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80446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DOC.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1 中医外科学 1. 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2.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 陈实功外科正宗 全生派清代.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 心得派清代.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3. 基本术语 1 )疮疡: 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上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3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4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5 )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6 )应

2、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指按压时有波动感。 7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 除而蓄积袋底。 4. 外科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 情志内伤、 饮食不节、 外来伤害、 劳伤虚损、 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 5.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阴阳辨证 阳证阴证 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 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 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或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

3、 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 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 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 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 有虚热症状,溃后虚相更甚。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 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6. 部位辩证:上部病因多风温、风热 中部病因多气郁、火郁 下部病因多寒湿、湿热 7. 局部辨证 1 )内容物 肉瘿(甲状腺脓肿)- 淡黄色或咖啡色液体 水瘤(淋巴管瘤)- 无色透明液体 胶瘤(腱鞘囊肿)- 淡黄色黏冻样液体 结核性脓肿 - 稀薄暗淡夹有败絮样物质 脂瘤(皮脂腺囊肿)

4、- 灰白色豆腐渣样物质 啄痛: 痛如鸡啄, 并伴有节律性疼痛,病变多在肌肉, 常见于阳证疮疡化脓阶段。 2 )痛与肿结合辨 先肿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 先痛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为流注。 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 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鸥张。 8. 辨痒:中医认为“热微则痒”,即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 肉间气血不和,郁而生热所致;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皮肤,肤失濡养, 内生虚热而发。 9. 成脓的特点:疼痛、肿胀、温度、硬度。 10. 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11

5、. 泌尿系统尿血的主要原因:肿瘤、结石、感染、损伤 12. 内治三法则 消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 起的治法总则。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 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毒邪内 陷的治疗法则。如:透脓散。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2 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如八 珍汤。 内治法具体应用: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 益、调胃 第七章疮疡 第一节疖 1. 疖是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范

6、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2. 诊断 -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 . 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m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 一小脓头,脓出便愈。 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2 3 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上可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小,但 根脚坚硬,溃脓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常一处未愈, 他处又生。另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后脓出而疮口不敛,日久 头皮窜空,如蝼蛄窜穴之状。 疖病:好发于项后、

7、背部、臀部等处。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亦可 在身体各处散发,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 3. 辨证论治 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火毒炽盛证。 治法: 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 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第二节疔 1.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 足等处。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 2. 颜面部疔疮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 特点:根深坚硬如钉丁状,易于走黄。 (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

8、黄连解毒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 治法: 泻火解毒。 方药: 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3. 手足部疔疮 手足部疗疮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4. 托盘疔:失去正常的掌心凹陷或稍凸起 ( 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 2)热盛肉腐证:治法:清热透脓托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 3)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5. 红丝疔 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恶寒发 热等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 (1) 火毒入络证治法:清热解毒

9、。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2) 火毒入营证治法: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 消毒饮 第三节痈 1.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 化脓性淋巴结炎。 2. 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范围6-9cm 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溃、 易敛、易脓,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 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解毒,行瘀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 2)热盛肉腐证。 治法: 合营清热, 透脓托毒。 方药: 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 3)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4. 颈痈 颈

10、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 。相当于西医 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特点:初期是局部肿胀,灼热,疼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 症状。 ( 1)风热痰毒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方药: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肿 块坚硬,加玄参、赤芍、花粉清热消肿。 5. 腋痈 腋痈是指发生于腋窝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米疽”“夹肢痈”。相当于西医的腋部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肝郁痰火证:治法: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方药:柴胡清肝汤加减。 6. 脐痈 脐痈是指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脐炎,脐肠管异常, 脐尿管异常 继发感染。 特点:初期脐部微

11、肿,渐大如瓜,溃后浓稠无臭则易敛,脓水臭秽则成漏 ( 1)湿热火毒证:治法:清火利湿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3 (2)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托毒。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第四节发 1.“痈之大者名发。 ”说明发的病变范围较痈为大。故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 性疾病。 2. 锁喉痈 锁喉痈是指发生在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相当于西 医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特点:来势暴急。初期结喉出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 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

