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5069954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 品 文 档社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一、*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市*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一)着力加强调控能力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1%,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经济保持平稳

2、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效益与速度保持同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7%。消费和投资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分别增长11.9%、14.8%。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0.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0.9%、48.9%、50.2%,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继续巩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设施农业、种源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粮食产量达21亿斤。全市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速房地产市场保持基本稳定。坚决贯彻“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和“鼓励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调控原则,落实各项调控政策和措施,预计全年商品

3、住房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9.2%(,普通商品住房销售比重达到75%以上,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达1.8万户,增长33.3%,减免租金8万多户,完成60个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能源综合调控不断深化。积极应对高油价影响,全力保障成品油供应,对公交、出租车行业实施了扶持政策。实施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联动、实行峰谷电价和季节性电价等综合措施,加大需求侧调控力度,调减用电负荷192万千瓦,积极协调市外来电,确保了电力供应平稳。针对天然气供需紧张矛盾,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了燃气供应安全。供需基本平衡(二)注重提高经济

4、发展质量,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新格局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出台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纲要和政策意见,编制完成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预计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增速均超过11%;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增长15.7%;举办国际展览会276个,展览总面积376万平方米。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和投资额分别增长60.2%和19%,占全市合同外资金额和投资总额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和投资额比重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精品钢材、电子信息等六个重点行业总产值增长16.5%,其中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断提高。成套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

5、工业比重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138.3亿美元,增长18.3%;实际到位金额为68.5亿美元,增长4.7%。外资增资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为4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利用外资比重达73.1%。功能性外资项目明显增加。功能性外资项目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市外贸出口完成910亿美元,增长23.8%。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为20xx年以来首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3.7%和19.5%,占全市出口比重达65.1%和37.9%。外贸进口完成935亿美元,增长8.1%。(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城市创新动力

6、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市推进工作进展顺利。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了“科技十八条”政策,启动了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相关立法项目,完善了专项资金管理运作机制。首批29个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安排专项资金14.8亿元,第二批19个项目全面启动。人体组织工程和纳米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动建设,强磁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落户本市。科技创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建设,*专利交易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在*知识产权园揭牌。一批支持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的计划陆续启动并不断完善。预计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

7、预计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213亿元,增长25.1%,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34%。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50%。国家新认定3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累计达29家和128家。复旦、交大、同济等五所高校与上广电、华谊等八家国有大集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涉及项目30项。*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预计)科技创新日趋活跃。预计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3万件,增长55%以上,创历史新高;专利授权量近1.3万件,增长19.5%。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27%,技术合同交易额和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快速增长(。技术合同交易额和每百万人口发明专

8、利授权数(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获正式批准并启动。抓住国家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改革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新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个指导思想、十项任务、三个着力、四个结合”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先行先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编制完成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年*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正式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时,推进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海关总署新的便捷通关措施等在*率先试行。*(五)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并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世博会筹办工作加

9、快推进。*世博会注册报告经国际展览局全体成员大会审议通过,完成了举办20xx年世博会的法律手续。全力推进世博园区动迁安置工作,完成居民动迁签约达1.78万户,浦江和三林两个居民定向安置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首批居民已迁入。宝钢集团罗泾迁建基地、中船集团长兴岛造船基地完成腾地交付建设。完成了世博会总体规划深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世博科技专项全面启动。同时,积极利用爱知世博会等各种机会,宣传推介*世博会。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开港,洋山保税港区正式投入使用,顺利实现了“港开、桥通、城用”目标。*港货物吞吐量达4.4亿吨,增长16%,位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1809万

10、标准箱,增长24.2%,继续保持全球第三位。*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39万人次,增长15.3%。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银行*总部成立,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证券、外汇等要素市场快速发展,推出了沪深300指数、债券远期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创新产品。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推进。4号线与3号线实现“C”字型共线运营,轨道交通(含磁悬浮)运营里程增加到153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162万人次,增长23.8%。7号线、8号线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新辟21.6公里公交专用道。中心区高架路交通诱导系统基本建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预计新铺设基础通信管线31

11、0沟公里,家庭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数分别达220和800万户。实现工商、税务、质监部门企业基础信息全面共享,物流、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试行电子标签,城市管理网格化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市民信箱”和“付费通”注册用户累计达87万户和16.6万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六)注重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综合调控、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口综合调控继续深化。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人口综合调控新模式,确立了“市级综合协调、区级综合管理、社区具体实施”的人口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居住证制度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的实施,来沪人员管理和服务得到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不断加强。贯彻落实国务院

