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4691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库及加油站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典型油库及加油站 事故案例分析,第一节 前言,2013年6月以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液氨、汽油、石油产品等。,6.2大连石化大火(2死); 6.3吉林禽业公司大火(120死); 6.3江西新余化工厂爆炸(1死); 6.5深圳横岗工厂大火; 6.6陕西富平火药厂爆炸; 6.7浙江萧山农药厂大火; 6.7厦门公交车爆炸(48死); 6.8济南润滑油厂大火; 6.15大连金州某化工厂大火。,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油罐起火,2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8万元。,吉林一禽业公司大火,国务院办公厅关

2、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316号 )(2013年6月19日 )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企业自查是基础、政府督查是关键、消除隐患是核心、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是目标”的工作原则,深入排查,严格整改,真查真改、真整真治,重在强化责任、重在基层落实、重在消除隐患、重在实际效果。,近年来,液氨泄漏发生燃烧爆炸、中毒事故很多,需警醒!,1、2002年7月8日,山东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13人死亡、24人重度中毒,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2、2005年8月31日,河南周口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导致3人

3、死亡、9人中毒; 3、2007年1月27日,浙江杭州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导致5吨液氨泄漏; 4、2007年11月25日,四川内江中区乐贤镇康达肉类食品加工厂在工厂液氨储存设备与槽罐车转存液氨过程中,传输管突然发生破裂,造成液氨泄漏,导致2人死亡、2人中毒; 5、2009年8月5日8时45分左右,辽宁抚顺新宏明化工厂一辆载有30吨液氨的槽罐车在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的赤峰市氨水配制车间卸载液氨的过程中,卸车金属软管突然破裂,导致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此次液氨泄漏事故共导致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理人员以及附近居民等246人出现中毒症状。,第二节 氨的概况,危险化学品名录2008版(在列有毒气体,危险货

4、物编号为23003,UN号为1005。)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在列)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在列毒性气体,临界量10t),2.1 氨的性质,2.1.1 理化特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 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

5、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2.1.2 危害信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2.2

6、氨的用途 85的氨用来制化学肥料,其余作为生产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氨在工业上主要用来制造炸药和各种化学纤维及塑料。 氨的其他工业用途也十分广泛,例如:在制冰、空调、冷藏等系统的致冷剂。,2.3 生产方法 在高压、高温和有催化剂时,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为氨。目前工业上合成氨基本上都用此法。,第三节 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安全,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装卸、使用等环节,应遵守相应的技术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泄漏燃烧、爆炸、中毒事故。 首批

7、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北京,2012) 山东省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2008) 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中石化,2010),引用标准 GB50160-92,1999版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 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11651-1989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7681-1999 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

8、要求 GB 50057-1994.2000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AQ3021-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 AQ3021-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 AQ3022-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AQ3023-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 AQ3024-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断路作业安全规范 AQ3025-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3026-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 AQ3027-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 AQ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SH 3063-1

9、999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07-1999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SH 3047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HG/T 23003-92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HAB 003-2001 液氨移动式压力容器检修安全规程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H/T 3081-2003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SH 3097200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H 3093-1999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化工企业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实施细则,设计管理 :场所选址 、总平面布置、液氨储罐区的设置、防

10、火堤、装卸场所、防火间距 消防管理 :一般规定、消防车道、消防给水、灭火器 机电管理 :设备管理、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接地、仪控管理 装卸管理 :装卸人员要求、装卸前的检查与确认、液氨装卸安全、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理 安全管理与防护 :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应急救援和事故报告,使用,【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

11、、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

12、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储存,液氨储罐、压力管道、液氨槽罐车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等必须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13、监察规程等相关规定要求。 液氨储罐、液氨槽罐车的液面计、压力计、温度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应完整、灵敏可靠。 液氨储罐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重要工艺指标 实施远程监控,完善联锁报警、有毒气体报警等装置。 储存氨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必须定期检验。 钢瓶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库棚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与性质相抵触的氟、氯及酸类等危险物品分开储存。其次是在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装卸,液氨装卸时,应对鹤管(充装臂)、密封件,快速切断阀门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泄漏。槽车充装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禁止使用软管充装。 严禁超装、混装。液氨装卸时,应注意储罐和槽罐的装载程

