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3309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区域经济学》课程考试重点小抄最全打印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判断1. 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先与消费的增长而增长,先于消费的下降而下降,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能源生产健康发展的机制已经成熟。()2. 艾萨德研究的主要是在人口分布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3. 北京市提出首都意识的概念,体现了地区形象的继承性。()4.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5. 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P)6. 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是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表现。()7. 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关于“产业内”与“产业外”的结构问题,即产业内与产业外企业如何实现资源的分配。()8. 城市成长力

2、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9. 城市化对工业的促进和推动包括促进工业化进程和高工业化质量。(P)10. 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和均衡过程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中心论点。()11.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同属于外向型经济。(P)12.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债券是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证券。()13. 从总体上看,1978年以前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低、波动大、进程缓慢。(P)14. 当企业作为区域合作主体时,通常把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15. 地区产业的聚集形成的个别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属于外部规模经济效益。(P)16. 地区形象塑造与发展战略、规划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功能与实现方

3、式上是不同的。(P)17. 第二产业具有无限吸纳劳动力的能力。()18. 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19. 对于资源型的区域经济地区,应在资源开发的中后期阶段进行支柱产业的开发与发展。()20. 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21. 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说明在世界范围内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下降。()22. 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P)23. 根据赫希曼非均衡增长理论,政府投资的重点应是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劲的制造业。()24. 根据克里斯塔勒的

4、中心地理论,在新开发的地区,行政原则起着主要作用。()25. 根据两个地区的内部的相同性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区域的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形成的区域是系统区。()26. 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P)27. 股权式合资企业是按照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确定风险与收益的享有与承担。(P)28. 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是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比重。()29.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相比较,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更强。()30. 基础设施的增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充分条件。()31. 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同属于第三产业。()32.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不

5、仅取决于基础设施总量,还与基础设施结构密切相关。(P)33. 基础设施属于基础产业。()34. 极化效应导致经济增长极自身的增长与发展。(P)35. 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生产是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36. 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共同之处在于加工方都不择市场开拓和盈亏。()37. 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效应。(P)38. 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指出了两个地区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P)39. 均衡增长强调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即所有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和速度增长。()40. 可操作性是检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否能落实的试金石。(P)41. 劳动力的数量是产

6、业进行区位选择的必要条件,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是综合性的。()42. 劳务合作的形式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加工贸易合作等。()43. 廖什认为工业布局的原则是实现最大收益和成本最低。()44. 贸易条件不断下降,反映区域贸易条件改善。()45. 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46. 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47. 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P)48. 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P)49. 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重工业的转移形成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的第一次转移浪潮。()50. 评价一国以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均衡,不能只看在地理分布

7、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看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是否相适应。(P)51. 企业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52. 企业家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P)53. 企业在进行跨区域投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投资收益的高低。()54. 企业作为区位布局的主体,其驱动机制表现为成本最低,收入最大。()55. 区位理论通常认为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因素是最主要的区位因素。(P)56. 区域动态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是动态技术差异的产生。(P)57. 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58. 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

8、体,企业是第二主体。()59. 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60.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61. 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6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区域谋求发展的最高概括和总纲,对发展战略影响是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因此,指导思想一经确立就必须保证其稳定性,保证其固定不变。()63. 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64. 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物质商品贸易和无形精神商

9、品贸易的统一。()65.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的内涵尽管不同,但二者的行为方式和效果是相同的。()66. 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趋势是综合与分化。()67.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68. 区域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规模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侧重于经济质的提高。(P)69.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是同质的,因此其增长机制和宏观经济增长的机制也是一致的。()70.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收入。()71.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72. 区域经济

10、政策的制定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靠地方政府的主动行为。(P)73. 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和区位资源,一般而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资源越丰富。()74. 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P)75. 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是有明确的主体实现,因此两者是一回事。()76. 区域开发就是区域经济发展。()77. 区域开发主要是工业开发。()78.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直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79. 区域性是自然资源最根本的特点。()80. 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P)81.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

