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2005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临床路径汇总(印发稿)..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TCD编码: BWC220 )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码: I80.205 )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ZY/T001.2-94 )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 2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4 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 周至 3 个月。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诊疗方案” 。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TCD编码: BWC220 )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

3、码:I80.205 )的患者。 2. 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2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 全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凝血功能 +D-二聚体。 (5)下肢静脉彩色

4、多普勒超声。 (6)心电图。 (7)胸部 X线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腹部超声、CT 、 MRI等检查,肿瘤标志物,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 其他疗法。 5.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病情稳定,肢体红热、肿胀、疼痛改善。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肢静脉循环有明显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5、2. 合并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疾病者,需要治疗原发病,退出本路径。 3. 病情加重或出现肺栓塞者,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3 二、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TCD编码:BWC220 、ICD10 编码:I80.205 )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 间 年月日 (第 1 天) 年月日 (第 2 天) 年月日 (第 37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

6、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常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交代病 情 完成入院记录和首次病程 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诊 断及治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 录 上级医师查房 病情和疗效评估 中医辨证 中药方调整 配合溶栓抗凝药物剂量的 调整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静脉点滴或 皮下注射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潜血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 解质 心电图 胸部 X线检查 下肢静脉彩

7、色多普勒超声 其他检查项目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 静脉点滴 或皮下注射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静脉点滴 或皮下注射 临时医嘱 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 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必要时)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健康宣教 指导进行相关检查 饮食指导、心理护理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协助完成相关检查 生活及心理护理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协助完成相关检查

8、 生活及心理护理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4 时间 年月日 (第 8 21 天) 年月日 (第 2227 天) 年月日 (第 28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 治 疗 效 果 评 估 、 诊 疗 方 案调整和补充 辨证调整中药方剂 停用溶栓药物 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 果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辨证调整中药方剂 完成病程记录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 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外

9、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静脉点滴或 皮下注射 临时医嘱: 监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 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临时医嘱: 监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 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 声 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协助完成相关检查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

10、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5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未溃期患者。 一、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脱疽病(TCD编码: BWC2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ICD-10 编码: I70.204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11、准 (ZY/T001.2-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 年 制订的诊断标准 2. 疾病分期 (1)未溃期:下肢无明显破溃 (2)已溃期:下肢已出现破溃 3.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脱疽( 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 未溃期诊疗方案”。 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 未溃期临床常见证候: 寒凝血瘀证 血脉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脱疽( 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 未溃期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12、)标准住院日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脱疽病( TCD编码:BWC200 )和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ICD-10 编码:I70.204 )的患者。 2. 疾病分期属于未溃期 6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 由糖尿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自身免疫病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者,不进入 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 (2)肝

13、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免疫四项( 艾滋、梅毒、甲肝、 乙肝)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 X线片 (6)腹部超声 (7)下肢动脉检测(双下肢动脉彩超、双下肢Doppler 超声血流测定、踝肱指数 -ABI 测定) (8)相应血管功能评价(双髂动脉彩超)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如血管影像学检查 (下肢 CTA或 MRA ) 、 经皮氧分压检测、颈部超声、超声心动、C 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下肢动脉DSA 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温经通脉 (2)血脉瘀阻证:活血祛瘀 (3)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

14、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中医外治法(包括熏洗、敷贴、膏药等方法):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 法应用。 4. 针灸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病人可选用。 5. 其他疗法。 6. 内科基础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常规治疗,合并内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 7 7. 肢体功能锻炼:根据病人不同特点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8.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患肢疼痛减轻或明显好转;发凉、麻木减轻。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血液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

15、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8 二、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TCD编码: BWC200 ;ICD-10 编码: I70.204 疾病分期为未溃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 节气: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28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 1天) 年月日 (第 2- 7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

16、查 进行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功能评估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入院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调整或补 充诊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 +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免疫四项 凝血功能心电图 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 血管功能评价(双下肢动脉功能检测、 双下肢动脉彩超、ABI) 相应血管功能

17、评价(双髂动脉彩超) 其他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中药熏洗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内科基础治疗 肢体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配合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9 时间 年月日 (第 8-27 天) 年月日 (第 28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

18、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中医辨证施治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 强调健康宣教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 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中药足浴 针灸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评价血管功能(复查ABI)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配合健康宣教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19、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0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溃疡的患者。 一、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臁疮(TCD编码: BWC180 )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溃疡(ICD-10 编码: L97.X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ZY/T001.2-94 )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

20、,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年)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创伤修复学(付小兵、王德文主编,人民军医 出版社, 1999 年) 。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臁疮 (下肢溃疡) 诊疗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毒蕴证 湿热瘀阻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臁疮 (下肢溃疡)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臁疮(下肢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臁疮(TCD编码: BWC180 )和下肢溃疡( L9