14、度,不得超过其容积的85%。,运输,(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

15、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

16、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

17、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夜晚2300m。,第四节 氨制冷安全,由于氟利昂类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能产生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国际上已达成完全禁用 CFCs、逐渐限制使用 HCFCs制冷剂的共

18、识。在全球积极研究氟利昂替代技术以解决对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问题的今天,氨制冷技术以其强大的应用潜力不但在冷冻冷藏方面占有很大比率,而且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 (如中央空调、商场的大型食品展示柜等)得到应用,被国际社会重新认识和评价。,目前,我国大中型的冷冻加工及冷库等制冷设备大多采用氨为制冷剂。由于氨的特殊性及制冷系统的复杂性:制冷剂氨(NH3)为有毒气体,当在蒸汽中含量达0.5-0.6%,就要使人致死,同时氨蒸汽在空气中含量达15.7%27%,遇明火就要爆炸;而且用于制冷的压缩机、冷凝器等均属压力容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事关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也会对周边群众安

19、全和环境造成影响,为保证事故发生时,及时、有序、高效的进行控制,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大气污染程度 ,应该掌握制冷系统技术及安全知识。,4.1 液氨制冷原理,蒸发器,制冷剂在低压(蒸发压力)下以较低的温度(蒸发温度)蒸发,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实现制冷,是向外输送冷量的设备。,压缩机,是系统的心脏,起到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同时保证蒸发器在低压下运行、冷凝器在高压(冷凝压力)下运行。是输入功的设备。,冷凝器,制冷剂蒸汽在高压下将从蒸发器吸收的热量以及压缩功转化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冷凝成温度较高的(冷凝温度)液体。是放出热量的设备。,节流阀,将从冷凝器冷凝的制冷

20、剂液体节流降压(降到蒸发压力)后进入蒸发器,同时控制和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部分 。,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了制冷对象的热量,蒸发成氨蒸汽;从蒸发器出来的氨的低温低压蒸气被吸入压缩机内,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气,然后进入冷凝器。 由于高压高温过热氨气的温度高于其环境介质的温度,且其压力使氨气能在常温下冷凝成液体状态,因而排至冷凝器时,经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氨液。高压常温的氨液通过膨胀阀时,因节流而降压,在压力降低的同时,氨液因沸腾蒸发吸热使其本身的温度也相应下降,从而变成了低压低温的氨液。把这种低压低温的氨液引入蒸发器吸热蒸发,即可使其周围空气及物料的温度下降而达到制冷

21、的目的。 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低温氨气重新进入压缩机,从而完成一个制冷循环。然后重复上述过程。,4.2 氨制冷系统安全性分析,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储罐、输送管道等组成。制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工质在系统中藉助压缩机械能输送流动,完成制冷循环。其中高压部分是储罐和冷凝器部分。,4.2.1 氨的固有危险性分析,是有毒可燃气体,是常用的冷库制冷剂。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处置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1)易燃烧爆炸 氨既是有毒气体,又是一种可燃气体,氨的自燃点为651,燃烧值为2.37-2.51J/m3,临界温度为132.5,临界压力为11.4M

22、pa,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1-14%时,遇明火即可燃烧,其火焰呈黄绿色,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5.7%-27.4%时,遇火源就会引起爆炸,最易引燃浓度17%;液氨贮罐受热会膨胀,压力会升高,能使贮罐发生爆炸。,(2)易中毒伤亡 氨有毒、有刺激性和恶臭味的气体,容易挥发,氨泄漏至大气中,扩散到一定的范围,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30分钟内即可造成人员中毒;氨气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感觉气管、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 (3)易气化扩散 氨(NH3)为无色、有刺激性和恶臭味的气体,分子量17.03,气态比重0.59,液态比重0.82,

