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4601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_高雷.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 高 雷 1, 张 平1, 2, 程 钢2 ( 1.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 Abelmoschusmanihot (L. )M edic. 的干燥花, 民间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研究表明黄 蜀葵花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本文对黄蜀葵花化学成分、 提取方法、 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提 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黄蜀葵; 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tudies on flower ofAbelmo

2、schusmanihot(L. )Medic. GAO Lei 1, Z HANG P ing1 , 2, CHENG G ang2 ( 1. School of Phar macy, AnhuiM edical University, H efei 230032 , China; 2 . Pharmacy Department , TheFirstAffiliatedH ospital of AnhuiM edical University, H 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 FlosAbel moschusmanihot has a long history

3、 of application. Recent studies sho w that flavonoids ofA belmoschusmanihot(L. ) M edic. have a wide range of phar macologicalactivity . This article is a revie w mainly on chemicalco mposition , extractingmethod, assaying and phar macologic action ofAbelmoschus manihot(L. )M edic , and it raises re

4、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 ey words :A belmoschusmanihot(L. )M edic. ; study advance 黄蜀葵花最早记载于5嘉佑本草6, 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5本草纲目6记载: 其花气味甘、 寒、 滑、 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 生, 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 作末敷之即愈, 为疮家要药, 消疽 肿, 浸油涂汤火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黄蜀葵花的黄酮 类成分具有保护脑缺血、 心肌缺血, 消除钠潴留、 改善肾功能 以及修复口腔黏膜溃疡等作用。近年来, 随着对黄蜀葵花化 学成分、 提取方法、 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

5、等进行的一系列研 究, 黄蜀葵花潜在的开发价值日益体现。现对其研究现状综 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黄蜀葵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成分, 目前对化学成 分的研究也集中于黄蜀葵花总黄酮 ( Total flavone ofA, TFA ) 及其单体。自 20世纪 80年代至今已有七个黄酮类单体分离 鉴定。王先荣 1等最早从黄蜀葵花中分得槲皮素-3- 洋槐糖 苷、 槲皮素-3c - 葡萄糖苷、 金丝桃苷、 槲皮素及杨梅素等五种黄 酮类成分; 现利用色谱和分部结晶方法进行成分分离, 根据物 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对 TFA进 通讯作者: 张 平 ( 1952- ), 女, 主任

6、药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 药药剂学, E-mai: l zhangping-ay sohu. com 行化学成分的研究, 又从该花总黄酮中分得 4种黄酮醇单糖 苷, 其中棉皮素-3c -O-B- 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 异槲皮苷为首 次从该植物分得 2。 近年来对黄蜀葵花黄酮类以外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物质基 础的研究也有所报道。赖先银 3等用色谱法分离、 波谱方法 鉴定结构, 从黄蜀葵花中分离鉴定了 13个化合物, 其中, can - nabiscitrin、 杨梅素-3-O-B-D- 葡萄糖苷、1 -O- 十六烷酸甘油酯、 2 , 4 - 二羟基苯甲酸、 鸟苷、 腺苷、 顺丁烯二酸、

7、正三十七烷酸、 正三十烷醇、 正二十四烷等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得。陈 刚 4等对黄蜀葵花的脂溶性成分研究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 得到 8个化合物, 其中 A - 菠甾醇、 豆甾醇、 咖啡酸、 6 - 甲氧基-7- 羟基香豆素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这些成分的分离鉴定对 于黄蜀葵花活性成分探讨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提取方法 从药材中提取总黄酮方法主要是采用适当浓度的甲醇或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超声提取, 索氏提取等 5 , 6。甲醇或乙醇 提取之前一般先采用石油醚脱脂后干燥减少杂质干扰。程 钢 7等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优选 出黄蜀葵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 选用 70% 的乙醇,

8、 10倍量 18 王 玮, 高 伟, 任瑞珍. 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与瘦素及血脂代 谢的相关分析 J. 临床荟萃, 2005 , 20( 21): 1205. 19 陈小雨, 廖 珊. 脂质代谢与 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关系 探讨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 14( 21): 2805. 20 Steinmetz A. T reat ment of diabetic dyslipoproteinemia J. Clin En - docrino lD iabetes , 2003 , 111: 240- 4 . 21 DaviesM J , Baer DJ , Judd JT,

