c 具有相同的意义与相同的联系: ( 2)标准方程、的统一形式: 或: ( 3)椭圆与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统一形式: 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5、 ( 1)范围: ( 2)对称性:关于x 轴、 y 轴及原点对称(两轴一中心) ( 3)顶点与轴长:顶点 (由此赋予a,b 名称与几何意义) ( 4)离心率: ( 5) 准线:左焦点对应的左准线;右焦点对应的右准线 双曲线共性:准线垂直于实轴;两准线间距离为; 中心到准线的距离为; 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 ( 6)渐近线: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挖掘与延伸 1具有特殊联系的双曲线的方程 对于双曲线() ( 1)当 + 为定值时,()为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c2= +; ( 2)当为定值时,()为共离心率亦为共淅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 ( 3)以直线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为: 特别:

6、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为:(左边相同,区别仅在 于右边的常数) 2弦长公式 设斜率为k 的直线 l 与双曲线交于不同两点 则 经典例题 1、 ( 1)若椭圆的一个焦点是(-2,0),则 a 等于。 ( 2)已知椭圆的焦点为F1、F2,点 P 是其上的动点,当为钝角时,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 围为。 分析: ( 1)从此椭圆的标准方程切入。 由题设知已知得: 这里 由此解得 ( 2)这里 a=3, b=2, c= 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设,则由点P 在椭圆上得: 又由为钝角得: 由、联立,解得: 所求点 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点评:注意到点P 对的大小的影响可用点P 与圆相

7、对位置关系来反映,故选择这一解法。当 然,本题亦可由推出的范围,请同学们尝试和比较。 2、已知为椭圆的两个焦点,过的直线交椭圆于P、Q 两点, 且,求椭圆的离心率。 分析:不防设椭圆方程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注意到这一三角形含有点P、 Q 处的两条焦点半径,故想到利用椭圆第一定义构建有关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 设,则由为等腰得: 又由椭圆第一定义得 的周长为4a 即 注意到为, 即 因此,代入 得 由此解得 点评:这里对条件运用颇为充分:两次运用椭圆定义,第一次用于导出,第二项用于导出;两次运用条 件:第一次利用为等腰表示出, 第二次利用为导出 。 充分利用题设条件, 也是解题成功的保障之一

8、。 3、已知双曲线的左、右两个焦点为,P 为双曲线上的点,又,成 等比数列且,求双曲线方程。 分析:这里要求b 的值。注意到,为了求 b,首先需要从题设条件入手寻找关于b 的方程或不等式。由题设 得,为便于将其设为关于b 的方程,考虑推导并利用双曲线的焦点半径公式。因此,解题便以判定点 P 位置拉开序幕。 解:这里(4 的特殊性) ,即, 点 P在双曲线右支上 设点,则由双曲线第二定义以及点P 在双曲线右支上得 又由题设得 代入得 再注意到由得 , 即 于是、得 而,所以由得b=1 因此,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点评:这里对已知条件的两次运用:第一次“ 粗” 用,利用4=2a 的特殊性判定点P 在

9、双曲线右支上;第二 次“ 细” 用,利用(将 4 作为一般正数)导出点P横坐标存在的范围:。粗细结合,将已知条件运用得 酣畅淋漓。 4、设椭圆的焦点为,P 为椭圆上一点,的最大值为。 ( 1)求椭圆的离心率; ( 2)设直线l 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且直线l 与圆心在原点,半径等于b 的圆相切,已知线段MN 长度的最小值 为 4,求椭圆方程和直线l 的方程。 分析:中的最大值为的最小值为,循着特殊与一般相互依存的辩证 关系,想到从在中运用余弦定理推导的最小值切入。 解: ( 1)设=, 则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 的最小值为 又由题设知的最大值,即的最小值为 即a=2b ( 2)由已知椭圆方程

10、为 由题设知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设 则由直线l 与圆相切得: 将代入得: 代入得 直线 l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两点 又由韦达定理得:,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2b(当时取得) 由题设得(此时) a=2b=4 进而由得,即 因此,由、得所求椭圆方程为, 直线 l 的方程为或 点评:这里导出的式为此类问题的共同基础:设 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则最小值为 据此若的最大值为,则(即); 若的最大值为,则(即); 若的最大值为,则(即)。 5、已知斜率为1 的直线 l 与离心率为的双曲线交于 P、Q 两点,又直线l 与 y 轴 交于点 R,且,求直线和双曲线方

11、程。 分析:主要已知条件借助向量表出,故主要问题是认知已知条件,进而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推理或转化。 解:由得, 双曲线方程为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将代入得 对于方程,恒成立 由韦达定理得 即 由此得 又由题设得,故得 由、联立解得 将代入得 再注意到得 将、代入得 解得, 因此,由,得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所求直线方程为 点评: ()关于此类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对于交点坐标的处置适当与否,成为解题繁简成败的关键。于是,围 绕着对交点坐标的“ 解” 与“ 设” 的应用选择,产生出解题策略:解而不设与设而不解;“ 既设又解 ” 与“ 不设不解 ” 。在这里, 我们对交点P、Q 的坐标运

