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8799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 特征码 DXPFEtAtfkNgFNWgmspQ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 放弃随军去大城市的机会,毅然留守山村小学;25 年如一日, 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倾注在乡村孩子身上;忠孝两难全时, 以对三尺讲台的大爱而告慰病塌上的双亲 赤子情,糍粑心。这就是牛田镇中心学校 xx 事迹的真实 写照。 xx,女,现年 43 岁,小学高级教师,大专文化程度,现工作于 桃江县牛田镇中心学校。该同志 1984 年 7 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 25 年里,一直辗转在牛田镇乡村小学,矢志不移地坚守在农村 小学一线教学岗位。她以优良的师德,

2、视生如子的情怀,赢得 第 2 页 了父老乡亲及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赞誉,也先后被学校、上级教 育机关和政府授予先进奖项 10 余次,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妈妈 老师” 。 坚定的选择: “我这一生,无法离开乡村的孩子。 ” 1984 年,xx18 岁。同年,她所在的三塘湾村村小学,因为偏远 而没人情愿前来任教。这种情况下,人生本有着许多更好选择 的她毅然走上讲台,成了一名村小老师。此后,她先后以单位 工作需要为重,于麻牛小学、郭家塘村小、临市街村小等地任 教。这些学校共同的特点是,地处偏远,教学条件很差。可以 说,每当学校领导遇到人员不好调配的时候,她总是解决难题 的人。而她所工作过的学校,年年都拿到

3、了“模范村小”的奖 励。 1999 年,xx 在牛田镇各村小辗转了 15 年之后,遇到了人生又 一次选择。其时,她的在解放军海南某部升职的丈夫,已具备 让妻子随军的机会。不去?夫妻两地分居多年,机会难得,而 且海口比之牛田,工作与生活环境当然要好;去?日日夜夜与 孩子们相处在一起,实在是舍不得他们最后,面对许多人 第 3 页 求之不得的机会,xx 竟又一次留在了孩子们身边。 此后,为了夫妻俩不再分居,xx 丈夫以团职的身份,转业回地 方,工作于当地检察院,并将家安置在县城。检察院是个显要 的部门,而 xx 两位哥哥,一个是原牛田联校工作人员,一个是 湖南农大教授及系主任,有着不错的人脉资源。这

4、样,xx 稍做 一点努力,就有机会进县城工作。但是,10 来年过去了,就是 当儿子在县城上了高中,需要人照顾,她也没向领导提过进城 工作的要求,仍坚守在牛田的村小学。有人为她惋惜,她说: “没法,我这一生,是无法离开这些乡下的孩子们了。 ” 25 年视生如子: “我是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 “入了这行门,就做好这行人。 ”xx 经常这样说。 xx 这样说,也这样做。 25 年的从教生涯里,xx 以良好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 绩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的 课程和教改,坚持从书本中学,向身边的同事学,还从教学中 第 4 页 学习总结。为了学习,经常是夜

5、以继日,废寝忘食,从不气馁。 遇到学校放寒暑假,她坚持参加普通话、计算机、舞蹈、书法 等知识培训,并以优良的成绩获得了各类证书,通过参加培训 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本领。 清苦的村小工作生涯中,xx 更没有过打骂学生、歧视差生、办 班获利等一切有违师德的的行为。 xx 更将人们感动的,是她 25 年里面对孩子们时时刻刻表现出 的慈母情怀。 她在原三塘湾村小学教书时,三年级胡学丽的父亲患有轻微精 神病,母亲改嫁,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开学时,班上其他学生 都来学校报到了,只有胡学丽没有来,xx 急了,便到胡学丽家 走访。当她刚进入胡的家门口时,只见满屋是泥土和灰尘,而 胡学丽和衣睡并盖上破烂的被

6、子睡在床上,xx 掀开被子,并把 她扶了起来,并问为何不到学校报到,胡学丽顿时大哭起来。 胡学丽边哭边告诉 xx:“家里现在饭都没吃,哪有钱读书呀, 父亲不让读书了” 。xx 立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交给胡学丽先买 点米,并告诉她明天先到学校报到,学费将想办法解决。这样, 胡学丽得以重返课堂。 第 5 页 20XX 年下学期开学时,xx 在教室里给学生办报到注册手续,见 牛田镇株树山村一位李大娘领着一个 8 岁大的男孩在教室门口 徘徊,xx 见后,觉得事有原因,便主动上请打听,了解到李大 娘的儿子原来在某煤矿挖煤时,因出事故被石头压成了残废, 李大娘的儿媳妇也因不堪贫困,抛夫别子离家出走了,至今仍

