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00778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杭州市余杭区期末测试卷三年级(上册)科学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把水涂在手背上,等待一会儿手会变干,这是因为手吸收了水。()【答案】X【解析】【详解】手背上的水会变干是因为水分蒸发到空气中,而不是被手吸收。水分蒸发是物理过程,与手的吸收能力无关。2 .做“水结冰”实验时,为了让水快点结冰,可以选细一些的试管。()【答案】【解析】【详解】做“水结冰”实验时,在试管外的碎冰里面加食盐,主要是因为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因为在冰上撒盐,冰会在零度以下就融化,并把试管中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在更短的时间内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并结成冰。为了让水快点结冰,可以选细一些的试管,题目说法是正确的。3

2、 .把木材加工成为桌椅,改变的是形状、大小等因素,木材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答案】【解析】【详解】题目中描述的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过程。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状态等)会发生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把木材加工成为桌椅仅仅是改变了其物理形状,并没有改变木材的化学性质,所以答案是正确的。4 .寒冷的冬天,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一段时间,结冰的衣服又会慢慢变干。在这个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又变成气态。()【答案】【解析】【详解】在寒冷的冬天,衣服中的水在低温环境下会先由液态变成固态,即结成冰。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逐渐升高或者由于空气的蒸发作用,冰逐渐升

3、华为水蒸气,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因此,这个过程中,水经历了液态一固态一气态的变化。5 .液态的水只要受冷,一定会变成固态的冰。()【答案】【解析】【详解】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才开始结冰。6 .水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答案】X【解析】【详解】水是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其形状不固定,会根据容器的形状而改变。水蒸气是气体,气体同样不具有固定的形状,会充满整个空间。因此,水和水蒸气均没有固定的形状。7 .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含有沙的食盐,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浓盐水分离成盐和水。()【答案】【解析】【详解】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要学会分离混合物。分离食盐和沙,利用食盐在水中

4、溶解,而沙不溶解的性质,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用滤布(或滤纸)过滤,把沙子分离出来。利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食盐和水。盐水可以加热分离,食盐不会随着水分一块蒸发,从而能分离盐水中的食盐与水,留下了晶体盐。题目说法错误。8 .同一个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很轻的特点。()【答案】【解析】【详解】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同一个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无固定形状,而不是空气很轻。9 .孔明灯升空后灯内空气变冷下降,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答案】【解析】【详解】空气受热体积膨

5、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孔明灯等都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很多地方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燃放孔明灯会飘到危险的地方,引发火灾,存在火灾隐患。10 .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但我们可以借助烟雾、风车、红旗的变化,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答案】【解析】【详解】空气虽然无色无味且透明,但通过观察烟雾的流动、风车的转动以及红旗的飘动,能够感知到空气的流动和存在,因此题目中关于感受空气存在的描述是正确的。11 .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成分最多的是氧气。()【答案】X【解析】【详解】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因此,空气中成分

6、最多的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12 .在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将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就升高了,这是利用了小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的原理。()【答案】【解析】【详解】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占据空间。“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衔来石块放入水中,随着石子的增多,水慢慢升高,直到喝到水,说明石子能够占据了水空间。题目说法正确。13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圈中。()【答案】【解析】【详解】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

7、的自然现象。14 .气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气温的。()【答案】【解析】【详解】气温计通常是指液体温度计,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中常用的液体是水银或酒精,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液位上升;温度下降时,液体冷却收缩,体积缩小,液位下降。这一变化可以通过刻度读出温度值。因此,气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气温。15 .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在中午12时左右出现,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答案】【解析】【详解】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16

8、 .雪是降水的形式之一,下雪结束后可以读取雨量器里雪的高度,作为降水量。()【答案】【解析】【详解】雨量器是用于测量液态降水(如雨水)量的仪器,通常无法直接测量固态降水(如雪)。雪的密度与形式会影响其体积,因而不能简单地通过雪在雨量器中的高度来准确反映降水量。测量雪的降水量需要经过融化转换为液体后才能记录正确的降水量。17 .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答案】【解析】【详解】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18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答案】【解

9、析】【详解】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1593年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带颜色的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温度计,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19 .当我们看到烟柱直冲天,可以判断当时的风速为1级风。()【答案】【解析】【详解】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轻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当我们看到烟柱直冲天,可以判断当时的风速为O级。20 .

