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04358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9388.doc.doc(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1前言11.1项目由来11.2项目特点及评价重点11.3环评主要结论11.4评价工作程序22总论42.1编制依据4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72.3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152.4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163建设项目概况203.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3.2项目规模、工程总投资及建设进度203.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43.4建设项目周边概况及平面布置243.5建设项目原有地块基本情况264工程分析274.1施工期工程分析274.2运营期工程分析34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55.1自然环境概况455.2社会环境概况475.3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475.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06环

2、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9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96.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696.3建设项目内部设施对本项目的影响766.4其他影响分析776.5外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797生态影响分析907.1生态影响因素分析907.2水土流失927.3景观分析997.4生态住宅建设评价997.5生态小区建设的具体建议1018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048.1项目用地安全性1048.2项目选址合理性1048.3项目征地拆迁影响1048.4项目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分析1048.5生活居住适宜性分析1048.6公众参与意见1058.7外环境对项目影响1059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1069.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0

3、69.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1119.3环境保护投资与“三同时”一览表11510清洁生产与节能住宅11710.1清洁生产分析11710.2绿色建筑评价1231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2911.1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的原则12911.2总量控制因子12911.3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及平衡方案129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112.1分析方法13112.2环保费用估算13112.3环境效益分析131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3313.1环境管理13313.2环境管理机构13313.3环境监测13514公众意见调查13814.1调查方式13814.2调查对象14014.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4014.4公参调查

4、结论14215规划选址可行性分析14315.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4315.2规划相容性分析1431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516.1项目建设概况14516.2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14516.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4516.4建设项目具备环境可行性14616.5结论与建议147附件:一、 营业执照二、 项目建议书批复三、 委托书四、 监测数据质保单五、 接管协议六、 公众参与调查名单七、 评审会议纪要八、 修改说明671 前言1.1 项目由来江苏容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附件一:营业执照)拟在句容市宁杭路东侧、亭子路西侧、中兴路北侧地块投资建设水畔新居安置小区项目(附件二:项目建议书批复)。项

5、目规划总用地190503.7平方米(约合285.78亩),本项目共计建设住宅楼41栋,住宅主要以小高层、高层为主,沿街底层建设商业用房;建设幼儿园一所,配套建设物管用房等。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89937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290605.7平方米(住宅面积272005.7平方米,商业及物管用房面积7863平方米,幼儿园面积5215.9平方米,高层底层附房4360平方米);地下车库(附房)建筑面积99331.3平方米。本项目建筑密度为25.00%,容积率为1.53,绿化率为30.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的有关规

6、定,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三:委托书)。我单位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了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踏勘和现场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开展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建设单位报请环保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1.2 项目特点及评价重点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主要关注的几点环境问题如下:(1)本项目施工阶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本项目周边外环境对本项目影响;(3)道路交通噪声及机动车尾气对本项目影响;(4)本项目建设运行后,内部设施对周边环境及对本

7、项目的影响。1.3 环评主要结论项目位于句容市宁杭路东侧、亭子路西侧、中兴路北侧,建设小高层,高层住宅及配套的商业、公建用房。项目选址符合句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项目为住宅、商业建设项目,属于典型的房地产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要求。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等级属于一级。建设期污染以扬尘、噪声为主,在局部环境范围内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可有效减轻施工期中对周边的环境的影响。建成后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厨房油烟、汽车尾气、设备噪声、生活垃圾等。建设项目所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均可行,能保证各种污染物稳

8、定达标排放,不会造成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下降。经调查分析周边企业对本项目影响较小或基本无影响,周边居民也没有投诉情况,其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本环评建议在靠近交通干线一侧的住宅楼窗户配置双层或中空玻璃,可以降噪10-25dB(A),使建设项目边界噪声进一步减小;另可在交通道路与住宅间设置绿化带以确保建设项目周边的道路交通噪声对区内居民的影响达到最小。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居住环境质量良好,各种服务设施都较为完善,建筑质量优,生活设施、市政设施、道路交通、绿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公众对本项目建设表示出支持和赞成。项目建设符合句容市总体规划,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9、。同时,工程也存在一定的对外不利环境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切实有效地治理好污染源,防止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环境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1.4 评价工作程序本评价的技术路线见图1.4-1。图1.4-1评价技术路线图2 总论2.1 编制依据2.1.1 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实施);(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2002年6月29日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2012年2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修正,修正版于2012年7月1日实施);(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8.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11、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公告2012年第51号,环境保护部);(15)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48号,1998年7月20日发布实施);(16)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点意见(国务院2006.5.17);(17) 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设部建住房2006165号,2006年7月6日);(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2005年6月6日);(19) 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实施建筑节能的意见的通知(苏府办200653号,2006

