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30861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煤锅炉脱硫系统设计.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 课程设计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学号: . . 目录 1 课程设计题目3 2 设计依据 3 2.1 技术标准及依据. 3 2.2 设计参数及参数范围. 3 2.3 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 4 3 污染源强分析 4 3.1 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4 3.2 烟气中 SO2的浓度计算 6 3.3 烟气 SO2排放量的计算 6 4 工艺设计 7 4.1 工艺选择 . 7 4.2 吸收设备的选择. 7 4.3 工艺原理 . 8 4.4 脱硫系统工艺流程. 9 4.5 工艺组成 . 9 5 相关的设计计算 . 10 5.1 脱硫剂液箱容量与设计. 10 5.2 增压风机 . 1

2、0 5.3 SO2吸收系统 10 5.3.1 塔径及底面积计算. . 10 5.3.2 脱硫塔高度计算. . 11 6 附图 . 12 附图 1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图 12 附图 2 吸收塔系统 13 附图 3 吸收塔平面图 13 . . 1 课程设计题目 四川省某火电厂30t/h燃煤锅炉烟气的脱硫系统设计 2 设计依据 2.1 技术标准及依据 (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4622009) (3) 大气污染防治手册 (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3095-1996) (6)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2 设计参数及参数范围 (1)根据技术标准与排放标准,确定设计参数及设计范围。 锅炉型号: 30 t/h 锅炉一台 烟气排放量:19000m 3/h 燃料种类:无烟煤 燃煤量: 2.237152t/h 炉内温度: 700 锅炉排烟温度:155 烟气含氧量:60.2605mol/kg (燃煤) 目前 SO2排放浓度: 1353mg/ 3 N m 含硫率: 1.1% 锅炉热效率:75% 空气过剩系数:1.2 (2) 拟用双碱法,据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HJ 4622009) ,故有 : 液气比( G/L)为 2 钙硫比

4、( Ca/S)为 1.1 . . 净化效率不小于 95% 可用率为95% 2.3 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 设计原则: (1)设计中为将来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及规模扩大留有余地。 (2)因地制宜,节省场地。 (3)严禁转移污染物,全面防治二次污染。 设计目标: (1)根据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该火电厂标准状态下SO2 排放浓度应小 于 300 mg/m 3 (2)为保证电厂周围居民区空气质量,同时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的二级标准,即小于居民区大气中SO2最高允许的日平均浓度0.15mg/m 3 (3)总量控制指标达标 3 污染源强分析 3.1 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含

5、硫率为1.1%,选择煤种为无烟煤 以 1kg 无烟煤为基础,则: 成分质量 /g 物质的量 /mol 理论需氧量 /mol C 649.572 54.131 54.131 H 25.308 12.654(分子) 6.327 O 14.06 0.879 -0.4395 N 6.327 0.226 (分子) S 7.733 0.242 0.242 H20 75 4.17 灰分 222 (1) 理论需氧量为 (54.131+6.327-0.4395+0.242)mol/kg = 60.2605mol/kg (燃煤) 假定干空气中氮和氧的摩尔比为3.78 ,则 1kg 燃煤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为

6、: 60.2605 (1+3.78) mol/kg =288.0452 mol/kg (燃煤) 即标况下 288.0452 22.4 1000 m 3 N /kg = 6.452 3 N m/kg (燃煤) . . (2) 理论烟气量(按照标准状况换算体积,下同) 理论上烟气的组成为 CO2 54.131mol/kg ; H2O 12.654+4.17=16.824 mol/kg; N2 60.2605 3.78+0.226=228.01mol/kg ; SO2 0.242mol/kg ; 灰分 222mol/kg 故理论干烟气量为: (54.131+228.01+0.242 )mol/kg=

7、282.383mol/kg (燃煤) 282.383 22.4 1000 3 N m /kg = 6.325 m 3 N /kg (燃煤) 理论湿烟气量为: (282.383+16.824 )mol/kg=299.207mol/kg (燃煤) 299.207 22.4 1000 m 3 N /kg = 6.702 3 N m /kg (燃煤) (3)实际烟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为1.2 ,可求: 实际干烟气量Vfg = 理论干烟气量+理论空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1 ) =6.325+ 6.452 0.2 = 7.6154 3 N m/kg (燃煤) 实际湿烟气量Vfg = 理论湿烟气量+理论空气量

8、 (空气过剩系数-1 ) =6.702+ 6.452 0.2 = 7.9924 3 N m/kg (燃煤) (4) 锅炉燃煤量: hkg Q iiD B/ )( 12 低 式中: D:锅炉每小时的产汽量(kgh); Q低:煤的低位发热量(kcal/kg ) :锅炉的热效率( % ); i2:锅炉在某工作压 力下的饱和蒸汽热焓 (kcal/kg); 1.25MPa 时为 1400.4kJ/kg i 1:锅炉给水热焓( kcal/kg ),一般给水温度取20,则 i1=84.80kJ/kg, 则: hthkgB/37.2/52.2371 %7522190 )80.844.1400(100030 (