23、扩散系数0.198,沸点-33.5。发生泄漏时,由氨液相变为气相,液氨会迅速气化,体积迅速扩大,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和燃烧爆炸区。,(4)易发生次生事故 氨不稳定,遇热分解,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易污染环境 氨可以污染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这种有毒气体随风飘移,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人畜产生危害。,4.2.2 液氨贮罐危险性分析,(1)物理爆炸。由于贮罐超压;贮罐存在缺陷,使承压能力降低;强度设计、结构设计、选材、防腐不合理等原因造成液氨贮罐可能发生物理爆炸,产生超声波和爆炸碎片对人和物体破坏。 (2)化学爆炸。由于氨气泄露,与

24、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静电火花等火源,引起火灾与化学爆炸事故。 (3)中毒事故。由于液氨贮罐及其附件爆炸、泄漏,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超过安全阈值,可能导致人员中毒或是死亡。,4.2.3 液氨贮罐事故后果模拟分析,以冷库制冷装置中液氨贮罐(以8m3为例,充装系数按0.8计算)发生爆炸、中毒为例,对其发生爆炸的冲击波损害半径和爆炸后有毒气体扩散半径进行计算。,一.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评价,1.爆炸能量 贮罐中饱和液氨占有容器介质质量的绝大部分,它的爆破能量比饱和气体大得多,一般计算时考虑气体膨胀做的功。爆破能量可按下式计算: E=(H1-H2)-(S1-S2)T1W 式中 E过热状态液体爆

25、炸能量,kJ; H1爆炸前饱和液体的焓,kJ/kg; H2在大气压力下饱和液体的焓,kJ/kg; S1爆炸前饱和液体的熵,kJ/(kg); S2在大气压力下饱和液体的熵,kJ/(kg); T1介质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kJ/(kg); W饱和液体的质量,kg。 计算可知 E=142839.36 kJ,2. TNT当量q q=E/qTNT=E/4500=31.74 3.求出爆炸的模拟比,即: =0.1q1/3=0.317 4.计算爆炸冲击波超压P对人体和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计算可知:一旦氨贮罐发生爆炸,距爆炸中心7.22m范围内,大部分人员死亡,防震钢筋混凝土破坏,小房屋倒塌;距爆炸中心10.3m范

26、围内,人员内脏严重损伤或死亡,房架松动甚至砖墙倒塌;距爆炸中心13.47m范围内,人员听觉器官损伤或骨折,墙大裂缝,屋瓦掉下;距爆炸中心17.752m范围内,人员轻微损伤,墙裂缝;距爆炸中心21.556m范围内,窗框损坏;距爆炸中心23.775m范围内,受压面的门窗玻璃大部分破碎。,二、中毒事故后果模型分析评价,氨液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汽爆炸。液氨爆炸后如不燃烧,便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设液化质量为W(单位:kg),容器破裂前器内介质温度为t(单位:),液体介质比热为C单位:kJ/(kg)。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化气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t0(单位:),此时全部液

27、体放出的热量为: 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如它的汽化热为q(单位:kJ/kg),其蒸发量: 如介质的分子量为M,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单位:m3)为: 已知液氨参数:比热C=46kJkg-1 -1,容器破裂前器内介质温度t=30,介质标准沸点to=-33,介质分子量M=17,气化热q=137X103kJkg-1,介质质量W=4160kg。 因此 Vg=1019.34,假设这些有毒空气以半球行向地面扩散,则可求出该有毒气体扩散半径 。 经过模拟计算可知:如果氨发生泄露在空气中的浓度(C)达到05时,以泄漏点为中心扩散半径在46米的区域内,人吸入510 min即致死。,4.3 安

