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先进性之魂.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104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先进性之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先进性之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先进性之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先进性之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先进性之魂 特征码 UvLXFClkqlWAFeKpGvW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 央领导集体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喻为新时代的新长征。 新长征意味着是当年红军长征的承续,就要弘扬红军长征的伟 大精神。这些年来,中央一直重视宣传红军长征精神,并不断 对它的内涵进行概括。 1996 年 10 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0 周年大会上,江泽 民代表中央对长征精神作了进一步升华。他说:伟大的长征给 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 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 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 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 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 2 页 这里,根据我走长征路的体验和采访一些老红军的认识, 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几个方面,作点解读。 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 根本要义 通过红军长征的回顾,不难看出,红军既要同围追堵截的 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

3、误思想展开斗争, 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扼,特别是爬雪山 过草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那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 广大指战员靠什么来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难?首要的 一条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党能够领导革命胜利的坚 定信念。这是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难的原动力,是派 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 20XX 年 12 月初,我到江西泰和访问了老红军王泉媛。这 是不少人熟悉的一位红军长征女英雄。她最初是随中央红军长 征的,在毛儿盖会议后,她随左路军行动。由于张国焘的分裂 主义,她随所在部队三次爬雪山过草地,吃了不少苦头。每次 她都咬着牙叮嘱自己:一定要挺住,坚持看

4、到革命成功。从她 的谈话中知道,她既能带兵,又会做群众工作,到四方面军后 不久,被任命为妇女独立团团长;以后,又被任命为率领 1300 第 3 页 多名女红军的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西路军悲壮惨烈,妇女 先锋团遭到巨大牺牲。她本人于 1937 年 4 月被捕,备受折磨和 凌辱。但她坚贞不屈,对我们说:活着要做共产党的人,死了 要做共产党的鬼。两年后,她逃到兰州找八路军办事处,但因 敌人报纸载有经过伪造的说她叛变了的消息和照片,办事处不 收留她。她有口难辩,哭着说:我不怨你们,只求你们向党组 织转达一句话:我王泉媛永远是共产党的人。此后,她沿途乞 讨,辗转 3 年,回到江西家乡当农民。建国之后,

5、政治运动不 断,她受了不少罪,在“文革”期间,受到残酷迫害。即使如 此,她也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和对党的信心。她一 直向组织反映情况,要求恢复党籍,直到 1989 年才得以解决。 她盼望这一天,整整等了 52 年。现在享受副局级离休待遇。我 问她:您是红军老干部,过去受这么大磨难,按照您对革命的 贡献,这个待遇不算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没想到这个年 届九十高龄的老人头脑很清晰,心胸很开阔。她说:我是童养 媳出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王泉媛。我能做点事,是党教育 的。没有党的教育,我不可能做出什么来。遭受的磨难不能怪 党。人要知足,我现在生活得很好,要用亲身经历告诉下一代: 我们的党是伟

6、大的,只有跟着党走,才有光明前途。 王老的这番话,使我很受教育。怎样理解红军长征精神, 怎样认识党的先进性,她的精神境界,是很好的诠释。 第 4 页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 的集中体现 这是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 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在 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长征就能取得胜利。没有这种精神状 态,长征不可能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 各路红军的长征,都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与数倍 于自己的强大敌人进行过生死决战,尽管有巨大牺牲,但最后 都摆脱了敌人的围堵。红一、二、四方面军都过了雪山草地, 特别是四方面军和部

7、分一方面军指战员,三次走雪山草地,每 次都有不少同志长眠那里。我访问过那些幸存者:你们在与敌 人作战时,在过雪山草地时,想没想过生死问题?他们回答说: 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是穷苦人, 一无所有,没有牵挂。参加红军最初是为了找条活路,以后受 教育才懂得一些革命道理,才有了理想信念。为革命吃苦是光 荣的,我们现在吃苦就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吃苦;我们牺牲了, 是为解放天下穷苦人,这种牺牲值得。因此,打仗个个奋勇争 先,不怕死。毛主席后来讲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实际上 我们当时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红军长征就是一部“一不怕苦, 第 5 页 二不怕死”的革命进行曲。老红军的这句话

