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989875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0)目 录一、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一)“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挑战与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目标指标三、主要任务(一)强化生态环境管控,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二)狠抓环境质量核心,全力打好三大战役(三)加强重点领域治理,深入推进治污减排(四)强化环境风险管控,筑牢环境安全基础(五)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深化环保制度建设,推动环境多元共治四、保障措施(一)明确任务分工(二)加大环保投入(三)深化区域协作(四)强化监督考核2“十三五”时期,是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幸福美丽的关键时期。依据市“十三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各级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一、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一)“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威委发201519号),进一步落实了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管责任。成立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制定县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威委办发20179号

3、)和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威委发201711号),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速形成。绿色发展。严控过剩产能盲目扩张,拆除1座420立方米高炉、1座460立方米高炉、1座80吨转炉,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20万吨;积极引导煤矿关闭退出,共计关闭煤矿37个,化解煤炭产能55万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共淘汰水泥35万吨(其中熟料16万吨)、耐火材料9.15万吨、过磷酸钙10万吨、盐酸法磷酸氢钙3万吨。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空间格局,严控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建设。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县城居民生活用气普及率达92%,工业

4、骨干产业天然气燃料比例不断提高。加快页岩气等新能源资源的调查、勘探和开发,累计产气31.3亿立方米。环境质量。2017年,县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87.6微克/立方米,与2010年相比下降40.4%;无酸雨污染。地表水16个控制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为18.8%,与2011年持平;劣类水质比例下降12.5个百分点,廖家堰断面消除劣类水质;河干流水质稳中趋好。县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良好;各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为90.9%,与2011年相比上升32.6个百分点。县城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辐射处于正常环境水平。污染物减排。淘汰燃煤小锅炉12台,共计17.2蒸吨,县城规划区内

5、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完成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2500吨/天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和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球团生产线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完善24户砖瓦企业除尘脱硫设施,完成15户耐火材料企业煤改气,新增4户陶瓷企业煤气发生炉煤气脱硫设施,全面完成51户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共2647辆。按照“先停后治”和“三个一批”的原则对47户“散乱污”企业开展整治,其中停产取缔9户。2015年,全县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1221.42吨、8571.06吨和997.93吨,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22.5%、15.6%和14.3%。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清理和排查环保违法

6、违规建设项目。开展严陵工业园区及县城周边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开展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编制釜溪河(河)流域控制单元水体达标方案,清理和排查城区入河排污口。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十二五”期间,依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1件。环境风险防控。开展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环境安全隐患检查,督促企事业单位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加强重金属相关企业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组织开展重点区域维修服务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环境监管能力。全县20个镇设立了环保站,并分别配备1名以上环保专职人员。新建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1套,完成六参数改造。配合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源解析工作,探索

7、区域灰霾污染特征和成因。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公布环境影响评价信息、重点监控企业环境信息、国控企业排污费数额、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县水资源匮乏,长沙坝水库和葫芦口水库年均供水量占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的60%以上,河生态流量严重不足,枯水期部分支流甚至断流,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布局性和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县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煤焦化、火电、钢铁、水泥、陶瓷等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高污染产业靠城而建,造成大气及水环境污染局部集中。生态环境质量形势严峻。2017年,县城细颗粒物年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成为影响环境空气

8、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距达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增幅较大,与2010年相比分别升高21.1%和64.7%。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河流域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超标严重,城区段为劣类水质,出境断面廖家堰虽已消除劣类,但水质尚不稳定,枯水期水质超标问题突出;岷江一级支流越溪河长期为类水质;部分支流污染严重,宝溪河、镇西河、新场河、达木河为劣类水质;县城备用水源团鱼凼水库污染严重,已失去饮用水功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有欠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还未完全落实,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局面还未全面形成。基层

9、环保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监管手段滞后、管理能力不足、保障条件不够、执法力度偏软等问题依然存在,环境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不相适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断面数量较少,未形成网络化监测体系。(三)挑战与机遇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系列挑战:一是“十三五”期间县面临建成25万人中等城市和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任务,污染排放总量仍将维持在高位水平,新老环境问题叠加,治污减排面临巨大压力;二是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破坏在部分区域、流域集中,局部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三是页岩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加大县资源环境压力,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10、四是持续稳定的环保投入机制仍不健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受限。同时,也面临重要机遇:一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源动力;二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写进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修订,环境税法的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三是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全县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全面丘陵地区经济强县;四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断健全,各部门生态环境

11、保护职责进一步厘清,各级财政及社会资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持续加大,有利于全县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开创齐抓共管、全民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省委关于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工作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赢“三大战役”