12、用的是“ 既设又解 ” ,请同学们注意品悟这里“ 解” 的分寸的把握。 ()这里解题的层次分明,已知式一转化一代入一结论: 已知式() 转化 代入 结论; 已知式()转化 代入 结论。 同学们应注意学习与追求这种解题的明晰与漂亮。 6、已知, ( 1)求点 P(x,y)的轨迹C 的轨迹方程; ( 2)若直线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 D(0,-1),且有,试求 m 的取值范 围。 分析: 对于( 1),从已知条件入手,利用向量的坐标表示进行推理; 对于( 2),此类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要刻意向基本的弦中点或弦长问题转化。 解: ( 1)由已知得, 由得 , 得 所求点

13、 P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 ( 2)设,弦 AB 的中点, 则将 l 的方程代入得 由题意得 且 即圆点 M 的坐标为 注意到 点 D 在弦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 且) , 且) 于是将代入得或 此时再注意到由得 (关于 k 的二次函数隐含范围的发掘) 于是由、所求m 的取值范围 点评: ( 1)认知已知条件,这时将其向基本的弦长或弦中点问题转化,这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复杂问题的 基本策略之一; ( 2)注意在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二次函数等有关函数的值域的发掘与运用:在这里, 为 k 的二次函数,又由这里,故。因此可解关于k 的二次函数m 的取值范围: 。这是本题导出

14、正确结果的最后的屏障,不认知这一些,便会导出的错误结果。 五、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 1. (2004 全国卷) 椭圆的两个焦点为,过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为P, 则=() A. B. C. D. 4 分析:由已知 不防设点P 在 x 轴正方,则以代入椭圆方程得,故得点, 从而,故选 C。 2.(2005 江苏卷) 点 P(-3,1)在椭圆( ab0)的左准线上,过点P 且方向为的光线 经过直线y=-2 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分析:运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物理性质,刻意运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性质与联系。 点 P(-3,

15、1)关于直线y=-2 的对称点为 左焦点 又方向为的直线的斜率为, 设入射光线与直线y=-2 的交点为 M ,则由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倾斜角之间的关系得 , 解得: c=1. 再由点 P(-3,1)在左准线上得, ,应选 A。 3.(2005 重庆卷) 若动点( x,y)在曲线(b0)上变化,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2b 分析:注意到曲线方程二次方程,故考虑向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 由得 设,则 又由中得,且的对称轴为 ( 1)当,即时,; ( 2)当,即时, 于是由( 1)、( 2)知应选A。 4.(2005 山东卷) 设直线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为,若与椭圆的交点为A、B,

16、P 为椭圆上的动点,则使的面积为的点 P 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 分析:的方程为,且易知的下方有两个满足题设条 件的点。 以下考察直线上方是否存在满足题设的点P 设在上方且与椭圆相切于点P 的直线的方程为, 将它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 得 由 =0 得:, 取 与之间的距离 , 直线上方不存在满足题设的点P 于是由,知应选B。 点评: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过程变得简捷。 5. (2005 湖南卷) 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与一条渐近线交于点A,的 面积为(O 为原点),则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A. 30 B. 45 C. 60 D. 90 分析:首先着眼于寻

17、找a,b 的联系,由题设知F(c,0),右准线方程为,并且取点, 则, a=b, 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两渐近线夹角为90 , 应选 D。 6.(2005 全国卷II )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点 M 在双曲线上,且轴,则到 直线的距离为() A. B. C. D. 分析:立足于计算与推理,由已知得: 轴,代入椭圆方程得 , 即 当点到直线的距离为h,则由 得, 应选 C。 点评:这里线段为半正焦弦,故,利用它更为方便。 7.(2005 全国卷III )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点 M 在双曲线上且,则点 M 到 x 轴的距离为() A. B.C.D. 分析:由已知得, , 由,得 设所求距离为h, 于是

18、由得,故选 C。 8. (2005 福建卷)已知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以线段为边作正, 若边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分析:从认知的特性切入,寻找关于a,c 的等式(或方程) 为正三角形,点 M 在 y 轴上 设边的中点为P,连结,得, , , 又由题设知点P 在双曲线左支上, 代入得 ,应选 D。 (二)填空题 1.(2005 上海卷) 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它的一个焦点是,则双曲线方程为 。 分析:由题设得:, 由得,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2.(2005 山东卷) 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 l 与两条渐近线交于P、Q 两点, 如果为,则双曲线的离