8、说得太好了。当年 的红军们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就能无往而 不胜。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 精神结出灿烂之果的关键 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党的坚信,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的 精神,是红军将士作为革命军人的基本素质。仅有这种精神, 并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在错误路线指导下,红军将士不知道 其错误,也能发挥这种精神,并能谱写出天惊地撼的英雄史诗, 如湘江之战,但结局异常惨烈。只有在正确的路线和战略战术 指导下,这种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 红军长征能够会师陕北,找到开辟新局面的落脚点,要归 功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实际核心领导地位, 从而长征才有了一套

9、正确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 使红军最终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变被动为主动, 指战员们的战斗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仗打得虎虎有生气,取得 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穿插乌蒙山区的一段历程,在我考 第 6 页 察湘西、黔西时,研究地方党史的同志都说它与中央红军四渡 赤水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异曲同工的又一神来之笔。二、六军 团 1 万多人在大山丛林中辗转回旋了一个多月(比四渡赤水的 时间稍短一点) ,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红军回旋地区越来越 小,陷入了长征出发后最艰险的境地。贺龙在研究如何摆脱困 境的会议上说:我们的情况不妙,敌人 100 多个团的情况更不 妙。他们让我们拖

10、着跑,更受罪。这一个月转来转去,敌人以 为我们垮得差不多了,增加他们的骄气。现在我们应该神速、 隐蔽地从敌人的缝隙钻出去,兼程进入云南。大家赞同这个主 张。贺龙下达命令,要求部队行动不准点火,不准喧叫,马蹄 裹布不准出声音;即使被小股敌人发现也不准打枪,要极迅速 地摆脱敌人。这样,1 万多人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密集的敌军防 地中穿了出去,迅速到达滇东。连国民党军官也承认:红军神 机妙算,出进无常,使蒋介石莫名其妙,不知所措,调动部队 都是马后炮;而红军的战斗有声有色,运用自如,所向披靡。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 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红军是无

11、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与其他军 队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能够顾全 大局、服从整体利益、紧密团结、互助友爱。因而它具有其他 第 7 页 军队所没有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长征是四路红军先后走的。这几支红军怎样互相接应、配 合、支援,在整个长征途中的始发阶段和最后会师阶段表现得 非常突出。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当然, 其间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四 方面军一度南下,不仅影响了中央的战略计划,而且四方面军 也遭受很大损失。但是,由于以毛泽东为实际核心的党中央正 确地把握了党内斗争原则,也由于与四方面军一起同行的朱德 等和四

12、方面军内的广大干部和战士的努力,还有红二方面军领 导以及共产国际代表的工作,最后张国焘不得不回师北上,实 现三个方面红军的大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否则,不可能 有这个完满结局。 从广大指战员来看,在长征途中,特别是在遇到艰难险阻, 在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比如过雪山草地斗争的过程中,这种 团结互助、为了援救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品德,表现得十 分突出。20XX 年 7 月,我在四川绵阳访问四方面军的一位老红 军,他当年是搞宣传的红小鬼,讲述亲眼见到的过草地的一个 为救别人而自己牺牲的情景。他说:过草地,根本分不清路, 我们忙着往前赶,另一支队伍的一个同志不小心,陷进泥潭了。 那时不知道,掉进去

13、后,不能往上挣扎,只能斜躺着蹬草,往 第 8 页 浅处移动,才能脱离危险。当时,那个同志拼命往上挣扎,结 果越陷越深。这时,另一个队的不相识的年纪大一点的同志走 到这里,见此情况,毅然地踏进泥潭将那个同志拉上来了,而 那位红军却一头栽倒在泥潭里,呛了有毒的肮脏草水,再也没 有抢救过来。老红军说:过雪山草地那么困难,在困难面前, 在生死面前,我们想到的先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种同志情、 阶级爱,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雪山草地,我们就是发扬团 结友爱的革命精神走过来的。 红军将士抬着重病中的周恩来过草地的故事,也很感人。 在毛儿盖就患重病的周恩来,过草地前虽已渐渐好转,但由于 连续发高烧,五六天没

14、吃东西,身体非常虚弱。不要说过草地, 就是在平地上行走也困难。过草地,他随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 殿后。彭德怀向刚上任的参谋长萧劲光交代:你具体负责,组 织担架队,实在不行,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周恩来抬 出草地。萧劲光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与周恩来 有一段过节。萧因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没来得及请 示中革军委撤出黎川,受到过军事法庭审判,不是毛泽东为萧 辩护,萧可能会被处极刑。当时的起诉人就是周恩来。在这时, 如果萧不抛弃前嫌,那周恩来就抛尸荒野了。但萧没作这种选 择,从迫击炮连抽出几十人组成担架队,将带不走的迫击炮埋 掉,担架队编成几个组,轮流抬着周恩来穿越草地。延安整风