9、et a. l Effects of moderate alcohol in - take on fasting insulin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and insulin sens- i tiv ity in post menopausalwomen . A randomized contro lled trial J. J AMA, 2002 , 287 : 2559- 62 . 22 Henry NG, Zhang YL, Antonio HO. Regulation of plas ma triglycer - ides in insulin resi

10、stance and diabetes J. Archives ofM edicalR e - search, 2005 , 36 : 232- 40 . 23D iabetes A 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I nvestigators . Effect of fenofibrate on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 tes : the 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a random ized study

11、J. Lancet , 2001 , 357( 9260): 905- 10 . 24 Car mena R, Edin FRCP. Type 2 diabetes , dyslipidem ia, and vascular risk: Rationale and evidence for correcting the lipid i mbalance J. American Heart Journa, l 2005 , 11: 867 . 25 A lt mann SW, DavisHR, Zhu LJ , et a.l N iemann -P ick C1 L ike 1 pro- tei

12、n is critical for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J. Science, 2004, 303 : 1201- 4. (收稿日期: 2007- 11- 08) #198#安 徽 医 药 AnhuiM edical and Phar maceutical Journal 2008M ar ; 12( 3) 的体积, 回流提取 1 h, 提取 3次。提取液总黄酮得率为 4. 48% , RSD= 1 . 6% 。该方法工艺合理, 提取较完全, 稳定性 好。王雪梅 8等采用超声波发提取黄蜀葵花中的天然防晒 剂, 以 60% 的乙醇, 料液比 1B5

13、0( kg# L- 1), 在 50e 超声萃取 20 min , 操作方便, 提取时间短。 超声萃取法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 强烈的空化 效用和搅拌作用等, 加速植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 从而提高提 出率、 缩短提取时间、 免去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 具有操作 简单、 副产品少、 产物易分离提纯的特点。但徐柏颐 5分别 用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测定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的 含量, 热回流法含量测定结果为 0 . 293 % ? 0. 008% , 超声波 法结果显示含量测定结果为 0 . 261% ? 0 . 007 % 。结果表明, 热回流提取法提取金丝桃苷更完全。 3 含量测定 黄蜀

14、葵 花总黄酮含 量测定多 采用 Na NO2-A l( NO3) 3- NaOH 显色后比色法测定, 5江苏省中药材标准 ( 1989年版 ) 增补本6中对黄蜀葵花总黄酮含量测定也为该法。周正华 6 等采用四种方法测定了黄蜀葵花总黄酮含量作比较研究, A 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Na NO2-A l( NO3)3-Na OH 显色后于 510 nm 比 色法 测 定; B 法: 以 金丝 桃 苷 为对 照 品、N a NO2- A l ( NO3) 3-NaOH显色后于 510 nm比色法测定; C法: 以金丝桃 苷为对照品, 紫外分光光度法于 258 nm 测定; D 法: 以金丝桃 苷为对照

15、品, 加入 HAC-Na AC缓冲液和 A lCl3溶液显色, 于 398 nm 测定。分析表明 B法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测总黄酮 含量比 A 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含量的结果准确、 合理; 黄 蜀葵花中的总黄酮含量不宜以 NaNO2-A l(NO3) 3-NaOH 显色 后比色法测定; 黄蜀葵花药材中的鞣质含量较高, 在 258 nm 有强紫外吸收, C法测定结果偏高; D 法所得的结果相对准 确, 5江苏省中药材标准 ( 1989年版 )增补本6中对黄蜀葵花总 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A法 )需改进。 黄蜀葵花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中, 槲皮素-3c - 葡萄糖苷、 异槲皮苷和金丝桃苷这 3种单体的含