9、5)标准状态下的总干烟气量: hmN/07.1806052.23716154.7 3 标准状态下的总湿烟气量: hmN/14.1895452.23719924.7 3 取设计烟气量为19000 3 N m /kg . . 3.2 烟气中 SO2的浓度计算 (1) SO2产污系数及其质量流量 二氧化硫产污系数: PSGso Y 10002 2 (Kg/t) 式中: S Y- 燃煤应用基含硫量, % P-燃煤中硫的转化率(煤粉炉一般取0.9 ) ,% 94.13919.0%)1 .13 .70(1000210002 2 PSGso Y Kg/t 脱硫装置入口烟气中的SO2质量流量可根据下面公式估算

10、: 100 ) 100 1 (2)( 2 ar Sq BgKSOM 式中: M(SO2) 脱硫装置入口烟气中的SO2 质量流量, t/h K染料燃烧中硫的转化率(煤粉炉一般取0.9 ) Bg锅炉最大连续工况负荷时的燃煤量,t/h q锅炉机械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Sar燃料的收到基硫分, % 所以: hKgSOM/742.24 100 1.1%3 .70 ) 100 25 1(37.29.02)( 2 烟气中 SO2 的实测浓度为: /302.1 19000 1000 742.24g 3 N m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的相关规定,需将实物浓度折算,规定说明 燃煤

11、锅炉,折算项目为烟尘,SO2 ,NOX排放浓度时,过量空气折算系数=1.8 锅炉大气污染物过量空气系数折算排放浓度按下式计算: CC 式中 C 折算后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g/ 3 N m C 实测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g/ 3 N m 实测的过量空气系数 规定的过量空气系数 已知 a =1.2 ,燃煤锅炉的过量空气折算系数a =1.8 所以折算后烟气中SO2的浓度: /868 8.1 2.1 302.1mgc 3 N m 3.3 烟气 SO2排放量的计算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 4622009)对于 65t/h以下工业锅炉 . . 脱硫装置的

12、设计脱硫效率不宜小于80% 的标准。 则每小时去除SO2的量为: hkg /194.13%801019000868 6 出口烟气中SO2的排放量为: hkgsmg/298.3/3298%)801 (1019000868 6 取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u 为 5.0m/s ; 烟囱出口处烟气流速不应低于该高度处平均风速的1.5 倍,故取烟囱出口流速v 为 9.0m/s ;取 y z 为 0.5; 烟气出口处烟流温度Ts 为 155;烟囱 高度取 60m;烟囱出口内径D为 2m 。 根据霍兰德( Holland )公式得烟气抬升高度: mD T TT u DV H s asS 53.11)2 428 2

13、93428 7 .25.1( 5 20.9 )7 .25.1( 总高度 H=60+11.53=71.53m 地面最大浓度 3 2max /0151.0 53.715 5 .032982 mmg e 脱硫结果满足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 即小于居民区大气中SO2最高允许的日平均浓度0.15mg/m 3,脱硫效果良好。 4 工艺设计 4.1 工艺选择 钠法由于脱硫剂较贵,因而运行费用高;氧化镁法的脱硫剂氧化镁不仅价格较贵,而且 广东地区镁源不足,造成运行成本高昂;氨法存在氨泄漏问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脱 硫剂价格高,因而在中小型锅炉中应用不多。 相对于以上三

14、种工艺,双碱法消耗的脱硫剂主要是价廉的石灰。吸收液中的钠碱通过再 生,大部分可循环回用,减少了运行费用,具有投资少、 占地面积较小、 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符合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工艺选择的“ 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工程可行”三统一原则,因此 本方案采用双碱法脱硫工艺。 4.2 吸收设备的选择 SO2吸收净化过程,处理的是低浓度SO2烟气,烟气量相当可观,要求瞬间内连续不断 地高效净化烟气,脱硫吸收器的选择原则,主要是看其液气接触条件、设备阻力以及吸收液 循环量,因此选用气相为连续相、湍流程度高、相界面较大的吸收塔作为脱硫塔比较合适。 通常,喷淋塔、填料塔、板式塔、文丘里吸收塔等能满足这些要求。 .

15、 . 吸收设备中,喷淋塔液气比高,水消耗量大;筛板塔阻力较大,防堵性能差;填料塔 防堵性能差,易结垢、黏结、堵塞,阻力也较大;湍球塔气液接触面积虽然较大,但易结垢 堵塞,阻力较大;文丘里阻力大。相比之下,旋流板塔具有负荷高、压降低、不易堵、弹性 好等优点,适用于快速吸收过程,且除尘脱硫效率高。因此,选用旋流板塔脱硫除尘器。 4.3 工艺原理 (1)吸收反应 洗涤过程的主要反应式: +2 洗涤液内含有再生后返回的及系统补充的, 在洗涤过程中生成亚硫酸钠。 2+ + 在洗涤液中还含有, 系烟气中的与亚硫酸钠反应而生成。 2+2 (2)再生反应 用石灰浆料进行再生时: + +2 + 亚硫酸钙的一般形

