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507123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陕西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二)合作探究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4.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5.聚焦论证方法。找出本文论证方法的相关语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A. 引用论证法及作用B. 举例论证法及作用C. 对比论证及作用6.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

2、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A.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B.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三、交流展示四、达标练习读书声与强国路陈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有数据显示,2011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

3、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 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64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表量第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一位作家说过:文化

4、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 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选文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请为文章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分) 最新精品语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