12、年5月23日)。(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21) 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号,国务院办公厅);(22) 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保部环发2010144号);(23)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环境保护部);(2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建设部,建标200466号);(2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设部);(26) 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

13、4号,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7) 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200698号);(28)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质量考核办法的通知(苏环监200710号);(29) 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12月1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执行);(30) 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97122号);(31)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32) 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

14、议于2010年9月29日通过,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设部);(33)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J32/TJ76-2009,江苏省建设厅);(34) 关于印发的通知(苏建科201153号)。2.1.2 政策及规划(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2011年3月27日发布;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2013年2月16日调整);(2)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本);(3)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4)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江苏省人民

15、政府,2013年,8月30日);(5)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号文);(6)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2013年修正)(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月29日发布,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13年3月15日调整)。2.1.3 导则及技术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保护部;(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16、);(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8)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环发20107号);(9)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10)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5年5月);(11)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苏环办2013283号)。2.1.4 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1) 项目规划设计要点(2) 业主提供其他资料2.2 评价因子与

17、评价标准2.2.1 环境影响识别根据本工程特点和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结果,采用矩阵法对可能受本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进行识别和筛选,其结果列于表2.2-1。表2.2-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矩阵表环境要素项目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质量就业率人居环境经济发展景观水土流失动植物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施工期基础施工+1S-2S-1S-2S-1S-2S-2S-1S-2S主体施工+2S-2S-1S-1S-1S-2S-2S-1S-1S房屋装修+1S-1S-1S-1S设备安装-1S基础设施建设+1S-1S-1S-1S-1S-1S施工人员-1S-1S运营期居民生活-1L+2L-1L车辆进出-1L-1L-1L

18、车辆运输-1L+1L-1L-1L注:“”表示正影响,“”表示负影响;“1”表示影响较小,“2”表示影响中等,“3”表示影响较大;“S”表示短期影响,“L”表示长期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短期、可恢复的影响,也存在长期的正、负面影响。施工期主要表现为短期的负面影响,在施工活动结束,影响即消失;运营期对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等是负面长期影响,对环境产生的正面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营运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2.2.2 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工程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工程排污种类、强度及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给出评价因子的筛选矩阵,见表2.2-2。表2.

19、2-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矩阵表项目评价因子施工期营运期基础施工主体施工房屋装修施工人员居民生活车辆进出车辆运输环境空气SO2-1L-1L-1LNOx-1L-1L-1L烟尘-1L-1L-1LPM10-1S甲苯-1S二甲苯-1S非甲烷总烃-1S-1L-1L臭气浓度-1L地表水COD-1S-1LSS-1S-1LNH3-N-1S-1LTP-1S-1L地下水pH-1L-1L总硬度氨氮溶解性固体高锰酸盐指数噪声Leq(A)-1L-1L-1L生态环境景观-1L-1L-1L-1L-1L陆生植物-1L-1L野生动物水生生物水土流失注:“”表示正影响,“”表示负影响;“1”表示影响较小,“2”表示影响中等,“

20、3”表示影响较大;“S”表示短期影响,“L”表示长期影响。2.2.3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的确定见表2.2-3。表2.2-3 环境影响因子确定表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环境SO2、PM10、NO2SO2、NOx、烟尘、CO、HC/水环境pH、DO、CODcr、NH3-N、TP、BOD5、石油类、LASCOD、SS、氨氮、总磷COD、SS、氨氮、总磷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连续等效A声级固体废物固废排放量地下水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生态水土流失、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社会环境选址合理性、环境协调性、居住适宜性、外环境影响2.2.4 评价标准2.2.4.1 环境质

21、量标准 (1)环境空气本项目所在地属于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见表2.2-4。表2.2-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因子环境质量标准(mg/m3)依据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均SO20.500.15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NO20.200.080.04NOx0.250.100.05PM100.150.07CO104非甲烷总烃2.0参照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2)地表水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最终纳污水域句容河(句容河句容工业、农业用水区)河水环境功能区划均为类,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

