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84518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1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1、常用的科学方法为:观察、调查 。 2、生石花、珊瑚虫是生物; 钟乳石、珊瑚、机器人不是生物。 3、阳光下生长的小麦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鱼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 行呼吸 ;树落叶、人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碰触含羞草,含 羞草的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种子的萌发说明生物能 生长和繁殖 ;“龙生龙,凤生凤”说明生物有遗传的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 相同的两片叶子”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4、除病毒 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5、生物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形态结构 的特点,分为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 照生活环境 ,将生物划分为陆

2、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 用途 ,可以分为 作物、 家禽、家畜、宠物等。 6、调查的步骤为: 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7、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 与其环境 的总和。其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 部、岩石圈的表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其包括 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 素。 9、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落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说明温度 对植物分布的影 响;沙漠靠近水源地方出现绿洲,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 对生物的影响。(会根据实例判断哪种分生物 对生物的影响) 10、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螳螂捕蝉、黄

3、雀在后);竞争(稻田中的水稻 和草) ;合作(蚂蚁搬食物);寄生(蛔虫寄生在小肠中);共生(地衣、豆 科植物和根瘤菌)。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本身发生变化)和影响(环境发生变化):海豹皮下 脂肪后、警戒色、保护色、拟态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2、对照实验( 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会根据实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会找变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计划 :(设置对照实验)在纸壳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中轴为界,一侧盖上纸板 为 A 组,一侧盖上玻璃板为B组,分别放十只鼠妇。

4、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实验变量: 光照。对照组为 A组,实验组为B组) 实施计划 :每隔一分钟记录实验记录。(如果在A、B 组都放两只鼠妇可以吗?不可以,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表达与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实验的结果要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 1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例如: 一个 池塘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 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 气、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自养、光合作用)、消费者 (动物和病毒、异养)、分解者(腐生的细菌

5、和真菌)。 14、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田用网罩上,但是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 虫吃光了,但是未罩网的试验田,牧草长的良好。这是因为人为的破环了生态 系统,说明了生物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5、分解者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16、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 的关 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起点是 生产者 ,终点是 消费者 , 食物链不包括 分解者 。且营养级 越高 ,动物的数目就越少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 积累,营养级 越高 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 17、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就形

6、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 物网 。 18、生态系统有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但是这种自动调节 能力是 有一定限度的 ,超过则会被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 和食物网越 复杂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我国 1985 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 自然保护区 。 19、 、 E (1)此图有 3 条食物链; C D (2)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A B C D E; B (3)若草被打药了,E 体内毒素积累最多; A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4)此图

7、中的生产者是A; (5)若 B 减少,则 A增加,C减少; (6)若 B 减少, A会随之增加,但不会一直减少,说明生态系统 有自动调节 能力; (7)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的自动调节能 力强; (8)当 E 中的毒素,在其他的国家出现这种毒素,说明生物圈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 (9)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 观点吗? 答:不是,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消费者能够加快 动植物一体的分解,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包括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

8、上可达到约10 千米 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 千米左右的深度,所以生物圈深度为20 千米。 21、森林生态系统 有绿色水库和森林之肺之称;我们需要的氧气多来自海洋生态系 统;有 地球之肾 之称的为 湿地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造成环境污染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 22、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营寄生 的细菌和真菌不是分解者。 23、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4、在显微镜中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 ; 其中目镜越 长,放大倍数越 小,成“ 反 比”关系,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镜 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成“ 正比 ”关系, 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25、显微镜成

9、像为倒立 的虚像,如果像在载 玻片的 左上方 ,我们要载玻片向左上方 调试, 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26、如果光线较 暗,应该 调大光圈 ,用 凹面镜 ;如果光线较 强,应 调小光圈 ,用平 面镜 。 27、如果想 大幅度调节镜筒的升降,要用粗准焦螺旋 ;如果想 小幅度,用 细准焦螺 旋。如果使物象更加的清晰,用细准焦螺旋 。 2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擦镜 纸)。 29、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 镜 筒目镜眼。 30、转动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 一定要