12、,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环境优美的幸福美丽。(二)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质量核心,底线管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确立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污染防治攻坚为抓手,坚持源头防治

13、,综合治理,协同控制,分类管控,精准施策。信息公开,社会共治。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治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推动全民共治。改革引领,制度创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加快形成共抓、共管、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目标指标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基本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环境治理体系与治

14、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幸福美丽建设取得新成效。专栏1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2020年)类别指标名称基数2020年目标累计4指标属性1、生态环境质量(1)空气质量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0.1176.5约束性(2)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1001100约束性镇(%)90.9190.9约束性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的比例(%)46.2183约束性河廖家堰断面水质类别类1类(3)土壤环境质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约束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约束性2、污染物年排放总量(4)污染减排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

15、吨)8571.063完成市上下达的目标约束性氨氮年排放量(吨)997.933约束性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吨)43651.353约束性氮氧化物年排放量(吨)11221.423约束性3、污染治理能力(5)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0预期性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50预期性垃圾处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预期性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预期性4、生态保护(6)森林绿化森林覆盖率(%)40.1341约束性注:1. 以2017年数据为基数。2. 以2016年数据为基数。3. 以2015年数据为基数。4. 内为“十三五”期间五年累计值。三、主要任务(一)强化生态环境管控,

16、全面推进绿色发展1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基础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环保政策,形成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重点开发区域加强环境管理与治理,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环境质量。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环保基础设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空间范围,编制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目标责任制和绩效管理体系,对红线区环境质量、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等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红线区域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

17、性质不改变。推进“多规合一”。建立以城乡规划为基础、各类空间规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构建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2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对区域内长期超标排放、无治理能力且无治理意愿、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淘汰。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加快建陶、石化、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新(改、扩)建项目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工业提质升级

18、,推进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控制城镇周边的高污染行业项目建设,坚持企业入园发展、试点园区企业退出机制,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推进长宁国家级页岩气项目,提高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推行合同服务、综合环境服务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政府环境保护项目,加强对环评、环境监测等社会机构的指导,强化环保中介咨询行业监管。3着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坚持源头防控。强化战略

19、环评和规划环评对区域生产布局的引领和约束作用,确立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定布局、定产业、定项目的重要依据,引导发展方向、调控开发强度。严格开展开发建设规划环评,组织开展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环评与核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后评价。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大煤炭洗选力度,严禁劣质散煤流通与使用,严格生产加工企业煤炭质量管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发电的使用比例。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大力落实“气化改造、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工

20、程。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社会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守资源利用上线。制定完成燃煤总量控制方案,实施新建项目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挂钩机制,耗煤建设项目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继续压减煤炭消耗量,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严格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将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城镇和产业发展布局、方向和规模的重要约束条件,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业。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水源,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

21、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加强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循环发展。强化矿产资源特别是中低品位、共伴生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硫煤矿等绿色矿山综合利用示范。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清洁化改造,探索构建生态产业链,促进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余热、余压、余能梯级利用。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促进节水减排。(二)狠抓环境质量核心,全力打好“三大战役”1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编制并实施县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并向社会公开,明确达标时间表、路线图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四川省蓝天保卫

22、行动方案(20172020年),强化目标和任务的过程管理,定期监测和通报各镇环境空气质量。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完善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定期更新限产限排清单和施工工地清单,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有效性。配合市建立常态化区域响应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川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对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实施统一的响应程序。精准施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实行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容量联控,严格项目环境准入。按照大气污染防治红线、黄线、绿线管控区实施分类管控。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综合整治,实施脱硫脱硝设施升级改造。开展砖瓦、陶瓷等

23、建材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及排放情况调查,推进综合治理。加强燃煤锅炉污染整治,全面淘汰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在县城建成区和工业园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其他地区禁止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新建符合规模要求的燃煤锅炉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实行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严禁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销售、燃用各类高污染燃料。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程,开展化工、煤焦化、表面涂装、印刷包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印刷包装、木制家具制造、干洗等行业限制挥发性有机物高污染排放工艺、产品的使用,淘汰一批挥发性有机物高污染排放设备装置;在县城建成区内取

24、缔汽修行业露天喷涂。全面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新建加油站、储油库和新增油罐车应配置油气回收设施。分类施策推进颗粒物污染控制。完成煤炭、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矿石(粉)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场整治。全面排查整治施工工地,取缔非法搅拌站。强化城市扬尘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施工视频监控平台,实现施工扬尘在线实时监管。积极推行绿色施工,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六个百分之百”。加大道路洒水降尘力度,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2018年6月底前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2020年达90%以上。严格执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妥善处置建筑垃圾、落实防尘、降尘措施,严格查处