15、第 9 页 时,周恩来再次向萧对黎川失守之错判表示检讨,并对萧组织 人抬他过草地表示感激。在过草地时,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 勇当队长,同战士们一起抬担架。还有兵站部长杨立三也抬担 架,虽然很累,但硬要坚持。周恩来看着大家抬得很辛苦,多 次挣扎着从担架上下来。走出草地后,杨立三累病了。19 年后, 杨立三去世,周恩来无论如何要给他抬棺送葬。这段经典故事, 已广为流传至海外。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 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且来自人民。红军脱离了人民就无法 生存。红军进行长征也是如此,没有兵员,没有粮食,没有必 要的物质条件,任何精神力量都难

16、以发挥。红军在离开中央苏 区踏上漫漫的长征旅途时,苏区人民给予红军以巨大支援,作 出了巨大牺牲。 赣南苏区各县人民对红军长征出发所作的贡献,主要是两 个方面。一是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和军费。它包括 稻谷 84 万担,被毯 2 万多床,棉花 8.6 万余斤,草鞋 20 万双, 米袋 10 万条和制造枪弹的 8 万多斤铜等;此外还有价值 10 万 元的中西药品和 150 多万元军费。赣南人民对红军物力和财力 第 10 页 的这些支援,对红军前期的战略转移起了巨大作用。二是为中 央红军提供了大量兵员,长征路上牺牲的许多是赣南子弟。赣 南苏区时有人口 240 万,33 万人参加红军,60 万人

17、支援前线, 几乎全部青壮年劳动力都参与了保卫苏区的作战和支前的军事 斗争。在红军长征出发时的 8.7 万人中,赣南籍红军达五六万, 占中央红军总数的 65。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 10 万多人,有半数牺牲在长征路上。其中的兴国县,时有 23 万余 人,参加红军的达 8.5 万多人。在长征路上,兴国籍战士牺牲 达 1.2 万多人,这意味着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籍战士 倒下。这几个数字一直令我难以忘怀。因此,每当我踏上赣南 这块红土地,就使我感到它与其说是大自然的造化,还不如说 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就的红色土壤。 长征后期,在川西北荒无人烟地区,红军的物资极端缺乏, 特别是粮食奇缺。

18、为保证几万人过雪山草地,首先要解决粮食 问题。20XX 年 7 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给我一份 材料,对长征过雪山草地的粮食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统计:阿 坝辖域面积不足 6 万平方公里,人口仅 20 余万,人均年有粮不 足 600 斤、有畜不到两头。从 1935 年 4 月至 1936 年 8 月的 16 个月间,三大红军的 10 万人先后过境和留驻这里。阿坝地区藏、 羌、回、汉各族人民,共为红军筹集粮食两三千万斤,大小牲 畜 20 万头,土盐 5000 余斤,还有大量干牛肉、猪膘、食油和 第 11 页 蔬菜等。当时军民同吃草根、树皮,共同度过艰难岁月。阿坝 各族人民为红军提供的巨量粮

19、食和食用物资,是保证红军征服 雪山草地的基本物质基础。 毛泽东到延安后高度评价了藏、羌人民对红军的巨大支援。 他说:长征在川西北,红军拿了藏民、羌人的粮食,这是我们 欠的唯一的“外债” 。有一天,必须向他们偿还那时不得不从他 们那里拿走的给养。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也说过:红军北上, 把少数民族地区搞苦了。当时为保存红军,没有别的办法,将 他们的粮食吃光了,他们吃了很大的亏。要向他们赔偿,从经 济上帮助他们得到利益。 红军长征已成历史,但红军长征精神是永存的。胡锦涛最 近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 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 来。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是党 的 85 年波澜壮阔历史最惊心动魄、也最精彩感人的篇章。红军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 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因而也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 资源。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 扬光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正在进行的新长征。 尽管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不过是新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因此, 第 12 页 仍需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使新的万里长征发出更加灿烂的光 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