10、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与标本挤压,破坏标本。 3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 32、若用显微镜观察“P”,则视野中观察到的是“d”。 33、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转换器 。 34、观察视野时, 两眼同时睁开 ,并且 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看着图纸。 35、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36、如果视野中呈现一般亮、一般暗,调节方式: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变成 均匀明亮为止 。 37、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 升细调找物象;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38、对光:转动 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

11、孔,再调节遮光器 ,把一个较大的光 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 ,使光线由 反光镜 到遮光器 到通光孔 到物镜 到 镜筒 到目镜到眼睛 。 39、细胞放大后的个数:放大100 倍后,一行细胞为8 个;放大200 倍后,一行细 胞为 4 个; 40、细胞放大后的个数:放大100 倍后,圆形视野为8 个;放大200 倍后,圆形视 野为 2 个。 41、用显微镜时,如果发现视野较黑,说明对光发生了问题。 42、在左下方的物象,如何放大到视野的中间:第一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使物 象移到正中央 ;第二步 ,转动遮光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第三步, 转动 细准焦螺旋,让物象更加的清晰。 43、实验完

12、毕后,应用擦镜纸 擦拭目镜和物镜。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44、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动植物细胞)、涂片(血液)、切片(叶片)。 45、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一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二滴(清水)、三撕 ( 洋葱内表皮 ) 、四展、五盖(缓慢的盖,防止出现气泡)、六染(稀碘液)、 七吸 。滴清水的目的为保持细胞形态,细胞在液体中才能舒展游动,便于观察。 46、六盖的具体步骤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缓缓地放下。 47、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细胞则是 具有一定的形 态结构,不会变形。 48、植物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1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 质进出的作用,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因为其薄并紧贴细胞壁)、细胞质(是细 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液泡(含 色素,含各种味道)、线粒体(呼吸作 用的场所)、叶绿体(叶片呈现绿色的 原因,光合作用的场所)。 49、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 叶绿体 。 50、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1、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过程:一擦、二滴( 0.9%生理盐水)、三刮(口腔内侧壁)、 四涂、五盖、六染、七吸。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内外的浓度相等, 以至于不会使细胞胀破,导致无法观察)。 52、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库

14、。染色体位于细胞核 中,由于易被 碱性 物质染色而出名;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 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体细胞中的 染色体是 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分子 ,每个 DNA分子上有 许多 基因 。 53、细胞是 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能量(线粒体和叶绿体)和信息 的统一整体。 54、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 (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 (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 分子。细胞中的能量来源于食物。 55、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叫做选 择透过性。 56、细胞质中的

15、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进行 光合作用,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线 粒体 :进行 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发动机”。 57、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 体;动物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 58、克隆羊多莉像谁?(像提供细胞核的羊),说明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 物的生殖和发育。 59、细胞通过 分裂产生新细胞。 60、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形成了新 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壁。(57 页图) 61、生物体由小变大的

16、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6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最明显,先复制之后平均分到不同的细 胞内,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 组成,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说染色体 就是遗传 物质的载体。 63、动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64、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5、动物和人的四大组织为:上皮组织(人体的最大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具有支撑、连接、保护、营养功能)、肌肉组织 (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具有收缩舒张)、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功能)。 (60 页图) 66、组织是 细胞分裂、分化 的结果。 67、植物的组织包括:分生组

17、织(使茎加粗,细胞小,细胞壁薄,具有很强的分裂 能力)、保护组织(根冠)、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输导组织 (导管和筛管)。(64 页图) 6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为:营养器官为根、茎、叶 ;生殖器官为 花、果实、 种子 。 69、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多了一个(系统 )。八大系统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70、单细胞生物只 由一个细胞 组成。 71、单细胞生物: 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 66 页图) 72、草履虫用 表膜 呼吸;用 口沟 摄取食物;用 食物泡 消化食物;用 胞肛 排

