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025206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涤纶长丝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涤纶长丝生产及产品开发现状分析为进一步了解涤纶长丝行业基本情况,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从5月中旬开始陆续走访了涤纶长丝主要生产及消费区萧山、绍兴、吴江、桐乡、上海、仪征等地企业,普查涤纶长丝行业状况,调研差别化产品开发情况及问题,深入了解企业自主创新力现状。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服务作用,并结合产品下游用户的需求,搭建上下游交流的平台,以利充分沟通信息,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方向,鼓励和促进涤纶长丝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一部分 涤纶长丝行业状况一、“十五”期间我国聚酯及涤纶长丝行业状况“十五”期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机制转变的带动下,我国聚酯涤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向市场

2、及沿海地区集中,行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产能产量高速增长,在世界聚酯涤纶工业及我国纺织工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出口量快速增长,进口依存度逐步下降。2005年我国化纤产量由2000年694.16万吨增长至1629万吨,比2000年增长134%,年均增长18.5%,占世界化纤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0.5%提高到 42.3%。2005年我国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3%,其中涤纶长丝产量791万吨,占世界涤纶产量的50%以上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30%。我国已成为全球最为活跃、名符其实的涤纶长丝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竞争力显著提升。2005年我国聚酯产品的直接出口实现了大幅增长,

3、全年出口涤纶长丝、短纤及瓶级为主的聚酯切片共103.6万吨,同比增长164.3%,而全年进口聚酯产品至76.54万吨,减少26.8%,我国首次成为聚酯产品净出口国。表1 “十五”期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及进口量表 单位:万吨 %产量同比增长进口量同比增长出口量同比增长2001390.823.9828.9-29.850.39-802002463.318.5532.612.802.94653.852003572.823.6340.825.154.139.472004703.322.7836.18-11.3213.26223.412005791.412.5328.94-20.0125.4892.16表2

4、 2005年我国涤纶长丝产品进出口明细表 单位:吨 万美元产品名称出口数量出口金额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同比增同比增同比增同比增涤纶工业丝29914.1274.4%6521.2272.6%20652.417.9%4414.64.9%涤纶弹力丝10717575.8%17944.191.9%56577.632.3%11141.720.0%涤纶变形丝14925.2452.5%2845.3410.9%15812.24.0%3812.89.1%涤纶POY4102213.5%5115.65.9%74258.712.0%8837.86.0%涤纶FDY58036.6422.4%8746.4403.9%107418.

5、714.8%19397.91.8%涤纶DT等3762.154.1%738.666.5%14733.243.8%3347.131.8%合计254538.592%41911.4117%289452.820%50952.19.3%2、产业素质显著提高,国产化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化技术产能比例迅速提高、大型聚酯的产能比例提高、直接纺比例提高、企业的平均规模提高。表3 聚酯及涤纶单位产能投资和装置建设周期装置规模(吨/日)单位产能投资(元/吨)装置建设周期90年代初目前90年代初目前90年代初目前聚合连续100200间歇0.51万吨/年连续600750约1000010002436月约14月短

6、纤直纺50直纺150200约100003000约24月812月长丝切片纺5万吨/年直纺整厂规模1020万吨/年约3000050002436月约12月表4 2005年涤纶长丝企业按规模统计分级(万吨)厂家数抽丝能力(万吨)占总能力40万吨以上(含40)527122.36%20-40万吨(含20)1025721.20%10-20万吨(含10)23338.427.92%5-10万吨(含5)1383.26.86%1-5万吨(含1)99202.516.71%0-1万吨(含0.5)15160.14.96%合计3011212.2100.00%l 10万吨以上共38家合计能力866.4万吨,占总能力71.47

7、%l 5万吨以上共51家合计能力949.6万吨,占总能力78.34%表5 涤纶长丝排名前50名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分析表产能(吨)比例(%)直接纺8111000吨占85.54%其中:POY6557000吨占80.84%FDY1554000吨占19.16%切片纺2181000吨占23.00%其中:POY1627000吨占74.60%FDY554000吨占25.40%POY、FDY合计其中:POY8184000吨占86.31%FDY2108000吨占22.23%表6 2005年涤纶长丝产量分品种细化表产品类别产量(万吨)纺丝能力791其中:POY465FDY246 UDY50其它(包括HOY、复合纺等