11、成败的关键。(P)82. 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P)83. 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P)84.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即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P)85.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P)86. 实现地域合理规模,就是要处理好聚集与分散的关系。(P)87. 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存在正向关系。()88.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89. 市场因素对产业区位的选择影响,是产业部门最终确定布局的点的重要依

12、据。(P)90. 水平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91. 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是指在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92. 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与城镇规模成正比关系。(P)93. 提高区域经济总产值的途径是在主导部门总产值一定时,降低部门之间的消耗系数。()94.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P)95. 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

13、内外部因素的综合。()96. 外部经济利益取决于聚集的产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和聚集的规模。(P)97. 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98. 现代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P)99. 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国内生产总值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P)100. 研究人力资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开发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101. 雁行产业发展理论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02. 一般而言,区域产值的增加意味着区域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03.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增长的周期和

14、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总是相一致的。()104. 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105. 一个地区自我循环比率越高,经济发展越封闭,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越低。(P)106. 一个特定的企业,其利润大小取决于投资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P)107. 运费成本最低的区位选择,代表了区位理论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108. 在城市化动力机制中,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推力起着决定作用。()109. 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110. 在区域经济中,重工业越多越好。()111.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并不是唯一的运行主体。(P)112.

15、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运行不仅是政府行为,同时包括企业行为,但主要是政府行为。()113. 在推进我国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城镇规模的建设,同时必须做好城镇质量的提高。(P)114. 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是表现其对资源的所有权,市场对资源配置则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效益。(P)115. 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最重要的主体。() 116. 政府是区域开发的第一主体。()117. 政府追求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也必然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118. 支柱产业不仅在区域经济中占较大比重,而且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119. 只要人均GDP大于零的地区都可以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120.

16、 制造业内部资本集约化过程的普遍实现,标志着工业化社会将向后工业化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过渡,这个社会将发展到更高层次。()121. 中国城镇体系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在城镇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行政要素起着重要作用。(P)122. 主导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123. 主导产业是体现地区特色、代表地区利益的产业,合理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是实现劳动的与分工的基本途径。(P)单选1.(A)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统一原则2.(A)的存在,是获得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的前提。A区域贸易3.(A)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A.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4.(B)

17、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B.利益驱动 5.(C)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C.工业赶超 6.(C)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C.要素密集度7.(D)不属于新产业区。D.经济特区8.(D)城镇体系又称城市金字塔或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D.顺序规模分布型9.(D)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D.熊彼特10.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柏出版的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A)A国际相互依赖理论11. 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A)A规模经济12.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A)的

18、约束。A布局目标13.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B)B 利益驱动机制14. 成熟的城市社会中,城镇人口比重(C)C 大于65%15.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A)AS形16. 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A)A关联性17. 传统工业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B)B 运输因素18. 从(B)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B.空间角度19. 地区差异贸易的理论基础是(A)A绝对成本论20. 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A),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A 信息化改造21. 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D市场因素22. 对劳

19、动力素质要求高,且多布局在科研单位附近区域的属于(B)产业布局指向。B 高科技23. 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A)A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24. 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B)。B.要素禀赋理论25. 恩格尔系数是(C)的比值。 C.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支出26. 发展模式中最好但并不多见的模式是(D)D 综合型27. 防止区域经济的区位性衰退的关键是(A)A区域产业多样化发展28. 各产业(A)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29. 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C)的地区差异。C.相对劳动生产率30. 根据克里

20、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A)在城镇体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A市场原则31. 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的提出。C.市场区位论32. 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的标志是(A)A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33. 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A)。A城市化水平3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C)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C技术密集型产业35. 胡佛在(B)中最早构建了区域经济学体系。B 区域经济学导论36. 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A)A递减的37. 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是(A)A资源38. 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通过(A)来体现的。A技术

