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5918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精选资料 大气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固体以及液体的压强的认识基础上,针对气体是否存在压强、气体 压强有那些特点以及如何测量大气压值这三个问题,进行的一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课在一定的力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方法的探究过程,使学 生的观察能力、 设计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 炼。在教学中, 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 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以及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

2、”,所 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起到穿针引线的 作用,形象补充说明的作用。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结合力的测量、二力平衡、压力、压强、液 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先通过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再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 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为后面学习 “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及“浮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大气压强的学习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 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2)教法建议 根据新课

3、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探究 性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在 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气体压强更为抽 象, 所以容易被忽视。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和运用, 突破难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要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估测大气压值 的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完成,并对实验进行评估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实 验为基础、 感性认识为

4、依托,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 中考精选资料 本节内容的学习。 (4)学法建议 学生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探究任务, 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 动性, 选择身边的物品与器材,进行开放性的体验和实验,力争把这种“完成形式”知识改 成“待建形式”的知识,模拟当年科学家的探索过程,通过探索去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过程和结论,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知道大气压与高度和沸点的关系。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

5、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课件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确认大气压的存在,会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小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 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课时设计 1 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讨论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

6、论,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并能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中考精选资料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并测量大气压的值。 教学准备 两瓶饮料(瓶塞密封和不密封)、玻璃杯、水、硬纸板、熟鸡蛋、广口瓶、棉球、火柴、 吸盘、玻璃板、钩码、豆浆、吸管、矿泉水瓶、水槽、空矿泉水瓶、电热水壶(热水)、钻 了小孔的空易拉罐瓶(平口)、注射器、吸盘、弹簧测力计、玻璃板(每两位学生一套实验 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 分钟) 演示实验:组织两位学生吸饮料比赛。(对比实验:瓶塞密封和不密封) 赛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其中一瓶饮料吸不上来?饮料到底怎样进入嘴中? 师:要进一步

7、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还需要知道有关气体压强的知识。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一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鼓励学生发现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尝试表述这些问题,描述所发现问题不能用已学物理知识解释的冲突,激发兴趣, 自然地引 出新的课题,而不是强加于学生。) 二新课讲解(约30 分钟) (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约10 分钟) 提出问题: 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生活在大气海洋中的我们是否也受到压强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几个实验。 (不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在后面的实践中逐步的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 1演示实验 实验 1:瓶吞蛋(该实验直接明朗地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向下的压强把鸡蛋压下去) 介绍并进行实验:

8、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广口瓶的口径太小,鸡蛋掉不下去。 将点燃的棉球扔入瓶中,迅速用鸡蛋塞住瓶口(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 实验 2:覆杯实验(该实验直接明朗地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强把水支撑着) 介绍并进行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往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移开手 后看到什么现象?(水被空气托住) 进一步实验 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水仍没有掉下来)。 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ppt)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 (是谁将鸡蛋压进瓶子的?空气怎样做才能把鸡蛋压进去?是什么力 中考精选资料 量托住了水和纸片?等。分析上述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

9、入研究:“瓶吞 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再慢慢向各个方向转动, 硬纸片仍不掉下来,表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ppt)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入,让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再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在已有的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得到大气压存在的结论。 2归纳: 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 压。 大气压强存在 大气压向各个方向 3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哪些现象还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你能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吗? (注意事项: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联系生活, 把生

10、活与 物理学习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鼓励,并注意引导学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 (可能设计的实验) 利用吸盘; 利用注射器; 利用马桶拔子; 利用玻璃片; 利用空矿泉水瓶和热水; 师: (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 大气看不见, 大气压强更加抽象,如何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是非常重 要的。 在这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在对演示实验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根据 各小组的课前讨论准备进行组组间交流,亲自设计证明大气压的实验,进一步亲验确信大气 压的存在。 (二)估测大气压的值(约10 分钟) 1创设情景 学生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利用两个规格相同的塑料挂钩吸盘对拉