28、全对策措施,(1)目前在大中型冷库中,特别是在使用氨作制冷剂的冷库,多数没有设置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议设置冷库企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且持证上岗。 (2)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建议制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及操作规范。 (3)冷库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自我检查和特种设备的专业检验。 (4)为指明氨泄漏后的扩散方向,便于操作人员现场工作方位选择及发生泄漏事故后人员疏散,建议在合适的位置设风向标。,(5)鉴于装置有较大的火灾、爆炸、中毒危险性,建议企业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保证各种紧急设施在事故发生时好用。 (6)冷站的自动控制室或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

29、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封观察窗。 (7)各种压力容器应按产品标准要求设安全阀。安全阀应设置泄压管。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50m内最高建筑物的屋脊5m。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进入泄压管。安全阀、压力表每年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校验一次,并铅封。 (8)制冷系统宜装设紧急泄氨器,在紧急情况下,可将系统中的氨液溶于水中(每1kgmin的氨至少应提供17Lmin的水)排至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贮罐、水池。,(9)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用事故电源供电。 (10)氨压缩机房宜安装氨气浓度自动测量报警装置,当氨气浓度接近

30、爆炸下限的1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11)氨压缩机房的事故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电动机,当制冷系统发生意外事故而被切断供电电源时,应能保证事故排风机的可靠供电。 (12)氨压缩机房的照明灯具应选用防爆类型的灯具,设置应急照明。 (13)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设施应满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的要求。应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并有检测记录。,(14)各制冷设备(罐、容器等)应严格控制装氨量,避免过量超装引起液氨冲破安全阀等溢出的现象,建议对有关液氨系统安装较可靠的液面自动显示和报警联锁装置。 (15)当生产或贮存系统出现意外泄漏时,应及时采用水幕法进行封闭,稀释破坏(如采用消火栓等),可起到阻止氨气扩散和捕

31、集作用,对产生的含氨废水,必须收容至事故清静下水池。 (16)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衣、橡皮手套、木塞、管夹、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 (17)应当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包含以下内容: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和爆炸危险事故的基本预测和危害分析;消防器材的设置及分布情况;现场抢救措施和条件保障,如:隔离、疏散方式,中毒、烧伤救护方法等;预案演练;事故处理后的善后洗消处理措施,如人员、场地、环境;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第五节 典型事例分析,1.冷库氨气管道爆炸事故 2.液氨钢瓶爆炸 3.安全阀起跳大量氨液泄漏事故 4.吉林宝源禽业公司

32、火灾,1.冷库氨气管道爆炸事故,2004年5月15日,一家私营企业冷库在对氨气管道进行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一起死亡1人、重伤3人,冷库及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重大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生产事故。,事故经过: 该冷库是新建的,在安装调试后,发现氨气管道有泄漏现象。为了找到泄漏点,在没有排空氨气的情况下,便充入氧气进行打压试验,发现泄漏部位后,又在没有对管道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进行补焊。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分析: 该起事故中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焊接时,没有排空管道内的氨气和氧气,当焊接温度达到650后,导致氨气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4NH3+3O2=6H2O+2N2+303k

33、Cal,产生大量热量,此外产生的氮气和水蒸气又使管道内压力增加。更主要的是,氨气在管道内与氧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体,因此遇到电焊火花便发生了爆炸。 事故调查还发现,该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盲目指挥,没有必要的安全常识。施焊作业人员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无证上岗。其主要作业人员也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教育。此外,该私企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作业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这些都是导致发生爆炸事故的客观因素。,应吸取的教训: 为了防止发生类似事故,冷库及其他利用氨气作制冷剂的行业和生产、使用氨气的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1、必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

34、人员的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劳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氨气是一种有毒、有爆炸危险性的化学品,吸入或与眼、皮肤、粘膜接触有刺激性。能严重损伤呼吸道粘膜,甚至可能造成死亡的后果。国家规定车间内最高容许浓度是30mg/m3。生产、经销、运输、储存和使用环节应严格执行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对设备和作业场所的氨气浓度应定期进行检测。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用人单位给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或面罩及氨不能渗透的防护服等。 4、冷库氨贮罐应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不易燃的场所,远离火源,与其他化学品特别是氧化性气