25、抛洒滴漏、带泥行驶、脏车入城以及擅自清运倾倒工程渣土等行为。全面落实四级秸秆禁烧责任制,严禁露天焚烧秸杆、垃圾、树叶、杂草等可燃物。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县城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安装并达到排放标准,开展露天烧烤摊点专项整治。专栏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任务燃煤锅炉整治:全面淘汰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在县城建成区和工业园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其他地区禁止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完成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脱硫设施建设;新建、扩建项目优先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新建符合规模要求的燃煤锅炉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实行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重

26、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改造:以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实施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完成市博威新宇化工有限公司脱硫脱硝装置项目。工业物料堆场整治:完成煤炭、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矿石(粉)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场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市博威新宇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省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整治。煤炭:制定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严格限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幅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使用;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城市近郊及各镇居民生活用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区餐饮油烟整治: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县城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安装,实现餐饮油烟达标排放;开展露

27、天烧烤摊点专项整治。建筑施工扬尘整治:排查整治所有施工工地,全面取缔非法搅拌站;严格落实施工现场“6个100%”; 2018年6月底前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2019年达到87%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2打赢水污染防治歼灭战实施以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分并细化水污染防治控制单元,明确水环境质量目标,制定并实施区域水质监测方案,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情况。推动建立断面考核机制,将各镇的水质考核情况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明确区域、流域重点水污染物和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各排污单位。建立河水质应急预

28、警机制,完善污染源监测和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控体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河(湖)长管理体系,把水库、湖泊、湿地等纳入河长制工作范围,编制实施“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夯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开展定期考核评估。严格管控岸线开发利用,合理划定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边界,严禁城市河流岸线200米内无序商业开发。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理非法设置、不合理设置、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排污口,强化对新设立排污口监管。加强水利工程下泄流量监管,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县城饮用水水源长沙坝葫芦口水库保护和环境整治,实施未达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加

29、快各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及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和调查评估。到2020年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加快县城备用水源河口水库建设,建立饮用水源地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保障体系,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持续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2018年起每季度向社会公开水质安全状况信息。加强农村饮水管理保护,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编制并实施河水体达标方案,强化水污染严重小流域污染治理,保障枯水期河道生

30、态流量,确保到2020年廖家堰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标准。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严陵工业园区、连界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监管,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3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土壤污染基础调查。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县工作方案,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农产品主产区、工矿、城市建设等重点区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科学设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2020年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20年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建立统一的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

31、险情况。分类管控农用地。开展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实施分类管控措施。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并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制定实施轻度、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达0.25万亩,安全利用率达94%。完成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定,制订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耕地,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将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编制依据之

32、一,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农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所有权人负责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纳入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进入用地程序,对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地块,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专栏3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重点任务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年底前查明全县农用地土

33、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2018年完成省控监测点位设置,2020年实现全县监测点位全覆盖。(三)加强重点领域治理,深入推进治污减排1落实工业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强工业源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业企业建立企业环境台账管理制度,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并如实申报,属于重点排污单位的要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实施排污口规范化整治,2018年底前,重点工业企业进一步规范排污口设置,编制年度排污状况报告。完成各级重点企业名单更新,全县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现国控重点企业烟气在线监测设备第三方统一运维管理试点,

34、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开展突击检查和在线数据抽查比对,严厉查处违法排污和数据作假等违法行为。排查并公布未达标工业污染源名单。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予以“黄牌”警告,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每季度向社会公布“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实施分类管理。实施重点行业企业限期达标和提标升级改造。以钢铁、建材、化工、煤焦化、屠宰、酒精制造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落实四川省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

35、配套在线监测系统。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重点行业企业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加快落实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2019年底前相关排污单位全面达到新标准排放要求。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整治。全面开展尾矿、冶炼渣及脱硫、脱硝、除尘固体废物整治,加强页岩气开发全过程管理和规范“三废”处理处置,规范电子废物拆解及废轮胎、废塑料再生利用,强化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过程监管。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努力在企业内、园区内、辖区内实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专栏4工业污染防治重点任务重点源企业达标排放项目:完成9家生猪屠宰场污染治理;四川省煤焦化集团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工业园

36、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县严陵工业园区按照相关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到2020年6月底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及达标排放,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2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科学确定总量控制要求,强化自主减排管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摸底调查,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录,逐步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开展工业循环用水大户和涉磷企业排查,建立总磷污染源数据库,逐步开展总磷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全面落实排污者责任,实施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环境容量为约束的排污许可制度,以总量倒逼重污染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技术改造

