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政策下教师的心得体会建议 发言稿落实“双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实施,学生回归课堂主阵地,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契机。学校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情况,同时,老师们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类、分层教学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该怎样教?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该做什么样的作业?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该改变?怎样改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培养学生
2、的学习兴趣?怎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浅度学习为“深度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小学教育如何更好地与初中教育衔接?初中教育如何做好“分流”?“分流”的依据是什么?新高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什么要求?教师该怎样做才不负新的责任?这便是教师的“教育能”必须增加的。一、落实“双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双减”之后,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的质量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作业布置上,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以备课组为单位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细反馈作业情况;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作业增值性评价”“作业形式多样化”等专题研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
3、特长,因校制宜,精心构建“作业辅导+特色课程+精品社团”的服务模式。经典阅读、快乐七巧板、百变魔方班级主题课程多姿多彩;彩笔飞扬、国际视野、心灵对话教师走班课程有声有色;水墨丹青、人工智能精品社团课程充满童真童趣。学校致力于探索课堂、课程、课题相结合的师资培养路径,将课后服务打造成教师成长的研究基地、孩子成长的幸福乐园。推进家校合作的深度。通过家校深度合作,科学管理孩子业余时间。一方面,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培训,切实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做好孩子业余时间的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推动家长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等,增强家长对学校教
4、育参与的积极性。二、强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双减”的目的是减负担,不是减质量。我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从加强作业管理,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改变考试评价等方面入手,让学习阵地回归学校。老师们不断修炼内功,提升教学质量,以达到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我们继续深入践行“轻负担、高质量”的乐学教学理念,学科组加强教学研究,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倡导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尝试不同形式的选择性作业,保证孩子们参加课后服务能达到在校完成书面作业的目的。同时,老师们在学校专家组的引领下,进一步加强课
5、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每节课留有5至8分钟的书面作业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多样,有学生自主作业以及教师答疑解惑的作业管理课程,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老师们精心设计作业,鼓励小组合作,共性难题作针对性地指导,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实践性和体验性,让作业真正成为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助推器。还有社团活动、经典阅读、体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特长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幸福感,给孩子们一个多姿多彩、充满阳光的童年。三、 提质增效,营造教育新生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6、新学期,我校从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三方面落实“双减”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和育人力量,实现学生多元化成长,确保减负提质、减压增效。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最优化实施,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开展微项目研究等,创新课堂模式,努力构建平等对话、合作探究、思维生长的学习文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作业管理控量保质。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学科教研组作业统筹制度、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的种类、难度和数量,设计层次性、个性化、弹性化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强教研组、年级组、校级多层级的作业质量监督。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促进家校联动,通过劳动等作业,引导学生在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和其他艺术活动,以此真正实现“作业育人”。课后服务升级创新。学校精心设置服务课程,以最优质的师资、最规范的管理为学生提供安全、丰富、快乐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时间内,语数英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针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精准辅导。社团活动时间,科创、体育、艺术等校级、班级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助力学生兴趣的培养与个性的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