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31861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单选题(每题1 分,共 10 分) 1(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B.局部加工C.整体加工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 D 2( )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 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 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 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

2、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答案: A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B.结论C.心理模型D.问题表征答案: A 6 Gholson 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B.刺激偏好C.维量检验D.位置交替答案: C 7 Levine 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 答案: D 8 Neisser 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B.1956C.1967D.1970 答案: C 9 Posner和 Raichle(1994)

3、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B.额皮层C.顶皮层D.颞皮层答案: D 10 R 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D.360 答案: D 11 Sperling 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B.全部报告法C.双向分离法D.锐敏度实验法答案: 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 ),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 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减法反应时实验B.开窗实验C.

4、加法反应时实验D.扫描实验 答案: 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 B 14 布鲁纳( 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A.保守性聚焦B.同时性扫描C.博奕性聚焦D.继时性扫描答案: A 15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A. 3 B. 4-5C. 72 D. 9-20 答案: C 16 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

5、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 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B.局部加工C.整体加工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A 17 根据 (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C 18 根据() ,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 B 19 根据 ELINOR 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样例集和特征集B.概念、事件和背景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

6、联想、主语 -谓语联想和关系 -宾语联想答案: B 20 根据 HAM 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概念、事件和背景B.样例集和特征集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 -谓语联想和关系 -宾语联想答案: D 21 根据 Selfridge 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负责识别一个模式(如字母) 的是 . -. A.特征鬼B.映像鬼C.决策鬼D.认知鬼答案: D 22 根据 Selfridge 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四层为 A.特征

7、鬼B.认知鬼C.决策鬼D.图像鬼答案: C 23 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由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Atkinson 和 Juola B.SternbergC.Hamilton D.WiC.kelgren 答案: A 24 记忆的产生效应支持 A多重存储模型B加工水平途径CTuLving (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D平行分布加工途径答案: B 25 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 )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A.唐德斯( Donders)B.斯滕伯格( Sternberg)C.波斯纳( Posner)D.汉密尔顿( Hamilton ) 答案: A 26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8、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 式策略叫做 A.逆向工作B.简化计划C.手段 -目的分析D.算法答案: C 27 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A.头脑中储存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B.记得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D.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答案: C 28 属于前瞻性记忆的是 A头脑中存储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B记得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D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答案: B 29 双重记忆模型中的双重记忆是指 A.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B.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C.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D.感觉记

9、忆和长时记忆答案: C 30 双作业任务可以用来研究 A工作记忆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 A 31 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 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A.过滤器理论B.衰减作用理论C. 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答案: 32 所谓()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A.气氛效应B.启动效应C.典型性效应D.首因效应答案: B 33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A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双耳分听技术D句子核证技术答 案: D 34 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 或更长

10、时间,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 应称作 A心里不应期B负启动C负启动反转D返回抑制答案:D 35 图像记忆具有除()以外的三个特点。 A.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B.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D.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答案:B 36 下列方法中,()是用来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 A双作业操作B空白实验C部分报告法D扫描实验答案: C 37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直接检验概念形成中所采用的假设 A.人工语法实验B.空白实验C.人工概念实验D.扫描实验 答案: B 38 下述方法中, ( )适合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A.眼动记录法B.反

11、应时记录法C.开窗实验D.出声思考法答案: D 39 下述模型中,( )是计算模型。 A.TLC. 模型B.ELINOR 模型C.激活扩散模型D.集理论模型答案: D 40 下述模型中,( )是计算模型。 A.特征比较模型B.ELINOR 模型C.激活扩散模型D.TLC 模型答案: A . -. 41 下述模型中, ( )是心理学家Clark 提出的 A.空间表象模型B.操作模型C.语言模型D.表象-语言混合模型答案: C 42 下述模型中,( )是心理学家Hunter 提出的。 A.空间表象模型B.操作模型C.语言模型D.表象 -语言混合模型答案: B 43 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