12、、舌下,并发候风、重舌甚至痉厥。 (1)痰热蕴结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热盛肉腐证:治法: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3)热伤胃阴证:治法:清养胃阴。方药:益胃汤加减。 3. 臀痈 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 织炎。 特点: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 (1)湿火蕴结证: 治法: 清热解毒, 和营化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湿痰凝滞证: 治法: 和营活血, 利湿化痰。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3)气血两虚证:治法:调

13、补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 4. 手发背 手发背是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特点: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 (1)热毒壅阻证: 治法: 清热解毒, 和营化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气血不足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5. 足发背 足发背是发于足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全足背高肿掀红疼痛,足心不肿。相当于西医的足背部蜂窝组织炎。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利湿。方药:五神汤加减。 第五节有头疽 1.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特点:局部初起皮肤

14、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 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 上。好发于项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和消渴病患者,易出现内陷之证。 ( 1)火毒凝结证: 治法: 清热泄火, 和营托毒。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 2)湿热壅滞证: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 3)阴虚火炽证: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 4)气虚毒滞证:治法:扶正托毒。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四侯 “对疽,发背,必以侯数为期,七日成形,二侯成脓,三侯脱腐, 四侯生机” 古

15、时 7 天为一侯。 第八节丹毒 1.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2. 特点: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涂丹,焮热肿痛,边界清楚, 迅速扩大,数日内可愈合,但容易复发。 ( 1)风热毒蕴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 2)肝脾湿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 汤 ( 3)湿热毒蕴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 ( 4)胎火蕴毒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第十节走黄与内陷 1. 走黄与内陷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毒邪走

16、散 2. 内攻脏腑的危险性证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继发于疔疮的常 称为走黄,因疽毒或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者,称内陷。 走黄 1.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 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2. 特点: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心烦躁动,神识昏聩。 毒盛入血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 方合并。 内陷 1.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 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2. 特点:肿疡隆起的疮顶忽然凹陷,或溃疡脓腐未净而忽

17、然干枯无脓,或脓净红活的 创面忽变光白板亮。 ( 1)邪盛热极证(多为火陷):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 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加皂角刺,穿山甲。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4 (2)正虚邪盛证(多为干陷):治法:益气补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方药: 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 (3)脾肾阳衰证( 多为虚陷 ) :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4)阴伤胃败证(多为虚陷):治法:养胃生津。方药:益胃汤加减。 十二节瘰疬 1. 瘰疬: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2. 临床表现:颈部一侧或两

18、侧结块肿大如豆粒,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能动,不 热不痛。疼痛,脓液夹有败絮样物质。 第八章乳房疾病 1. 辩证要点: 1)肝郁胃热2)肝气郁结3)肝肾不足4)阴虚痰凝 2. 触摸乳房的4 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第 1 节乳痈 乳痈: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特点: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 1)气滞热壅证治法 :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方药:瓜蒌牛蒡汤 2)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药:透脓散 3)正虚毒恋证治

19、法:益气和营脱毒方药:托里消毒散 第 2 节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特点: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乳,初期肿块多位于乳晕部, 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 轻。 第 3 节乳痨 1. 乳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西医,乳房结核 2. 特点:初起乳房内有一个或多个结块,起病缓慢,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硬而不坚, 推之可移,皮色不变,溃破后,脓液稀薄成败絮样,局部有潜行性空腔或窦道。 1)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解郁,滋阴化痰方药:开郁散合消疬丸 2)正虚邪恋证治法:托里透脓方药:托里消毒散 3)阴虚痰热证治法:养阴清热方药:六味

20、地黄丸合消骨散 第 4 节乳漏 1. 乳漏:乳房部或乳晕部脓肿溃破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管道者。 2. 特点:疮口脓水淋漓,或夹有乳汁或豆腐渣样分泌物,经久不愈。 第五节乳癖 1. 乳癖:是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2. 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 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3. 临床表现: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或牵拉痛。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 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表面光 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形

