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76006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稳派2014届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当代学者葛兆光曾评价一种思想,“(它)在传统知识中衍化出一个全然不同于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中隐含了几种可以延伸的思路,一个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反社会的倾向,这将引出追寻个人自由或保全个人生命的两种不同结果;一个是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反理智的倾向,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这种思想应该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25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宋朝户令规定:“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上述法律条文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 A财产继承只限于男性成员 B妇女社会地位到宋朝时有

2、所提高 C财产继承深受宗法制影响 D财产继承方面女性处于依附地位26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机器和工具的年平均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 A民国时期农业近代化有所发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领域 C近代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71958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957年的9949万人增加到13亿人,增加了3000万人。

3、60年代初,中央决定,进入城镇就业的约3000万农民工全部退回农村。导致60年代初城镇人口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B工业化发展速度放缓C城市化进程遭遇挫折 D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2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做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梭伦“保护一种财产”的主要方式是 A扩大公民和公民大会的权力 B确定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D大规模打击旧氏族贵族力量29下图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从图中得

4、出的合理信息是 A圈地运动和光荣革命成为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B农业就业人口比例降低,农业发展日趋萧条 C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城市化进程 D英国海外扩张加速了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30美国学者查尔斯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一书中认为,当诸如世界银行的国际机构贷款给斗争中的非欧洲国家,它们常常规定那些国家要进行把它们纳入欧洲的和美国的“惯例”的改革。这段材料反映了 A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B国际社会基本规则必然由欧美国家制定C亚非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坎坷 D世界银行实质上是美国控制他国的T具31塞缪尔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评价说,“极端保守的农民形象和作为革命

5、力量的较为现代化的农民形象是同时并存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传统农民摆脱“保守”形象而转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应该是 A从事商品生产和新经济活动 B关心并投入现代政治生活 C接受学校教育提高文化素养 D改变思维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32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6、3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34出口管制政策一直是冷战时代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1969年,美国驻奥地利大使麦克阿瑟在致副国务卿塞缪尔斯的信中说,“当前欧洲的北约国家和一些自由世界的国家不但没有像我们一样控制我们所单方面设置的和平商品的出口,反而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出口补贴、鼓励易货贸易等措

7、施积极支持其工商界扩大向东欧的出口。”材料反映了 A西欧国家的经济和技术进步削弱了美国的出口优势 B北约国家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独立发展与东欧国家关系 C欧洲大陆上的统一趋势不断增强,威胁美国霸权 D西欧国家积极主动地支持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352009年,瑞典文学院评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穆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体现了作家具有 A古典主义风格 B浪漫主义风格 C现代主义风格 D现实主义风格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要成分,至少

8、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内尔吉尔伯特、保罗特雷尔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

9、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福利建设的发展原因。(12分)(2)根

10、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8分)(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5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比较材料中的图表,提取两项有关英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

11、。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12、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愚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野蛮”和“半野蛮”(“半文明”)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适用范围和西方国

13、家主导的“国际社会”之外,从而构建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值得警惕的是,19世纪末国际法中形成的这种“文明”标准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有“回归”的迹象。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明显带有“文明”与“野蛮”的二元思维痕迹;一些学者提出“文明标准的回归”,主张建立一种全球性的新“文明”标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当作“邪恶轴心”,把美国反恐说成是保卫“文明世界”的战争。而且,西方国家以所谓“人权”标准来干涉非西方国家,甚至明确提出以“人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文明标准。这些都是试图将西方“文明”强加于非西方世界的表现,是19世纪末国际法中“文明”标准在全球化背景

14、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与构建一个由不同文明组成的多元和谐的国际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刘文明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中的“文明”标准(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文明”标准的基本特点。(6分)(2)分析欧洲“文明”标准对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西德提出了“哈尔斯坦”主义。根据这个主义,除苏联外,联邦德国拒不承认或终止承认那些承认东德政权的政府。这个不承认政策不是基于法律考虑,而是基于政治考虑。如果认为推行这一政策的动机是法律上的形式主义,那将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歪曲。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二

15、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政府的政策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几个世纪来,德国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我们正在努力重建这个遭到破坏的桥梁,把它建得更好、更牢固、更可靠。 维利勃兰特关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论述(1969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东方政策”和“哈尔斯坦”主义的主要差别。(9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东方政策提出的背景。(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16、,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一个党人总结说,“党人知识,不是不如黎元洪,但不够号召天下,诚恐清廷加以叛兵或土匪罪名,各省不明真相,响应困难,且黎平日待兵较厚,爱惜当兵文人,又属鄂籍将领,只要推翻满清,革命成功,似无不可。”黎元洪就任都督职,即召集军官训话,略谓:“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倒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 材料二 革命党人章太炎在黎公碑文中写道:“军政府初立,纲纪未具,将校入谒,语人人异端,不合,或抵掌捶书案;然皆以公厚重知兵,无敢轻动摇者,故军政虽纷,纪律未尝乱。”当地的大小官绅,得到黎出任都督发布的