12、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A.开窗实验B.计算机模拟实验C.减法反应时实验D.加法反应时实验答案: A 44 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字符、数码还是其他图形,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时,其反应时最短。 A. 90 B. 120C. 180 D.320 答案: D 45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这种现象叫做A. 字母优势效应B.字词优势效应C.构型 优势效应D.客体优势效应答案: B 46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这种现象叫做 A.字词优势效应B.客体优势效应C.构型优势效应D.字母优势效应答案:

13、C 47 心理学家吉布生 (Gibson)提出的知觉理论是 A.假设考验说B.认知理论C.直接理论D.特征分析理论答案: C 48 一般认为,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脑区是 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答案: B 49 在 Collins 和 Loftus 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A.联想B.命题C. 原型D.概念 答 案: D 50 在 Quillian 和 Collins 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_,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B.联想C.概念D.原型答案: C 51 在 Rips 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

14、理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相应的() 空间。 A.问题B.气氛C.语义D.启动答案: C 52 在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 ,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B.联想C.概念D.原型 答案: C 53 在对数字 “7“进行反正判断的实验中,反应时最长的顺时针倾斜角度为“ A.60B.120C.180D.270 答案: C 54 在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时,多重通达模型与整合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考虑到相对频率的作用B.语境起作用的时间点 C.注意选择所发生的阶段D.非句法信息在句法分析早期是否起作用答案: B 55 在绝大多数发表的语义记忆损伤个案中,选择性地受损

15、通常是 A有生命物体的识别B 人造物体的识别C 具体词的理解D 抽象词的理解答案: A 56 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之为 A.模板B.原型C.样例D.维量答案: B 57 左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A.只划左边的一半B.只划右边的一半C.只划上边的一半D.只划下边的一半答案: A 二、多选题(每题2 分,共 10 分) 1 Kahneman 认为决定注意的关键因素是所谓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受()等因素的控制。A. 对能量需求的评价B.当 前意愿C.当前唤醒的能量D.短时记忆的容量答案: A;B;C 2 Kahneman

16、认为决定注意的关键因素是所谓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受()等因素的控制。A.对能量需求的评价B.当 前唤醒的心理能量C.长期倾向D.当前意愿E.短时记忆的容量答案: A;B;C;D 3 当我们说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时,我们所强凋的主要是 自上而下加工B.自下而上加工C.概念驱动加工D.数据驱动加工 答案: A;C 4 根据 ELINOR 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等信息。 A.概念B.最佳实例C.事件D.样例集和特征集E.情景答案: A;C;E 5 根据特征表说,概念是由()等因素构成的。 . -. A.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B.概念的定义性特征C.概念的特异性特征 D.

17、整合定义性特征的规则E.最佳实例答案: B;D 6 根据心理学家Newell 和 Simon 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等功能。A.建立符号结构B.过滤C.贮存D.复 制 E.条件性迁移答案: A;C;D;E 7 根据原型说,概念的表征是由()等因素构成的。 A.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B.概念的定义性特征C.概念的特异性特征D.整合定义性特征的规则E.最佳实例答案: A;E 8 根据知觉的认知理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知觉过程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B.知觉是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C.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D.知觉是直接从环境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18、E.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的结果答案: A;B;C;E 9 关于 Stroop 效应,正确的说法是 A.一般来说,老年人在早晨的Stroop 效应要比晚上的大 B.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 干扰效应 C.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医生经常用Stroop 任务来评估病人顶叶的机能 D.Stroop 干扰量已经被用作评估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答案: B;D 10 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B按照 Broadbent 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 C按照 Bro

19、adbent 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 DBroadbent 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答案: A;B 11 尽管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具有( )等基本特征。 A.目的指向性B.认知操作C.选择算子D.操作序列E.问题空间答案: A;B;D 12 可以安全的用于人类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有 APET 扫描技术BfMRI 技术CERP 技术 D单细胞记录技术答案: A;B;C 13 能为直接通达假设提供证据的有 A.同规则词相比,人们对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更短B.规则词与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没有差异C.对同音异义词的分析D.