19、心率为。 分析:设右准线l 与 x 轴交于点R,则, 又 由此解得a=b,故得 3.(2005 浙江卷) 过双曲线的左焦点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M 、N 两点,以 MN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双曲线的右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分析:设左焦点为,右顶点为A, 则由题意得() 注意到 MN 为双曲线的正焦弦,故 由()得 由此解得e=2。 4.(2005 江西卷) 以下四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 设 A、B 是两个定点,k 为非零常数,若,则动点P 的轨道为双曲线; 过定圆C 上的一定点A 作圆的动弦AB ,O 为坐标原点,若,则动点 P 的轨迹为椭圆; 方程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

20、的离心率; 双曲线与椭圆有相同的焦点。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分析:对各命题依次辩析,由双曲线定义知,中点P 轨迹是双曲线一支;对于,点P 轨迹是椭圆上除去点A 的 曲线; 对于, 方程两根分别为和 2,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对于, 可知是真命题,综上可知应填、 。 (三)解答题 1.(2005 上海卷) 如图,点 A、B 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 右端点, 点 F 为椭圆右焦点,点 P 在椭圆上, 且位于 x 轴上方, ( 1)求点 P 坐标; ( 2)设 M 是椭圆长轴AB 上一点, M 到直线 AP 的距离等于,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 的距离 d 的最小值。 分

21、析:从设点P 坐标切入,解题运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列方程,以解出点P 坐标。 解: ( 1)这里, , 设点, 则, 由得 又点 P 在椭圆上 将、联立,消去y 得 或 注意到y0,故,从而 点 P坐标为 ( 2)由( 1)知,直线AP 的方程为 设,则点 M 到直线 AP 的距离为, 由已知得 又,解得m=2,即 又设椭圆上的到点 M 的距离为d,则 ,当时, d 取得最小值 点评:将转化为,从而使解题辟出另一途径。 2. (2005 浙江卷) 如图,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 长轴的长为 4,左准线l 与 x 轴的交点为M ,。 ( 1)求椭圆方程; ( 2)若直线,P 为上

22、的动点,使最大 的点 P 记为 Q,求点 Q 的坐标(用m 表示) 分析: ( 1)以设椭圆标准方程切入; ( 2)从设点P 坐标切入,易知为锐角或零角,故从求的最大值突破。 解: ( 1)设椭圆方程为: , 则, 由题意得, 解得 a=2, c=1 所求椭圆方程为 ( 2)设; ()当时,; ()当时, 为锐角 只需求出的最大值 由题意,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的最大值为(当且仅当时取得) 注意到正切函数在内为增函数 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大值 此时点 Q 坐标为 点评: 欲求的最大值,当为锐角时, 可转化为求的最大值。 因此, 欲求的 最大值,在进入实质性计算之前,要

23、首先考察的范围,以决定这一转化是否适当。 3. (2005 湖南卷)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离心率为e, 直线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A、B,M 是直线 l 与椭圆 C 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设。 ( 1)证明:; ( 2)确定的值,使得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 ( 1)从得出点A、B、M 的坐标切入,利用两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求解; ( 2)由题设知, l 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利用这一特性来判定的特殊性或必然性,为钝角 (可从图形受到启发),故只有一种情况。由这一等式入手并将其演变为关于e 的方程,则解题便胜利在 望了。 解: ( 1)证:由题设易得, 由解得

24、点 M 坐标为 , 由得 故得 由此解得 ( 2)解:由题设知,直线l 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知为钝角 为等腰三角形必有 即 注意表示点到 l 的距离,所以 设点到 l 的距离为 d,则 即 由此解得 由( 1)的结果得 即当时,为等腰三角形。 点评:充分利用本题特殊性,导出为等腰三角形,必有且只得,从而使解题避免了解点P (或点 M )坐标的运算,简捷明快。 4.(2005 辽宁卷)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Q 是椭圆外的动 点,满足, 点 P是线段与该椭圆的交点, 点 T 在线段上,并且满足,。 ( 1)设 x 为点 P 的横坐标,证明:; ( 2)求点 T 的轨迹 C 的方程; (

25、 3)试问:在点T 的轨迹 C 上,是否存在点M,使的面积若存在,求的正切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 1)要证,即证 由此想到利用椭圆第二定义。 ( 2)设,又, 故想到由入手认知点Q 运动规律。 ( 3)从设存在点切入,导出的充要条件后再借助向量的运算考察边角关系。 解: ( 1)设点,又椭圆左准线方程为, 由椭圆第二定义得 , 由,得。 ( 2)设点 T 坐标为( x,y), 当时,点( a, 0)和点( -a,0)在轨迹上。 当且时,由得 又, 由、知T 为线段的中点。 在中, 于是由, 综上,点T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 ( 3)解:注意到轨迹C 上存在点使的充要条件为 当时,存在点M 使; 当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 又当时, 又 于是由,得: 点评: ()对于(2),在一般情况下,利用题设条件与椭圆定义知图形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T 为线段中点; 由 OT 为的中位线 ()对于( 3),在认知的充要条件后,充分运用关于的表达式凸显解题特色:由 的两种表达式导出,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导出,由与两式相除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