8、)30加工丝能力530其中:POY390DTY60 DT503、生产和消费集中,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民营企业在竞争格局中迅速崛起。表7 2005年全国涤纶长丝企业性质汇总按企业数量(家)按生产能力(万吨)企业数占%产能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437.87%206.7117.05%民营企业17357.48%958.2979.05%“三资”企业144.65%47.23.89%合 计301100%1212.2100.00%表8 全国涤纶长丝企业东中西部省市分布汇总 单位:万吨企业数占%生产能力占%东 部25785.38%1152.4895.07%中 部289.30%50.074.13%西 部165.

9、32%9.650.80%合 计301100.00%1212.2100.00%表9 2005年全国分省市涤纶产量分部表省市名称2005年生产能力(万吨)占全国比1浙江634.9852.38%2江苏311.9825.74%3福建69.565.74%4广东46.013.80%5上海28.592.36%6山东23.631.95%7江西20.501.69%8辽宁15.491.28%8河南12.171.00%9天津11.230.93%10海南8.700.72%11湖南7.700.64%13湖北5.700.47%14新疆3.100.26%15四川2.900.24%16河北2.310.19%17安徽1.910

10、.16%18山西1.190.10%19广西1.350.11%20吉林0.900.07%21宁夏0.500.04%22贵州0.500.04%23云南0.450.04%24内蒙古0.450.04%25甘肃0.400.03%合计1212.20100.00%但近几年来聚酯涤纶行业的快速趋同性发展也带来了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行业竞争加剧,装置开工率持续下降,企业效益下滑;原料发展滞后,高新原创技术滞后;各项法规标准尚待与国际接轨等影响行业良性发展的诸多问题。与美国、西欧、日本,以及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二、2006年涤纶长丝行业运行状况从2006年上半年看,涤纶长丝行

11、业运行状况有所好转,特别是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但仍然处于调整状态行业结构性矛盾和运行中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表现依然十分突出。今年16月全国涤纶行业共生产759.79万吨,同比增长15.41%,其中涤纶长丝469.4万吨,同比增长15.39%。全国涤纶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5.75亿元,同比增长23.42%;实现利润总额15.19亿元,同比增长218.59%;亏损企业亏损额4.89亿元,同比下降51.78%。每百元销售收入三项费用继续下降,总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今年16月份涤纶长丝、短纤及瓶级为主的聚酯切片共出口66.31万吨,其中涤纶长丝出

12、口19.22万吨,逐步缓解了国内市场压力方面。但是近期韩国、美国等重要出口市场将又对我国涤纶短纤实施反倾销,长丝出口也存在一定壁垒。表10 2006年1-6月份涤纶行业生产及供求情况表产 量进口量出口供给总量涤纶长丝469.413.7713.7涤纶短纤290.3912.4919.22聚酯切片8.1533.39产量(万吨)进口数量(万吨)出口数量(万吨)表观量(万吨)涤纶759.7926.2732.92753.07其中:短纤290.3913.7813.70290.47长丝469.4012.4919.22462.67聚酯切片428.848.1533.39403.60三、当前涤纶长丝行业运行的主要特

13、点及问题在“十五”的后二年,随着原料价格飞涨且振荡频繁、产能的快速增长,聚酯涤纶企业加工区间已被压缩至不合理的状态,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盈利更加困难。但这些矛盾和问题也为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涤纶长丝行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总量增长得到合理回归,投资从“十五”期间的高速增长逐步回落,投资方向得到调整,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投产的聚酯生产线都 是03、04年签订合同,推迟建设或建成末投产的。而根据我们对市场的了解,目前在建的聚酯及涤纶长丝项目具有几个基本特点:聚酯配套产品为长丝;现有聚酯及涤纶企业改扩建项目;这些企业具有一定差别化开发基础和优势;产品方案定位

14、差别化,大线如吴江盛虹的20万吨直纺全消光、吴江恒力20万直纺超细旦、张家港欣欣4万吨直纺阳离子等,小线及切片纺更是复合纺、异截面等各种差别化品种。由此可见目前行业投资日趋理性,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今年上半年以来,行业效益大幅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很大。表10 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实际完成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占纺织比2004年174.3344.1%+3.0点22.87%2005年174.882.0%+3.8点16.61%2006年1-2月14.59-9.9%19.99%2006年1-3月30.253.0%+12.9点16.26%2006年1-4月43.28-22.0%-25.0点15.