20、临床上对深层 诵读困难的观察答案:B;C;D 14 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等基本方法。 A.减法反应时实验B.出声思考法 C.开窗实验 D.计算机模拟E.加法反应时实验 答案: A;B;C;D;E 15 认知心理学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 )等方面。 A.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B.使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C.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D.重视生理机制的研究 E.从心理物理函数研究走向内部心理机制研究答案:A;B;C;E 16 认知心理学家将 ( )联合起来,称为AVL 单元。 A.视觉代码B.听觉代码C.语义代码D.言语代码E.口语代码答案: B;D;E 17 属于

21、内隐记忆测验的有 A.线索回忆B.再认C.词汇判断D.知觉辨认 答案: C;D 18 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课题是 A.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B.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C.前瞻性记忆D.自传记忆 答案: B;C;D 19 属于上位范畴的物体有 A.椅子B.家具C.动物D.猫答案: B;C 20 图像记忆具有()的特点。 A.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B.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 -.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D.保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E.其容量至少为9 个项目或更多答案: A;C;D;E 21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A.Broca 区靠近大脑额叶,Wernicke 区位于皮层后部 B

22、.Broca 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 C.Wernicked 失语病人语量较多,但不能表达意义 D.Wernicke 区也某种程度地参与语言产生过程答案: A;B;C;D 22 下述模型中,( )能解释范畴大小效应。 A.特征比较模型B.激活扩散模型C.集理论模型D.直通模型 E.层次网络模型 答案: A;B;C;E 23 下述模型中,( )是命题模型。 A.集理论模型B.HAM 模型C.激活扩散模型D.ELINOR 模型E.特征比较模型 答案: B;D 24 心理词典中存储着词汇的 A.正字法信息B.语音信息C.语义信息D.句法信息答案: A;B;C;D 25 语义记忆可以储存 A

23、过去发生的事件B将来发生的事件C关于“大象”的知识D关于“ pint”如何拼写的知识答案: C;D 26 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较难时,人倾向于使用 A平行加工B系列加工C自动加工D控制加工答案: B;D 三、填空题(每题2 分,共 20 分) 1 _复述是指对刺激加工的不断深入,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可以产生持久的记忆。答案:精细 2 _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 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答案:语义 3 _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其容

24、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的加工。答案:控制性 4 “三段论”推理的“气氛效应”是指_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答案:前提的性质 5 Anderson 认为,问题解决具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和_三个基本特征。答案:认知操作6 Atkinson 和 Shiffin 认为短时记忆具有两个功能: 一是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二是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_。答案:加工器 7 Atkinson 和 Shiffrin 认为短时记忆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_;二是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加工器。答 案:缓冲器 8 Johnson-Laid 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

25、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_。答案:心理模型 9 Johnson-Laid 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型相当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_。 答案:知觉;表象 10 Kosslyn 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涉及4 种过程:即 _过程、发现过程、放置过程和表象过程。答案:图示 11 Kosslyn 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涉及4 种过程:即图示过程,_过程、放置过程和表象过程。答案:发现 12 Paivio 的双重编码理论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_和言语系统。答案:表象系统 13 Posner和 Cohen(

26、1984)提出,视觉注意包括_、_、_三个成分。 答案:把视觉注意施加到一个目标上;把注意从一个目标上解除;把注意转移到新的目标上14 Selfridge (1959) 提出的“鬼城”(Pandemonium) 模型以 _为基础。答案:特征分析15 Shepard 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_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同构关系。答案:类比 16 Shepard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_关系。答案:同构 17 Wason通过四卡问题的研究发现,在命题检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人们表现出强烈的_倾向。答案:证真 18 按照区别性特征模型,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

27、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_的时间。答案:长 . -. 19 编码刺激的空间关系和特性的皮层视觉系统分别称作_系统和 _系统。答案:后期注意;前期注意 20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_编码和语义编码三种方式。答案:视觉 21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和_编码三种方式。答案:语义 22 根据 Newell 和 Simon 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贮存、复制、_和条件性迁移六种功能。答案:建立符 号结构 23 根据 Shiffrin 和 Atkinson 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_而实现的。答案:复述 24 根据