17、电文后,立即表示附和起义,“各县士绅俱出而负地方治安之责。所以全省帖然,内顾无忧,军政府得专心致力于战事矣。”由于黎的名望的号召,大量的官僚、军人附和起义,大大减少了起义的阻力。尽管这些旧人物涌进革命阵营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是当革命还处在摇篮之中,还无力“毕其功于一役”的时候,能否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扩大同盟队伍,就成为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砝码。从这个意义来看,其利大于弊。 转引自李小文论武昌首义中的黎元洪(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积极影响。(9分)湖北省稳派2014届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文科综

18、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4A【解析】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但也具有朴素的辩证色彩。在政治上主张“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社会进步有所冲突。墨、儒、法家思想都关注社会和现实。25B【解析】唐宋时期财产继承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认可了女性继承权,显示了妇女地位有一定提高,这放在封建社会应该是一种文明进步。A项与宋代法律户令规定不符;C项没有在材料中得到体现;D项“依附”一词不妥。26A【解析】表格数据显示,在19121931年间,我国进口农业机器和工具数量不断增长,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27A【解析】50

19、年代末60年代初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关停并转”大批城市工业企业,将大跃进期间进入城市的农民工退回农村。28C【解析】梭伦改革主要反映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容易沦为债务奴隶的普通民众对贵族的不满尤其强烈。梭伦首先废除债务奴隶制,确保公民基本权利,进而在其他领域也作了相应的改革。A、B、D不符合题意。29C【解析】随着英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强,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A、B、D不符合史实。30C【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主要受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亚非拉国家在民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对发达国家资金或技术上的依赖,从而导致发展

20、道路受制于发达国家。材料主要分析了欧美国家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来干预落后国家的发展。A不符合材料意思,B、D表述不当。31A【解析】材料表面上讨论农民的形象问题,实质是在探讨农民在现代化潮流中的转型,即农业从“传统”自给白足耕作模式向商品化、市场化模式转变的问题。32D【解析】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影响,20年代中国各种新旧思想杂陈。一战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加快,成为新思想主流,并深刻影响到此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A项符合史实,但对中国影响不大;B、C说法不妥。33B【解析】A项所提“赎罪券”在材料中没有提及;C、D项与材料观点不合。材料所说“朝圣、立誓、守夜、

21、禁食”是基督教苦修的基本方式,用以实现自我救赎。34A【解析】20世纪60,西欧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形成对美国经济优势的竞争压力,并扩大了世界市场份额,削弱了美国的市场霸主地位。B、D两项与史实不符合;C项不合材料观点。35D【解析】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排除A、B、C三项。40(25分)(1)特点:福利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例提高;社会福利覆盖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福利政策的对象从部分人扩大到全民;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8分)发展原因:50年代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为福利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社会保险工作为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历史

22、基础;各国人民的要求。(回答任意两点得4分)。(2)危机: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过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税负,降低西欧各国的竞争力;经济发展放缓导致失业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8分)(3)积极方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3分)消极方面,滋生民众惰性,带来沉重的财政压力。(2分)41(12分)示例:信息1: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城市人口在19世纪50年代后就超过了50%。(2分)说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工厂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圈地运动加快了人口向城市工厂的流动;世界市场的拉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信息2:19世纪中后期英美都加快了

23、城市化进程。(2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的推动(农业、交通业、建筑业、制造业等的发展);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垄断组织的出现加快了资本和人口的集中。45(15分)(1)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6分)(2)假维新:改革南封建贵族掌控,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学习西方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4分)真改革:编练新军,奖励实业,提倡留学,有利于军事和教育的近代化,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5分)46(15分)(1)欧洲近代“文明”

24、标准是第二次T业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在全球扩张的产物;“文明”标准由西方国家制定,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文明”标准实际上被西方国家通过“国际法”加以确认。(6分)(2)各国被人为划分为不同等级,导致形成等级性世界秩序;进一步维护了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亚非拉地区的主导地位和利益;以西方标准处理国际关系,给世界带来许多矛盾和动荡;为当今多极化趋势背景下部分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9分)47(15分)(1)“哈尔斯坦”主义主张联邦德国在国际社会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民主德国;反对同任何与东德建交的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4分)新东方政策主张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外交关系,缓和与东德的关系,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5分)(2)背景:国际形势相对缓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联邦德国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自主外交,提高国际地位。(6分)48(15分)(1)武昌首义的新军革命基础薄弱,缺乏全国性革命号召力,难以扩大革命势力和范围;黎元洪待兵宽厚,地方名望较高,可吸纳大量旧官僚、军人和仕绅参与革命;黎元洪属于鄂籍将领,便于指挥起义军对抗清政府。(6分)(2)确立了革命领导机构,有利于稳定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争取了更多政治力量加入革命阵营,使清政府众叛亲离,加速其灭亡;减少革命阻力,为辛亥革命成功打下重要基础。(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