21、进步39. 那克斯认为:经济增长中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A)A资本的不足40. 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B)B 创造需求41.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的(D)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42. 前、后时期增长率双高的部门是(B)B 成熟部门43.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指(A)A政府44. 区域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城市人口比重大体稳定在(C)C 70%-80%45. 区域经济发展中进行智力型资源开发的条件是信息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A)A50%46. 区域经济基本运营模式是(A)。A人力资本运营47. 区域经济实现非均衡增长的前提是(B)B 区域贸易的存在

22、48. 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概括而言,包括(A)A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49.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是(B)B 制度环境中的产权50.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的(A)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A 经济51. 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A)活动的总称。A商品交货52. 人力资源主动地与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过程表现在(B)B 选择职业53. 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区域。 D.资源缺乏型54.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首先提出来的。B.科林克拉克55. 实现地域合理规模,就是要处理好(A)的关系。A聚集与分散56. 市场经济条件下

23、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A提高资源利用效益57. 市场因素是对(C)影响最大的因素。C 第三产业58. 索洛认为:因要素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是(C)。C水平效应59. 下列不属于区域科技合作内容的是(D)D科技发展贷款60.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D)。D.电力61. 下面关于贸易条件的论述错误的是(D)。D如果一个地区的贸易条件减少,说明该地区可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62. 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C)C 20世纪50年代 63.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B)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B人力资本64. 熊彼特认为:(C)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

24、入生产函数。C创新65.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C)。C.创新理论66.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一般要经过(B)个阶段。B三67. 一业兴百业旺的经济发展效应属于(C)C 旁侧关联效应68.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发展模式为(A)A纯自然资源型69. 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D)D小城市70. 在工业化后期阶段,(C)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C 第三产业 71. 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城市化呈现出(B)增长的态势。B 快速72. 在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

25、系中,(A)通常具有重要的意义。A最大的城市73. 在下列概念中属于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的是(D)D 河北省74. 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75. 在整个工业化时期,(B)处于决定性的地位,始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导部门。B 第二产业76. 在知识经济时代,(B)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B 智力资源77. 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是(A)A产权理论78.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A科技进步多选1. 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A决策 B责任 C利益2. 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包括(AB)A企业的合理规模 B 地域

26、的合理规模3. 城市化水平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ABC)A城市成长力指数 B城市化水平 C城市化速度4. 城市社会化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 B商品化 C规范化 D法制化5. 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划分为(BCD)B.顺序规模分布型城 C.双中心型 D.网络型6. 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A.关联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7. 从产业组成的分类上看,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ABC)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新工业区 C现代农业园区8.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考察产业布局的机制,可以揭示产业布局变化的规律,一般而言,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ABCD)。A目标驱动机制 B利益驱动机制C

27、宏观调控机制 D市场调控机制9. 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工贸合作 B资金合作 C劳务合作 D科学技术合作10.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资金的来源包括(AD)A内部积累资金D 外部投入资金11. 反映区域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的指标是(BC)B 影响力系数 C 感应度系数12.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在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表现在(ABC)。A第三产业开始分化B智能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C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追求个性13. 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ABCD)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14. 根据区

28、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AC)。A.水平合作 C.垂直合作15. 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AB)A杜能 B 韦伯16. 判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的指标有(AB)。A.影响力系数 B.感应度系数17.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的标准是(ABC)A成本最低的选择 B 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C 获得聚集效应的选择18.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CD)。A.成本最低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19. 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BCD)。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20. 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A合作主体 B合作对象 C合作的利益21.