21、7.X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1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 X线片。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疮面分泌物细菌培养 +药敏。 (8)双下肢静脉超声。 2. 可选择的

22、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变部位X 线片、双下肢动脉超声、双下肢血管造影、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血沉、抗结核抗 体、过敏原筛查、肌电图检查、经皮氧分压测定、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毒蕴证: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3)气虚血瘀证:益气化瘀,托毒生肌。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4. 外治法:可根据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祛腐化瘀补虚活血生肌外治法。 5. 其他疗法:中药熏洗疗法、浸渍疗法、缠缚疗法、艾灸、穴位注射、植皮术、 微波治疗、半导体激光、

23、高压氧舱等。 6.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溃疡疮面面积缩小,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或合并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伴有其他疾病,需要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 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 伴有影响本病治疗疗效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 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 经治疗后疮面无变化或进一步扩大,退出本路径。 12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13 二、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臁疮(下肢溃疡)(TCD编码: BWC180 、ICD-10

24、编码: L97.X01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 1 天) 年月日 (第 215 天) 年月日 (第 16 27 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 28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 问 病 史 与 体 格检查 采 集 中 医 四 诊 信息 进 行 中 医 证 候 诊断 完 成 病 历 书 写 和病程记录 初 步 拟 定 诊 疗 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与 患 者 及 家 属 沟 通 病 情 及 治 疗 方案,交代注意事 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

25、程记录 上级医生查房: 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充 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病情及治疗方案, 交代 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施治 采 集中 医四 诊 信 息 进 行中 医证 候 诊 断 完 成病 历书 写 和 病程记录 上级医生查房:评 估治疗效果,调整或 补充诊疗方案,确定 出院时间 中医辨证施治 制定康复计划,指 导 患 者出 院后 功能 锻炼 交 代出 院注 意事 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辨 证 口 服 中 药 汤剂 静 脉 滴 注 中 药 注射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26、血常规、尿常 规、便常规 +潜血 肝功能、肾功 能、血糖、血脂、 血液流变学、电 解质 心电图 胸部 X线片 凝血功能 感 染 性 疾 病 筛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 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定期复查疮面分泌 物培养 +细菌药敏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辨 证口 服中 药 汤 剂 静 脉滴 注中 药 注 射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定期复查疮面分 泌 物 培养 +细菌 药 敏 复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 及入院检查有异常 者。 长期医嘱 : 停 止所

27、有长 期医 嘱 临时医嘱 :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14 查(乙肝、丙肝、 艾滋病、梅毒) 疮 面 分 泌 物 细 菌培养 +药敏 双下肢血管(静 脉)超声 其他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做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指 导 患 者 进 行 相关辅助检查 观 察 并 记 录 病 情变化 按 照 医 嘱 执 行 诊疗护理措施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 化及救治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指 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并记录病情 变化及救治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指 导患者的康复和锻 炼 出院指导 交 代出 院后 注意 事项 协 助办 理出 院手 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

28、变异 记录 无 有 , 原 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5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成脓期患者。 一、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痈(TCD编码: BWR02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 编码: N61 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2-94) 、 现

29、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 (第 7 版) (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 、 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 15 版) (DavidC. Sabiston 主编, 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 2. 疾病分期 郁滞期 成脓期 溃后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 案” 。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炽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 方案” 。 1诊断

30、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 (TCD编码:BWR020) 和急性乳腺炎(ICD-10 编码:N61 01) 16 的患者。 2. 疾病分期为成脓期。 3. 不伴有败血症,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D二聚体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乳腺彩色超声

31、+脓肿定位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 +药敏、病理 学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 外治法: (1)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 (2)超声定位火针洞式烙口穿刺引流排脓术; (3)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2. 内治法: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成脓期(热毒炽盛证) :清热解毒 , 托里透脓。 3.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体温正常。 2. 全身与局部症状明显好转,肿块明显缩小。 3.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查正常,乳腺彩色超声检查排除脓肿。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过程中

32、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2.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乳漏、传囊等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17 二、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痈( 急性乳腺炎 ) ,TCD编码: BWR020 、ICD-10 编码: N61 01 疾病分期为成脓期 患者姓名:性别:女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 第 1 天) 年月日 ( 第 2 6 天 ) 年月日 ( 第 7 天,出院日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采集

33、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书写病历 完善辅助检查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 估,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病程记录 术后择日复查乳腺彩色超 声及血常规 必要时再次行乳房脓肿排 脓术 中医辨证施治 上级医师查房 复查乳腺彩色超声及血 常规,确定脓肿消失情况或 切口愈合情况 完成出院记录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 查时间 达到出院标准,通知出 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清淡饮食 中药辨证治疗(通乳、回 乳相结合)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电解质 凝血功能检