18、出食物; 用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草履虫有细胞核,分为大核 和小核 。当它生长成熟时,就会通过分裂 产生新个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73、赤潮是由于大量含磷、含氮有机物排入海洋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 殖。 7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0 余万种) 可以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 植物。 75、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根、茎、叶结构);例如: 单细胞的 衣藻和多细胞的水绵。 76、“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春天来了。湖水泛起绿色,说明水中有藻类植 物大量繁殖。树上毛茸茸的,森林中踩的地毯都是苔藓植物 。 77、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 陆地;

19、一般都很矮小 ,通常 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但是茎中没有 导管 ,叶中没有 叶脉 ,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例如: 葫芦藓 。 (75 页图) 78、苔藓植物 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 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9、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 环境中;有 根、茎、叶的分化,有 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80、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不产生种子,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81、苔藓植物 遗体堆积成了泥炭;蕨类植物 遗体堆积成了煤。 82、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A、释放 氧气 ,可以满足水中生

20、物呼吸,也可扩散到 大气中,补充大气中的氧气;B、通过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水中的植食性 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C、海带、紫菜等可食用;D、从藻类中提取碘、褐藻胶 和琼脂 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使用。 83、蕨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A 蕨类的 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食用;B 卷柏、 贯众 可药用; C满江红 是一种优良的绿肥饲料。 84、被子植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往往都离不开他 们,制造汽车和自行车轮胎的原料来自橡胶树 ,许多中药材也来自被子植物, 如:人参、枸杞、杜仲、甘草等。 85、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86、绿色植物 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1、如果绿色植物消失,水循环还会进行, 只不过影响 降水量 。 87、大豆种子(双子叶植物)由种皮和胚组 成,其中胚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 (有两片, 贮存营养物质 蛋白质)。 88、玉米种子(单子叶植物)由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乳( 贮存 营养物质 淀粉) 、胚组成。其中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将胚 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吸收利用)。用碘液滴加到玉米种子上,胚乳 地方变蓝。 89、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是:都有种皮和胚 ,但是大豆种子子叶为两片,无 胚乳 ,营养物质是储存在子叶

22、中;玉米种子子叶是一片 ,有胚乳 ,营养物质储 存在胚乳 中 90、根据有 无果皮包被 将种子植物分: 裸子植物(不形成果实)和被子植物(形成 果实) 。 91、裸子植物有: 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 9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 93、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 粒同样的 玉米种子,分成4 等份,在4 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 2、3、4 的标签,在4 个罐头瓶底各放2 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 粒玉米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1)1 号瓶与 2、3、4 号瓶分别都

23、只有 _1_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1 号为 对照组 ,2、3、4 号为实验组 。 (2)1 号瓶与 2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_水分 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 号瓶和 _3_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1 号瓶和 4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温度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5)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 号瓶, 5 号瓶应放置 在 25、_无光_的环境中,其他与_1_号瓶相同 (6)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保护根毛和幼根 _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_减少植物的

24、蒸 腾作用 _ (7)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传粉不足 _为 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_人工辅助授粉 _方法来弥补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8)被誉为“玉米大王”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系列获得了高产这 种合理密植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_光合作用 _,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94、种子萌发的条件为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光照 无关),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95、种子的休眠现象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96、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 芽、胚轴;(2

25、)胚根 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3)胚轴伸长,子叶出土; (4)胚芽发育成 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5)子叶枯萎,幼苗独立成活。 97、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 发育来的;我们平时吃的面粉和大米都是来自于 小麦和水稻种子的胚乳 ;我们平时吃的花生仁和花生油都是来自于花生种子的 子叶 ;市场上卖的绿豆芽主要是来自绿豆种子的胚轴 。 98、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因为它是 新植物的幼体,由受精卵 发育过来的。测量种 子的发芽率用 抽样检测 。其中种子数不能过少,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试验 误差 。实验要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99、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的种子,由于它们具有果皮 ,所以,严格的来说应