28、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_、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答案:问题表征 25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算子、_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答案:应用算子 26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_四个阶段。答案:评价当前状态 27 根据特征比较模型,一个概念的各种语义特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特征,另一类是 _特征。答案:定义性;特点 28 根据心理学家Newell 和 Simon 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贮存、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_六种功能。答案:条 件性迁移 29 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

29、即将输入与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答案:抽象分 析法 30 经典心理旋转实验说明表象以_形式存储,这样,表象是_的近亲。答案:模拟码;知觉 31 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_加工,而练习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_加工。答案:自动;控制 32 模板说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它的基本思想就是_,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这种形式的匹配被称为模板式匹配。 答案:刺激与模板匹配 33 纽维厄 (Newell) 、西蒙 (Simon)等人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还是无生命的计算机,其信息加工系统都是_系统答 案 : 操 纵 符 号 34 确认某种模式

30、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叫做_。 答案:模式识别 35 人们对作出“苹果是水果”的判断要快于“葡萄釉是水果”的判断,该种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叫做_效应。答案:典型性 36 人们在进行判断或推理时,总是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 现。该种启发式策略叫做_启发法。答案:代表性 37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_。答案: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38 认知心理学家们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识别一个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线段,这种现象叫做_ 效应。答案:客体优势 39 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是感觉信息的

31、_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答案:组织和解释 40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有一些神经细胞只对具有一定特征的刺激作出反应,这种专门化的神经细胞叫做_ 答 案:特征觉察器 41 双通路假设认为,词的意义既可以通过_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_通路间接达到。答案:视觉;语音 42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这种类比是一种_水平的类比,而不是结构水平的类比。答案:行为 43 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相匹配时回忆成绩更好意味着,当提取任务强凋表面信息时_加工比 _加工记忆效果更好。答案:感觉;意义 44 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的全部认知状态叫做_。 答案:问题空间 45 现代认

32、知心理学是指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的以 _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答案:信息加工46 心理扫描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_。 答案: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47 新手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_特征,而专家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_特征。答案:表面;结构 48 一种记忆理论认为,记忆代码是对加工这个代码的认知过程的记录,每种加工方式都产生一个认知代码,一般说来,语义加工越多,加工 深度就越深,代码越深,记忆越持久。这种理论叫做_ 答案:加工水平理论 49 有研究者提出,深加工之所以能导致更好的记忆,是因为两个因素。其中,一个是_,一个是 _。答案:深入分析;精细的联想和表象 的参与 5

33、0 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_,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性。通过抑制实验表明,在短时记忆中两种被加工的材料越接近,互相干扰越 . -. 大。答案:抽象的代码 51 在 Rips 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或语义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 相应的 _空间。答案:语义;认知52 在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_等方法。答案:实验;观察;计算机模拟 53 在特征整合理论中,_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答案:分散注意 54 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_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_,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

34、的 解释。答案:较小的知觉单元;较大的知觉单元 55 最先提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概念的是_。答案:美国学者詹姆士 键之处。 5 简述集理论模型。 答案要点:该模型由Meyer 提出。是关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模型的一种。在该模型中,基本的语义单元为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一集信息或要素 来表征。这些信息集可分为样例集和属性集或特征集。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或特征,这些 特征称为语义特征。这样来看,语义记忆就是由无数的这种信息集所构成的。然而,这些信息集或概念之间没有现成的联系。当要从语义记 忆中提取信息来对句子作出判断时,就可以分别搜索属性集,再对两个属性集进行比较

35、,根据其重叠程度来作出决定两个集的共同属性越多, 重叠程度就越高。重叠程度高时,就可以做出肯定判断,反之则作出否定判断。 七、论述题 1 试评述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答案要点:(1)特征表说的基本观点是: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它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 A.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B.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组成一个特征表。Bourne 等用下述方程来表示这种概念结构:C = R(X,Y,)其中, C 为概念, X,Y,为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 定义性特征; R 为整合这