35、体、卤素和酸类隔开。,2.液氨钢瓶爆炸,2005年7月5日,在上海市南汇区惠南镇中心地区的一条马路上,一只放在卡车上的液氨钢瓶突然发生爆炸,迅速蔓延的氨气很快就侵蚀了沿途的几百户居民。,事故原因: 事故车辆属于奉贤青村运输站,车上装载的8只装满液氨的钢瓶。车辆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钢瓶直接暴露在烈日下,钢瓶液氨膨胀最终发生爆裂。 过量充装。,事故教训: 安全意识淡薄。一辆满载着瓶壳上标记有“液氨”的钢瓶的汽车,大白天在闹市大街随便停放,一直到出事故,才如梦初醒。 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欠缺。如市民逃生的方式:有一位先生实在受不了氨气“熏陶”,纵身跃入水塘。感觉水面上挺爽的,“治好”了中毒症

36、状;还有一个老汉在氨气白雾中慌慌张张,不幸摔了一跌,跌倒在地,虽然疼痛,却感觉不错 事故没造成人员死亡,只能说是侥幸。 应该告诉市民对待毒气泄漏的正确方法:首先判明当时的主风向,使自己尽量处在毒气泄漏点的上风方向;其次注意毒气是上升,还是下沉的。很多毒气还是有“颜色”的,白天比较好辨别。针对实际情况,带上简易的防毒用品,例如湿毛巾等,采取正确有效的避毒措施。,3. 安全阀起跳大量氨液泄漏事故,某食品厂在某日凌晨4点10分左右发生了安全阀起跳大量氨液泄漏事故,造成十几名员工受到不同程度中毒。据当班人员介绍,制冷系统在凌晨3点就停止运行,4点10分左右在停机的状态下,机房外面突然发现有异常的气体泄

37、漏声音,当班人员马上赶到声音来源处查看,隐约地感到泄漏非常猛烈,当班班长立刻命令启动应急预案,分头疏散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安排。班长判断可能是安全阀泄漏,经过了努力的抢救,几分钟后事故现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人员疏散中,离排放口约15米处的一幢宿舍楼的员工有十几名员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事故分析: 引起事故发生有几个原因,即设备原因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 设备原因:安全阀没有定期检验,属超期使用。由于阀内的弹簧断裂造成安全阀失灵,致使安全阀在所属的容器没有超压的情况下起跳,造成大量氨汽泄漏。 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该公司没有设立安全管理员及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在管理程序中没有对安全附件定

38、期检验进行监督,安全附件的使用没有进行有效的防范;宿舍楼与危险源的安全距离不够;(宿舍区与危险源的安全距离一般为25米以上)公司的员工未进行有关危险源泄漏的自我防护措施培训。,4.吉林宝源禽业公司火灾,6月3日,吉林德惠市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特大火灾,121人死亡。这是十年来,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事故原因: 厂房着火后的高温,让制冷管道内残存的液氨压力升高而导致爆裂。 二车间,像一个大“密室”,200多人聚在一起,四周无窗、无开着的门,无消防通道。厂房屋顶内是几十厘米厚、未达标的易燃保温材料。起火后保温材料迅速燃烧,黑烟扑来,大火蔓延,很多人找不到逃生的路。 建筑结构不合理、建筑材料不

39、达标、重生产轻安全的管理,导致了重特大事故发生。,泄漏危险控制措施,1 安全阀失效控制措施 安全阀超压起跳排放一般是用管道引导到高空进行排放,安全阀排放口大多安装在高空处,在检查中容易疏忽,时间长了极易造成安全阀失灵。,所以,在安全防范中要经常检查安全阀的排放口是否有氨气漏出,还应当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校正。安全阀超压起跳后一定要进行检验校正。 有很多专家及权威人士建议,安全阀排放口应当对水池排放,如遇安全阀起跳,氨汽直接排放至水池中,因氨易溶于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氨气在空气中迷漫所造成的不安全影响。,2 冷凝器氨泄漏控制措施 冷凝器的冷却管一般是由钢管焊接而成。在使用中,接触空气频繁