34、查+D二聚 体 感染性疾病筛查 乳腺彩色超声+脓肿定位 可选如下引流方法( 必要 时超声引导) : 1 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 2 火针洞式烙口穿刺引流排 脓术 3 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其他疗法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清淡饮食 中药辨证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 乳腺彩色超声+脓肿定位 (必要时) 可选如下引流方法( 必要 时超声引导) : 1 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 2 火针洞式烙口穿刺引流排 脓术 3 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脓腔提脓条引流 刮匙与棉捻清除脓腔及 炎性通道坏死组织 烙口换药 (术后 3 日内每 日 1 次, 3 日后隔日1 次) 切口换药 其他疗法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35、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 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措施 配合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 法 送患者出院 18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9 烧伤中医临床路径 一、烧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烧伤(水火烫伤TCD 编码: BWV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烧伤( 手烧伤 ICD-10 编码: T23.001

36、,面部烧伤 ICD-10 编 码:T20.002,上肢烧伤 ICD-10 编码:T22-001,下肢烧伤 ICD-10 编码:T24.001,躯 干烧伤 ICD-10 编码: T21.001)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ZY/T001.2-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0 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 三度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 2. 烧伤分度 参照 1970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三度四分法进行烧伤分度。 度烧伤(红斑型):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

37、局部感觉过敏,不起 水泡,常有烧灼感。 23 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 度烧伤(水疱型):根据伤及皮肤深度, 度烧伤分为浅度烧伤和深度烧伤。 浅度烧伤: 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 潮湿,局部肿胀。1 2 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度烧伤: 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 揭去表皮, 基底苍白, 间有红色斑点、 潮湿,水肿明显。 34 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 度烧伤(焦痂型):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 干后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 24 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 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 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4.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

38、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烧伤诊疗方案”。 度烧伤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袭表证 火毒伤津证 20 热毒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烧伤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烧伤。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烧伤(水火烫伤TCD编码: BWV000 ;手烧伤 ICD-10 编码: T23.001,面部烧伤 ICD-10 编码:T20.002,上肢烧伤 ICD-10 编码: T22-001,下肢烧 伤 ICD-10 编码: T24.001,躯干烧伤 ICD-10 编码: T21.001)

39、 的患者。 2. 成人烧伤面积 15% 、儿童烧伤面积 10% 体表面积;烧伤的深度为度。 4.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 度烧伤;成人烧伤面积15% 、儿童烧伤面积 10% 体表面积;合并复合伤者, 不进入本路径。 6. 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过敏病史或过敏体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 D-二聚体

40、。 (4)心电图。 (5)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液流变学、胸部X 线片检查、 C- 反应蛋白、血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 中医外治法 2.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袭表证: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2)火毒伤津证: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3)热毒血瘀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21 3. 其他疗法 4.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创面愈合,全身症状基本消失。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

41、时,退出本路径。 3. 面颈部烧伤者,若2448小时出现严重水肿,怀疑合并吸入性损伤时,退出本 路径。 4. 创面严重感染,或创面加深必须手术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5. 合并有基础病变,住院期间病情发作或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 长、费用增加。 6. 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2 二、烧伤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烧伤 (TCD编码:BWV000 ; ICD-10 编码:手烧伤 T23.001 , 面部烧伤: T20.002 , 上肢烧伤: T22-001 ,下肢烧伤:T24.001 ,躯干烧伤: T21.001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42、: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 1 天) 年月日 (第 23 天) 年月日 (第 47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情评估及入院诊断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 症、必要时监护生命体征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 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判断病情 程度和病情变化,评估治 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 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入院需要检查的项 目,根据检查结果予以相 应处理 异常检查结

43、果必须复查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并发症 创面愈合情况及预后评估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烧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创面换药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 凝血常规 +D-2 聚体 心电图 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胸部 X线检查(必要时) 清创术 长期医嘱 烧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创面换药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复查 异常检查 长期医嘱 烧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创面换药 临时医嘱 中药局部浸泡疗法 其他

44、疗法 复查异常检查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根据医嘱配合治疗 制定规范的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健康宣教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 事项,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 助检查 完成护理记录 执行入院各项检查护理工 作 制定规范的诊疗护理措施 指导陪护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适当的功能锻炼 生活和心理护理 配合治疗 生活和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适当功能锻炼 指导陪护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23 时间 年月日 (第 814 天) 年月日 (第 1520 天) 年月日

45、(第 21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并发症 创面愈合情况和预后评估 功能康复宣教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 效果、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并发症 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 加强功能康复宣教 再次评价创面愈合情 况,确定是否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 注意事项和随访时间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 等 指导院外功能康复锻炼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烧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口服 创面换药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中药局部浸泡疗法 长期医嘱 烧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口服 创面换药 临时医嘱 中药局部浸泡疗法 复查异常检查 长期医嘱 停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访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根据医嘱配合治疗 生活和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康复锻炼 指导陪护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医嘱配合治疗 生活和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康复锻炼 指导陪护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送患者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