22、38-2002)中类标准,具体限值见表2.2-5。表2.2-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目类水质标准标准来源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DO3COD30高锰酸盐指数10氨氮1.5总磷(以P计)0.3BOD56石油类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3(3)声环境根据句容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建设项目所在地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本项目东侧的亭子路为城市主干道,两个地块之间规划道路为城市次干道,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城市干道红线35米以内区域执行4a类标准,以外执行2类标准。若

23、35米以内区域存在三层以上建筑,则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余区域执行2类标准。本项目楼层均高于三层以上,因此靠近道路一侧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余区域执行2类标准。具体见表2.2-6。表2.2-6 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60504a类7055(4)地下水评价区内地下水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具体见表2.2-7。表2.2-7 地下水环境质量分类指标序号项目类标准类标准类标准类标准类标准1pH值6.

24、5-8.56.5-8.56.5-8.55.5-6.5、8.5-95.5,92高锰酸盐指数1.02.03.010103氨氮0.020.020.20.50.54六价铬0.0050.010.050.10.15总硬度1503004505505506总大肠菌群3331001002.2.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施工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2.2-8。表2.2-8 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标准名称级别排放标准值施工粉尘GB16297-1996无组织监控点1.0 mg/m3地下停车库汽车尾气污染物中HC、氮氧化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25、16297-1996)中表2-8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非甲烷总烃、氮氧化物标准;CO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标准,见表2.2-9。表2.2-9 地下停车库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标准类别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停车库汽车尾气HC(非甲烷总烃)GB16297-1996表2、二级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氮氧化物4.0COGBZ2.1-2007/3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注:非甲烷总烃、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采用外推法计算得出。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2.2-

26、10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标准类别排放标准值(kg/h)GB14554-93二级场界浓度限值场界排放速率NH31.5/H2S0.06/臭气浓度20(无量纲)/(2)废水建设项目生活污水达接管要求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表1标准后,排入句容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句容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标准;具体数值见表2.2-11。表2.2-1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项目接管标准(mg/L)污水厂尾水排放标准(mg/L)1pH6-96-92COD50050

27、3SS400104氨氮455(8)*5总磷8.00.56动植物油1001标准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表1中B等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标准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3)噪声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2.2-12。表2.2-12 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dB(A)夜间(dB(A)7055注:(1)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

28、; (2)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表1中相应的限值减10 dB(A)作为评价依据。社会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相应标准,具体见表2.2-13。表2.2-13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类60504类7055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相应标准,具体见表2.2-14。表2.2-14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适用地带范围昼间(dB(A)夜间(dB(A)混合区、商业中心区7572交通干线道路两侧7572注: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

29、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4)固体废物一般固废暂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根据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6号关于发布(GB18599- 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修改)。2.2.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2.2.5.1 评价工作等级(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本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取SO2、NOx、烟尘、CO、HC计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以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Pi的定义为: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

30、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Coi一般选用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别依据见表2.2-15。计算得出各因子的Pmax见表2.2-16,由表中可见各因子的Pmax均小于10%,因此,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表2.2-1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序号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1一级Pmax80%,且D10%5km2二级其它3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聚厂界最近距离表2.2-16 各评价因子Pmax值一览表序号评价因子最大落地浓度Cim(mg/m3)占标

31、率Pim(%)出现距离(m)D10%1多点源按面源计居民生活SO21.377E-52.75E-031042/2NOx0.00051890.221042/3烟尘8.472E-50.011042/4地下车库SO22.959E-55.92E-03363/5NOx0.0023670.99363/6CO0.020270.2363/7HC0.0026630.13363/(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污水量为1023m3/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且可以满足接管要求,排入句容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本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从简,只对本项目污水进入句容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接管可行性

32、进行评述。(3)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要求,虽然项目建成后环境噪声级增加量3dB(A),但是本项目声环境功能区划为声环境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因此建设项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按二级进行。(4)地下水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中”;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为“小”;污水水质为“简单”。根据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特征及所在区域特征,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

33、为三级。(5)生态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要求,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判别依据表2.2-17。表2.2-1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项目占地面积约0.190km22km2,用地类型为商业居住混合用地,属于一般区域,因此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2.2.6 评价工作重点本评价重点开展以下评价内容: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评述;项目对周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周