40、,使之腐蚀较快,清洗冷却管的污垢时内壁的摩擦加速了磨损腐蚀,造就容易产生漏点。 所以要对冷凝器的冷却管定期检查腐蚀情况,达到一定腐蚀程度就要更换。,3 压缩机冷却水系统失效控制措施 压缩机水冷却器及缸盖冷却水套都会产生漏点,最常见的是水冷却器穿孔破裂,其原因主要有:腐蚀穿孔;因管理不当等原因而引起的冰冻裂与温差应力破裂。比如,倒霜时氨液混入冷冻机腔内,在北方地区常出现停机后没有及时把压缩机存在的冷却水排掉,造成冷却水管冻裂。 所以要对压缩机水冷却器及缸盖冷却水套定期检查腐蚀情况,达到一定腐蚀程度就要更换。北方地区停机后及时把压缩机存在的冷却水排掉。,4 制冷设备防潮隔层氨泄漏控制措施 制冷设备

41、防潮隔层结霜滴水造成钢铁表面直接受到水份、空气、霉菌等腐蚀穿孔漏点。 所以要对制冷设备钢铁表面定期检查腐蚀情况,达到一定腐蚀程度就要更换。,5 融霜管道漏氨 在融霜过程中,容易造成蒸发器等管道及阀门内前后压差过大,管内冷冻机油及氨液急速运动而产生撞击,致使管道及阀门等爆裂而发生跑氨事故。 所以在融霜过程中,注意热氨进入蒸发器压力不得过大,热氨开启过快、过大。,6 焊接管道爆炸控制措施 制冷系统在有氨及油,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道,极易引起系统内残存的机油与氨着火燃烧爆炸。 所以焊接管道时要将氨及油抽空。,7 满液管道爆裂漏氨控制措施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发生满液的液体管道及容器两端阀门

42、同时关闭,由于管道及容器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造成管道及容器内的压力产生相应变化,极容易发生爆裂跑氨事故。 所以不能将可能发生满液的液体管道及容器两端阀门同时关闭。,8 液氨储罐的安全措施 液氨储罐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如果方法不得当,都会对应力腐蚀埋下隐患。故意防腐蚀应从设计、制造到使用过程的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可靠的措施。,(1)材料选择。实践证明,材料强度越高,发生应力腐蚀的可能性越大。但不发生应力腐蚀的最低强度限与杂质含量及特性、应力大小、操作速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防止应力腐蚀, 在综合考虑操作压力、残余应力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强度较低的钢材。 (2)

43、采用合理的结构和焊接工艺。结构上应避免焊缝过多、过于集中、焊缝不对称、焊缝交叉和焊接顺序不合理等造成的应力集中。,(3)对投入使用前的新储罐,应彻底清除里面的空气;在充装、排料及检修等过程中, 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带进任何空气, 可以有效地防止应力腐蚀。 (4)投入使用的液氨储罐,应按规定进行内外部检验并进行周期性的定期检验。 (5)定期检测液氨浓度和含水率, 发现水分低于临界浓度应及时补充水分, 使含水率始终保持在0.12%1%的范围。,氨瓶的操作和管理,(1)不得用明火加热氨液贮瓶。 (2)在氨瓶指定存放点(氨罐区)存放氨瓶 ,并做好防雨防晒措施。 (3)不得敲击,跌落和碰撞氨瓶。 (4)必