15、70%2006年1-5月55.903.2%+25.2点14.48%2006年1-6月77.8118.1%+14.9点13.67%2、技术进步明显加速,产业竞争力有所提高。由于涤纶长丝产品规格多,应用广泛,差异性大,非常适合差别化开发。虽然近年来聚酯及涤纶装置趋同性发展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也促使企业近年来加大技改力度,开发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五”后二年,涤纶长丝企业纷纷开始在技术同质、产品同质的市场中寻求突破,开发出生产出直纺细旦超细旦、吸湿排汗、复合纺、抗紫外远红外等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下游应用更加广泛,得到很好的市场反响,逐步替代进口。从05年下半年开始,涤纶长丝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而

16、短纤维特别是直纺产品品种少,开发成本高,受棉花影响大,近年来经济效益差于长丝,使长丝在涤纶纤维中的比例不断提高。3、切片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具有自己的优势。由于聚酯工业国产化,大容量、高起点、低投入的熔体直接纺装置得到了快速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直纺比例不断提高。大规模直纺生产线产量大,转换产品成本高,生产灵活性差,且技改费用高,开发差别化产品成本高。而切片纺生产灵活,开停工方便,具有小批量、市场反应快速的特色,特别是在开发差别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在目前切片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一些切片纺企业由于开发出了高附加值的差别化产品,还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直接纺相比,切片纺相对投

17、资高,但物耗、能耗高,单位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特别是批间产品不够稳定,在常规产品方面与直接纺相对不具优势。但如果找好市场定位,开发出小批量、多品种、适合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特别是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4、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涤纶工业丝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伴随产业市场需求变化,我国产业用涤纶长丝得到较快增长,企业盈利水平相对高于民用丝。2005年我国涤纶工业丝企业近30家,产量约30万吨,但05年来竞争更加激烈,普通涤纶工业丝价格有所回落。早期建设的工业丝企业以进口技术及装备为主,近年来也实现了国产化。由于我国工业丝企业建设较晚,具有一定后发优势,一些工业丝企业如浙

18、江海利德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大量出口,2005年涤纶工业丝出口约5万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涤纶工业丝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应用前景广阔。5、原油继续高价位运行,PTA、EG等原料价格居高不下。2006年上半年经济效益较好是在去年及一季度原料价格相对回落的情况下取得的,3月份以来PTA的价格持续走高,由于生产与采购存在一定滞后期,这些高价位原料为下半年行业运行带来了减利因素。图1 2004年1月-2006年6月PTA价格趋势图 图2 2004年1月-2006年6月EG价格趋势图 6、产品开发能力有待提高,产品质量仍需稳定,产品应用范围需进一步拓展。涤纶长丝广泛应用于针织、家纺、产业等行业

19、,需求十分广阔。但目前仍主要应用于中低档面料,高档及用于出口的面料、服装仍依赖进口。我国涤纶长丝产品在品种规格上不能满足需求,功能性产品比重低,复合功能性产品更少;产品指标虽然达到要求,但质量尤其是批间质量稳定性差,下游的可纺性和加工性能不如进口产品,在染整时易出现问题。我国涤纶长丝企业在规模与产业链开发、整体技术水平、开发创新能力、产品结构、质量稳定性、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部分 涤纶长丝差别化纤维产品情况涤纶长丝作为产量最高、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化纤品种,如何开发差别化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化纤工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涤纶长丝主要差别化品种

