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09247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2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免费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 同” 。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1/V2=n1/n2 同温同压下, M1/M2=1/2 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使用气态方程 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 时等。 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 生,如 H2O、SO3、已烷、辛烷、 CHCl 3等。 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 考查一定

2、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 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 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 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 2-、HCO 3 -、HSO 3 -、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 根与 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 2+、Ca2+、Mg2+、Ag+等不能与 SO 4 2-、CO 3 2-等大量共存; Mg2+、Fe 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 OH-

3、大量共存; Fe2+与 S2-、Ca2+ 与 PO 4 3-、Ag+与 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 2-、H 2PO4 -、F-、ClO-、AlO 2 -、 SiO32-、CN -、C 17H35COO -、 等与 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3-、HPO42-、HS -、H2PO 4-、HSO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4+与 OH-不能大量共 存。 (4) 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2-、 S 2-、 CO 3 2-、 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

4、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 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 3AlO2-+Al3+6H2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 S 2-、 HS -、SO 3 2-、I-和 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 MnO4-、Cr2O7-、NO3-、ClO -与 S2-、HS-、SO 3 2-、HSO 3-、I-、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3 2-和 S2

5、-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 2-+6H+=3S +3H2O反应不能共在。 H+与 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 HCO 3 -、CO 3 2-、HS-、S2-、AlO 2 -、ClO-等;Fe3+与 CO 3 2-、HCO 3 -、AlO 2 -、 ClO -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Fe 2+、Fe3+与 SCN-不能大量共存; 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酸性溶液( H +) 、碱性溶液

6、( OH-) 、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 由水电离出的 H+或 OH -=110-10mol/L 的溶液等。 有色离子 MnO4 -,Fe3+,Fe2+,Cu2+,Fe(SCN)2+。 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 +=S+SO 2+H2O 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 2+与 NO 3-能共 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 2+、NO 3 -、H+相遇)不能共存; MnO 4 -与 Cl-在

7、强酸 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S 2-与 SO 3 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 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 -) 、强酸( H+)共存。 如 HCO3-+OH -=CO 3 2-+H 2O(HCO3 -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 3 -+H+=CO 2+H2O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 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 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 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 其氧化性就越强; 价态越低, 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8、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 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 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 还原性就越强。 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

9、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 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 4、常温下与酸反应煌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 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

10、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点燃=CuCl2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 S。 六、 “10 电子” 、 “18 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10 电子”的微粒: 分子离子 一核 10 电子的Ne N3-、O2-、F - 、Na+、Mg2+、Al3+ 二核 10 电子的HF OH - 、 三核 10 电子的H2O NH2- 四核 10 电子的NH3H3O+ 五核 10 电子的CH4NH4+ (二)“18 电子”的微粒 分子离子 一核 18 电子的Ar K+、Ca 2+、Cl 、S2- 二核 18 电子的F2、

11、HCl HS - 三核 18 电子的H2S 四核 18 电子的PH3、H2O2 五核 18 电子的SiH 4、CH3F 六核 18 电子的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 C2H6、N2H5+、N2H62+等亦为 18 电子的微粒。 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 外)如: NaMgAlSiPSCl. 2、 同 主族 元素 的 原子 半径 随核 电 荷 数 的 增 大

12、 而增 大。 如: Li Na +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3+ 八、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HF 、H2O、NH3 等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 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熔点:固态物质 液态物质 沸点:液态物质 气态物质 九、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极性 定义

13、: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 O、 F 与 H 之间 (NH3、 H2O)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 -H F-H F- H 代表氢键。 氢键O O H H H H O H H 、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 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 从整个分子看, 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 的分

14、子。 非极性分子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2、H2、Cl2等。 举例: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3、P4等 分子极性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 极性分子 如: CO2、CS 2(直线型)、CH4、CCl4(正四面 体型) 极性分子: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 不能重合)的。 举例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NO、CO等 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 极性分子 如:NH3(三角锥型 )、H2O (折线型或 V 型) 、 H2O2 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

15、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 H 单位:一般采用KJmol -1 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 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 +”表示。 燃烧热:在 101KPa下, 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 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aq)+OH-(aq)=H2O(l); H=-57.3KJ mol -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 H| 1) :卤代烃( CCl 4、氯仿、溴苯等)、CS2; 下层变无色的( 0“、“H0“、沉淀、气体符号, 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 “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 等。 5 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 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 笨等。 (2) 不用俗语:如 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 ,b、将气体通进 (入)盛溴水的洗气瓶, 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