16、量较高, 且性质稳定, 可 以选择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杨志芳 5等以 HPLC法测 定不同产地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 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c - 葡萄 糖苷的含量, 方法简便准确, 重现性好。黄蜀葵花总黄酮中金 丝桃苷为主要活性成分, 徐柏颐 6以 HPLC法测定金丝桃苷 的含量, 用于药材的质量控制, 方法更加简便, 专属性强。但 采用 HPLC法分别测定金丝桃苷、 槲皮素-3c - 葡萄糖苷、 异槲 皮苷等需要多种对照品, 价格昂贵, 不易操作。 4 药理作用 4. 1 保护脑缺血损伤 TFA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具有一 定的保护作用。文继月 10等采用间断静脉推注 TFA模拟预 适应的实

17、验方法,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 积、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 LDH )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以 及血清中 前列 腺素 E2( PGE2)、 一 氧化 氮 ( NO )、 丙 二醛 (MDA )含量等指标的变化, 探讨 TFA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 伤的预适应 样保护作用。结 果 TFA ( 160 、80、40 、20 mg# kg- 1)预处理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并可明显降低血清中 LDH 活性、 MDA 和 PGE2含量, 同时明显增加血清中 NOS活性和 NO含量。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 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 NO

18、合成及抑制 PGE2产生有关。 郝吉莉 11等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在 此基础上综合孤养、 应激处理复制卒中后抑郁 ( Post stroke de - pression, PSD)大鼠模型。观察 TFA对 PSD大鼠开野行为、 血 液流变学以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研究 TFA 抗 PSD的 作用。结果 TFA可增加 PSD大鼠的水平与垂直运动得分; 抑 制 PSD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的升高, 提高红 细胞的变形性; 提高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 ( SOD)和谷胱 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活性, 降低 MDA 含量。结果表 明: TFA 具有抗 P

19、SD 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高杉 12等采用透射电镜法研究缺血致脑细胞凋亡, 实验 结果表明, 50 、 100 mg# kg- 1TFA 能明显改善大鼠大脑中动脉 结扎 (m 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致脑细胞超微结 构发生凋亡变化, 提示 TFA能通过抗神经元凋亡的途径对脑 缺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4 . 2 保护心肌缺血损伤 TFA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心 肌细胞内钙超载等机制保护大鼠缺血的心肌, 对在体及离体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范丽 13等 采用持续静脉推注 TFA模拟预

20、适应的实验方法, 观察家兔冠 状动脉左旋支经结扎、 再灌后, 其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情况、 血 浆中 MDA含量和 SOD、 GSH-Px活力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中 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TFA 不同程度减 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 明显降低 血浆中 MDA的含量, 同时增强 SOD 和 GSH-Px的活力; 下调 缺血心肌组织中 ICAM-1 mRNA的表达。表明 TFA药理性预 适应可通过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 抑制心肌炎症反应, 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范丽 14等还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 Iso)建立 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21、 观察 TFA 对小鼠 ECG导联异常 ST 段、 T波以及心肌含水量 (MWC)、 心肌指数 (M I)的影响; 采用 气管挟闭建立小鼠心肌缺氧模型, 观察 TFA对小鼠心脏耐缺 氧能力的影响, 研究 TFA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 缺氧损伤的 保护作用。结果 TFA可显著改善 Iso诱发小鼠 ECG导联异 常的 ST段和 T波, 抑制 MWC及 M I的升高, 明显延长气管挟 闭后小鼠心电持续的时间。结果表明 TFA 对小鼠急性心肌 缺血、 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4 . 3 改善肾功能作用 尹莲芳 15采用实验分组观察黄蜀葵 花对 Na+-K + -ATP酶、 Ca2+-ATP酶、 M g2

22、+-ATP酶的影响和对 尿钠排泄的影响,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 ATP酶的变化及黄蜀 葵花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黄蜀葵花处理可明显降低阿霉素 肾病大鼠红细胞膜及肾内髓组织匀浆的 ATP酶活性, 使钠排 泄增加。钠排泄与肾髓质 Na+-K+-ATP酶活性呈负相关, 与 尿蛋白无相关关系。抑制肾脏髓质 ATP酶可能是黄蜀葵花 改善肾病大鼠钠潴留作用的主要机制。在肾脏钠重吸收的过 程中, 尽管不同的肾小管节段转运的细胞及分子机制存在着 显著的差异性, 但都依赖于肾小管基侧膜上的 N a+-K+-ATP 酶对离子的转运作用。黄蜀葵花抑制肾内髓 ATP酶活性, 从 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发挥利钠利水效