36、些特征的规则。这些规则又称作概念规则,它们确定诸定义性特征的关系。 特征表说的观点简单明了。它的优点是可以很好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并且与当前的一些语义记忆模型相一致。但是,特征表说的弱点也 是明显的。目前它只涉及一些逻辑概念和取自命题演算的概念规则,还难以解释各种类型的自然概念或现实概念。特征表说寄希望于深入研究 规则学习的规律,进而发现更适合于解释现实概念的更有效的概念规则系统。 (2)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 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 解该概念的。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Rosch 认为概念就是

37、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A.原型或最佳实例;B.范畴 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作用。照Rosch 来看,这种概念结构可以解释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们日 常应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特征表说和原型说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特征表说着重概念的诸定义性特征,带有分析性色彩,原型说强调最佳实例或原型,带有整体 性或综合性色彩。前者认为特征是由语义表达的,后者设想原型是以一般表象来编码的。特征表说与逻辑对概念的解释及下定义的方法有直接 联系,原型说则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认识论对概念的理解。但是,二者仍然有共通之处,彼此是可以沟通的。特征表说并不排除概念的诸特征 在实例中的整合

38、,原型说所强调的的原型则是具有更多的同类个体共同的属性的实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征表说比较符合一般对概念实质 的理解,因而易于被接受。原型说将概念与感性形象相联系,这有合理的成分,但表象的概括程度是有限的,抽象概念与表象没有直接联系, 难以解释所有的概念。 4 试评述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答案要点: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 和 Quillian 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 念,每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 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层次网络

39、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 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 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Collins 和 Quillian 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该模型,实验结果支持语义记忆具 有层次网络结构的看法。 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是按逻辑得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的网络。这使它具有简洁的特色,但是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层次网络模型涉及的概 念间联系的种类是极少的,概念之间既有垂直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在层次网络模型中,

40、主要连线为“是一种”、 “有” 、 “会”等性质的关系,没 有涉及其他种类的关系。其次,层次网络模型节约了贮存空间但是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此外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典型性效应。 激活扩散模型是Collins 和 Loftus 提出的,也是一个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用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模型中的结点表示一个 概念,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明联系愈紧密,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在激活 . -. 扩散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确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该模型假定, 当一个概念被

41、加工,在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 他结点。启动效应是对该模型的支持。 激活扩散模型是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它用语义模型取代了层次结构,因此比层次网络模型显得更加全面和灵活。激活扩散模型更适合于人, 可容纳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二、单项选择题: 4.认知心理学之父是(C ) A、Newell B、Simon C、Neisser D、Miller 5以下有关知觉的理解目前认为是错误的是(C) A 它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即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B 它是一种主动的富有选择性的构造过程 C 它是对刺激的觉察,是在

42、刺激作用下即刻产生的,而且似乎是自动的 D 它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6、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效果依赖于(D) ,因此它对两种记忆说和多存贮说所强调的复述作用提出尖锐的批评。 A 加工方式B 加工过程C 加工理论D 加工深度 7在双重模型中,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是(B) : A、中间直通,两头搜索B、中间搜索,两头直通 C、熟悉值高采用搜索模型D、熟悉值低采用搜索模型 8、Kossly(1980、 、1981)提出的深层表征,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本义特征,另一类是(C ) A 概念特征B 引申特征C 命题特征D 表层 特征 9、自然概念与人工概念的区别(B ) A、有无原型B

43、、维量的构成性质不同C、有无实际存在物D、有无实际意义 10 逻辑理论家编写时依据的问题解决策略是(C) A 手段 -目的分析策略B 计划策略 C 逆向工作策略D 算法搜索策略 11单独贮存说中,可以说明的是(C) A 单独的意义表征及统一存贮系统B 共同的意义表征及独立的存贮系统 C 单独的意义表征及单独的存贮系统D 共同的意义表征及统一的存贮系统 三、多项选择题: 12.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是(ABC ) A、Donders(1868)所做的实验B、Posner(1969,1970)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 C、Clark & Chase(1972) 的句子 -图画匹配实验D、Sternberg

