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5438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专题汇总.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中考历史十大热点考点专题 重点一:1487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世界成为一 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 明交流日益频繁。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开辟新航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贸易 市场,商品流通数量和种类增加, 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 拓展, 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 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 要途径。 殖民掠夺之路:西欧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2、发展; 给亚洲和非洲人民及美洲印第安人带来 空前浩劫,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迫使这些地区相继被卷入世 界近代化的进程。 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 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 地圆说 ” 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 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 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 把人的注意力转移 到现实世界中来, 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 断涌现。 重点二: 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的拓展 “ 日不落帝国 ” 英国 主要原因: 经济:

3、工场手工业发达;利用处于大西洋贸易中心的地理位置, 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大力发展海军,进行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 1588 年,打败西班牙 “ 无敌舰队 ” ,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 位。 17 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殖民贸易公司,进行殖民 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据点。 17 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 兰,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 18 世纪中期,英法殖民争霸战争,打败法国,夺取加拿大和密 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 扩大在印度的殖民地。 最终确立了英国的 殖民霸权,成为 “ 日

4、不落帝国 ” 。 启示: 英国依靠大力发展工业和海军,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 外贸易,崛起为世界大国。 重点三: 1848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 克思主义诞生。 ?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 科学社会主义 1、背景: 经济基础: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 暴露。 阶级基础: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 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 学。 2、诞生: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3、内容: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的

5、基本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 所取代; 揭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无 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资产阶级斗争。 4、意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进 入新阶段。 重点四: 1898 年戊戌变法。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维新变法 突破器物 限制,向西方学习制度的开端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A、康有为: 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 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 是

6、戊戌变法初步纲领;思想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把西 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B、梁启超:主张:发表变法通议,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 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认为变法之本在培养人 才,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改变官制。特点:比康有为更激进,也更 全面;其宣传天才影响巨大。 C、谭嗣同:特点: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属于维新 派里的激进派;主张:批判专制君主是“ 大盗” ,倡导男女平等。 D、严 复:地位: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主张:提出 “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的主张;翻

7、译天演论, 借用进化论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的原理阐明中国要 “ 变法” 的道理。 影响: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的理论武器。 影响: 是一次思想运动: 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 自 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旧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 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维新派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成 为近代宝贵的思想财富。 是一次爱国运动:激发救亡图存精神和民族意识。 是一次政治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的传播。 重点五: 1948 年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马歇尔 计划开始实施 该

8、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 1、背景: 雅尔塔体系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力量对比,美苏实力均衡。 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争霸 世界的障碍。 2、形成过程 美苏“ 冷战” 概念:“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 (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 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经济割据、军 事对峙等。 措施: (1)政治: 1947年 3 月,美国提出 “ 杜鲁门主义 ” ,要以 “ 遏制共 产主义 ” 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同年9 月,苏 联成立 “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9、,与之对抗。 (2)经济:1947 年美国提出 “ 马歇尔计划 ” ,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 助,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资本主义世界。1949 年,苏联与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帮助东欧国家建立和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封锁。 (3)军事:1949 年,美英法等签署 “ 北大西洋公约 ” ,成立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简称 “ 北约” ,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军事集 团。1955 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 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 ,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 华约” 。欧洲出现 “ 北约” 和“ 华约” 两大

10、 军事政治对抗集团,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评价: (1)实质:两极格局实质上是美苏“ 两分天下 ” 。 (2)影响: 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认为分裂,双方为争夺势力范围,干涉他 国内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但因美苏实力均衡,相互制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了世界的相对和平。 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重发展经济,进行 改革,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冷战结束后, “ 冷战思维 ” 仍存,严重影响着许多人的思想和行 为方式,不利于人类的互信和合作发展。 重点六: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 革开放的序幕。 ?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

11、主义道 路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经济:十年 “ 文革”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文革结束后的两 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徘徊状态。 政治: “ 文革” 的教训使党和人民认识到,要保障人民民主,避免 社会动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思想:“ 两个凡是 ” 的错误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的头脑;1978 年 光 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 为必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奠定思想基础。 2、召开: 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 弃“ 以阶级

12、斗争为纲 ” 的“ 左倾” 错误方针。 经济: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政治:提出 “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法制 建设方针。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 路线,成为新中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重点七: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发 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明国初年,列强侵略,北洋军阀独裁

13、专制(袁世凯复辟帝 制);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文化;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开端: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1916年,改为新 青年,迁往北京)。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等 主要阵地与中心: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成为活动中 心。 3、主要内容:核心思想 民主与科学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发展: 1918 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 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

14、胜利,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 学习俄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4、评价: 意义(功绩):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 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方向。 促科学文化繁荣,为 “ 五四运动 ” 爆发创造了条件。 局限: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重点八:1918年 11 月 11日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 ?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使主要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美

15、、德、日实力迅速发展,英、法 经济实力下降,打破原来平衡,一些国家谋求改变国际格局。) (1)三对矛盾: 英德之间:双方争夺世界霸权,是最主要矛盾(英国是世界殖 民地国、海军第一,德国渴望重新分割世界,经过扩军备战,海军跃 居世界第二);另外,双方也围绕着欧洲大陆霸权问题对抗,英国一 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即“ 光荣孤立 ” ),不愿德国过于强大,打 破欧洲大陆均势。 法德矛盾:围绕欧洲大陆霸权(法国视德国为最大敌人,德国 怕法国崛起,拼命扩充陆军)和历史积怨(普法战争)展开。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势力范围, 俄国打着斯拉夫主义旗号渗透,两国的争夺加剧了该地区的矛盾

16、。 (2)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3)矛盾焦点: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民族解 放战争 争抢胜利果实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与俄国 争夺导火线)。 导火线: 1914 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对塞尔 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并演变为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2、后果和影响 【性质】整个大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双方都是非正 义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 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定一系列秘密协定,瓜分势力范围、决定 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 【影响】人类大灾难;催生新世界欧洲的世界中心

17、地位发生 动摇;美日等大国崛起,挑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债权国和最大资本输出国);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 重点九: 1938 年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抗日战争 (一)局部抗战开始: “ 九一八事变 ” (1931.9)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 “ 九一八事变 ” ,侵占中国东北,中华 民族局部抗战开始。 (二)全民族抗战开始:“ 七七事变 ” (1937.7)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本进攻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史称“ 卢沟桥事变 ” (“ 七七事变 ” ),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开 始。 【难点

18、解析】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历史因素:侵略中国是日本“ 大陆政策 ” 的继续,是既定国策。 现实因素: 30 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把对外侵略作为摆脱国 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出路。 有利时机:中国国民党政府竭尽全力“ 围剿”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国际环境: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背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停 止内战,共同抗日 ” 成为民族要求。 建立:1936 年“ 西安事变 ” 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 “ 停止内战,共 同抗日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1937 年“ 七七事变

19、 ”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发布中共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 ” ,国 民党事实上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合作方式: “ 党外合作 ” 国共双方各有政府和军队,中共形式 上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合作抗日。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保障。 重点十: 1688年英国 光荣革命。 ?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君主立宪制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 度。 2、建立过程: (1)王权来源从神授到议会授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光荣

20、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1640-1688年。 斗争双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斯图亚特王朝为代表的 封建势力。 主要过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 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 会掌握国家主权。 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 路,成为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前提;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光荣革命后,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 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 (2)确立王在法下、议会至上原则: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的 法案。 1689年权利法案,从立法、行政、司法、财政、军事方 面对王权做了限制。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里,确立了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从而基本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