34、围环境对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及居住环境质量评价;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2.3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2.3.1 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2.3-1。表2.3-1 评价范围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大气以本项目建设地点为中心,半径为2.5公里的圆形区域地表水句容河:句容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2000米。声本项目边界及边界外200m范围地下水建设项目周围20km2范围内地下水环境区域污染源重点调查评价区内的主要工业企业2.3.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3-2和图2.3-1

35、。表2.3-2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类别序号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规模(户/人)保护要求大气环境1张巷SW1085/300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2下村NW50152/5323吴家E500526/18004赤岗小区SE2100800/28005台湾小镇SE700-1800905/31856邰家E120070/2507井沟里S170065/2208张幕村N600150/4509群力村SW240080/24010排岗SW646120/36011莲塘村W55650/15012南底NW110060/180声环境1张巷SW1085/300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2下村N

36、W50152/532水环境句容河S5000/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用地周边100m范围内的植被、土壤等陆域生态*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4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2.4.1 句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4.1.1 规划范围市域:句容行政区范围,总面积 138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城区及其周边相关区域,北至黄梅巫市、城上村,东至句容湖,东南至弘景路,西至西三环外约1 公里,总面积92.8 平方公里。老城区:东至东昌路,西至洪武路,南至句容河,北至文昌路,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2.4.1.2 区域功能定位南京都市圈最佳人居

37、环境地区,长江三角洲重要生态、人文和休闲旅游城市,江苏省沿江地区以轻型工业为特色的制造业基地。2.4.1.3 城镇职能结构城区是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南京都市圈东部以轻工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应积极接轨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推动句容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利用河、湖以及低丘地形等自然条件,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力争成为南京郊区人口转移首选地之一。2.4.1.4 城镇空间结构积极配合南京都市圈“一带一轴三通道”空间网络构建,与城市化战略、行政区划调整、产业布局相呼应,以城区为增长中心,强化城镇集聚力,形成“一核两片”城镇空间集聚发

38、展,生态空间开敞布局的市域城镇空间组织体系。“一核”核心区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向城区集中,形成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片”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北部片区包括宝华、下蜀,加强与南京仙林新市区、龙潭新城、镇江高资港在生活配套、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岸线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作与联系;充分发挥山水自然资源优势和沿江产业辐射能力,带动北部片区的发展。南部片区包括天王、后白、茅山、郭庄等镇,通过沿江高速公路、104国道、 204省道等交通干线,将南片城区与其周边地区尤其是南京紧密联系,发挥茅山、九龙山的旅游资源和天王、后白、郭庄的产业资源优势,带动南部片区

39、经济社会的发展。2.4.1.5 城市布局结构围绕“口”字形城市中心,形成东南部生活、西北部生产的“单中心、团块状”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河穿城、两轴拓展、三区协调、四角绿楔”。“一河穿城”:句容河肖玕河穿城而过,水、城交融,形成句容市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两轴拓展”: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点,形成东西两条城市发展轴。东轴:以东昌路为依托,联系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并与尝试主要绿化空间紧密结合,发展城市生活片区;西轴:以宁杭公路洪武路为依托,利用便利的对外交通,发展城市工业片区及配套的生活区。“三区协调”:中部的中心片区,东南部的生活区,西北部的工业片区三个城市核心功能区相互联动建设。中心片区:以现

40、状为依托,保持并完善老城区商业中心;在城市东北部建设文化中心,带动东北部新区的发展;完善现状体育场周边的用地及设施,形成联系商业、文化、体育中心的纽带。同时结合城市滨水空间建设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围绕肖玕河布置公共设施带;通过“三心一带”营造富有特色的“口”字形中心格局。生活片区:围绕中心区向外拓展,形成“一老四新”的居住用地格局。工业片区:结合现状,在城区西北部形成工业片区。以一类、二类工业为主,重点发展电子、食品加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鼓励周边镇工业企业到区内发展,为老城区搬迁工业提供空间,形成集聚发展的格局。“四角绿楔”:充分利用东北角的句容湖、东南角的肖庄水库、西南角的长龙山、西北角的黄金闸水库等自然资源,通过水体、绿楔向城区渗透,结合景观道路及绿化空间与沈河区内部绿化系统密切联系,形成绿水环绕、空间交融、生态环境良好的蓝绿空间体系。2.4.1.6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句容市城市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少量位于西南部。规划以文昌路、洪武路、东昌路、句容河为界,将居住用地划分为城中、城南、城西、城北五个综合居住片区。用地规划如图2.4-1。2.4.1.7 句容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符性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