10、小明观察到红旗往南飘,判断此时是南风。()【答案】【解析】【详解】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是通过基本方向或方位度来了解,自然界中观测风一般用8个方向。风向和红旗飘向的方向相反,所以小明观察到红旗往南飘,说明此时刮的是北风。题目说法错误。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1 .小明做“水沸腾”实验时应选择测量范围为()的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A.35oC42CB.-10oC102CC.-40oC50C【答案】B【解析】【详解】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1、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测量水温时,应选择测量范围为一10C102。C的温度计。22 .冬天,水管外包稻草、棉花的原因是()oA.防冻破B.防撞击C.美观【答案】A【解析】【详解】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冬季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上稻草、棉花,以防水因结冰体积变大而导致水管撑裂。故选A。23 .因为需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加热,所以酒精灯灯芯不能离石棉网太近。A.外焰B.内焰C.焰心【答案】A【解析】【详解】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焰心、内焰和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在需要热效应时,使用加热物体处于外焰部分。所以,酒精灯灯芯不应离石棉网太近,以便能够使用外焰来加热。故选:A

12、24 .在“水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中,我们都在试管外壁套了一个橡皮筋,它的作用是()。A.便于标注试管放入烧杯中的位置B.便于固定试管C.便于观察水柱和冰柱的高度【答案】C【解析】【详解】在“水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中,我们都在试管外壁套了一个橡皮筋,它橡皮筋的位置就是液面原本的位置,可以方便地观察水柱和冰柱的高度。25 .在做“水结冰”实验时,小红组将食盐加入到了试管中(盐水结冰的温度在一10左右),那么可以推测试管内的盐水()oA.再过一段时间是可以结冰的B.无论过多久都无法结冰C.再过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些冰晶,但不能完全结冰【答案】B【解析】【详解】加入食盐后,盐水的结冰点低于纯水的

13、结冰点,通常在-I(TC左右。由于环境温度无法达到盐水结冰的温度,所以无论过多久都无法结冰。26 .如图所示,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小明想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2A.向管吹气B.向管吹气C.向任意一管吹气都不可以【答案】B【解析】【详解】空气会流动,空气占据空间;从B管向里面吹气,瓶内空气增加,占据空间增加,就会把水压入A管中,从A管流出。27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两种变化有着本质上不同的是()oA.纸燃烧B.面包发霉C.用橡皮泥做各种小动物【答案】C【解析】【详解】A、B项都是化学变化,因为纸燃烧和面包发霉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C项为物理变化,因

14、为用橡皮泥做各种小动物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C项与其他两项本质上不同。28 .小晨、小璐、小宇三人分别做了“水沸腾”实验,并画出了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画的正确的是()o小晨小鹏小宇【答案】B【解析】【详解】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越往上越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所以B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故选:B29 .把干燥的土块放入水中,能说明土块中有空气的是()oA.土块散开了B.水中有气泡冒出C.水变浑浊了【答案】B【解析】【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一块干燥的泥土

15、轻轻放入水中会发现土块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泥土中有空气。30 .搅拌真的可以加快溶解吗?可以选择下列()组材料,来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A号m热水热水【答案】A【解析】【详解】选项A的两组材料中,水温相同,只有搅拌状态不同,适合用来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选择搅拌和不搅拌两种状态来比较溶解速度。而B和C涉及水温的变化,不适合用于只研究搅拌的影响。31 .在做“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时,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科学的方法是()oA.1勺1勺地加B.1克1克地加C.10克10克地加【答案】B【解析】【详解】实验中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需要逐渐增加溶质,并精确测量,1克1克地加食盐能

16、够更好地掌握溶解度的变化并确保数据的精确性。1勺1勺地加和10克10克地加不够精确,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32 .如果冰箱冷藏室温度是4,放在里面的水()oA.会结冰B.不会结冰C.一部分结冰【答案】B【解析】【详解】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根据水结冰的条件认识,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才开始结冰。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达不到结冰的要求,所以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33 .小明研究“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下表是他的实验设计。他想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o食盐水量水温搅拌号杯子50克,粗盐200毫升25不号杯子50克,粗盐200