12、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研究形成本市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四节约一综合”,经国务院同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省市,*化工区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立工业项目用地产业评估机制和并联会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节约用地近9000亩。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新建节能住宅1600多万平方米。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电力机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93吨标准煤。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289个项目中,95%以上全面完成或完成既定节点目标,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环保投入281亿元,增长24.7%,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3.08%。

13、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八)切实加大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继续显现。预计实现新增就业岗位65万个,其中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以内。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以及开发“万人就业项目”等方式,安置就业和生活困难的“双困”人员16万人。新增就业岗位情况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城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虚账实记”基础工作。解决了知青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精减退职回乡老职工基本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提高了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镇保与征地养老的政策衔接,解决了4万多名离水离土农民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增设日

14、常医药费补贴项目。小城镇社会保险和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提高了医疗救助标准,扩大了救助范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小城镇社会保险和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预计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640元和834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1.8%和10.7%,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继续缩小。提高了最低工资和城镇低保标准,实施了海岛和郊区农村低保标准并轨。完善养老金增长机制,实施了对高龄低收入老人的特殊增长办法,受惠人群近百万。*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牢固

1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认真指导和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务实开拓、扎实工作,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结果。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增强自主创新动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仍较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安居、就业和保障等任务仍然较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的改革仍需着力推进。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二、*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年是实施“*”规划的第一年,根据市委八届

16、八次全会对*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建议对*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为了进一步体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关于“*”规划建议和*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分解落实好本市“*”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发展良好开局,我们对年度计划主要预期指标作如下安排:一是突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作用,新增加了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二是突出了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新增加了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三是突出

17、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增加了郊区城市化率等指标;四是突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力度,新增加了市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面积等指标。同时,相对减少了产业、投资、出口等总量和速度指标。现对有关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0%以上。在本市经济连续14年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确定这一预期目标,既衔接了本市当前与长远发展,也兼顾了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若发展速度定得较高,经济运行绷得太紧,会加大资源环境约束,不利于加快结构调整;若发展速度定得较低

18、,会加大促进就业的难度,也不利于缓解各方面社会矛盾。从发展的支撑因素看,本市供给和需求基础仍较稳固,预计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看,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做出很大的努力。为此,要继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注重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二)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主要预

19、期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期目标为59.5%左右。这个指标从宏观上反映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今年要发挥好科教兴市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在继续强化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科技研发的产出效率、加快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取得明显突破。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本市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正确处理好占领科技制高点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系,推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在加强原始创新的同时,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推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20、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为2.5%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预期目标为17%左右。确定这两个预期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全市各方面认真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强化全社会对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此,一方面,要注重放大政府研发投入的效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在积极推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的同时,要

21、更加重视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与提升劳动者的创业和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结合起来,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三)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预期目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预期目标为有所提高,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目标为76%左右。确定这两个预期目标,主要考虑到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本市“*”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而中心城区已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本市服务业发展正面临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世博会加快筹办、人民银行*总部成立、洋山保税港区投入使用等重大机遇。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

22、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全面落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各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为此,各区县尤其是中心城区,要充分发挥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做大规模、提升能级,促进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四)关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预期目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期目标为下降4.4%左右。这一指标综合体现了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节能管理的成效,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着眼于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今年本市将

23、坚持节约优先、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鼓励节能降耗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实施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联动,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积极探索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化解油价风险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积极稳妥推动水、气、电等要素资源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使节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为3%以上。通过前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本市已累计投入环保建设资金近千亿元,*年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3%以上,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本市总体环境质量与国际化大都市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4、,环境治理任务仍十分繁重。为此,本市将继续按照“重治本、重机制、重实效”的原则,继续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竹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合流污水处理三期、苏州河综合整治三期、郊区污水厂及收集系统、燃煤电厂脱硫、吴泾工业区整治等重点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进程。(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的预期目标郊区城市化率预期目标为62%左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为持续稳定增长。本市“*”规划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

25、,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两个预期目标的确定,就是为了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稳步推进郊区“三个集中”。今年本市将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推进100万亩设施粮田和3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试点城镇建设,努力提高郊区城镇化和集约化水平。要重点推进嘉定、松江和临港新城建设,逐步形成由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左右新市镇和600个左右中心村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稳步扩大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加大郊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全年完成300所郊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采取综合措施,拓宽农民增

26、收渠道,努力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适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农民非农就业;进一步完善郊区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小城镇保险,继续完善农保,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六)关于解决好民生问题的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目标为4.5%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本市探索形成了市、区两级政府共同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但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今年本市将深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