21、态常分为下列类型:1)片块型2)结节型3)混合型4)弥漫型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第六节乳疬 1. 乳疬:男女儿童或中老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的疼痛性结块。西医:乳房异常发育症 2. 特点:乳晕中央有半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 第七节乳核 1. 乳核:发生在乳房部的良性肿瘤,西医,乳腺纤维瘤。 2, 。特点:好发于20-25 岁青年女性,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推至活动。 1 )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 2 )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 藻。

22、 第八节乳衄 1. 乳衄:乳窍不时溢出少量血液。 2. 特点:乳头单个或多个乳孔溢出少量血液,或有乳晕下单发肿块。 1)肝火偏旺证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药: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证健脾养血。方药:归脾汤 第九节乳岩 1. 乳岩: 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早期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 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 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2. 病因病机: 1)情志失调2)饮食失节3)冲任不调 3. 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乳腺癌:常为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 质地坚硬, 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黏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

23、,个别可伴乳头溢液。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5 2)特殊类型乳腺癌:a 炎性癌 b 湿疹样癌。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3)正虚毒盛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 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加味。 5)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第九章瘿 1. 分类:气瘿、肉瘿、石瘿、瘿痈。 2. 病因病机:气滞血瘀痰凝痰火郁结冲任失调 第 1 节气瘿 1. 气瘿:患部肿块柔软无痛,可随喜怒而消长。西医,单纯性甲状腺肿 2. 特

24、点:颈部弥漫,皮色不变,柔软无痛,随喜怒而消长。 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发药:四海舒郁丸 第 2 节肉瘿 1. 肉瘿:颈前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发 展缓慢。西医,甲状腺瘤或囊肿 1 )气滞痰凝证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 )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第 3 节瘿痈 1. 瘿痈:瘿病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炎症性疾患。西医,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 2. 特点: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至化脓,常伴发热、头痛等症状。 1)风热痰凝证疏风清热化痰方药,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

25、软坚方药,柴胡疏肝散 第四节石瘿 1. 石瘿:坚硬如石不可移者。西医,甲状腺癌 2. 特点: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吞咽时移动受限。 1)痰瘀内结证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 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 2)瘀热伤阴证和营养阴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 第十章瘤、岩 1. 瘤: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2. 特点:局限性肿块,多发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自觉症状。 3. 岩: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 4. 特点: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 5. 病因病机: 1. 六淫之邪 2. 情志郁结 3. 脏腑失调 4. 饮食不洁

26、 瘤主要是邪气偏生,岩主要是正气不足 第 1 节血瘤 1. 血瘤: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西医,血管瘤 2. 特点: 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 触之如海绵状。 1)心肾火毒证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药: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 2)肝经火热证清肝泻火,祛瘀解毒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 3)脾统失司证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方药:顺气归脾丸 第二节肉瘤 1. 肉瘤:发生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西医,脂肪瘤 2. 特点:软似绵,肿似馒,皮色不变,不宽不紧,如肉之隆起。 气郁痰凝证理气健脾,化痰散结方药:化坚二陈丸合十全流气饮 第三节失荣 1

27、. 失荣:发生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 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西医,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 2. 特点: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结块表面不平,固定不移,有压痛, 癌肿溃破后形似翻花状。 1 )气郁痰结证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方药:化痰开郁方 2 )阴毒结聚证温阳散寒,化痰散结方药:阳和汤 3 )瘀毒化热证清热解毒,化痰散瘀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二陈汤 4 )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化痰散瘀方药: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 第十一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 皮肤病病因: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2. 病机: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

28、聚 自觉症状 - 最常见的症状是瘙痒,其次是疼痛此外尚有灼热感、蚁行感、麻木 他觉症状 以表现在患处的皮肤损害最有意义 *1 ) 、原发性皮损 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 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6 *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的称斑片 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 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为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 斑丘疹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的皮损。 * 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