23、应, 符合肾病水 肿/治本0的需求。 4 . 4 抗乙型肝炎病毒 ( hepatitis B virus , HBV)作用 黄蜀 葵花总黄酮中提取的金丝桃苷在体内外均有抗 HBV 的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鲁小杰 16等采用一日龄北京雏鸭接种鸭 #199#安 徽 医 药 AnhuiM edical and Phar maceutical Journal 2008M ar ; 12( 3) 乙型肝炎病毒 (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阳性血清, 7 d 后灌胃给药 10 d, 停药后第 3天检测肝匀浆和血清中谷丙转 氨酶 ( ALT )和谷草转氨酶 (AST )

24、及血清中总胆红素 ( TBil)、 白蛋白 (ALB)、 碱性磷酸酶 (ALP)、 胆碱酯酶 (ChE)和乳酸脱 氢酶 ( LDH)的含量, 另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雏鸭 感染 DHBV 模型可见肝细胞严重受损, 肝功能异常, 肝脏和 血中各种酶含量明显升高。金丝桃苷对 DHBV 感染所致雏 鸭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WU LL 17采用培养 H epG2. 2. 15细胞和鸭感染 DHBV模 型考察黄蜀葵花提取出的金丝桃苷在体内外抗 HBV 作用。 在细胞模型中, 金丝桃苷的半数毒性浓度是 0. 115 g# L- 1; 最 大无毒浓度是 0. 05 g# L- 1。在最大无毒浓度时

25、金丝桃苷在 HepG2 . 2. 15细胞对 HBe Ag和 HBsAg在第 8天的抑制率分别 为 86 . 41 % 、 82. 27% 。在鸭感染 DHBV 模型中, 在金丝桃苷 0. 05 g# kg- 1# d- 1和 0. 10 g# kg- 1# d- 1剂量组 DHBV-DNA 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P 0. 01)。在 0. 10 g# kg- 1# d- 1剂量抑制病毒血症峰值在第 10天和第 13天达 60. 97% 和 69. 78 % 。结果表明, 金丝桃苷在 H epG2. 2 . 15细胞模型和鸭 感染 DHBV模型中对 HBe Ag和 HBsAg均具有很强的

26、抑制作 用。 4. 5 修复口腔黏膜作用 黄蜀葵花中的多种黄酮类成分具 有抑菌、 镇痛及抗炎消肿的作用, 能治疗口腔溃疡, 对疼痛也 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张红艳 18等采用感染性豚鼠口腔黏膜 溃疡模型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的治疗作用; 采用二倍稀释法 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 (M IC)。结果表明黄蜀 葵花总黄酮能显著缩短感染性豚鼠口腔黏膜溃疡的愈合时间 和 50 % 缩小时间; 体外抗菌结果显示, TFA 对表皮葡萄球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 IC)为 3. 125 g# L- 1, 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浓度为 1. 562 3. 125 g# L- 1。黄蜀葵 花总黄酮对

27、感染性口腔溃疡有一定疗效。 李杰 19等选用醋酸致伤和细菌感染两种方法, 分别建立 兔口腔黏膜溃疡模型, 观察黄蜀葵花提取物对口腔黏膜溃疡 修复的影响。研究表明黄蜀葵花提取物对上述两种模型均有 明显的治疗作用。 此外, 单纯疱疹病毒在人群中感染极为广泛, 因其感染的 长期潜伏性和反复发作性倾向符合口腔溃疡的临床特点, 是 口腔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江勤 20等在研究 TFA 的体外抗 病毒作用发现, TFA 对单纯疱疹病毒 型 (Herpes si mplex v- i rus - , HSV1)和单纯疱疹病毒 型 (Herpes si mplex virus-, HSV2)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8、 5 结语 黄蜀葵花作为一种传统药材, 化学成分复杂, 药理作用广 泛, 是一种非常有开发价值的药物。随着各种先进化学分析 仪器及研究方法的引入, 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明确, 药 理作用更加明晰, 黄蜀葵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在临床应用逐 渐增多。但目前在黄蜀葵花的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剂型开发 等方面的研究远远滞后于临床需要。对其研究的不足之处在 于活性成分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其总黄酮类成分; 药理作用 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心、 脑缺血损伤的保护, 尚未能充分挖掘 和研究黄蜀葵花其他的药用功效; 此外黄蜀葵花相关的剂型 开发很少, 不能满足临床和市场需要, 目前仅有黄葵胶囊获得 国家药品监督管

