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39288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2363.doc.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

2、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4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广东医学院法人代表郑学宝联系人胡艳军通讯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东路2号联系电话13556715391传 真邮政编码523808建设地点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大道旁(北纬225527.70,东经1135139.56)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V 157-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占地面积(平方米)7226

3、00.397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67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9%评价经费(万元)1.5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大道旁(北纬225527.70,东经1135139.56),建设单位于2002年11月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了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7年10月18日通过了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批同意,报告表编号为:2007年3122号,项目情况为:项目总投资60000万元,用地总面积为784704.28m2,建筑面积为35125

4、5m2,项目建筑物包括公共教学楼、计算中心、图书馆、解剖楼、化学楼、信息中心及电教中心、后勤附属楼、行政办公楼、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对外交流中心、食堂、体育馆、动物中心、科技中心、十一组院系楼、教研室楼、室外体育设施及文化广场,建设单位于2004年11月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了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动物中心教学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6年7月11日通过了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批同意,报告表编号为:2006年1750号。由于实际建设内容的变化,建设单位于施工期对项目总占地面积及建筑物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调整,具体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1 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经济技术指标变

5、化情况一览表项目单位原环评数量调整后数量变化数量总占地面积m2784704.28722600.397-62103.9建筑面积m2351255436057.984+84802.98表1-2 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主要建筑物变化情况一览表项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设阶段原环评调整后变化情况原环评调整后变化情况外语楼12801122.375-157.625560056000已建教室楼100205584.934-4435.0734760347600已建计算机中心楼12701518.375+248.37562607820+1560已建教研室楼100002052.800-7947.22000011200-8800

6、已建实验楼53703428.532-1941.473540039395+3995已建图书馆61205114.999-10052285026616+3766已建解剖楼24802424.033-55.967107308275-2455已建化学楼28801857.433-1022.5791305170-3960已建信息中心15301348.604-181.39650755443+368已建后勤附属楼44505055.492+605.492120008414-3586已建行政办公楼25002051.173-448.8271000010953+953已建首期宿舍40005343.8+1343.82100

7、028956+7956已建二、三期宿舍、留学生宿舍及研究生公寓1-4950023858.379+14358.3859000129482+70482已建学生活动中心18001573.215-226.785450010529+6029已建药学楼1-3(院系楼)208005495.753-15304.26900024687-44313已建交流中心29303639.514+709.51484508106-344已建食堂73005523.982-1776.021800023000+5000已建实验动物中心综合楼18002115.379+315.37962706131.404-138.596已建体育馆50

8、004853.962-146.038750012511+5011未建科技中心30003443.706+443.706600020559.580+14559.58未建合计10403087406.44-16623.6371525427608+56082.98/由上表可知,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内除科技中心及体育馆尚未建设外,其余建筑物均已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在此前提下,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根据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设单位拟投资6700万元对科技中心进行改扩建,原科技中心更名为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占地面积由3000m2增加至3443.706m2,建筑面积由6000m2增加至20559.580

9、m2,主要用作科研中心、科技孵化器、研究生学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本)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须执行环境影响制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建设单位委托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2、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1)总投资、用地情况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内容现有工程总投资6

10、0000万元,占地面积为7847042.28m2,建筑面积为351255m2。由于实际建设内容的变化,建设单位于施工期对项目总占地面积及建筑物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调整,占地面积由7847042.28m2调整为722600.97m2,建筑面积由351255m2调整为436057.984m2,建筑物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2;在此前提下,建设单位拟投资5700万元对项目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原环评为科技中心)进行改扩建,具体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3 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变化情况一览表名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原环评改扩建原环评改扩建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3000

11、3443.706600020559.580变化情况443.70614559.580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平面布局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占地面积为3443.706m2,建筑面积为20559.580m2,楼高6层,层高4米,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内不设实验室。科技大楼包含科研中心和科技孵化器,科研中心平面布局见表1-4和表1-5,科技孵化器平面布局见表1-6。科研中心一层平面布局见表1-4。表1-4 科研中心一层平面布局一览表房间用途面积()办公1-4办公40办公室5办公20办公室6办公72办公7-8办公72办公室9办公108科研中心二至六层的主体布局相同,具体如下表1-5:表1-5 科研中心二至六层平面布局