29、迅速消退, 不留痕迹, 发作时 伴有剧痒。 *结节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气血 凝滞所致,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等病。 *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肤的损害。 *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混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 脓液,结脓痂。 *2). 继发性皮损 :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 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 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3.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注意控制感染;用药宜先温和后 强烈;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随时注意药敏反应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事项 第 1 节热疮

30、1. 定义:在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发生在皮肤黏膜交界处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2. 特点:皮损为成群水泡、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 周后痊愈,易于复发。 1 )肺胃热盛证:疏风清热、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2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板蓝根、紫草、玄胡索 3 )3. 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增液汤加板蓝根、紫草、马齿苋、石斛 第二节蛇串疮 1. 定义: 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西医, 带状疱疹 2. 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 经分布、疼痛剧烈。 1 )肝经郁热证- 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 2 )脾虚

31、湿蕴证-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 3 )气滞血瘀证-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柴胡舒肝散 3. 西医治疗: 1)抗病毒药物 - 阿昔洛韦,阿糖腺苷,法昔洛韦 2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 3)止痛药 - 去痛药,布洛芬,吲哚美辛 第三节疣 1. 定义: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的良性赘生物。 2. 寻常疣:好发于手指、手背、甲廓此处、乳头状赘生物, 3. 扁平疣(扁瘊) :颜面部、手背为主 中西病名: 疣目 - 寻常疣扁瘊 - 扁平疣鼠乳 - 传染性软疣跖疣 - 掌跖 疣 第 5 节癣 1. 定义: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长期性 和广泛性的特

32、征 1)白秃疮(白癣): 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2)肥疮(黄癣) : 有黄癣痂堆积,癣痂蜡黄色,肥厚,富黏性,边缘翘起,中心凹陷, 上有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鼠尿臭。 3)鹅掌风(手癣): 初起掌心或指缝水泡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泡,水泡多透明如 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 4)脚湿气(足癣): 皮下水泡,趾间浸责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 水泡型、糜烂型、脱屑型 5)圆癣 - 体癣 6)紫白癜风 - 花斑癣 风湿毒聚证 -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加地肤子、白鲜皮、威灵仙 湿热下注证 - 清热化湿、解毒消肿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五神汤。 第九节湿疮 1

33、、定义:西医称湿疹、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2. 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性,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1 )急性湿疮(急性湿疹):皮损常为对称性、原发性、多形性(常有红斑、潮红、 丘疹、丘疱疹、水泡、脓疱、流滋、结痂并存)。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状,无明显边界 2 )亚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疹):皮损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泡和 轻度糜烂。自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 )慢性湿疮(慢性湿疹):皮损较局限,皮肤粗糙肥厚,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 褐,皮纹显著或呈苔藓样变,自觉瘙痒。 耳部湿疮、头部湿疮、面部湿疮、乳房湿疮、脐部湿疮、手部湿疮、阴

34、囊湿疮、小 腿湿疮、钱币状湿疮。 急性湿疮接触性皮炎 病因病因常不明确常有明显的病因 部位不固定,常对称分布常局限于接触部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7 皮疹多形性,丘疹,水泡等边界弥漫不清较单一,有水肿、水泡,边界清楚 接触史不明确有 主症瘙痒剧烈痒或灼热感 转归常有复发倾向去除病因则较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复发 3. 牛皮癣:好发于颈项、肘、尾骶部,皮损分布常不对称,有典型的苔藓样变,皮损 倾向干燥,无多形性损害。 1、湿热蕴肤证- 清热利湿止痒 - 龙胆泻肝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2、脾虚湿蕴证- 健脾利湿止痒 - 除湿胃苓汤合参苓白