29、理局批准生产。今后在以下几方面需作进一 步探讨: ( 1)黄蜀葵花的有效单体提取纯化、 药理作用及其作 用机制; ( 2)黄蜀葵花的有效成分在人体中的分布、 代谢及毒 理情况; ( 3)加强剂型的研究, 优化制备工艺, 为临床提供更 加安全、 有效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先荣, 王兆全, 李 颖. 黄蜀葵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植物学 报, 1981, 23( 3): 222. 2 王先荣, 周正华, 杜安全, 等. 黄蜀葵花黄酮成分的研究 J. 中 国天然药物, 2004, 2( 2): 91- 3. 3 赖先银, 赵玉英, 梁 鸿. 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 药杂志, 2

30、006, 31( 19): 1597- 600. 4 陈 刚, 张慧娟, 屠爱萍, 等. 黄蜀葵花的脂溶性成分研究 J. 中草药, 2007, 38( 6): 827- 8 . 5 徐柏颐. HPLC法测定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J. 江苏药 学与临床研究, 2006, 14( 2): 100- 2 . 6 周正华, 杜安全, 王先荣. 黄蜀葵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比 较研究 J. 中药材, 29( 11): 1192- 4 . 7 程 钢, 黄赵刚, 吴 健, 等.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蜀葵花总黄酮 提取工艺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6 , 10( 4): 98- 9. 8 王雪梅,

31、 洪 峰, 张 健, 等. 超声波法提取黄蜀葵花中天然防 晒剂的研究 J. 安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9( 4): 70 - 4 . 9 杨志芳, 王维娜, 杨 坤, 等.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蜀葵花中 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及槲皮素-3. -葡萄糖苷含量 J. 解放军药学 学报, 2005, 21( 5): 388- 93 . 10 文继月, 陈志武.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 41( 6): 667- 9 . 11 郝吉莉, 周兰兰, 司 力, 等. 黄蜀葵总黄酮抗脑卒中后抑郁作 用的研究 J. 中

32、国药房, 2007 , 18( 12): 855- 7. 12 高 杉, 范 丽, 董六一, 等. 黄蜀葵总黄酮对 MCAO 大鼠脑细 胞凋亡的影响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 , 19( 6): 704- 7. 13 范 丽, 郭 岩, 陈志武,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家兔心 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6, 22( 1): 106- 9. 14 范 丽, 袁丽萍, 陈志武,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小鼠急性心肌 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国药房, 2005, 16( 3): 176-8 . 15 尹莲芳. 黄蜀葵花对肾病大鼠尿钠排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33、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3 , 24( 6): 328- 30. 16 鲁小杰, 黄正明, 杨新波, 等. 金丝桃苷对鸭乙肝病毒感染的保 肝作用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 , 23( 2): 10- 2. 17 W u LL, Yang X, Huang Z, et a. l In vivo and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 ity of hyperoside ex tracted from Abel moschus manihot( L ) medic J. A cta Phar macol Sin , 2007, 28( 3): 404- 9 .

34、 18 张红艳, 董六一, 江 勤,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抗感染性口腔粘 膜溃疡及体外抗菌作用 J. 安徽医药, 2006, 10( 11): 810- 1 . 19 李 杰, 于人江, 林 霞, 等. 黄蜀葵花提取物对兔口腔薪膜溃 疡的药效学研究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 30( 6): 97- 8 . 20 江 勤, 董六一, 方 明,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体外抗单纯疱疹 病毒作用 J. 安徽医药, 2006 , 10( 2): 93- 4. (收稿日期: 2007- 09- 21) #200#安 徽 医 药 AnhuiM edical and Phar maceutical Journal 2008M ar ; 1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