44、(1966)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 13Atkinson-shiffrin提出的包含控制过程的记忆系统的模型中,以下正确的是(ABC ) A 三种贮存都与控制过程相连B 三种贮存都与反应发生器相连C 感觉登记与反应发生器交互作用D 三种贮存均交互作用E 控制过程与反应 发生器相连 14.以下有关长时记忆信息贮存的激活扩散模型的表述正确的有(BD) A 不是认知心理学第一个语义模型B 并不排除概念的逻辑层次关系,且概念间有更多的横向联系C 概念特征分级贮存D 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 构,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15.表象具有 (ABC )功能 . 对知觉的促进作用B 对学习记忆的作用C 在

45、思维中的作用D 对注意的作用 五、简答题 21特征比较模型是如何解释范畴大小效应、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否定判断的? 参考答案:(1)范畴大小效应是指在长时记忆的的信息储存模型中,当一个句子的谓语的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的时间也多。在特征比较模 型中,在概念之间,共同的语义特征特别是定义性特征愈多,则联系愈紧密。特征比较模型认为对“麻雀是鸟”的判断在两阶段加工过程的第 一个阶段就可完成,因为两者的语义距离小,有很高的相似性;对“麻雀是动物”的判断似需第二个阶段,因为两者的语义距离较大,其相似 性略低,前者就要快于后者。 (2)典型性效应:是指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

46、判断。因为典型性成员的语义特征的相似性要高于非典型 . -. 性成员,那么典型性成员与这个谓语事物的语义距离较近,故而前者要高于后者。 (3)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直接的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判断一个包含更高的上级概念的句子,这可能是由于人对后者更为熟悉之故。 还是一样的解释,因为是熟悉的上下级这间的关系,因为经常应用,故反而两者之间的语义距离较小,有很高的相似性,所以出现熟悉效应。 (4)否定判断,作出一个否定判断,通常需要进行较长的搜索。因为肯定判断的两者之间语义距离较小,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判断较快, 而否定判断,因为两者语义距离很大,相似性也不高,需要搜索较长的时间才可判断,所以产生

47、了否定判断。 22.请对算法和启发法作比较 答: (1)算法( Algorithm): 指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出现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实质是按 逻辑步骤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的一套程序。它是一套解题的规则,并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但是,算法不一定都有公式的形式。而且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像上题一样简单易行如上节提到的密码算题,算法就体现在搜索树中。 算法的特点:保证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但较为烦琐。 (2)启发法( Heuristics):是凭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经验规则。 特点: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却常常有效解决问题。 两者更具特色,算法是不

48、能代替启发法的。 首先,现在不能肯定所有的问题都有自己的算法。其次,一些问题虽然有算法,但应用启发法可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如开保险箱 ,破解密码) 许多问题的算法过于复杂,无法应用。 问答题: 试述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条件并对这一心理学流派进行评价。(10 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内部条件( 4 分) : (1)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2)行为主义的影响; (3)格式塔学派的影响; (4)二战后心理学的发展 外部条件( 3 分) : (1)哲学思潮及方法论的影响;(2)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3)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评价( 3 分) : (1)进步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理论贡献大;(2

49、)应用的前景十分广泛; (3)存在缺陷,受到批评。 (1)相减因素法: 理论逻辑: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 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 分)以 Donders(1868)实验为例进行分析。 (2 分)评价:可以分解出大脑内一个完整的认知加工过程各阶段的反应 时。但以系列加工为前提,研究者必须对S R 之间的阶段过程有着精确的认识,这很难;减法的观点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矛盾,某一 阶段单独加工的反应时不一定等于他放在整体中所占的反应时。(2 分) (2)相加因素法: 理论逻辑: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