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01096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乙.、,A刖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强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规划纲要是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省、市规划纲要相衔接,阐明“十五五”时期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

2、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全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至2030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十四五”以来,区紧紧抓住全市“第三轮交通大会战”机遇,以交通“加密、联网、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建成外快内畅、便捷高效的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大幅提升,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显著增强,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坚强保障。目前,全区地方行政等级公路里程3212.6公里(不含高速和通组路),过境高速公路4条、通车里程135.2公里,国道4条131.2公里、省道2条51公里、县道18条

3、462.9公里、乡道102条958.4公里、村道公路1609.2公里、通组公路2584.9公里(其中:已硬化689.6公里、未硬化1895.3公里);公路水路客运总量达到300万人次,货运总量达到250万吨。2025年,成功创建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随着交通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区从区域交通节点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转变。1 .交通建设提档升级。“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公路水路投资18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3%,年均超35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达6000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2000公里,道路路网密度达到4.63公里/平方公里、84.06公里/万人,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巴广渝、巴

4、万高速建成通车,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5.2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74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完成10个项目70公里提档升级,巴城南环线、巴坦路、梁鼎路等干线公路建成通车,二级以上公路占比提升至3.15%o内河水运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渡改人行桥13座、水上交通安全监测信息系统1个、水上应急救助点1个。道路运输站场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北门客运站等县级客运站2个、乡镇客运站36个、村级招呼站(牌)280个。2 .交通服务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全区开通公路客运班线、定制客运线路93条,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四统一实现升级换代。全区在营农村公交车731

5、辆,运营里程813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客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区以盘兴物流园区、黄家沟物流园区为依托,以邮政、顺丰、申通等物流网点为基础,建设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成区级配送服务中心32家、乡镇物流场站46个、农村网点393个,建制村物流网点全覆盖,实现了村民“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创业不出村”。认真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投资13亿元升级打造巴城一山水化湖一天马山度假区旅游环线,开通旅游精品路线3条,截至2025年底全区旅游客运企业4家,自驾游、定制游、包车游等蓬勃发展。3 .交通脱贫成绩瞩目。织密交通扶贫“毛细血

6、管”,升级改造乡道公路76.9公里,新(改)建通村硬化公路581.38公里、聚居点连接道路228.6公里、农户入户道路480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IO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立足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已建成“五环”(1条外环连接16个乡镇,1条内环线连接重要乡镇,3条旅游环线),有力促进“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农村电商”等模式迅速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增收。2018年8月,区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4 .交通治理不断规范。加快建设智慧交通,积极推进“互联网+”在交通建设、公路养护、道路运输等行业管理中的应用。筑牢交通扶贫“安全底线”,全面推行农村公

7、路“路长制”,大力整治农村公路“畅返不畅”、农村公路安防工程、水毁路段修复、隐患桥梁整治等项目,保障农村公路通行安全。建成区级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完成车辆ETC安装4万辆,“两客一危”重点车辆实现100%动态监控,交通运输运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公路绿色廊道建设有序推进;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清洁运输装备升级。加快建设平安交通,大力开展“平安交通”专项行动,积极落实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双基(基层、基础)建设要求,加强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建成1个机械化养护与应急保通中心,新改建公路养护站5个,实施养护工程2

8、3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保持优等路水平。车辆超限率控制在以内。“十四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交通运输行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专栏1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执行情况领域具体指标2015年2025年目标值2025年完成值属性覆盖更广泛公路网总里程384760006000预期性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99%100%100%预期性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60%74%预期性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50%59%预期性服务更优质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比例40%100%100%预期性具备条件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60%100%100%预期性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30%100%100%预期性运行更

9、智慧联网售票服务三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覆盖率95%100%100%预期性高速公路ETC车道覆盖率10%95%95%预期性重点渡口、码头实时监控覆盖率/100%100%预期性客运船舶实时监控覆盖率/100%100%预期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通阻/100%100%预期性信息预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预报、预警/100%100%预期性重要路段、交通节点实时监控覆盖率/100%100%预期性第二节存在问题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完善,全区交通运输建设初见成效,外联内畅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对标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高品质出行的新期待,我区交通运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

10、对外交通短板突出。截至“十四五”末,全区仅有1条单线的普通(广达)铁路通行,与川东北地区其他市州所在县区相比条数最少、等级偏低;境内无国家主要交通大动脉或大型水运线路,与川东北地区其他市州所在县区相比也不占优势。同时,全区高速公路优等路率87.8%、普通公路优良路率77.9%,过境的普通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3.15%,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 .城市交通有待完善。老城区空间布局过于紧凑,导致城区单行道多、停车位少,部分城区路段交通拥堵压力长期存在。绕城环线道路建设缓慢,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不畅、缓冲能力差。城区公交线网覆盖不足、结构不优,致部分线路公交长期拥挤,尤其是学校、医院等