12、一览表房间用途面积()办公室1办公40办公室2办公40办公室3办公40办公室4办公40办公室5办公20办公室6-8办公72办公室9办公108科技孵化器一楼为展览厅,二至六楼楼层布局相同,具体如下表1-6:表1-6 科技孵化器二至六层平面布局一览表房间用途面积()办公室1办公22办公室2办公44办公室3办公108办公室4办公22办公室5办公44办公室6办公108办公室7办公22办公室8办公44办公室9办公108库房综合20研究生院平面布局为:第一层:入口大厅,大课室,变配电房,第二层:大课室、小课室,第三层:大课室、小课室、阅览室,第四层:中课室、学生报告厅,第五层:研究生学院办公室、会议室、学

13、生活动中心,第六层:研究生学院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2)人员配置现有工程共有学生15000人,教职员工2000人,学生及教职员工均在校内就餐,其中12000名学生及100名教职员工在校内住宿,年上课时间为250天,改扩建工程拟新增955名学生及教职员工(其中学生855名,教职员工100人),且新增学生及教职员工均在校内食宿,年上课时间250天。改扩建完成后,项目设有学生15955人,教职员工2100人。(3)公用工程给排水、项目用水主要为市政供水,现有工程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及实验室用水,生活用水为1062500t/a,实验室用水量约为3t/d(750t/a)。本次改扩建增加生活用水,生活用

14、水增加至1122187.5t/a。、现有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56250t/a,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实验室污水经杀菌消毒预处理后,通过校区内二级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后排入东莞市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后,项目生活污水增加至1009968.75t/a,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现有工程用电量约为10万kWh/a,本次改扩建工程新增用电量3万kWh/a,改扩建工程完毕后,用电量约13万kWh/a。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详见工程分析章节和环境影响分析章节。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状况:1、地理位置本

15、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大道旁(北纬225527.70,东经1135139.56),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2、周边环境状况项目东面及南面隔新城路为光大锦绣山河,距离约为150m;西面为林地,距离均为90m;项目北面为林地,距离约为80m。项目四至情况详见附图3。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位于东莞市寮步、大朗、大岭山三镇接壤处,以莞深高速公路为中轴,西至莞长路,东到莞樟路,北起莞深高速寮步出口,南至大朗出口往北两公里处。2、地形地貌东莞市境

16、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和中南部多丘陵,西北部属于东江三角洲;西南部为珠江地带。项目所在地地势较平坦,有部分小丘陵,无高的山地。3、气候气象项目所在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时有酷热,偶有低温,夏长冬短,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为23.1,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季风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E风,次主导风向为NE风,全年以NE风占绝对优势。年均风速1.8m/s。 4、水文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水体包括松山湖、寒溪水。松山湖位于河涌松木山水上游,是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松山湖集雨面积54.2 km2,设计库容为5399万m3,正常

17、蓄水时水面面积8.36 km2,正常库容3970104m3。松山湖目前为大朗镇生活用水和常平镇、大朗镇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并列入东莞市应急水源之一。为保护松山湖的水质,松山湖园区内的废水、污水都不排入松山湖,因此建设项目的污水通过园区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寒溪水。寒溪水为非感潮河流,其发源于大屏嶂,终于峡口,全长59km。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寒溪河,寒溪河的水来自于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排污水附近的湖泊。5、土壤、植被项目所在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赤红壤、渗育型水稻土等。项目所在区域地层为第四纪砂砾和沙岩组成,主要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土壤主要是原生矿物风化而来的赤红壤。东

18、莞市目前各城镇开发建设项目较多,再则因地表覆盖层为第四纪河漫滩相沉积物和混合岩、花岗岩、风化岩,因而该区植物区系成分简单,植物种类贫乏,现存植被多为人工林和灌草丛,生物多样性较差。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概况2014年松山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75亿元,同比增长16.2%;规上工业总产值1269.77亿元,同比增长81.4%;规上工业增加值186.32亿元,同比增长20.5%;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52.56亿元,同比增长76.8%。园区税收42.39亿元,同比增长36%。园区进出口总额达116.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4%。2014年,松山湖确立打

19、造“4+1”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提升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动机器人产业基地挂牌;成立新能源车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建成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松山湖产业园等近10万平方米的电商载体,筹划打造现代服务生态产业带,引导传统企业通过自建网络商城和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业务,全市首推电子商务企业集群注册试点,采取“一址多照”的模式,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营业执照。此外,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设立创意公园,举办第六届“漫博会”以及Hit FM Live松山湖系列活动。2、医疗文化教育松山湖中心小学位于园区新竹路,靠近