29、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ABCD)。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22.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B.独资 D.合资23. 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24. 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C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ABCD)。A.区域性 B.预见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26.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目前研究的重点是(ABCD)A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B区域分工协作问题 C区域冲突的协调问题 D区域贸易问

30、题27.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工业贸易合作 B资金合作 C劳务合作 D科学技术合作28.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BCD)。B.区域发展理论C.区域关系理论 D.区域政策理论29.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ACD)。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30.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包括(AC)。A.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C.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31.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AB)A 产权安排 B 交易成本32.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ABCD)A科技研发合作 B技术

31、贸易 C技术转让 D技术援助33. 通常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包括(ABC)A城市化水平 B城市化速度 C 城市成长力系数34.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BCD)B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5. 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A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B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C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 D区域经济政策E区域开发模式36.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B)A区域经济发展 B 区际关系37. 下面对于城市化五阶段论中描述正确的是(ABC)A城市化过程最直接表现为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人口增长的对比关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基本的

32、比例关系B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的增长规模是城镇化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C城镇人口总规模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发展的第二转折点38. 下面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内涵的不同B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比区域贸易更为长期、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行为C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是行为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D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一般是政府,而区域贸易的主体一般是企业39. 下面关于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A 区域开发始终有明确的主体存在,不管该主体是否为发始者B 区域发展是在区域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活动的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40. 下

33、面关于主导产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CD)A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只有主导产业才能在地区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C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D主要产业一般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业41. 下面关于资金合作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资金合作包括直接投资合作和间接投资合作两种形式B股权合资企业是直接投资合作中最重要的形式C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股票是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证券D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及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42.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43. 新

34、工业园区包括(ABC) A工业园区 B出口加工区 C专业性产业聚集区44.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理论基石主要包括(ABC)A收益递增 B 不完全竞争模型 C 运输成本45. 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ABC)。A人力资本学说 B研究与开发学说C创新学说46. 影响和决定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BC)。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 B产业技术进步 C技术结构特征47.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48.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呈现出(AC)的趋势。A多样化C复杂化49. 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包括(ABCD)A目标驱动机制

35、B利益驱动机制 C市场调控机制 D宏观调控机制50. 与农业社会相比,城市社会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 B商品化 C规范化 D法制化51.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A合作主体 B合作对象 C合作的效益52. 在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构成中,不属于的(CD)。C工业园 D现代农业园区53. 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BC)B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南南合作54. 在下列理论体系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ABC)A区域发展理论 B区域关系理论 C区域政策理论55. 在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含义的是(DE)。D人文

36、素质的提高E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56. 在下列情形中,属于地区差异引起的贸易是(ABC)A海南的椰子与湖南的橘子之间的贸易B山西的煤与河北的粮食之间的贸易C美国的计算机软件与日本的家电之间的贸易57. 在现代区位论中,主要包括(ACD)。A市场区位论 C中心地理论 D区位经济学58.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BCD)。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59. 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ABC)。A综合平衡法 B区域分析法 C定量分析法60. 中国地区贸易格局的重要特点表现在(ABC)A经济发展的自我循环性 B 区域市场的封锁性 C地区贸易的冲突性61. 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

37、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BCD)A规范政府职能 B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C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D实现经济协调增长62. 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BCD)A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63. 自然资源的特点包括(AB)A稀缺性 B 区域性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

38、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

39、.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

40、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A中心地理论 B农业区位论 C工业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A B C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 A B 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区域资源条件的改善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A B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C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 国

41、内生产总值增加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域经济学(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2.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3.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区域产业结构: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将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2)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

42、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3)区域管理学派在区域管理中引用管理学的内容,区域管理分为: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和环境管理。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包括: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

43、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论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 (2)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A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B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C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D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专

44、业(开放本科)区域经济学作业二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2.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 )3.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 )4.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 )5.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C. D. )。 A.成本最低 B.环境最优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2( B )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目

45、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宏观调控机制 D. 市场调控机制3.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 C. )的地区差异。A.绝对成本 B.绝对劳动生产率 C. 相对劳动生产率 D. 生产要素禀赋 4.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 C. )。 A.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创新理论 D.人力资本学说5.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 A B C D )。 A.科技研发合作 B. 技术贸易 C.技术转让 D. 技术援助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区位因素: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2. 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3. 生产要素禀赋: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4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5.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