35、术散。 3、血虚风燥证-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合四物消风饮。 第十一节药毒 1. 药毒: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 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2. 特点: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 艳,可泛发或仅局限于局部。 3. 常见分型: 1. 荨麻疹样型2.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3. 多形红斑样型4. 固定红斑样型 5. 剥脱样皮炎型6. 大疱性表皮松懈型7. 湿疹皮炎样型 第十三节瘾疹 1. 瘾疹(荨麻疹): 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2. 特点 : 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

36、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3. 辩证论治 :1 风寒束表- 疏风散寒止痒 - 麻黄桂枝各半汤 2 风热犯表- 疏风清热止痒- 消风散 3 胃肠湿热 - 疏风解表,通腑泻热- 防风通圣散 4 血虚风燥 -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当归饮子 第十五节猫眼疮 1. 猫眼疮: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别名, 雁疮、寒疮。西医,多形性红斑。 2. 特点:发病急骤,皮损为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和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靶形 损害或虹膜状损害。 第十六节白疕 1. 白疕,相当于西医银屑病 2. 特点: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或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长,发 作反复,不易

37、根治。 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 寻常型分期进行期静止期an 退行期 1 )血热内蕴 -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犀角地黄汤 2 )血虚风燥 - 养血滋阴,润肤熄风- 当归饮子合四物加消风 3 )气血瘀滞 - 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桃红四物加减 4 )湿毒蕴阻 - 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萆薢渗湿汤 5 )火毒炽盛 -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清瘟败毒饮 6 )气滞血瘀证: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第二十四节红蝴蝶疮(红斑狼疮) 1. 红蝴蝶疮:一种可累及皮肤和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 特点:盘状红蝴蝶疮好发于面颊部,主要表现为,多为慢性局限性;系统性红蝴蝶 疮

38、除有皮肤损害外,常同时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手部遇冷有雷诺氏现象,病变 呈进行性经过,预后较差。 1 )热毒炽盛证: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2 )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汤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 )脾肾阳虚证: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4 )脾虚肝旺证:四君子合丹栀逍遥散 5 )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淋病 1. 淋病:由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性传播疾病。 2. 特点: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症。 3. 治疗: 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按规范方案及时、足量用药。 中医1. 湿热毒蕴 - 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红藤、萆薢 2. 阴虚毒恋 - 滋阴降火

39、,利湿祛浊- 知柏地黄丸加土茯苓、萆薢 第二十六节梅毒 1.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性传播疾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可造成骨骼及眼部、心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等多 器官组织的病变 2. 传播方式:精化传染(直接传染)、气化传染(间接传染)、胎中传染。 第二十七节尖锐湿疣 1. 定义:以 HPV (人类乳头瘤病毒)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多发于外阴、肛周皮肤黏膜 交界处的淡红色或者污秽色表皮赘生物,经性接触传染,多发于性活跃人群。 内治: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8 1 ). 湿毒下注证 - 利湿

40、化浊,清热解毒- 萆薢化毒汤加马齿苋、土茯苓、大青叶 2)湿热毒蕴证 - 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黄连解毒汤加苦参、土茯苓、大青叶、马齿 苋 第十二章肛门直肠疾病 1. 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 2. 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 点处;赘皮外痔多发于6、12 点;血栓外痔好发 于肛缘 3、9 点;肛裂好发于6、12 点 第一节痔 1.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 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 2. 内痔 1 )定义: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 软静脉团。好发于截石

41、位的3、7、11 点处,又称为母痔区 2 )特点: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 3 )内痔的分度: 度:便时带血,滴血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核脱出。 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核脱出,需用手还纳。 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环死,疼痛剧烈。 辩证论治: A 、内治:多适用于、期内痔。 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加减。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加减。 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加减。 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减