20、莞深高速大朗出口。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规模约为3.4万平方米,规划班级36班。学校秉承“教育生态平衡”的办学理念,开设包括阳光体育工作室、“天天练”写字、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做上学以及兴趣与个性等“特色”拓展课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2009年9月正式开学,目前在校师生1300多人。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小学位于松山湖北部工业城月荷湖畔,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规划班级数36个。学校建筑设立新颖、富有特色,周边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是入园企业员工子女就读的理想场所,将为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是市政府新创办的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完全中学,由南粤

21、百年名校东莞中学承办。学校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校区总建筑面积14.7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目前拥有师生三千多人。松山湖实验小学创建“教育生态平衡”10大特色教学,她将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有机结合,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绝佳保障。松山湖实验小学的10大特色是莞中一脉(系出名门)、高效课堂(专家引领)、日日晨诵(腹蕴诗书)、天天午练(练字做人)、每日暮省(反省演说)、明理践行(知行合一)、书香阅读(丰润人生)、沐浴艺术(亲近器乐)、阳光体育(强健体魄)、科学实验(探究意识)。通过这10个方面的特色教育,强调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创建“教育生态平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科学精

22、神、人文情怀、健康体魄”同步提升和平衡发展,使一流硬件设施与一流软件教学相结合,把松山湖实验小学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学校。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面积1500亩,座落在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是一座花园式、现代化的校园。学院目前设有14个系(院、部)、20个本科专业和40个专科专业,现有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10062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全日制大专学历高职教育为主,学制3年,同时兼顾各类短期培训教育。广东医学院是粤、桂、琼三省交汇处最大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分为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1084亩,

23、 2003年开始招收首届新生,现有学生14000多人。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2014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会在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国家、港澳台地区和大陆著名学者齐聚一堂,展示现今国内外最先进的生命文化研究成果,并举办“生命文化学高级研修班”。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明确生命文化学的研究规范,推动生命文化学的学科创建;发掘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相遇与融合的问题。会上分别讨论了生命文化学的建制,生命文化学、生物学哲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前沿问题研究,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等。3、 文物保护项目地块附近无环境重

24、点保护对象,无其它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等。主要编制依据及环境功能属性主要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实施)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2013年6月29日主席令第5号);7、中华人民共和

25、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实施);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发布施行);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T2.3-93)、(HJ2.2-2008)(HJ19-2011)、(HJ2.4-2009);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第21号令,2013年5月1日起实施);11、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12、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13、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府200516号);14、关于

26、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0337号);15、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东府20095号);16、东莞市产业导向目录(2008年本);17、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1114号);18、关于印发的通知(东府办2011110号);19、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20、关于印发的通知(东环2014190号)。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如表3-1所列:表3-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表编号项目环境功能属性1水环境功能区纳污水体为寒溪水,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东莞市2013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寒溪水水质

27、控制目标为V类2环境空气功能区二类大气功能区3环境噪声功能区2类区域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水源保护区否6森林公园保护区否7风景名胜保护区否8水库库区否9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属东莞市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 10是否两控区是(酸雨控制区)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位于松山湖,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松山湖的空气数据,详见表4-1(单位:mg/m3):表4-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项目所属片区SO2(年均值)NO2(年均值)PM10(年均值)PM2.5(年均值)松山湖0.0180.0

28、420.0630.041评价标准0.060.040.070.035污染指数0.31.050.91.171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SO2、PM10的年均浓度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PM2.5的年均浓度值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总体上,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差。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外排污水经东莞市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寒溪河(大朗段),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东莞市2013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寒溪河(大朗段)的水质监测结果如表4-2: 表4-2 寒溪河(大朗段)现状监测结果 河

29、流水质控制目标水质类别达标状况主要超标项目/超标倍数寒溪河V类劣类不达标氨氮/3.04、总磷/1.71、生化需氧量/1.36寒溪河(大朗段)水质控制目标为V类,水质现状为劣类,氨氮超标3.04倍,总磷超标1.71倍,生化需氧量超标1.36倍,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质标准,项目所在地地表水水质环境质量差。3、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专职人员在项目四周(东面1#、南面2#、西面3#、北面4#)各设一个监测点进行监测,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见表4-3(单位:dB(A)):表4-3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测点昼间夜间1#(东面)54.643.

