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爬的玩具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504114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爬的玩具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会爬的玩具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会爬的玩具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会爬的玩具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会爬的玩具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会爬的玩具听课记录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爬的玩具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对象: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艺术美术二、教学过程记录(一)趣味导入(3分钟)教师拿着一个会爬的小玩具机器人走进教室,将其放在讲台上,轻轻推动开关,小机器人便在讲台上缓缓爬行起来。同学们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小玩具好玩吗?想不想知道它为什么会爬呀?”在同学们的积极回应中,顺利引出本节课主题一一会爬的玩具。(二)知识讲解(10分钟)L教师拿起小机器人,向同学们展示其底部的轮子和转动装置,解释道:“大家看,这个小机器人会爬是因为它底部有轮子,当轮子转动起来的时候,就能带动整个

2、玩具向前移动。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汽车,也是靠轮子行驶的哦J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教师还在黑板上简单画了示意图,标注出轮子与玩具主体的关系。2.接着,教师又展示了一些其他会爬的玩具图片,如会爬的毛毛虫玩具、带履带的坦克玩具等,引导同学们观察这些玩具的爬行原理。教师说:“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毛毛虫玩具是靠身体的蠕动来爬行的,它身体的每一节都可以弯曲和伸展;而坦克玩具则是依靠履带的转动,履带就像一条长长的链条,带动坦克前进。”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及时解答他们关于玩具构造和原理的疑惑。(三)制作示范(12分钟)1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制作材料,包括卡纸、剪刀、胶水、吸管和橡皮筋

3、等,开始示范制作一个简易的会爬的玩具。首先,教师用卡纸剪出一个长方形作为玩具的身体,在身体的两端分别剪出两个小豁口;然后,将吸管穿过豁口,并用胶水固定,作为玩具的“轴”;接着,把橡皮筋缠绕在吸管上,橡皮筋的两端分别系上一个小纸团作为“轮子”。教师一边制作,一边强调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如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胶水不要涂抹过多等。2 .示范完成后,教师拉动橡皮筋,让玩具在讲台上演示爬行过程,向同学们展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如何转化为玩具的动能,使其爬行。并告诉同学们:“当我们把橡皮筋缠绕起来时,它就储存了能量,松开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释放出能量,就带动玩具的轮子转动,从而让玩具爬起来啦。”(四)学生实

4、践(18分钟)1 .教师将制作材料分发给同学们,布置作业任务:”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会爬的玩具。可以参考老师的制作方法,也可以自己创新哦。”同学们拿到材料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2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在裁剪卡纸时遇到困难的同学,教师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对于在组装玩具结构时出现问题的同学,教师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所在,并协助解决。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合作,分享制作经验和创意。(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挑选了几位同学制作的会爬的玩具展示在教室前面的展示台上。首先

5、请小作者们依次介绍自己制作的玩具名称、创意来源以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的同学说:“我做的是一个会爬的小蜗牛玩具,我用彩色卡纸把它装饰得很漂亮,它的壳是螺旋形的。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橡皮筋总是缠不紧,后来我向同桌请教,才知道要多绕几圈。”2 .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个小蜗牛玩具很可爱,颜色搭配得很好看。”有的同学说:“那个玩具爬得好快呀,它的轮子一定很灵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了同学们的创意和努力,表扬了作品中制作精良、富有创意的部分,如独特的造型设计、巧妙的材料运用等;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部分玩具爬行不顺畅、

6、结构不够稳固等,并鼓励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作品。(六)课堂总结(2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会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了解了它们的爬行原理。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大家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大家在课后可以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玩具制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乐趣和创意。”三、教学优点1 .导入生动有趣:通过展示会爬的小玩具,迅速抓住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开端。2 .知识讲解直观形象:教师运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简单的示意图,深入浅出地讲解会爬的玩具的构造和原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符合二年级学生

7、的认知特点。3 .制作示范清晰详细:教师在示范制作过程中,步骤清晰、操作规范,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还展示了橡皮筋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让学生在学习制作方法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4 .注重学生实践与评价: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四、教学建议1 .在知识讲解环节,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实验或小视频,进一步展示玩具爬行原理中的物理知识,如能量转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 .在制作示范过程中,可以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协助教师完成制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课堂互动性。3 .评价环节可以更加多元化,除了学生自评和互评,还可以引入家长评价或网络投票等方式,扩大评价的范围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