7、 杳无音讯。这 8 岁男孩名叫李宏宇,看到邻居家的孩子都上学 了,特别想读书,奶奶便把他带来了学校。xx 看着祖孙俩,心 情难受,她告诉李大娘,收下孩子读书,课本费与生活费等由 她承担。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可说出许多。 xx 身边的人都知道,每期开学前,就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常 一连几天几夜奔走在各个失学孩子的家里。她说:“我自己的 孩子,不会让他失学的,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呀,我怎么忍 心他们小小年纪就辍学呢?”据牛田中心校的统计,xx 所任教 班级,25 年里,不见一个孩子因家贫等原因失学,她劝学重返 课堂的有 112 人,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生活费等达 15000 多 元。 课堂内外,x

8、x 更是视生如子。三塘湾村小门前有条小河,春秋 河里涨水,她背孩子们过河一背就是 5 年。早春与晚秋,河水 第 6 页 冰凉刺骨,赤脚踩在河石上,那滋味实在难以忍受。可她坚持 着,甚至让个别孩子的家长也视为习惯,将孩子送到河那边就 回去了。多少年后,来自这村小的已上中学的孩子,写“最难 忘的”之类作文时,十个有九个都写的是“周老师的背” 。冬夏 两季,村小学根本没有条件用上空调,冬天里,xx 会在房里生 把火,让孩子们下课后就去烤烤,夏天里,她会很早起来,烧 一桶茶凉着,以让孩子上学后能喝到凉茶。至于,送孩子上医 院,代留守孩子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信,她更当做是工作的一 部分。有人问她,她为什么

9、能这样 20 余年如一日,毫不张扬地 向孩子们倾注着一腔深情,她说:“我是当妈妈的呀,心呀, 糍粑做的,软,讲台下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 先尽忠然后尽孝: “以爱孩子来报父母养育之恩。 ” 对孩子,xx 付出了全部爱心。 对同事,xx 也视她们为兄弟姐妹,关爱着他们,让他们更好地 做好自己的工作。同事有病或有事需要请假,请她代一至二节 课或帮同事班上的学生端菜打饭,她都满口答应,从不推脱。 五年以前,同校女老师李摇,因她和前男友性格不和且常闹矛 第 7 页 盾,怀孕 6 个多月时,出现呕吐,不能吃东西,且又无亲人照 顾,xx 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常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给李摇老师 吃,让她

10、度过了孕妊反应期,她的课务也因此没有受到一点影 响。 xx 一片冰心系于讲台,系于她钟爱的事业,她所愧疚的,就是 女儿没有能尽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xx 半岁时,母亲就一直生病;父亲从 1994 年初患前列腺肥大 一直卧病在床,至今已整整 15 年。到现在,父亲已 91 岁、母 亲已 81 岁。xx 又是两老的唯一女儿,两位年迈的老人就更需 要她的孝敬了。然而,在对教育事业尽忠与对父母双亲尽孝、 而忠孝难以两全时,她忍痛选择了前者。 25 年里,xx 从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她要求自己让每 一个最早到校的学生看到。既使在本村小学工作,担心校产丢 失,她也坚持住校。这样,总是到了周末,目送

11、最后一个孩子 离开学校,她才匆匆赶回家中。一进家门,就先来到两老床前, 问寒问暖,然后,给老人洗衣、理发、洗脚等等。二哥一家在 长沙,不可能侍候父母,后来,xx 大哥从联校退休后,就承担 起照料父母的全部责任。看到近 60 岁的大哥一日复一日守候着 父母,或洗衣、或喂饭,xx 心里很过意不去。她对父母说: 第 8 页 “爸,妈,女儿对不起了,这些事本是女儿要做的,可是,学 校还离不开我,孩子们也离不开我啊!”父母非常理解自己的 女儿,他们说:“女儿,自古忠孝两难全,我们不怪你你 这样做,爸妈也高兴,你爱孩子就是爱我们。 ” 用对三尺讲台的大爱而告慰病塌上的双亲,人们说,xx 其实也 是一位大孝女。 190 年前,17 岁的卡尔马克思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 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天,面对我们有骨 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眼泪。 ”教育,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福 利事业,一代代人为这事业“春蚕到死丝方尽” 。xx 是其中一 个,她将 25 年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孩子,并且,还在奉 献下去。这,正彰现了人民教师最高尚的师德与师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