27、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力争全年继续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为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既体现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也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本市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各条社会保障线制度,落实解决好城镇职工老年遗属的医疗和生活保障,以及高龄无保障老人的社会保障,全年新增1

28、万张养老床位。同时,积极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做实医保预算管理和契约化管理,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市民看病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面积预期目标为100万平方米左右。旧区改造既是着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需要。本市将按照“市区联手、政策聚焦、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旧区改造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新机制,适度加快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进度。稳妥做好动拆迁工作,全面推进闸北区“北广场”、杨浦区平凉西块、虹口区虹镇老街、普陀区建民村、黄浦区董家渡等五个重点地区的成片改造

29、,并开工一批新的旧区改造项目。同时,全年完成40个小区、共400万平方米“平改坡”综合改造。为完成*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各项工作,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抓落实、抓聚焦、抓突破,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面实施“*”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三、*年*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年重大项目安排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加快筹办世博会,凸现项目建设的功能性与基础性,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共安排

30、正式项目47项,预备项目13项。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8项,新开工项目13项。同时,充分体现开局之年特点,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大新开工项目和预备项目推进力度。(一)围绕世博会筹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筹办世博会各项任务,抓紧开展世博会项目的前期工作,拓展对外交通,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区域联动,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安排正式项目30项,其中,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5项,新开工项目9项。加强枢纽型对外交通建设。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并抓紧三期、四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区二期工程,为初步确立*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

31、港地位提供支撑;积极推进*航空枢纽港建设,全面实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基本完成航站楼建设,开工建设第三跑道和飞行区相关工程,并加快推进虹桥机场综合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启动沪宁城际铁路,加快沪乍铁路前期工作,缓解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建成A5嘉金、A30郊环东段等高速公路,推进A9沪青平西段、A15*机场高速等高速公路,同步建设*长江桥隧工程,满足港口、机场及经济发展的交通需求;全面实施赵家沟等航道整治工程,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集疏运通道。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按照城市发展“公交优先”原则,全面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一期工程等6条轨道交通项目实施进度,加大10号线、11号线

32、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围绕交通排堵保畅,建成中环路(浦西段)工程,推进河南路改建工程;实施上中路、西藏南路越江工程,推进人民路、新建路越江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便捷*浦西交通联系。启动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污水治理三期等工程,使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开工建设辰山植物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推进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立全过程管理的固废收运处置系统,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能源建设。开工建设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加快形成*东海气、西气、LNG三气源供应格局;全面实施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

33、界燃煤发电机组,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开工建设500KV静安输变电项目,改善中心城区电网结构。加快推进世博会动迁。加快推进浦钢、江南造船厂等企业的搬迁,建成世博会居民动迁安置基地浦江镇配套商品房118.2万平方米、三林镇配套商品房118.5万平方米,保障世博会主体工程建设场地按节点完成动拆迁。(二)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重大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围绕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确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主导地位,积极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安排正式项目17项,其中,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3项,新开工项目4项。推进宝钢精

34、品钢铁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宝钢集团浦钢搬迁项目,年内完成轧钢、炼钢、炼铁、连铸主体单元基础工程,推进建设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OREX生产冶炼工艺和实现清洁循环生产的精品钢生产基地。推进现代化工基地建设。继续建设聚碳酸脂(PC)工程;建成*联合异氰酸酯项目,下半年实现竣工投产,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化工原材料,进一步完善*化工区“一体化”运转模式。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基地新一轮项目。抓紧推进*通用汽车公司南部建设项目,提升整车及发动机生产能力,促进新一代中高级轿车、商务车以及新一代大型直列四缸发动机等新产品早日投入市场;新建*汽车工程研究院自主品牌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增强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全面启动船

35、舶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中船江南造船厂搬迁长兴基地项目建设,建成部分码头和配套设施,为*年长兴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临港装备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电气集团临港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核电、化工设备等国产化,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建设外高桥粮食储备库。推进大型食用农产品流通、交易设施的改造、建设,实施外高桥粮食储备库及码头设施项目,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储备和流通体系,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推进能量居世界第四位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光源工程建设,建设同济大学*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年底主体结构封顶,提升*乃至我国汽车等地面交通工具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继续推进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教育领域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海事大学临港新校区一期工程;全面推进*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二期工程、*音乐学院扩建工程等一批大学重点工程。实施文化广场改造项目。按照“文绿结合、以绿为主”原则,建设文化广场公园,新建2000座以内的以音乐剧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场,形成一个人与自然、文化与绿地、历史与现状相融合的低密度开放式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