17、毫升70不A.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和水量多少有关吗B.水温高低会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吗C.如果不搅拌,食盐在水中是不是溶解很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实验设计,小明设置了两个实验组,分别在相同的水量和不搅拌的条件下,仅调整了水温的变量(25。C和70)。通过这样的设计,目的是研究水温高低对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影响。因此,小明想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选项B,即“水温高低会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吗”。34 .水槽里装有水,水面上有一个乒乓球,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乒乓球会停留在()oA.A位置B.B位置C.C位置【答案】A【解析】【详解】空气:没有颜色、

18、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气体等。水槽里装有水,水面上有一个乒乓球,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玻璃杯中A位置,因为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把乒乓球压入了水底。35 .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由图示可推测,组成空气的微粒()oA.间隙距离会发生变化B.数量会发生变化C.间隙距离、数量都会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36.某地一天内断断续续下了五六场雨,当天降水量的测算方式是()oA.每场雨测算一次B.将24小时内的降水

19、量累计起来C.以最大的那场雨测算当天的降水量【答案】B【解析】【详解】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一天内降水量的测算方式是将24小时内的降水量累计起来。37 .用气温计在教室内、室外阳光下、室外阴凉通风处测得不同的温度,()的气温可以代表当地的气温。A.教室内28B.室外阳光下32C.室外阴凉通风处26【答案】C【解析】【详解】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因此,室外阴凉通风处26可以代表当地的气温。38 .小明测量某天的降雨量是26毫米,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这属于()oA.中雨B.

20、大雨C.暴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降雨量为10至24.9毫米的降雨为中雨,25至49.9毫米的降雨为大雨,50毫米及以上为暴雨。因此,小明测量的26毫米降雨量属于大雨。故选:B39 .杭州具有“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的特点,这描述的是()oA.气象B.天气C.气候【答案】C【解析】【详解】气候指的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的大气状态平均状况和特征,比如四季变化、降雨量等,而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杭州的“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描述的是长期气候特征,因此选C。40 .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排序正确的是()o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A.B.C.【答案】C

21、解析】【详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通过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雷达等收集气象资料,再进行气象分析、传递到气象站,然后由气象站发射到移动、电视台、电台,通过电视台、电台整理后,发射到电视机、收音机、手机。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生成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符合题意。故选:C三、探究实践题。(共40分)冬天到来,天气十分寒冷,能够吃上一锅香喷喷、热乎乎的火锅,便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于是小明一家就决定一起去吃火锅。在吃火锅的过程中,小明有了很多的发现。41 .小明观察到锅里的汤开始冒泡泡、破裂,而且发出“咕噜咕噜”的声

22、音,判定水开始()o42 .大家看到放在桌上带有冰块的柠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说:冰块融化时温度保持在0B.爸爸说:冰块融化时温度会不断上升C.妈妈说:冰块全部融化后温度不会上升43 .调酱料时,小明先在碗里舀了一勺汤,发现()能溶解在汤里。A.盐B.胡椒粉C.香油44 .小明发现热奶茶上面冒着“白汽”,这个“白汽”其实是()o45 .装有柠檬水的玻璃杯盖上一块干燥的杯盖后,()出现了小水珠。A.杯盖上面B.杯盖下面C.杯盖上下两面都46 .吃火锅时锅里的汤越来越咸,这是因为()oA.锅里的汤下部分比较咸B.锅里的水分蒸发导致C.不断往里加盐的结果【答案】41.沸腾42.A43.

23、A44.小水珠45.B46.B【解析】【41题详解】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沸腾现象是以液体变为气体的剧烈变化,表现为液体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液面破裂并伴随“咕噜咕噜”的声音。因此,当小明观察到锅里的汤冒泡并发出声音时,可以判断水开始沸腾。42题详解】冰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但其本身的温度会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A正确,B错误。冰块全部融化后温度会上升,C错误。43题详解】盐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在火锅汤中也能很好地溶解。胡椒粉和香油不能在汤里溶解。44题详解】这个“白汽”其实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当热奶茶的蒸汽遇到较冷的空气时,会凝结成可见的小水滴,形成所谓的“白汽”。45题