26、该称为 果实 而不是种子。 100、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 是幼根生长最快的地方。 101、根分为 成熟区( 有根毛, 内有导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输导 组织)、伸长区(细胞迅速生长,生长最快的区域,属于营 养组织,细胞是下小上大)、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 力,分生组织,细胞核大,质浓)、根冠(属于保护组织,细 胞大,排列不整齐) 102、根的功能是: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103、生产上在移栽植物时,要提倡带土栽培,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 10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 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 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 的细胞不断

27、长大,长成成熟区的细胞。 105、根的生长主要是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增大的结果。 10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 条是由 芽发育而成的。 107、导管 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为从下到 上。 108、筛管 能够运输有机物,方向是从上到下 。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109、植物芽的结构为:芽原基(将来发育成芽和侧枝)、幼叶(将来发育成叶)、 芽轴(将来发育成茎)。 110、可以根据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 。 111、茎的加粗是 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112、土壤浸出液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 113、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为:水、无机盐和有

28、机物。 114、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无机盐。 115、缺含氮无机盐 时,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施氮肥 。 116、缺含磷无机盐 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施磷肥 。 117、缺含钾无机盐 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 焦黄,施 钾肥。 118、缺含硼无机盐 ,油菜就会只开花不结果。在施肥时,不宜一次施肥过多,过多 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浓度,使植物“萎蔫”或“烧苗”,造成土 壤结板 。 119、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如:将青菜腌在食盐中细 胞会失水) 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如

29、:将青菜浸泡在水中细 胞会吸水) 120、花的主要部分为:雄蕊和雌蕊 。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下部子房里面有胚 珠。 121、花粉从花药里散出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分为 自花传粉 和异 花传粉 ,而异花传粉靠的是媒介,包括 风和昆虫 。 12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的过程,叫做 受精。 123、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互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 。 124、雌蕊包括 柱头、花柱、子房。子房分为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 (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 子。果肉是由 子房壁 发育而来。 125、雄蕊包括 花药(内含花

30、粉)、花丝。 126、植物结果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127、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 128、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这使根增大了吸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129、蒸腾作用的器官是叶片 。由 表皮(保护组织,有气孔)、叶肉(营养组织,进 行光合作用)、叶脉(输导组织)。 130、气孔 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 的窗口。它由 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131、导管是 长形、管状细胞构成,无细胞核和 细胞质,细胞壁消失的中空管道。 132、蒸腾作用的意义:A 降低了植物

31、叶片的温度,以免被阳光灼 伤 ; B 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及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 提高大气湿 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水的循环。 133、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要选择在阴天或晚上移栽,移栽后要去掉植物体的部 分枝和叶,其目的是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 134、夏天,我们走进森林时,会感到一丝凉爽,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 有关。 135、植物在白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能同时进行的,晚上主要进行呼 吸作用和少量的蒸腾作用。 136、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小部分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137、为什么植物中的水往高处流,因为植物

32、的蒸腾作用。 138、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并产生氧。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139、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 分解有机物,将有 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40、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位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141、合理密植 ,增大光合作用,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142、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 ,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

33、呼吸作用 ; 143、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 用, 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都可 抑制呼吸 作用 。 144、书中 116 页到 130 实验重点。 145、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1)、填写验证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 (序号): 、。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的作用是起对照 作用, 在实验结果中遇碘液后不变蓝色 ,另一部分不遮光,在 实验结果中遇 碘液后变 蓝色 。 (3)、右图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光合作用还需要“光”。 146、暗处理的作用: 将原有

34、绿叶中的有机物转走和耗尽。 147、脱色的目的是 将绿叶中的叶绿素溶解,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使酒精由无色 变为绿色。 148、酒精隔水加热作用,使叶片受热均匀,防止酒精燃烧。大烧杯中是 清水, 小烧 杯中是 酒精。 14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暗处理形成对照实验光照3 到 4 小时 条件在有光时才能进行( 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 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维持生物圈中的碳- 氧平衡。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脱色漂洗染色。 150、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151、燃料燃烧、乱砍乱伐导致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我们应该 植树造 林。 152、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 林。 153、3 月 12 日植树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