16、式为半水亚硫酸钙。用石灰石粉再生时: 2 + + +1/2 (3) 硫酸钠的去除 硫酸钠用硫酸酸化使其转变为石膏来去除。 +2+32+2 加酸后, PH 下降到 23,使亚硫酸钙转化为亚硫酸氢钙而溶于溶液中,于是溶液中的 超过了石膏的溶度积,使石膏沉淀出来。 (4) 氧化反应 在回收法中,最终产品是石膏,需将由再生反应应得到的亚硫酸钙氧化为石膏。 + . . 4.4 脱硫系统工艺流程 主塔 副塔 引风机 烟囱 P-1 P-2 P-3 沉灰池 再生反 应池 泵前 池 泵 P-4 P-5 P-6 P-7 P-8 澄清池 P-10P-11 石灰浆 槽 石灰化灰 池 石灰 P-12 P-13 P-14

17、 锅炉烟气 4.5 工艺组成 脱硫剂制备系统 脱硫剂制备系统主要包括:石灰消化池、钠碱罐、搅拌器及相应的阀门、管道及管件等。 由成品石灰(粒径小于10mm (90)的粉状石灰)运至厂里后手工加入石灰消化池进行消 化,消化后的石灰浆液自流至再生池中进行脱硫液再生反应。 烟气系统 热烟气自锅炉出来后进入吸收塔,向上流动穿过喷淋层,在此烟气被冷却到饱和温度, 烟气中的SO2等污染物被脱硫液吸收。经过喷淋洗涤后的饱和烟气,经除雾器除去水雾后, 通过烟道经引风机进入烟囱排空。 从锅炉出口至脱硫塔进口段的连接烟道采用A3钢制作,并根据需要设置膨胀节。 SO2吸收系统 在吸收塔内, 脱硫液中的氢氧化钠与从烟

18、气中捕获的SO2 、SO3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 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等物质。脱硫后的净烟气通过除雾器除去气流中夹带的雾滴后排出吸收 塔。 SO2吸收系统主要由脱硫主塔、连接烟道(副塔)、喷淋层、组合式除雾器、预埋件及外 部钢结构、冲洗系统组成。 . . 5 相关的设计计算 5.1 脱硫剂液箱容量与设计 (1) 石灰消化池 本设计采用化灰池搅拌器,得含固率为15% 的石灰浆液,其密度为1.2 t/ m3, 熟石灰 的质量流量为26.46 5678=36.86kg/h 。按照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 范( HJ 4622009),脱硫剂浆液贮罐的容量宜不小于设计工况下2h 的浆液消耗量

19、,所 以,熟石灰浆液箱容量为 3 m41.02 10002.115% .8636 浆液箱 V 所以设计 V 浆液箱为0.5m 3。 尺寸:直径 =0.85m ,高度 h=0.86m。 (2) 钠碱溶解池 钠碱溶解池的有效容积取1.5m 3 。 尺寸:直径 =1.23m ,高度 h=1.24m。 5.2 增压风机 30t/h 锅炉相当于 24.5MW 机组容量,参考HJ/ T 179-2005 经验,机组容量在300MW 以 下,脱硫增压风机可选用高效离心风机,增压风机的风量为满负30t/h 荷工况下烟气量的 110% ,增压风机的压头为脱硫装置在满负荷工况下并考虑10温度裕量下阻力的120%

20、。 所以增压风机的风量为 hmQ/20900%11019000 3 正常状态下,烟气动过烟气管道、进口挡板、脱硫塔喷淋层、除雾板、烟气管道、出口 挡板,整个系统压降为P=P 管道 +P 挡板 + P 喷淋 + P 除雾 P 管道约为 210Pa P 挡板约为 25=10Pa P 喷淋约为 85 Pa P 除雾约为 15 Pa 所以 P=210+10+85+15=320Pa 5.3 SO2吸收系统 5.3.1 塔径及底面积计算 塔内流速:设v=2m/s . . 2 rvvSQ m v Q r96.0 214.3 3600/20900 底面积 22 9.2mrS 5.3.2 脱硫塔高度计算 液气比

21、取L/G= 2.1 ,烟气中水气含量设为4% 循环水泵流量:hm ML HGQ G L Q/13.42 1000 04. 01 209001. 2 )/(1000 3 3 塔底浆液区的高度: 塔底浆液区取泵5min 的流量,则mH924.08.3)56013.42( 1 计算洗涤反应区高度: 停留时间取2.5 秒,则洗涤反应区高度mH0.55.20 .2 2 反应区为二级喷淋,层间距2.2m 除雾区高度取3.0 米,所以, H3=3.0m 第一级除雾器距离最上一层喷淋层距离为1m 第二级除雾器距离第一级除雾器1m 第二级除雾器上端留有1.0m 的间隙 进气口烟气管道直径进气口烟气流速不超过15

22、m/s 管道直径:m v Q D71.0 1514.3 3600/20900 22 取管道直径D 管道为 0.8 m 所以管道烟气流速为13.4 m/s 脱硫塔总高度: mDHHHH7.98.00.35924.0 321管道 . . 6 附图 附图 1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图 . . 附图 2 吸收塔系统 附图 3 吸收塔平面图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 .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