30、22#(南面)58.948.63#(西面)61.250.34#(北面)54.644.2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除3#昼夜间噪声超标外,其余监测点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寒溪水的水环境质量,使其水质不因本项目的建成而受到明显的影响;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使其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4、固

31、体废物保护目标妥善处理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使之不成为区域内危害环境的新污染源;5、环境敏感点根据对项目所在地的实地踏勘,项目周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4-4:表4-4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与本项目相对位置规模保护内容1光大锦绣山河S50m500人大气二级声环境2类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纳污水体寒溪水水质保护目标为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5-1:表5-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摘录 单位:mg/L项 目CODBOD5DONH3-NTP标准限值(类)401022.00.42、项目所在地区为二

32、类大气环境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5-2:表5-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 单位:mg/m3项 目SO2NO2PM10PM2.5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年平均0.060.150.040.080.070.0353、项目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5-3:表5-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摘录 单位:dB(A)2类功能区标准限值昼间60夜间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项目生活污水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33、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实验室污水经杀菌消毒预处理后,通过校区内二级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排放标准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详见表5-4。表5-4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摘录 单位:mg/L项 目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三级标准排放限值500300400100一级标准排放限值9020601010(2)废气施工期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

34、-2001),即油烟排放浓度2.0mg/m3。(3)噪声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限值见表5-6;运营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类别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5-7。表5-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录 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标准限值7055表5-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录 单位:dB(A) 时段边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总量控制指标根据项目工艺特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如下:(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项目废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经东莞市

35、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COD和NH3-N计入东莞市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总量控制指标内。(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0。(3)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0。以上指标需经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作为本项目总量控制依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现有工程分析一、工艺流程简述:现有工程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解剖、实验过程产生的实验室废水。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及油烟废气,噪声污染主要为冷冻机、冷水塔、水泵及风机产生的噪声。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物、实验废液。经建设单位核实,项目内备用柴油发电机已取消,项目内不设备用柴油发电机。二、现有工程的污染物排放、治理

36、的情况根据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2年11月)、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动物中心教学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6年7月)及业主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现有工程的污染物排放、治理的情况如下:1、水体污染源现有工程产生的水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及解剖、实验过程产生的实验室废水。(1)生活污水现有工程设有学生及教职员工17000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现有工程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956250t/a,现有工程生活污水产排情况如下表所示:表6-1 生活污水产排情况表废水量污染物产生情况排放情况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956250t/aCOD250mg/L239.06t/a212.

37、5mg/L203.21t/aBOD5120mg/L143.44t/a96mg/L114.75t/aSS200mg/L191.25t/a100mg/L95.63t/aNH3-N30mg/L28.69t/a30mg/L28.69t/a动植物油20mg/L19.13t/a20mg/L19.13t/a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后排入东莞市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2)实验室废水现有工程实验过程会产生少量废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实验室废水的产生量约为3t/d(750t/a)。实验室废水经杀菌消毒预处理后,通过校区内

38、二级生化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后排入东莞市松山湖北部污水处理厂。2、空气污染源现有工程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油烟废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内食堂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且本项目内油烟废气经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油烟排放浓度为2mg/m3,可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噪声污染源现有工程噪声污染主要为冷冻机、冷水塔、水泵及风机产生的噪声。冷冻机、冷水塔、水泵及风机经减振、封闭隔音处理,项目边界噪声排放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因此,预计项目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

39、环境影响不大。4、固体废物污染源现有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物、实验废液。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现有工程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250t/a,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现有工程实验室会产生少量的实验废物、实验废液,产生量约为0.3t/a,实验废物、实验废液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中废物:实验废物,实验废液属于HW49,其他废物。项目将该类废物经收集后交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回收处理。三、现有工程环境问题建设单位内污染物排放均已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但建设单位尚未对现有工程进行环境保护局的验收核准。扩建工程分析一、改扩建工程施工期、运营期工艺流程

40、及产污节点见图6-1:图6-1 本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二、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施工开挖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行走所带来的动力道路扬尘;施工建筑材料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风力扬尘;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装修排放的有机废气。其中,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扬尘和动力扬尘。其中风力扬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砂石料)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扬尘主要由施工及装卸车辆引起。露天堆场和

41、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量可按堆放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式中:Q起尘量,kg/t.a; V50距地面50 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扬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6-1。据有关文献,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Q0.123(V/5)(W/6.8)0.85(P/0.5)0.75式中:Q

42、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6-2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表6-1不同粒径的尘粒沉降速度粒径(um)1020300506070沉降速度(m/s)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um)809010015020025030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u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表6-2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P 车速0.10.20.30.40.515(km/hr)0.0510.0860.1160.1440.1710.28710(km/hr)0.1020.1710.2320.2890.3410.57415(km/hr)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