24、详解】在装有柠檬水的玻璃杯盖上干燥的杯盖后,杯盖下面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柠檬水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杯盖后液化形成的。46题详解】随着火锅的持续加热,水分不断蒸发,而盐分等溶质留在汤中,导致汤的浓度逐渐增加,从而感觉越来越咸。小明购买了“模拟风的成因”的材料包,在拆快递时发现快递盒中还有“空气包”。47 .“空气包”能减缓运输过程中碰撞以免损坏商品,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原理。A.会流动B.能占据空间C.易压缩,具有弹性48 .小明想利用天平测一测一袋“空气包”的质量,于是他在左侧拴一个“空气包”,右侧挂衡量物(如图),这个衡量物有可能是()oA钩码B.玻璃弹珠C.豆子49 .小明把“空气包”

25、弄破了,发现天平的()(填“左”或“右”)边会向上倾斜。50 .小明将“模拟风的成因”的材料包进行组装后,如图所示,蚊香的作用是()oA.帮助我们闻到空气的气味B.模拟空气中的雾C.有利于观察空气的流动51 .如图中,从A孔流进的是()空气,从B孔流出的是()空气。(均填“热”或“冷,)52 .拿一架纸风车靠近B孔,若蜡烛燃烧得更旺一些,则风车的转动速度会()oA.加快B.减慢C.不变53 .自然界也有这样一个热源,风才会形成,这个热源是()oA.太阳B.月亮C.地热【答案】47.B48.C49.左50.C51.冷.热52.A53.A【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

26、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47题详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空气能占据空间,因此将空气注入“空气包”内,这样能减缓运输过程中碰撞以免损坏商品。48题详解】空气的质量较轻,豆子的重量可与空气包的重量比较接近,因此,这个衡量物有可能是豆子。49题详解】空气包破裂后,左侧重量减轻,所以左侧向上倾斜。50题详解】蚊香燃烧后产生烟雾,能直观观察空气流动路径。【51题详解】蜡烛点然后,箱内的空气受热上升,外边的冷空气则流入箱内。因此,

27、从A孔流进的是冷空气,从B孔流出的是热空气。【52题详解】蜡烛燃烧更旺产生更多热气流,推动风车转动速度加快。53题详解】太阳是自然界主要的热源,驱动大气循环形成风。某一天,小明早上起床打开窗户,发现远处的房屋和树木一片朦胧。到了学校,他发现操场上的红旗整面都张开了,飘向了西北方向。经过科技走廊,他发现气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如图所示。54.读完上述文字,当天天气符号最合理的是()oA.B.I55.下面风向标与红旗的指示,()是最合理的。56 .当天早上风速等级属于()oA.无风B.微风57 .小明看到的气温计上的温度,应写作()oC.大风58 .小明根据当天的气温提出穿衣建议,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28、oA.短袖B.薄长袖C.羽绒服59 .小明想做简易雨量器,他在家找到一个如图的透明容器,应该将刻度条上的“零刻度线”与()位置对齐。A.A处B.B处C.C处60 .小明连续记录了七天的降雨量并绘制了柱状图,如下图。但他遗漏了其中一天的数据,请帮他补充完降雨最(亳米)57-4C58.C59.C整。日期1月1日1月2日1月3日1月4日1月5日1月6日1月7日降雨量(毫米)205030051525降雨量(空米)605040603020100【解析】【分析】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的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情况。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

29、有时比较缓慢。54题详解】远处的房屋和树木一片朦胧,说明没有见到阳光,因此,当天的天气是雾,天气符号是B。【55题详解】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的方向是相反的,红旗飘向西北方向,表示风从东南方向吹来,那么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南方向。56题详解】红旗整面都张开,说明风速较大,因此当天早上的风速等级是大风。57题详解】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说明温度在零下。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O和TO之间过4个小格,此时温度是-4。【58题详解】当天的气温是-4,而且刮大风,因此应该穿羽绒服。【59题详解】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应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刻度条上要均匀地标出刻度值,贴在透明杯子上的纸条零刻度要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由于图中的雨量器底部是不均匀的,因此,应该刻度条上的“零刻度线”应该与和瓶身宽度一样的C位置对齐。60题详解】补齐1月7日的柱状图即可,高度是25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