11、人流较大区域公交线路供需矛盾突出。公共交通实际分担率与国内外公交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运营服务的便捷性、可靠性仍有提升空间。3 .农村公路基础薄弱。农村公路总量不足,与农村产业振兴发展要求还有距离。农村公路路面窄、弯道多、坡度大等问题大量存在,技术等级普遍不高,三级及以上公路仅占2.75%,绝大部分农村公路为四级及以下道路;部分产业道路、旅游道路还不够优化,严重制约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4 .物流运输支撑不足。全区尚无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建设布局欠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货运总量偏低。截至十四五末,全区年货运总量1980万吨,与川东北地区其他市州所在县区相比基本处于垫底。同时,物流节点布局与服务

12、功能有待完善,建制村快递服务实际覆盖深度不足,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成渝地区重要门户枢纽和区委五届十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的发展定位还有较大差距。5 .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截至“十四五”末,全区共建成区级客运站3个,乡镇、村级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仍存在规划布局欠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场站规范化管理有待提升。道路养护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精细化养护不到位,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不高、养护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较突出,导致道路水毁、塌方、破损等情况多发,离“管好”“护好”还有较大差距。第二章形势分析区是全市“884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汇点,“十五五”时期,

13、是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第一节“十五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形势要求1 .融入国家、省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交通大动脉,融入全国全省路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抢抓机遇,积极谋划高速铁路等对外大通道,推进交通运输形成发展优势。区要立足地处成渝西中心地带、联结关天经济区、延展辐射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强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国家战略通道衔接,加快完善对接成都、重庆、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运输大通道,构

14、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域竞争力。2 .推进清爽奋进幸福建设和“四区共建”的根本要求。推进清爽奋进幸福建设和“四区共建”,交通必须先行“十五五”期间,交通将加快推进以高速路、铁路、城市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促进莲山湖新区、北部山区、曾口片区等功能区块建设与融合,进一步把核心城区规模做大、经济做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不断放大区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3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支撑作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5、区要实现“四区共建”,必须完善基础设施。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网覆盖深度和广度,提升技术等级,强化安全保障,提高农村运输服务品质,缩小城乡交通差距,充分发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4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运输的主要需求。一是群众出行需求。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旅客出行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二是货物运输需求随着川东北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预测“十五五”时期,区货运量年均增速为7.64%左右,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为12.9%左右;三是城市发展需求。“十五五”时期区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16、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将形成以主城、莲山湖新区、经开区和清江、化成、曾口、鼎山、天马山等中心镇为主的“一主二副多点”中心都市区发展框架。这就要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起支撑和引导作用,以综合运输通道和区域交通骨干网络为重点,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强化主城区与副中心及重要乡镇之间的直连直通,不断提升主城区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辐射力、服务力。构建便捷出行、高效运输、智慧服务的人民满意交通运输体系。第二节“十五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利好优势1 .国家战略带来的利好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强化西部地区补短板,大力推进革命

17、老区、贫困地区交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国家发改委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一千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6-2035年)布局的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把“甘其毛都经银川、汉中、广安至重庆”“康定经雅安、成都至”“广元经至达州”等通道确定为对外“西部陆海走廊”和内部“4联”的重要路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

18、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重战略叠加,为交通运输全面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2 .行业转型带来的利好优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加快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与交通运输跨界融合,新基建正加速推动传统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带动行业装备制造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交通运输发展行业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式将发生新一轮大变革,交通大发展正当其时。3 .区位优势带来的利好优势。区作为革命老区、后发地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有获得更多特殊政策支持的优势。“十五五”时期,区作为主城区,未来五年,将以“首

19、位度、枢纽化、数字化、市场化”为战略重点,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在交通建设上持续享受红利,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正当其时、适逢其势,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川东北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全市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第三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区委系列全会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市场化改革为主攻方向,围绕交通

20、强省总体目标和全市构建“8844”交通运输体系总体要求,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提升交通运输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为建设清爽、奋进、幸福提供更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和运输服务保障。第二节基本原则1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注重在国、省、市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中谋划全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抢抓各种重大历史性机遇,既要解决当前交通制约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紧紧围绕事关全区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明确战略措施,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发展规划。2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各种运输方

21、式之间、区域交通之间以及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和综合交通一体化。重点推进汉巴南铁路、苍巴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服务,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不断强化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实施“金通工程”等当前工作。3 .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充分结合区情,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考虑需要,更考虑可能,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处理好国省政策与地区需求的关系,凡是有政策支持或导向的项目,要尽量全力进规划,对没有明确政策支持的项目,尽力争取,避免盲目规划。4 .绿色安全,创新融合。推进交通生态文明、安全发展建设,优化