11、) 结论:说明了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大的惊人。 中考精选资料 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并伴随讲解。通过语言和表情突出强调大气压强的“ 巨大 ” ;说 明该实验是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视频) 2提出问题 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出大气压的值呢? 师:大气看不见也摸不着,怎样测量大气压的数值呢? 师:关于压强我们知道什么? 生: S F p。 师:我们可以试着把测量大气压值转化为测大气压作用的压力和大气压作用的面积呀。 师:怎样测大气压作用的压力?(举例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等,渗透转化,等效的物 理方法) 师:怎样测大气压作用的面积? 生: 3设计实验 师:请

1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用文字和实验设计图表达出来。 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交流与评价) 学生可能设计的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案有: (1)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原理: S F p。 把吸盘“压”在玻璃上,用弹簧秤拉皮碗,直到刚好把皮碗拉动,记下这时的拉力,再 测出吸盘的受力面积即可算出大气压。 (2)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原理: S F p。 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 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 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读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即可算出大气压。

13、 从演示的覆杯实验获得启发:利用水测大气压值。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ppt) (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评价各方案的优缺点,注意学生间的互评。) 师:请利用我们提供的器材尽快测出大气压的值。 4学生实验: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的值。 中考精选资料 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测量值, 师: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注意事项,大家一起分享? 生:操作过程中的应注意注射器内空气要排净;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活塞要使弹簧测 力计, 绳子,注射器在同一直线且沿水平缓慢拉动;活塞刚好被拉动的时候记录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师:思考一下:用这些方法为什么只能粗略测量大气压值? 交流:活塞与

14、筒壁有摩擦; 针筒内不能完全真空; 测力计读数有误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养成 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想了解世界上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吗? (三)托里拆利实验(约10 分钟) 教师:早在1643 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这个实验就叫托里拆利实验,由于实验中使用了水银,而水银有毒,会影响健康,不能在课 堂上演示。大家一起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了解如何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为了排除管内的

15、空气) (2)玻璃管中水银柱上方的空间是否有空气?(是真空) (3)管内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没全部下降,而是停在760mm 处?(管内水银 下降是因为水银柱太高,产生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当下降到760mm 处时,产生的压强 等于外界大气压,水银柱不再下降;) (4)计算 760m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有多大?(P气 =P 水银= 水银gh 1.013 10 5Pa) (5)管子倾斜放置,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即所测的大气压值是否变化? (6)管子直径加粗,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即所测的大气压值是否变化? (通过液体压强公式P水银=水银gh 可知: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只与水银柱竖

16、直高度和密度 有关,所以,管子倾斜一点、粗一点、弯曲一点、提高一点、,水银柱竖直高度不变。) 2归纳:大气压p=76cmHg 1.01 10 5Pa,叫一个标准大气压。 阅读教材气压计的相关内容,了解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的原理。 3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气压计等。 中考精选资料 (四)大气压的应用及特点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不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呢? 学生猜想后,观看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利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情景。 思考 1: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时,h=?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抽水机其实就利用 了大气压将水抽到高处。 1演示压水机工作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视频文

17、件, 突破难点, 理解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大小; 知道如何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并通过液体压强的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初步体会抽水机就 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思考 2:大气压强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出: (1)用吸管吸饮料 (2)吸盘式挂衣钩 (3)钢笔吸墨水马桶拔子 (4)拔火罐 (5)用注射器吸药液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000m 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气压的减小,水的沸 点也会降低, 所以高原

18、上的水沸点低,会出现煮鸡蛋不熟的现象,在高山上需要用高压锅来 做饭。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巩固运用;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物理的意识;关注STS,密切联 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课堂小结(约2 分钟) 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到哪些知识? 学到了什么方法? 还想知道些什么? 提出问题,课后完成:假如没有大气压,我们将 中考精选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深化本节所学知识。 四、课堂例题(约 5 分钟)投影 1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 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这表明。如果将杯子转到

19、乙、丙 所示的位置,纸片不掉,水仍流不出来,这表明大气向都有压强。 2如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柱长度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使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3以下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用吸管吸牛奶 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 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 用高压锅煮饭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新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快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五、达标测试(约 5 分钟)学案 六、布置作业(约 1 分钟) 1课后作业 2假如没有大气压,我们将 板书设计 中考精选资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和小实验,充分证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实验和课件丰富了 学生的感性认识,说服力强。教学中针对重点设置了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设 计实验测量大气压的数值,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分析实验的原理,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