42、。血虚者合四物汤。 B 、外治法:熏洗法外敷法塞药法枯痔法 C 、其他疗法: 插药法 注射法:硬化栓塞和坏死枯脱两种硬化萎缩注射法消痔灵注射法坏死枯脱 注射 结扎陪疗法:贯穿结扎法胶圈套扎法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手术后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疼痛小便困难出血发热水肿 2. 外痔 1 )定义: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 维增生而成的疾病。 2 )特点: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 结缔组织外痔等。 结缔组织外痔:指急、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使肛门缘皱襞的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 生、肥大,痔内无曲张的静脉丛。包括哨兵痔、赘皮外痔

43、。肛门异物感为其主要症状。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齿状线以下的痔外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在肛缘形成的柔软团 块。以肛门坠胀不适为主要症状。 血栓性外痔:是指痔外静脉破裂出血,血积皮下而形成的血凝块。其特点是: 肛门 部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 点处。 3. 混合痔:定义;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 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 点处,以11 点处最为多见。 第二节息肉痔 1. 息肉痔是指直肠内粘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 2. 临床特点: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第 3 节肛隐

44、窝炎 1. 肛隐窝炎:指肛隐窝、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肛窦炎,常并发肛乳 头炎,肛乳头肥大。 2. 肛隐窝炎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肛隐窝炎不愈可致肛脓肿,肛脓肿不愈可 致肛漏 3. 特点:肛门部不适,肛门潮湿有分泌物 湿热下注 - 清热利湿 - 止痛如神汤或凉血地黄汤 第四节肛痈 1. 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 直肠周围脓肿。 2. 特点: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肿胀,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3. 分类 1. 肛门旁皮下脓肿2.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4. 直肠后间隙脓 肿 1)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

45、连解毒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加减。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重点 加油! ! !感谢 11 级针灸推拿学院林大仙的整理 9 4. 其他疗法: 1)手术:脓肿一次切开法(浅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法(高位脓肿)分次手 术(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患者) 2)术后处理 3)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定位要准确 切口: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 引流要彻底 预防肛漏形成 术中如确实找不到内口,不应勉强行一次根治术,可仅做切开引流。 第五节肛漏 1.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想通所形成的瘘

46、管,也称肛瘘。一般由内口、瘘管 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 2. 临床表现: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3. 肛瘘与肛周脓肿分别属于肛周间隙化脓性感染的两个病理阶段。急性期为肛周脓肿, 慢性为肛瘘 4. 分类 1)单纯性肛瘘 2)复杂性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5. 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 清热利湿 - 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 2)正虚邪恋 - 托里透脓 - 托里消毒散 3)阴液亏损 - 养阴清热 - 青蒿鳖甲汤 第六节肛裂 1. 肛裂: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肛裂。一般在肛门前后正中位 2. 特点

47、: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3. 分类: 1)早期肛裂2)陈旧性肛裂 4. 辩证论治 1)血热肠燥证清热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2)阴虚津亏证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等。 第七节脱肛 1.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 病。 2. 特点: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伴肛门松弛 3. 直肠脱垂分三度: 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 ,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 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二度脱垂: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 层次的黏膜

48、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 弛无力。 第八节锁肛痔 1. 定义: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 犹如锁住肛门一样。 2. 临床表现 : 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转移征象 第十三章泌尿男性疾病 1.外科真诠 认为: “玉茎 (阴茎) 属肝, 马口(尿道) 属小肠, 阴囊属肝, 肾子(睾 丸、附睾)属肾,子系(精索)属肝” 2. 泌尿男性病常见证型:湿热下注证,气血淤滞证,浊痰凝结证,肾阴不足证,肾阳 虚衰证。 第一节子痈 1. 子痈是指皋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急、慢性睾丸或附睾炎。 2. 特点: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 (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 2)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橘核丸加减。 第二节囊痈 1. 囊痈是发于阴囊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的阴囊蜂窝组织炎。 2. 特点:阴囊红肿疼痛,皮紧光亮,寒热交作,形如瓢状 1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龙胆泻肝汤或泻热汤加减。 第三节子痰 1. 子痰是发生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中医文献称肾漏、穿囊漏。西医的附睾结核。 2. 特点:患病的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 有败絮样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