37、和污染物排放提标治理。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以许可证后监管为核心的污染源监管,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探索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3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严格执行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完善老城区污水截流、收集系统,加快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保障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达到设计要求。完成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和县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加快各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2020年底前,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规范污水处理

38、设施运营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管,促进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推进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加强污泥运输过程监管,落实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转移联单制度。深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严格执行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实施方案,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到2019年,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实施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扩容工程,确保渗滤液有效处理。专栏5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重点任务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项目: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1.33千米;船石湖商业街新建污水管网1.45千米;

39、铺子湾镇、向义镇、新场镇、小河镇、碗厂镇、新店镇、越溪镇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城南片区改造雨污管网2.2千米;达木河建设截污干管2.6千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改造项目:2019年1月底前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确保县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在6月底前完成新建设部分的土建和设备安装通水投入试运行,完成老厂区的部分生化改造,8月底前工程全面完工。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龙会镇、镇西镇、连界镇、东联镇、黄荆沟镇、高石镇、观英滩镇、界牌镇、山王镇、庆卫镇、靖和镇、两河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项目:实施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扩容工程,处理规模130吨/日。4推进农村环

40、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置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密闭化,处置无害化,粪便排放管网化,完成20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5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完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长效运行机制。科学规划新村聚居点布局,同步配套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推进新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村绿化美化,全面开展农村院落、沟渠、堰塘等环境整治,到2020年,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小溪沟。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巩固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专业养殖户关闭搬迁工

41、作成果,防止禁养区内养殖问题反弹。实施畜禽养殖总量控制,严格新建项目审批,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总量及污染物排放量。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实行种养结合,选址和规模优先满足畜地平衡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推广立体养殖,减少畜禽养殖废水粪污排放量。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厂和沼气工程。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持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在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

4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2020年,全县粮油、蔬菜、水果生产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探索建设农田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置,大力推广再生地膜,减少和控制超微膜使用量,开展农田残膜和农资包装物回收示范。加强秸秆收集,完善秸秆收储和利用体系,大力提高秸秆“五化”利用水平,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5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严

43、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必须符合国V排放标准限值要求,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达到国VIa限值要求,力争达到国VIb限值要求,强化重型柴油车尾气排放道路抽检。基本淘汰全县范围内的黄标车,加速淘汰污染严重的老旧车。适时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开展机动车油品专项检查,禁止销售低于国标准车用汽、柴油,确保油品质量。(四)强化环境风险管控,筑牢环境安全基础1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源头防控与风险评估。完善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预案评估排查制度,实施环境风险源分级分类与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环境风险应急防范主体责任,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分类管控,严格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

44、监管,定期开展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加强工业环境风险防控。推进企业“退城入园”,强化产业园区环境风险管控,动态监管环境风险源,完善园区和企业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设生态隔离防护工程。优化河沿线工业布局,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范围禁止新建各类工业项目。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机制,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增强应急监测能力,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重点环境风险源环境应急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有条件的企业根据风险源物质特性、应急防护要求贮备应急物资,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明确调用物资的联系方式和调用方式。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健

45、全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实施环境应急分级响应。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共建的综合救援应急体系,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与协调能力。完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评估制度建设。2持续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涉重金属新增项目,从源头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加强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强化监督性监测,企业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等工作。3严格危险废物全过程管控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完善危险废物档案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定期对工

46、业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非法转运、利用、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汽修、涉重金属、医疗机构等重点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医疗废物监管。完善全县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管理体系,强化对农村卫生院所、诊所的管理,合理布设医疗废物收集点,全面实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制定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预案。4推进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优化调整高风险化学品企业布局,逐步退出环境敏感区。严格行业准入,强化新化学物质管理。对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查与综合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管控清单,实行动态更新、分类管

47、理。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削减淘汰一批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制的化学品。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实施危险化学品禁运,同步加快制定并实施区域绕行运输方案。5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提升核与辐射监管能力。配备完善辐射剂量报警装置等硬件设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辖区内核设施、放射性物品运输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的安全监管。对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排查,实行台账监管,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抓好放射源的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闲置、报废放射源、射线装置依法安全保存、处置。加强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基站、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管理。(五)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强化开发建设活动生态保护和监管。发挥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事前预防作用,减少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空间挤占,合理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和脆弱区域。严格生态准入门槛,加强开发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清理整顿已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已有合法矿山依法引导退出,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合理布局大坝建设,优化水资源调配,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切实保障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合理配置生产用水。科学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