22、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将绿色安全交通理念融入全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促进交通低碳循环、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交通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交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法治、安全、绿色深度融合于交通运输服务全过程。第三节规划目标“十五五”目标“十五五”期间,我区将聚焦全市“三市两地一枢纽”和区“四区共建”(建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川东北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全市绿色工业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为目标。到2030年,全区交通建设迈上新步伐,“2345”(二横三纵四环五廊)立体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交通优势在全市乃至川东北地区显著增强,为

23、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奠定坚实交通基础。1 .综合交通方面。综合交通路网里程达7000公里。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高速路网更加优化。国省干线改建完成,快速路基本建成。产业、旅游路提档升级,农村路网加快完善,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达85%,建制村通硬化路达100%,通勤能力,到2030年,所有乡镇到中心城区1小时,全域实现上高速、国省干线05小时内。2 .公共服务方面。客运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铁路连通数量进一步增加,公路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金通工程”全面完成,镇村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加便捷,客运车辆等级不断提升,旅客出行(游)体验更加美好。货运物流效

24、率进一步提高,多式联运、甩挂滚装等集约化的运输组织方式得到广泛应用,专用货车、厢式货车占比进一步提高;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危化品运输、大件运输等专业化物流加快发展,城市共同配送力争成为全国示范,农村物流更加高效有序。3 .绿色安全方面。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综合交通客运联网售票服务、出行信息服务区域性和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铁路承担货物周转量大幅上升,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全面推广,运营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2排放量明显下降,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

25、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健全,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增强。专栏2区“十五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领域具体指标2025年203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覆盖更广泛公路网总里程60007000预期性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38%85%预期性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74%100%预期性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调整后)/70%预期性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27%82%预期性服务更优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级以上/100%预期性三类及以上班线定制客运比例/100%预期性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预期性养护更全面普通国省道技术状况(MQI)优良路率/90预期性农村公路技术状况(

26、MQl)优良路率/83预期性生产更安全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20约束性发展更绿色交通运输C02排放强度下降率3约束性可绿化公路绿化率(%)70约束性专栏3区“十五五”时期“2345”发展目标二横:规划建设二条横向通道1 .新增省道S521: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曾口)一三江恩阳机场;2 .S303上峡至万家:平昌青云一大罗一鼎山一恩阳玉山;三纵:规划建设三条纵向通道1. G245至梁永公路:巴城-回风大桥-市城市广场-杨家坝-三江镇-梁永镇;2. S222:天马山一化成一清江一曾口一鼎山一凤溪(含鼎山至凤溪公路);3. 新增省道S517:化成一白庙一通江火炬一涪阳一洪口o四环

27、规划建设四大交通发展环线1 .江南城区三环线:南杨大桥一南龛景区一黑石腔水库一龙湖中学一沿西华山脚一大溪口一大佛寺桥;2 .东部绕城环线:兴文至清江工业园一清江高速互通(含文昌河大桥);3 .城郊休闲旅游环线:巴城一天星桥一苏山坪一凌云(沙枣树)一古楼山一天马山森林公园一凤头山一枣林一阴灵山一青包山一莲花山一西龛山一莲山湖新区一南龛景区一南杨大桥一巴城;4 .乡村文旅康养环线:巴城一化成山水化湖一清江七彩佛龛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曾口)一梁永一三江晏阳初故里G245巴城。五廊:初步规划产业发展五大交通长廊L玉堂-化成-天马山(北部茶旅融合示范线);2 .清江一大和一水宁寺一曾口(中东部道地药

28、材示范线);3 .大茅坪一三江一梁永一鼎山一凤溪(南部粮猪种养示范线);4 .平梁一光辉一枣林(含盘兴至光辉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道路);5 .白庙一关渡。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市一流”的交通强区,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积极构建“四向拓展”对外交通大走廊,基本建成区“333”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形成跨区域、大容量、快速化的对外运输大走廊3条,城区及绕城3大环线和园区、景区、城乡快速互联3大联网路,全区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超过1.2万公里,实现与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航空运输圈、与周边省会城市2

29、小时铁路运输圈、与周边城市1小时高速运输圈。全面形成“外通内联、畅乡通村达组”的农村交通网络。运输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市首善功能区的联结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依托成都、西安、重庆、兰州四大都市交通干线交汇点优势,构建南下成渝、北上陕甘的南北大通道和连通大西北、畅通万达开、快达长三角的新通道,形成四通八达交通格局,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专栏4区2035年“333”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一、拓展“三廊”,构建通道集群L汉巴渝走廊,形成4条通道(已建成银昆高速、G244;在建汉巴南铁路巴南段、拟建汉巴南铁路汉巴段,建成省道S222陕西一南江一一仪陇