20、涤纶长丝差别化纤维主要有形态(细旦、异型截面等)、高性能(高强、高模、低缩等)、高功能(高感性、吸湿性、透湿防水性、抗静电及导电性、离子交换性和抗菌性等)几大改性的方向。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细旦及超细旦、吸湿排汗、防水透湿、中空保温、复合纺及海岛丝、大有光、全消光、有色、阳离子可染、阻燃、抗菌、防紫外线、远红外等。此外,目前涤纶差别化纤维也呈现出多种形态、性能及功能复合改性的趋势。2005年差别化涤纶长丝的产量如下:表11 2005年差别化涤纶长丝产量细化表产品类别产量(万吨)细旦及超细旦150粗旦65异型截面30中空1复合纺(海岛等)12高强、高模、低缩30大有光48全消光24有色90

21、阳离子可染12抗静电、导电0.3吸湿快干0.5阻燃1.2防紫外线0.2远红外0.9防霉、防菌、防臭、香型1其它0.11、细旦细旦是涤纶长丝主要的差别化品种,产品细旦化(包括单丝纤度和总纤度)已成为涤纶长丝生产的一个趋势。主要规格有24D/28F、50D/72F, 50D/144F, 75D/72F,75D/144F,75D/288F,150D/288F,150D/288F,150D/576F等。其中576F的产品由二块喷丝板抽丝,在卷绕时进行合股。虽然涤纶长丝企业都能生产细旦产品,但也呈现地域特点,吴江地区以细旦丝为主,规模、质量比较突出,如恒力,盛虹等企业细旦产品占总量的50%以上,单丝纤度

22、0.5dp以下占细旦产品的50%以上。产品除在吴江、太仓等区域销售外,开始出口国外。目前单丝纤度在0.5-1.0dpf的产品技术基本成熟,0.3-0.5dpf的产品也在大量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在生产中除喷丝板需进行一定投入外,消耗与常规品种差别不大。由于产品细旦化,产量降低造成熔体过剩,很多厂家都在新上或改扩建生产线,细旦及超细旦涤纶长丝产量已达到数百万吨。由于细旦丝市场容量大,大容量直纺生产线具有产品质量稳定、能耗及成本低、批号长的特点,在开发细旦产品具有很大优势。目前细旦涤纶长丝的售价在14000元/吨左右,利润比常规品种高约1000-2500元/吨,主要用于高档面料和装饰用布。一些企业产

23、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替代进口。2、异型截面目前涤纶长丝异型截面纤维热点是吸湿排汗纤维,它在纤维表面形成沟槽,截面呈十字型或五叶型等,具有导湿快干、蓬松透气、轻便柔软不贴身等特点,在衬衫、夹克、运动衣、内衣等得到广泛应用。吸湿排汗纤维最早由杜邦公司开发,现在国内化纤企业已经掌握生产技术,如海天、翔鹭、仪化等。中空纤维也是应用比较多的异型截面纤维,如海天、翔鹭、远纺等生产的保暖纤维,用于针织摇粒绒等面料。防水透湿纤维也是通过纤维表面处理达到既防水又能使水蒸气迅速挥发的作用,用于运动及户外产品,目前日本一些化纤企业有产品。3、全消光、大有光等异光泽度纤维这些纤维的改性方法都是在聚酯中添加一些添加剂,

24、基本由切片纺企业生产,目前直接纺企业也开始开发这些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市场容量有限,直接纺产量较高,产品销售存在很大问题。吴江盛虹目前准备上一条20万吨的全消光聚酯生产线。阳离子方面,张家港欣欣、绍兴古纤道等企业产品市场认知度比较高。4、海岛丝及复合纺海岛纤维是利用复合纺丝技术制得的超细或极细纤维,单丝线密度达到0.05dtex,织物具有柔软爽滑的特色,广泛应用于服饰、家纺及高级擦拭布。复合纺以涤锦复合为主,有桔瓣性、米字型等异型截面,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主要应用于清洁用品,家纺用品等。此外很多纤维的低熔点、阻燃、抗静电、导电功能也通过复合纺的特殊结构来达到。5、阻燃、抗菌防霉、抗静电、抗紫外线、

