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分层练习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药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这一书()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C.是中国系统介绍了西医的著作D.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2 .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他们应查阅的著作是()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3 .下列关于农政全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B.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C.论述了手工业生产技术D.体现了作者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4 .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A.东起鸭绿江边,
2、西至嘉峪关B.东起辽东,西至临洪C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洪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5 .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四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A.京城B.宫城C.皇城D.外城6 .明朝时期,文学的主流是()A.小说B,戏剧C.诗歌D.散文7 .下列哪一部小说以农民起义为背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8 .昆曲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A.明朝时B.清朝前期C.清朝中期D.清朝末期(二)填空题1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书中总
3、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 .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4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朝修筑了东起、西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5 .明朝北京城有、皇城、内城和外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6明朝时期,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代表剧目有汤显祖创作的。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代表剧目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7.清朝道光年间,以徽剧
4、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一一“”,后被称为“京剧”。二、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具有创新性,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B.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多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和突破C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医学和农学领域,其他领域较少D.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彳余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介绍了西方的水利技术。这反映了他()A.对传统农业技术的全面总结B,具有开放的视野和学习精神C.致力于弓I进西方
5、的科技成果D,对农业科技发展的独特见解3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起止地点相同都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时期A.B.C.D.4 .下列关于明清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B.明清小说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C.明清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有关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只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5 .京剧脸谱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脸代表忠诚正义,白脸代表阴险狡诈等。这说明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的外貌描写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是京剧表演的核心内容D.能够
6、真实地反映历史(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时珍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明史.李时珍传材料二: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三: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
7、了甘薯在中国的种植情况,甘薯原产于哪里?它的传入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中宋应星的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结合天工开物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拓展探究1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丰富多彩,如小说、戏曲等。请选择一部你熟悉的明清文学艺术作品,从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反映的社会现实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B2.C3.C4.A5.B6.A7.B8.B(二)填空题1.本草纲目2.天工开物3.农政全书4.鸭绿江边;嘉峪关5.宫城;宫城6.昆曲;牡丹亭7.皮黄戏
8、二、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B2.B3.B4.D5.B(二)材料分析题(1)以往的本草存在品类繁多、名称杂乱、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等问题,李时珍对此感到担忧,于是决心编写一部更完备准确的药物学著作。(2)甘薯原产于南美洲。它的传入增加了粮食产量,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3)宋应星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天地之间万物众多,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仅仅依靠人力就能完成。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生产过程和技术,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配合的关系。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根据天时地利选择合适的农作
9、物种植,在手工业生产中,工匠们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规律进行生产,这都体现了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协调,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三、拓展探究1.特点: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呈现出总结性的特点,多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和整理,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在某些领域仍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但整体上缺乏重大突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原因:经济方面: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模式对科技的需求相对有限,限制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政治方面: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实行文
10、化专制政策,如八股取土、文字狱等,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知识分子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科举考试上,对科技研究缺乏兴趣和动力。思想文化方面: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学而优则仕”,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领域的研究,轻视自然科学技术,这种思想观念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发展。此外,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缺乏对科技知识的系统传授。影响: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使得中国在科技领域逐渐落后于西方,为后来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埋下了隐患。在西方工业革命推动下科技飞速发展时,中国因科技滞后而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逐渐处于劣势,难以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1.以红楼梦为例:内容
11、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它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艺术特色:人物塑造:作品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例如贾宝玉,他蔑视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具有叛逆精神;林黛玉敏感细腻、才华横溢、多愁善感;薛宝钗端庄稳重、世故圆滑。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构严谨:小说采用网状结构,将众多人物和复杂的情节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有条不紊地展开故事,展现了宏大而精细的叙事艺术。语言优美:红楼梦的语言优美典雅,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诗词、俗语、歇后语等,使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反映的社会现实:封建礼教的束缚:小说中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因封建礼教的阻碍而以悲剧收场。家族兴衰与社会变迁: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也揭示了封建贵族的腐朽本质。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作品关注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展现了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才华被埋没、人格被压抑的状况,同时也塑造了一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如晴雯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解放的潜在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