30、段)2 .成巴万走廊,形成5条通道(已建成成巴高速、绵万高速巴万段、G347,在建绵万高速苍巴段、G245,拟建成巴铁路)3 .广巴达走廊,形成5条通道(已建成并运行广巴达铁路巴达段、恩广高速、G542、S409,拟扩能改建广巴达铁路广巴段、拟建S303)二、完善“三环”,消除城市拥堵L城区三环路。在巴城主城建成区边缘贯通一条城市三环路;2 .绕城快速环线。新建巴城东环线、将北环线外移新建复线,重构新的绕城快速环线;3 .绕城高速环线。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南、兴文出入口2个,提升绕城高速环线进出城区通行效能。三、强化“三联”,实现互联互通1 .园区相联:1、经济开发区(兴文)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31、园(曾口);2、工业园(清江)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曾口);3、盘兴物流园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光辉);4、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曾口)一恩阳区空港现代农业产业园(恩阳机场);2 .景区相联:莲花山、阴灵山、天马山、古楼山、山水化湖、七彩佛龛、苏山坪、三江水乡等景区快速互联;3 .城乡相联:乡镇(含被撤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公路通组率100%,实现乡镇10分钟到中心镇、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进巴城。第四节发展路径1 .推动通道建设,打造区域枢纽。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配合建设汉巴南高铁,仓巴高速等重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提升枢纽城市功台匕目匕

32、2 .完善城乡路网,促进产城融合。发挥基础设施先行引领作用,努力构建现代城市路网和产业园区道路体系,以产城融合综合改革契机,以莲山湖新区和七大园区为载体,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城融合示范城。3 .强化服务保障,建设快捷都市。基于城际、城市、城乡运输视角,以优化城际快速交通、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注重公共服务建设及城乡运输服务一体化为重点,以提供更优品质更高水平的运输服务保障为目标,建成“零距离换乘”的便捷客运系统、”无缝隙衔接”的高效货运系统、”全覆盖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为建设快捷都市提供有效支撑。4 .注重绿色安全,推动创新发展。注重智慧交通、绿色安全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技

33、术运用,注重改革创新,完善法制交通保障,营造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发展环境,全面保障交通持续创新发展。第四章建设综合交通网络第一节拓展提升通道建设1 .构建多向铁路高速公路通道。落实全市交通强市战略部署,围绕全市交通“8844”建设体系,依托成都、西安、重庆、兰州四大都市交通高速干线交汇点优势,构建南下成渝、北上陕甘的南北大通道和连通大西北、畅通万达开、快达长三角的新通道,与临近市区协同构建T小时通勤圈”,打造四通八达交通格局,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加快建设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综合运输大通道,配合做好汉巴南铁路建设,推进成都一高铁、广元一一达州铁路扩能改造、苍溪一、陕西镇巴一

34、一广安高速公路建设。专栏5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一、铁路:积极配合做好铁路建设工作。续建项目:汉巴南铁路南充至段。新开工项目:广元至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加快前期:汉巴南铁路至汉中段、成都至三台至铁路。二、高速公路:续建项目:Sl苍溪至。规划研究:陕西一南江一一重庆高速。2 .完善国省干线公路骨架。着力提质升级改造现有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面,基本实现普通国道达到内地二级及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积极开展新增普通省道规划,争取将陕西一南江一一仪陇、一恩阳一南江、化成一白庙一通江新增省道和S409延伸线调整省道纳入省“十五五”普通省道网规划,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网络效益,有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专栏6普通

35、国省道建设项目一、普通国道:续建项目。G245段(光辉许家岭至三江至梁永)新开工项目。配合做好G244、G347、G542巴城过境公路建设(含东部绕城环线:兴文至清江工业园至清江高速互通)。二、普通省道:新开工项目。S303上峡至万家区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曾口至三江至恩阳机场。加快前期。S222清江至曾口、S222曾口至鼎山、S222鼎山至凤溪。规划研究。S521曾口至恩阳机场、S517化成至白庙至通江、S409延伸线纳入省普通省道网规划。3 .扩容城际拥堵通道。加快完善城市大通道建设,推进主城区与兴文新区、主城区与恩阳区、主城区中江南老城区交通繁忙拥堵路段扩能改造,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疏解城市拥堵,实现主城区、兴文新区、恩阳区城市之间快速直连互通。规划研究江南城区三环路、北环线复线建设。专栏7城市大通道建设项目规划研究配合做好南杨大桥至黑石腔水库至龙湖中学至大佛寺桥的江南城区三环路、火车站至天星桥水库至经开区侯家沟至清风隧道的北环线复线(G5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