25、远红外纤维等这些高功能性纤维也是通过添加一定组分进行改性,目前产量较少,只有日本、韩国、台湾及国内翔鹭、仪征、海天等少数企业能生产。这类产品售价较高,市场附加值高。二、我国涤纶长丝差别化产品开发的特点近年来由于涤纶长丝产能增长快速,市场竞争残酷,涤纶长丝企业纷纷转产差别化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热情也很高,但目前产品种类仍然有限,产量也不高。当前差别化产品开发具有几个特点:1、差别化产品周期逐渐缩短。目前服装及面料风格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对纤维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人才、技术、信息流动也更加通畅,市场反馈迅速,任何一个产品只要出现,市场很快会有大量同类产品,从而失去高附加值,因

26、此企业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应对市场。2、差别化开发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如吴江地区涤纶长丝企业以进口技术和装备为主,技术先进,投资大,单位加工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吴江地区也是纺织产业集群,以生产丝织及仿真丝产品为特色,为细旦丝提供了大量市场,也促进了吴江细旦涤纶长丝开发。桐乡地区从事化纤生产起步较早,早期生产线为小聚酯和切片纺,企业充分利用这部分产能,开发了规格齐全、小批量、快速反应市场的差别化产品,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3、直纺差别化开发有新的发展。虽然直接纺丝在差别化开发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目前直纺企业也开发出一些具有特色的产品,比如细旦丝、超细旦、异型截面、吸温快干、全消光、大有光

27、等,特别是细旦丝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目前采用直纺工艺长丝dfp可达0.3-0.5,短纤达0.5-0.8。4、差别化开发呈现多种风格的形态、性能及功能复合。目前差别化纤维呈现多种形态、性能及功能复合的趋势,比如当前市场比较畅销的三叶异型大有光纤维、扁平超细纤维、全消光海岛超细纤维、导电海岛纤维、异型截面涤锦复合超细纤维、低熔点皮芯复合纤维、防紫外线吸湿快干纤维等,满足更多层次的需求。三、我国涤纶长丝差别化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与建议1、我国差别化纤维开发品种规格不丰富、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功能性产品比例低、多种复合功能产品更少,在整体水平、质量和数量上与美国、西欧、日本,以及韩国和我国台湾

28、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日本从70年代起就开始纤维的差别化开发,产品门类齐全,附加值高。目前我国涤纶长丝尚待进一步开发的产品很多。表12 涤纶长丝尚待开发差别化产品类别应用多种形态、性能及功能组合纤维类仿真、超仿真、复合纺等适合户外活动的防紫外和透气、防水组合等生物、医药、保健方面等抗菌防臭类产业用纤维类高强高模低缩等环保产品类可降解、回收生产技术及产品等2、差别化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局限于产品开发,更要注重市场化、工程化,要求产学研结合、上下游结合,并以最终产品为根本目标,此外相关辅料及添加剂、油剂的系列配套开发工作也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纺织化纤一体化开发体系尚不健全,急待完善。3、

29、找准市场定位。涤纶长丝应用非常广泛,差别化的方向也很多,但对企业来说,不仅要求产量,更要求质量和效益。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技术和装备特点,摸清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企业特点和优势的产品,实现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4、影响企业差别化开发的原因除了技术、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目前差别化纤维与后道产品开发结合不力,一方面市场需求小,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另一方面下游对纤维的需求也不能及时满足。因此必须建立上下游合作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合作,从纤维、织造、染整多方面进行协作,才能在纺织产业链中生产出市场反映迅速、高附加值产品。5、国内化纤

30、企业对差别化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缺乏市场认知度,不能取得很好的附加值,产业链利润向织造及服装行业倾斜。一件吸湿快干纤维的T恤比普通纤维T恤贵100%以上,但吸湿快干纤维每吨只比同规格的常规品种贵20%-30%元。而国外公司杜邦、兰精、东丽、晓星等在产品开发、应用和品牌宣传等方面采用了较好的模式,产品附加值也非常高。此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内企业也有待加强,目前国内的化纤企业也注意到这点,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吊牌、专利和标准保护等。差别化纤维作为一类新颖的化纤原料为整个纺织行业开发各种面料,提升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涤纶长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差别化产品比例仍偏低。国家及行业协会应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不同企业间差别化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