44、须定期检查加氨软管及充氨阀门等设施的密封性。,(5)开启氨瓶阀门时,身体部位不能正对着阀门,并应缓慢开启。 (6)氨瓶到场后必须查验钢瓶外观及阀门,验收合格才能使用。 (7)氨瓶到货后应及时按操作程序进行充装,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取走空瓶。,安徽安庆分公司红光加油站施工人员窒息事故,(一)事故经过 2008年5月份,安徽安庆分公司红光加油站改造完成后,在筹备开业期间,发现油罐内有少量水杂,5月14日下午,原施工方运通公司检维修人员利用手摇泵排除油水,但发现排不干净,就擅自违规打开人孔盖,佩戴TF型过滤式防毒面具进入油罐清理水杂,致使施工人员晕倒在油罐内,经拨打报警电话,消防人员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

45、入油罐将其背出罐外,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清理水杂过程中,站长仅对防毒面具的安全性能提出质疑,但没有制止清罐作业,也未向零管部汇报。,(二)事故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违规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施工方缺乏安全专业知识、没有从事危险化学品资质,擅自扩大作业范围、盲目施工、违章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单位(运通公司)在不具备相关清罐作业资质,对油罐安全条件未进行检测,防护用具不具备安全性能,且未得到安庆公司清罐指令的情况下,擅自扩大施工范围,盲目施工、违章操作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安庆公司对承包商施工管理不落实,安全基建科、零管部对加油

46、站工艺改造施工方案不严把审查关,默许了无施工方案的工程开工和实施,为施工单位擅自扩大施工范围埋下了祸根。 (2)安庆公司对承包商安全教育不落实,加油站对外来施工人员只进行口头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认真、不到位、走过场,使施工农民对危害认识不足,违规施工成为必然。 (3)片区经理在平时疏于对加油站安全管理,抽水杂作业不到现场,这也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加油站站长发现问题不立即阻止,现场安全监管形同虚设,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三)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加油站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明明发现问题仍不能及时制止。管理部门对施工作业过程安全监护不

47、到位,违章作业没有得到遏制。这起事故教训是深刻的,必须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山东济南分公司第63加油站 施工闪爆事故,(一)事故经过 2008年9月8日15:40左右,山东济南分公司第63加油站在安装加油机和潜油泵过程中,由于油罐人孔盖不符合安装潜油泵的条件,对油罐人孔盖进行改造,承包商天津华北有色建设工程公司山东分公司的施工人员,擅自用自带泵将2号埋地罐中的注水抽空,并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在操作井边沿用气割对油罐法兰盘、管线短管开坡口,切割过程中,引燃油罐内残余油气发生闪爆,李洪革当即受伤,送医院经抢救无效,于9月9日凌晨死亡。,(二)事故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施工组织混乱、施工安全监管不严、

48、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 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严重违反施工安全规定,安装潜油泵过程中将油罐注水抽出,造成油罐及操作井口油气积聚。在当天无动火作业计划、没有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擅自变更作业地点,在靠近油罐口的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造成闪爆。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济南分公司没有落实集团公司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管理规定,对施工单位资质审查不严,导致不具备安全施工资质的单位进站施工,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济南分公司企管部门负责加油站改造项目,没有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对安全防护、 作业票开具、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等

49、方面无一条检查记录,无一条整改要求,对该站施工中多次动火仅办理了一张动火作业票的事实视而不见。 (3)施工现场监管严重失职,现场监管责任人(站长)对动火等重大安全作业监管不力,现场安全监督职责未执行到位。 (4)济南分公司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外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没有针对性、走过场,施工人员对危害不了解,违规施工成为必然。,(三)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充分暴露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尤其是对施工单位和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上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对施工方审核不严;各级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对施工方进场施工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放松了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对“安全生产禁令”和“安全纪律”贯彻落实不彻底。,上海浦东新区油气加注站 爆炸事故,2007年11月24日,上午7时50分,上海浦东新区一家正在维修施工的油气加注站发生爆炸。油气罐被炸成了废铜烂铁(如图),并波及一辆经过的公交车。当时站内储气罐正在进行停业检修,施工中因操作不当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 事故调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